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吃飯安穩的活著
字數:6559 加入書籤
平原上的城池在石禾的打理下,漸漸成了亂世裏的一方淨土。他主持修建的城牆越修越精妙,不僅用巨石加固了根基,還在牆體內藏了排水暗道,牆外挖了寬深的護城河,河底鋪滿尖石;箭樓設計成三層,每層都有不同角度的箭窗,既能遠射又能防禦攀爬;城門更是用鐵皮包裹的實木打造,配上暗鎖和吊橋,尋常軍隊根本攻不破。有曾參與攻城的老兵私下說“石將軍的城牆,比石頭還硬,比狐狸還精,靠近了就是找死。”
前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有流民,還有逃難的工匠、教書先生,甚至有厭倦了戰亂的前朝官員。城池裏很快熱鬧起來,街道兩旁蓋起了商鋪,酒肆、布莊、鐵匠鋪一應俱全;城外開墾的良田連成了片,從城門口望出去,金燦燦的粟米、綠油油的蔬菜望不到頭,連驛站都擠滿了往來的商販——這裏成了亂世中少有的安穩之地,石禾定下的“不欺百姓、公平交易、按勞分配”的規矩,讓人心安。
沒人敢小瞧這個曾被叫做“傻子”的男人。他種地的本領更是沒得說,改良的梯田技術讓平原的鹽堿地也能種出莊稼,推廣的輪作方法讓土地越種越肥,甚至還琢磨出用草木灰和糞便製作肥料的法子,糧食產量比別處高出一大截。城裏的糧倉堆得像小山,不僅夠自己人吃,還能接濟周邊的災民,“石將軍的粟米甜”成了遠近聞名的說法。
更讓人不敢招惹的,是他手下的隊伍。石禾把軍隊和種地結合起來,農忙時士兵下地幹活,農閑時集中操練,既保證了糧食供應,又練就了一身力氣。他教的陣法越來越精,結合了種地時“看天看地”的經驗,在平原上能擺“田字陣”,在山地裏能用“溝壑陣”,總能根據地形設下陷阱,讓敵人有來無回。
有一次,一支幾十萬人的正規軍路過,見這裏富足安穩,起了搶掠的心思。領頭的將軍根本沒把這“農民軍”放在眼裏,下令攻城。可連續攻了半個月,不僅沒攻破城牆,反而被城上的投石機砸得損失慘重,繞到後方想偷襲的隊伍,又被石禾預設的“地刺陣”紮得人仰馬翻,連糧草都被夜襲的小隊燒了個幹淨。
最後,正規軍的將軍看著損兵折將的隊伍,看著城牆上依舊飄揚的紅布旗,隻能灰溜溜地撤軍,臨走前留下句話“這石禾就是個硬茬,他的地盤碰不得!”
消息傳開後,再沒人敢來招惹。周邊的亂兵聞風喪膽,百姓們卻更安心地往這裏投奔,連一些小股的義軍也派人來結盟,尊稱石禾為“石帥”。
石禾依舊是那副樣子,不喜歡穿鎧甲,總愛穿著粗布衣裳,沒事就往地裏鑽,手把手教新來的流民種地。四個妻子陪著他,阿蕎管著糧倉,柳姑娘打理著織布坊,春桃的醫館越開越大,張玉瑤則成了掌管民政的“大先生”,把城池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了,有的跟著父親操練軍隊,有的跟著母親學手藝,有的在學堂裏讀書,個個都帶著一股踏實勁兒。
某天,石禾坐在田埂上,看著一望無際的莊稼,身邊圍著幾個剛投奔來的老農。老農們感歎“石帥,您這本事真神,不僅能打仗守城,還能種出這麽好的糧食,咱這輩子沒見過這麽安穩的日子!”
石禾傻嗬嗬地笑,手裏把玩著一根麥穗“守城和種地一樣,都得用心。城牆要結實,人心更要齊;莊稼要施肥,隊伍要練強。咱不惹事,但也不能怕事,誰要來搶咱的地、害咱的人,就用鋤頭和刀槍跟他拚!”
