第36章 邊境戰事
字數:5772 加入書籤
時間過得很快。吏部的賞功文書下來了,劉錡在原有職務上加知鞏州,何灌知岷州,岷州就在鞏州南麵,和鞏州接壤。對何灌這個鄰居,劉錡當然十分歡迎,這幾個月裏與何灌頻繁往來,在收納流民、經界田地等方麵取得了共識,得到了何灌的大力支持。可好景不長,不久之後何灌又被平調到了河州,兼任廓州防禦使。
鞏州衙署的簷角還掛著未化的殘雪,劉錡展開何灌的辭別信,墨香混著塞外的風沙氣息撲麵而來。信末那句“隴右屯田,兄當以民為根本”讓他想起去年深秋,兩人在岷州城頭遠眺的場景——何灌手指著漫山遍野的流民,鐵甲在夕陽下泛著冷光:“這些百姓若能墾荒戍邊,勝過十萬雄兵。”如今故人西去,案頭的《隴右屯田圖》上,岷州與鞏州的交界線已經變得格外模糊。
劉錡在鞏州屯兵,日夜不停地厲兵秣馬,宋夏前線卻並不平靜。
政和七年四月,種師道奉詔節製諸路兵馬,並擇險要處修築堡寨。
種師道經過仔細勘察,選中的築城地位於原州西南五指塬西端,扼守中指與食指塬分岔處交通要道咽喉,控製大盧川路,在至州東麵六十裏,鐵原寨西麵二十五裏,渭州潘原縣南麵二十五裏,開遠寨北麵三十裏。所謂“左瞻蕭關近,右顧隴及肩”,距離西夏靈州隻有百餘裏,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塬地上的風沙卷著碎石打在宋軍甲胄上,種師道的白發在風中淩亂如戟。他拄著棗木拐杖巡視地基,靴底碾過新翻的黃土:“此處如咽喉,掐住便能製敵命脈。”
可剛準備開始修築時,就被西夏軍發現派兵前來攻打。種師道親自率軍前出葫蘆河,在河邊布陣,利用地形堅守,擺出決戰態勢。暗中卻一方麵派部將曲充率偏師由小道出橫嶺,疑作援兵,另一方麵派楊可世繞到敵後突然偷襲,趁西夏軍驚疑不定,陣腳散亂之際,再派姚平仲率精騎正麵衝擊掩殺,夏軍大敗,主將隻身逃脫,宋軍斬首五千餘級,俘獲駱駝、馬牛數以萬計。
雖然擊退了夏軍,可童貫送來的築城材料卻是不夠,特別是磚石短缺的厲害。種師道去信質詢,童貫說磚石運輸成本高昂,就地采用蘆葦也可以。沒辦法,隻好多用蘆葦席包土夯築城牆,故此城初名席葦平城,後來趙佶覺得不大氣,改為靖夏城。
城寨修好後,呈長方形,東西約600米,南北350米。設東西門,築有甕城。城外四周建有護城壕,城牆外還建有角墩、馬麵,倒也規模不小。
政和七年十一月,西夏恨劉法屠了仁多泉城,突然發兵偷襲席葦平城。
隴右的冬月幹燥異常,西夏騎兵的馬蹄拖著枯樹枝繞城奔馳,漫天黃土如濃霧蔽日。守城宋軍趴在蘆葦席包築的城牆上,隻聽見地下傳來隱隱的挖掘聲,卻看不見敵蹤。
“穴攻!”守將李侃剛喊出警示,城牆基部便轟然坍塌,手持短刀的夏軍如土中鑽出的毒蛇湧進城內。
原來夏軍久攻不下,便采取“穴攻法”,經過一番血戰,靖夏城被攻破,西夏屠城,數千宋軍無一幸免,夏軍將城裏各種設施盡數破壞,城牆推倒後撤退,席葦平城被毀。
李侃的佩刀在巷戰中砍殺得卷了刃,他背靠著燃燒的衙署,看著夏軍屠城的慘狀——蘆葦席搭建的民居燃起大火,將夜空映成血色。最後一刻,他扯下殘破的軍旗裹住印信,塞進井中,自己則被亂刀砍死在衙門前。次日清晨,種師道趕到時,席葦平城已變成廢墟,護城壕裏填滿宋軍屍體,蘆葦席牆基上的血手印在寒風中凍成紫黑色。
政和八年四月,種師道再次奉詔出兵,重修天降山寨,改名製戎城;重修席葦平新城,改名靖夏城,並派兵駐守。
這年有兩個年號,趙佶沒事就喜歡改年號。十一月趙佶因所謂“好事成雙”把年號改成了“重合”,隻用了三個月,卻發現這“重合”和遼國某個年號雷同了,搞得自己惡心不已,又慌忙於次年二月又改成“宣和”。結果這個“宣和”更奇葩,“宣”者,一家有二日,家既是皇家,那豈不是指的是國有二主?果然,趙佶還沒死就禪位給了兒子趙恒。為啥說趙佶昏庸呢,心思都用在這上麵了!
