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是王司徒的後招?

字數:7441   加入書籤

A+A-


    張繡頓時來了氣,喚來店小二,搬來兩壇酒,重重放在顧天麵前,“今日定要把你灌醉!”
    顧天勸道:“莫鬧,還有要事商議。
    你真的看見曹操入宮了?為何毫無動靜,太過安靜。”
    “絕無差錯,而且探子回報,曹操攜那把七星寶刀而來。”張繡答道。
    “就他孤身一人?”顧天追問。
    張繡點頭:“對,獨自前往。”
    “這不合常理。”顧天沉思,“即便他不帶隨從,也該備一匹馬,留條退路。”
    他忽然想到另一點,“曹操生性多疑,必定有所防備,所以不會從此處脫身。”
    皇宮四門分立,坐北朝南,顧天二人正位於南門之外。
    “那他會從哪邊出去?”張繡詢問。
    “西門。”顧天思索片刻後答道。
    張繡迅速結賬,與顧天策馬趕往西門,到達時,隻見宮牆上守衛已陷入混亂。
    就在此刻,一隻白鴿落在張繡肩上,正是呂布之前送來的信鴿,如今充作傳信之用。
    張繡從鴿腿上取下密信遞給顧天,信中稱禁軍有所動作,一支軍隊自大營出發,朝城東行進。
    “難道是王司徒的後招?”張繡猜測。
    此時,顧天二人望見一名長須黑袍的身影匆匆從宮中走出。
    “是曹操!”張繡激動喊道。
    馬鞭已揚起,顧天大步欲追,卻被顧天攔住:“這城中的路,他必須獨自走。”
    張繡一怔,隨即領悟,若時機太過湊巧,恐生疑竇。
    顧天亦確信,城中王司徒並未布置接應之人。
    “那為何又要去城外?”張繡追問。
    顧天點頭,二人朝城東而去。
    曹操身為東郡太守,兵馬多駐於陳留,而陳留正位於洛陽以東,途經虎牢關。
    此刻他欲返陳留,必從東門出城。
    曹操一行剛離開,宮中便匆匆追出一隊內衛,目標顯然是曹操。
    董卓這時才意識到不對勁,怎會這般輕易放走曹操?莫非養虎遺患?
    出洛陽後,與典韋所率人馬匯合,不遠處,王司徒收買的另一支禁軍亦在等待。
    隻是,王司徒的人明處行動,顧天等人則潛伏暗處。
    曹操改裝易容,混出城外,原以為刺殺董卓已十拿九穩,卻意外失手,反被暴露。
    曹操不及深思其中緣由,眼下隻想盡快逃離洛陽。
    好在他以獻刀之名暫且穩住了董卓,平安出城,這才稍感寬慰。
    正欲向東疾馳,忽遭一隊禁軍攔截,領頭者高聲自稱:“吾乃禁軍校尉魯平,久聞曹太守威名!”
    若是尋常,曹操定會趨炎附勢,但如今形勢不同,見官軍,他心生畏懼。
    恰在此刻,一行人從旁經過,有人喊道:“閃開,都閃開,沒瞧見官差捉拿逃犯嗎?耽誤公務,你們擔得起責?”
    此話一出,周圍頓時大亂,魯平與曹操的臉色驟變。
    曹操掉轉馬頭,倉皇逃竄。
    “曹太守勿懼,我等實為……”魯平還想解釋。
    曹操根本不信魯平所說,認定他是董卓派來捉自己的。
    稍微思考便可察覺其中疑點,即便董卓的追兵再快,也絕不可能比曹操搶先到達城外守候。
    否則,隻需閉門拒之,又何須如此費事?