夕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城牆上的旗幟在風裏獵獵作響,遠處傳來孩子們的笑聲和士兵操練的口號聲。這片曾經戰火紛飛的平原,在他的手裏,長出了莊稼,建起了家園,聚起了人心。幾萬人、幾十萬人的正規軍不敢惹他,不是因為他多會打仗,而是因為他守的是人心,護的是日子,身後站著的是無數渴望安穩的百姓——這才是最堅固的城牆,最厲害的隊伍,最讓人不敢輕視的力量。
石禾知道,隻要這土地還在產糧,隻要這城池裏還有笑聲,隻要大家還願意跟著他一起守下去,這亂世就永遠打不垮他們。他會繼續種他的地,守他的城,看著孩子們長大,看著莊稼一茬茬豐收,直到有一天,再也沒有戰亂,所有人都能安安穩穩地種自己的地,過自己的日子。而他,就做那個守著土地和家園的“石將軍”,一輩子,不換。
秋高氣爽的午後,石禾正在城外查看新墾的稻田,一個身著青布道袍、鶴發童顏的道人突然出現在田埂上。道人背著個舊布囊,手裏拄著木杖,看著田裏金燦燦的稻穗,又看了看遠處堅固的城池和操練的隊伍,捋著胡須笑道“石將軍好手段,把這亂世一隅,治成了人間樂土。”
石禾直起腰,擦了擦汗,對道人拱了拱手“道長過獎,不過是讓大家有地種、有飯吃罷了。”
道人走近幾步,目光深邃地看著他“將軍可知,如今天下大亂,藩鎮割據,百姓流離,正是逐鹿中原的好時機?以將軍的本事——這治軍的嚴明、種地的根基、百姓的擁戴,若要奪取天下,未必不能成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石禾愣了一下,隨即撓著頭笑了“道長說笑了。我連字都認不全,哪懂什麽奪取天下?當年在山裏蓋草棚,就想守著幾分地過日子;後來建壁壘,是怕人搶糧殺人;現在守著這城池,也隻是想讓幾萬張嘴有飯吃,孩子們能安穩長大。”
“將軍此言差矣。”道人搖頭道,“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如今百姓苦戰亂久矣,若有明主能止戈息武,讓他們安安穩穩種地、生娃,必能民心所向。將軍有此根基,有此仁心,若登高一呼,天下英雄定會響應。”
石禾低頭看著腳下的泥土,指尖撚起一把稻穗,飽滿的顆粒硌著手心,帶著踏實的重量。“道長,”他語氣認真,“奪取天下要打仗,要死人,要讓多少人家破人亡?我守著這一方土地,能讓這裏的人吃飽穿暖,不被欺負,就夠了。天下太大,我管不了,也不想管。”
他抬頭望向城池,那裏炊煙嫋嫋,孩子們的笑聲隱約傳來“您看,城裏的鐵匠在打農具,婦人在織布,先生在教書,士兵在操練——他們不是為了我奪天下,是為了守住自己的家。我若為了‘天下’二字,把他們拉去打一場沒頭沒尾的仗,那我守這城池、種這地,還有什麽意義?”
道人看著他眼裏的純粹,不像作偽,又問道“難道將軍甘願一輩子困守於此?若有朝一日,更強的勢力來攻,憑這一城之地,能守多久?”