政和八年六月,剛從岷州調任廓州的防禦使何灌發現戰機,果斷從膚公城出兵,趁夜奇襲割牛城,拔掉了西夏的東南屏障。童貫卻自居其功,報大捷,趙佶大喜賜名,割牛城改稱“統安城”。何灌如此大的功勞被童貫奪走,自是大怒,忿然退兵回了廓州。
童貫再次升官,自是雄心萬丈,命劉法進軍拿下朔方,妄圖一鼓作氣,攻擊夏國國都興慶府,成就一番驚世偉業!
劉法在仁多泉城之戰時,為了爭功,大搞小動作,打壓劉仲武,劉仲武據理申辯,高俅在趙佶麵前指責劉法妄圖擁兵自重,搞得趙佶心裏不爽,雖然給劉法升了官,卻被削了兵權,本來劉法打仗就是仗著兵多,統帶熙河蘭湟十萬甚至十五萬大軍時,自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現在隻剩下熙河一路的二萬兵馬歸他指揮,當然心就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熙河軍帳內,劉法盯著案頭的調令發呆——童貫要他以二萬兵力直搗朔方,簡直是癡人說夢。想當年,他統兵十五萬屠滅仁多泉城,何等威風,如今手裏卻被削得隻剩兩萬殘兵。
劉法大名鼎鼎,神威凜凜,西夏人都稱之為“天生神將”,童貫自然認為隻要劉法一出,必然戰無不勝。
可童貫下了幾道命令,劉法就是不出兵,不是借口夏軍必有防備、深入敵境與我方不利;就是借口兵力不足,申請由他統一指揮秦鳳路全軍幾十萬人馬再出兵。
本來劉法這個想法也不算錯,童貫你不是想打滅國之戰嗎?就靠我手裏這區區兩萬人馬?可童貫也不敢啊!削去劉法手裏兵權是趙佶的意思,童貫哪裏還敢把兵都交給劉法?
因此,童貫連續下了六七道命令,劉法左推右擋,就是不出兵。
就這樣一直拖到宣和元年三月,趙佶剛把才用了三個月的年號“重合”改成了“宣和”,童貫命令又到了,童貫知道自己是命令不動劉法了,所以這次措辭很嚴厲,抬出了趙佶,說劉法啊,你自己在官家麵前誇了海口,攻擊西夏必勝!官家才對你如此委以重任。可現在你百般推諉,往小了說你是抗拒軍令,說大了你可是欺君啊!
劉法這次實在是坐不住了,不過還是奏請童貫,希望就算不讓他統一指揮其他幾路兵馬,起碼也要讓他們及時出兵策應。童貫生怕錯過戰機,為了早日出兵,自是答應。
劉法硬著頭皮,帶著二萬熙河兵抵達統安城。這裏是最前線,對麵即是夏軍。
耽誤了這麽久,童貫的計劃早就被夏國偵知,夏國守軍已經在此等了好久。領軍大將乃劉法的老對手、手下敗將,夏國晉王嵬名察哥。
這嵬名察哥也是夏國名將了,夏國軍隊的幾個著名兵種“鐵鷂子”、“步跋子”的建立都是出於他手。
察哥在古骨龍被打的一敗塗地,雖是劉錡以先進武器火槍突襲得手,察哥卻並不知道,一直以為是劉法用兵精妙,因此再次對上劉法,更是謹小慎微,心中忐忑不已。
劉法軍還沒到統安城時,察哥便得到探馬的匯報,說來的宋軍隻有二萬人。察哥不信,因為劉法曆來都是大軍團作戰,從不孤軍深入。因此,又多派探馬四處偵查,結果仍然是劉法側麵和後方並無援軍。
察哥也頗為果斷,立刻下令,十萬大軍傾巢而出,圍殲劉法。
察哥先派一路“鐵鷂子”翻山越嶺,繞路到劉法後方,正麵則嚴陣以待,軍陣層層疊疊,完全照搬劉法在古骨龍城之戰時所用過的戰法。
劉法軍長途跋涉,剛到達統安城,見夏軍早已嚴陣以待,為防止西夏軍衝擊,便在穀底平地安營。