    此時,曹操一心求生,哪有餘暇深思,加之他多疑,稍有不合常理之處,便徹底不信。
    魯平欲追趕,卻被四周湧現的百姓攔住,待他脫身時,曹操已逃遠。
    率部追趕適得其反,他追得越急,曹操跑得越快。
    一逃一追中,曹操恰巧遇到早已等候的顧天等人。
    接下來便簡單了,曹操將顧天視作救命稻草,緊緊抓住。
    顧天則令典韋護送眾人安全前往虎牢關,遠離洛陽。
    因曹操行刺董卓之事,洛陽陷入混亂,董卓震怒,派兵搜捕。
    然而,曹操竟似人間蒸發,毫無蹤跡。
    隨著時間推移,董卓怒火不減反增,令滿朝官員惶恐不安。
    在他眼中,曹操行刺雖小,但搜尋無果卻是大事。
    這說明什麽?說明有人暗中相助,看得見的威脅尚可防備,而無形的隱患讓他寢食難安。
    今日有曹孟德出現,誰能保證明日不會冒出新的刺客?
    洛陽,讓董卓首次感受到刺骨的危機。
    魯平未能完成王司徒托付的任務,將‘好意’傳達給曹操,返回後被王司徒痛斥。
    一番謀劃後,曹操與董卓反目成仇,也算是有所收獲。
    然而,最關鍵的一環因魯平等人疏忽而錯過,王司徒因此悶悶不樂數日。
    顧天則悄然離去,未留痕跡。
    五日後,典韋送走曹操返回洛陽,同時也帶來了曹操親筆寫的信件。
    信中提及“救命之恩,無以為報……”曹操感歎獲救經曆,洋洋灑灑數百字,稱若得天下願與顧天共享。
    顧天對此一笑置之,深知不可當真,隻盼曹操對洛陽能手下留情即可。
    半月過去,洛陽局勢看似風聲鶴唳,實則逐漸平靜。
    趁此間隙,顧天潛心修複太廟受損的秘典,特別是劉氏族譜,所需特殊紙張和工匠皆已準備妥當。
    曆經十餘天努力,在年前終於完成任務,三大箱秘典交付太常寺,丘臨淵喜不自勝,稱顧天為神人。
    顧天謙遜回應,強調作品質量無需質疑。
    丘臨淵反複翻閱劉氏族譜,此乃宗廟核心之物,曾遭董卓焚燒,隻為廢除舊製立新君。
    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見劉協孤立無助,欲將其為己所用。
    即便劉協身份特殊,連忠於劉家的王司徒心中亦有不滿。
    日後若有人提及此事,能夠解釋原委的並非董卓或王司徒,而是擔任太常卿的丘臨淵。
    但若丘臨淵無法提供確鑿證據,則會陷入難以辯白的困境。
    如今好了,丘臨淵終於放下心來。
    無論董卓或其他人,都無法再刁難他。
    “咦,臨江哀王之後,劉二狗!”丘臨淵看到族譜中這個名字,頓時愣住。
    如果不是這個名字過於獨特,在厚厚的族譜中恐怕很難發現。
    “這……”丘臨淵拿著族譜,看著顧天,一時語塞。
    他記得很清楚,顧天帶來的那個少年確實叫劉二狗。
    “幽州不是還有個人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嗎?這沒什麽奇怪。”顧天說道。
    丘臨淵眉頭緊皺,顧天提到的那個人,即便冒充,至少名號聽起來還正常,劉備,字玄德。
    可這劉二狗未免太過敷衍!
    隨便取個稍微文雅些的名字都行啊!
    這樣一個名字出現在劉氏族譜裏,簡直是諷刺!
    想到這裏,丘臨淵豁然開朗,顧天分明是有意為之,想個好名字對他來說難道很難嗎?
    當然不難,顧天就是在嘲諷那些虛偽做作的人。
    就像董卓,明明想當皇帝卻嘴硬否認,內心渴望權力,這種掩耳盜鈴的行為實在可笑。
    丘臨淵已與顧天同舟共濟,對此並不在意,甚至和顧天一樣感到一絲惡趣味。
    對於這世道,他們選擇一笑置之。
    人人皆可稱帝,二狗為何不可?
    莫非因名字欠佳?