不想這正利於夏軍騎兵衝鋒,察哥欺劉法人少,趁劉法立足未穩,二千鐵鷂子帶著“擒生軍”、“步跋子”,便直接衝了過來,“潑喜軍”跟在後麵不停拋擲石彈,兩翼“拐子馬”也一起衝鋒,根本沒啥戰術好講了。
劉法前軍主將康炯拚死抵抗,熙河軍雖戰力頗強,但長途跋涉未及休息,一番血戰下來,終於抵擋不住,前軍崩潰,湧入中軍,不僅衝擊中軍軍陣,還使劉法的中軍直接麵對夏軍的衝擊。
同時,繞道後路的夏軍鐵鷂子也發起進攻,後軍主將焦安節被夏軍偷襲打的措手不及,瞬間被擊潰。
潰敗的後軍又湧入左軍,左軍又被衝的陣腳大亂。
劉法到底是宿將,麵對如此不利的局麵,居然再次收縮防線,聚集兵將,中軍帶頭向震武城,也就是當時的古骨龍城方向,拚死突圍。
察哥一戰竟功,自是不肯放過這大好機會,催軍掩殺,雙方混戰在一起,殺得天昏地暗,血肉橫飛。
這一仗從清晨一直打到夜幕降臨,宋軍人困馬乏,早飯都沒來得及吃,又累又餓,左軍主將朱定國再也堅持不住,左軍潰散,進一步導致全軍崩潰,劉法被亂兵裹脅,不知跑哪兒去了!
眾將各自奔逃,隻有人稱“京西第一將”的翟進,勇猛無敵,往返衝入敵陣數次,想救回劉法,卻遍尋不著,隻好領著殘兵退向震武城拒守。
劉法在親兵護衛下,一路奔逃,慌不擇路,竟然跑反了方向,一晚上狂奔七十裏,跑到西夏軍後方一個叫盍朱峗的地方,正碰上西夏軍的一隊押糧隊,護糧兵本來以為是自家人打敗了,驚疑之間忽然看見對方服飾不對,便大叫站住別跑,劉法哪裏敢停留,撥馬便往側麵跑去,不想側麵是懸崖,一時刹不住腳,連人帶馬翻了下去。
夏軍點起火把四處追趕,一個護糧兵在懸崖下麵看到了被死馬壓斷了雙腿、奄奄一息的劉法,身上衣甲看起來是個大官的模樣,便一刀砍了劉法的腦袋,拿回去報功了!
嵬名察哥揮兵掩殺了一夜,仔細打掃戰場也沒找到劉法的屍體,直到天明,押糧官送來劉法的首級才知道劉法居然跑到自己身後去了!
看著這個曾經把自己打的心驚膽戰的“天生神將”的腦袋,嵬名察哥竟然一時無語,許久才悠悠說道:“劉法先前攻打仁多泉城時,我畏懼其名,居然不敢去救。誰知道他今日竟死在一個送糧小兵的手裏。唉!帶二萬兵就敢來打朔方,也不知他是狂妄呢?還是狂妄呢?也太不把我放在眼裏了!”於是命令夏軍直接包圍震武城,爭取一鼓作氣拿下。
劉法統安城大敗,夏軍占領統安城後,馬不停蹄地就包圍了震武城。何灌氣的大罵,剛吃到嘴的肉這麽快就丟了,趕緊帶兵急援。
震武軍城修的險要無比,翟進、康炯等宋將拒險而守,察哥猛攻十幾日均未得手,又見何灌來援,知道這也是個能打的,便撤軍回統安城去了!反正大功到手,可別又在陰溝裏翻了船。
萬一在古骨龍出現的那種宋軍新式武器在這何灌手裏呢?
何灌手裏兵也不多,假意追趕了一陣,雖解了震武軍之圍,但心裏鬱悶,連震武城都沒進,便帶兵回廓州去了。
這一戰,宋軍二萬熙河精兵損失殆盡,廂兵、鄉兵、民夫損失更是接近十萬。夏軍大勝!
童貫聽聞劉法不僅損兵折將,自己居然也戰死了,氣急敗壞,奏報趙佶說,劉法驕狂,擅自出兵,導致統安城失利,震武軍被圍,但自己及時命令何灌出擊,獲得大捷,不僅擊潰夏軍,還守住了震武城這個軍事要地。
劉法死後,宋軍傷筋動骨,童貫自感元氣大傷,同時,西軍的幾大將門自己明顯已經指揮不動了,便離開了西北,回到汴京。
喜歡西鳳烈請大家收藏:()西鳳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