    丘臨淵與顧天相視一笑,彼此心領神會。
    世風日下,昔日的禮儀法度、傳承秩序,在靈帝駕崩、董卓兵臨洛陽、廢黜少帝、何太後之後,全成泡影。
    獨樂不如眾歡,你能行,他人亦然。
    放下族譜後,丘臨淵與顧天閑談朝局:“近來諸侯私下多有討伐之聲,董卓雖已知情,但朝堂氛圍愈發沉重。”
    “此中必有曹操煽動,我猜不出幾日,董卓便會發兵威懾曹操。”
    顧天對此早有預料,隻道:“年關將至,天寒地凍,恐無人願戰。”
    丘臨淵點頭:“誠然,且洛陽糧草匱乏,平時勉強度日,若開戰,補給不足,實為兵家大忌!”
    ...
    “然董卓若一直怒火難消,亦非好事,恐又要濫殺無辜。”
    “殺何人?”顧天不解,頗為震驚。
    丘臨淵歎息:“誰失誤便殺誰,董卓生性殘忍,尋個出氣筒易如反掌,如今滿朝官員無不惶恐,唯恐小過成災。”
    “你不覺近日洛陽紈絝亦收斂不少?”
    顧天啞然失笑,想起某次:一官員因早朝時左腳先入宮門,竟遭斬首!
    如此荒誕之事,旁人不會為,董卓卻未必不會。
    離開太常寺,顧天行於洛陽街巷,近日果然安靜,街頭彌漫肅殺,宮內更是可想而知。
    阿嚏!
    顧天打了個噴嚏,呼出的白氣瞬間消散在寒冷的空氣中。
    他總覺得事情即將發生,卻用飛升之門推演也找不到任何線索。
    丁和守在宮殿外,聽到了董卓對曹操的怒斥。
    心生恐懼的同時,他的眼神流露出一絲怨恨。
    與此同時,丘毓的身體逐漸恢複,張繡心情大好,去內宅的頻率明顯增加。
    顧天看著擺滿材料的屋子,猜測不久便能參加張繡的喜宴。
    張繡走進堆放雜物的小屋,看到顧天對照丹方準備藥材,不禁問道:“你該不會真的打算煉丹吧?”
    初次見麵時,顧天自稱是仙師,但張繡完全不信。
    相處之後,更覺得這稱號與他毫無關係。
    然而,不知為何,顧天突然讓人打造巨型丹爐,搜集各種材料,布置出一間煉丹房。
    張繡重新審視顧天,想起他所謂的“仙師”身份,竟覺有些貼切。
    隻是他一時無法接受,心中依然存疑。
    \"一天問八遍,你不嫌煩嗎?\"顧天手持一杆精致的小秤,按照丹方上的指示為朱砂稱重。
    丹方摘自華佗的《青囊經》,僅是下半部分,顧天隻能補注不到三分之一。
    他對書中記載的煉丹術極為著迷,忍不住親自動手,建起了這座煉丹房。
    經飛升之門推演後確認,《青囊經》中的丹方可行。
    顧天這麽做看似輕率,但他絕不會做毫無意義的事。
    \"我不信你弄的這些東西有任何能吃的東西,即使真的煉出丹藥,你能吃下去嗎?\"張繡質疑。
    看著屋內堆放的各種煉丹材料,張繡渾身不適,難以相信成品會如何。
    \"理論上可以食用!\"顧天給出了較為嚴謹的回答。
    至於是否真能食用,還需待煉製成功後確定。
    說實話,他的想法與張繡差不多。
    在別的世界,他也見過煉丹,但每個世界的煉丹方式各有差異。
    這個世界尤為特別。
    在其他世界,煉丹多以靈藥為主,至少原材料還能食用,如同烹飪般混合可食之物,自然也便能食用。
    然而這裏,煉丹全用金石之物,有些還帶有劇毒,這般組合而成的東西……
    丹方稱對人有益,但顧天並不認同,隻要不致死,他就覺得已屬難得。
    正因如此匪夷所思,顧天愈發好奇,決心親自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