“守到守不住為止。”石禾握緊拳頭,眼神堅定,“真到那時候,我就帶著大家再找一塊能種地的地方,像當年從莊裏搬到山穀,從山穀搬到平原一樣。隻要人還在,地還在,就有希望。奪天下太累,也太險,我沒那麽大誌向,就想守著這一方土地,守著這些願意跟著我的人,把日子過成粟米的甜。”
道人沉默了片刻,看著田埂上奔跑的孩子,看著城牆上巡邏的士兵,看著遠處晾曬的糧食,突然笑了“將軍通透。天下未必需要一個統禦萬民的帝王,卻需要千萬個像將軍這樣,肯守著一方土地、護著一方百姓的人。”
他從布囊裏掏出一卷書,遞給石禾“這是前朝的農書,或許對將軍種地有用。貧道告辭了,願將軍的土地永遠豐收,百姓永遠安穩。”
石禾接過農書,拱手相送。看著道人遠去的背影,他低頭翻開書,裏麵密密麻麻記著各種種地的法子,嘴角忍不住上揚。
夕陽西下,石禾扛著鋤頭往城裏走,城門口的士兵笑著和他打招呼,孩子們圍上來要麥芽糖。他把糖分給孩子們,看著他們歡呼著跑開,心裏暖烘烘的。
四個妻子在城樓上看見他,笑著揮手。阿蕎懷裏的小兒子咿咿呀呀地喊“爹”,柳姑娘手裏還拿著未繡完的麥穗紋樣,春桃提著剛采的草藥,張玉瑤翻著新到的賬本。
石禾抬頭對她們笑,心裏清楚,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去想什麽“奪取天下”。統禦天下的滋味他不知道,也不稀罕,但他知道,守著這一方土地,看著莊稼豐收,聽著孩子歡笑,握著妻子們的手,這種踏實的甜,比任何帝王之位都珍貴。
城牆在暮色中沉默矗立,像他的決心;田裏的稻穗在晚風中輕搖,像他的日子。這亂世裏,總有人渴望逐鹿中原,也總有人甘願守著一方土地。石禾選擇了後者,用鋤頭和刀槍,用汗水和真心,在這亂世裏種出一片安穩,守出一方晴天——這或許不是驚天動地的偉業,卻是最貼民心的幸福。
秋風卷著枯葉掠過鄰城的街道,那裏早已沒了往日的熱鬧。糧價漲到百姓買不起,官兵在街上肆意搶掠,餓殍躺在牆角,連孩子的哭聲都帶著絕望。而幾十裏外的石禾之城,卻是另一番景象田埂上粟米飽滿,市集裏人聲鼎沸,孩子們在學堂外追逐,城牆上的士兵站姿挺拔,連空氣裏都飄著飯菜的香氣。
這天,操練場的鼓聲剛歇,四個穿著鎧甲的將軍捧著聯名血書,跪在了石禾麵前。為首的趙將軍眼眶通紅,聲音發顫“石將軍!求您發發慈悲,救救鄰城的百姓吧!”
石禾放下手裏的鋤頭,看著血書上密密麻麻的指印,心裏一沉。趙將軍是從南邊鄰城逃來的,他的爹娘還在城裏;李將軍的妻兒被困在西邊孤城,來信說早已斷糧;還有兩位將軍的故鄉,更是被亂兵占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將軍,”李將軍哽咽道,“我們知道您不想擴張,可那些城裏有我們的家人,有無數百姓在水深火熱裏熬著!他們聽說您這裏是樂土,天天盼著您能過去,哪怕隻是給口糧,給條活路……”
血書遞到石禾麵前,上麵的字跡被淚水洇得發皺,每一個字都透著絕望的哀求。石禾看著四個鐵骨錚錚的漢子跪在地上,看著遠處城牆上飄揚的旗幟,又想起道人說的“守一方土地”,心裏像被鋤頭翻攪的泥土,亂成一片。
“我不想打仗。”他低聲說,聲音有些沙啞,“打仗就要死人,就要毀了好不容易種起來的安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可我們不打,他們就死光了!”趙將軍猛地磕了個頭,額頭滲出血,“將軍,那些亂兵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城破了是死,守城也是餓死,我們去不是搶地盤,是救命啊!”
石禾沉默地走到城樓上,望著鄰城的方向。那裏煙霧繚繞,隱約能聽到隱約的哭喊。他想起自己當年在後山種地,想起官兵搶走糧食、殺死孩子的場景,想起身邊這些跟著他從苦難裏活下來的人——他可以守著自己的樂土,可眼睜睜看著同胞在水火裏掙紮,又怎麽能心安?
“起來。”石禾轉身,眼神裏沒了平日的溫和,多了幾分雷厲風行的果決,“備兵!三天後出發!”
四個將軍愣了一下,隨即狂喜地磕頭“謝將軍!”
石禾召集隊伍,卻沒像尋常軍隊那樣喊著“攻城略地”,隻站在高台上說“咱們去鄰城,不是為了搶地盤,是為了救百姓,為了讓他們能像咱們一樣種地、吃飯、安穩活著。進城後,不準搶百姓一粒糧,不準傷一個無辜人,誰要是犯了,軍法處置!”
“是!”十萬人的隊伍齊聲應和,聲震雲霄。
三天後,隊伍開拔。石禾騎著戰馬,身後跟著精銳的士兵,馬車裏裝的不是兵器,而是沉甸甸的糧食和草藥。他沒選擇強攻,先派趙將軍帶著信進城,告訴百姓和士兵“開門投降,既往不咎,糧食管夠;若負隅頑抗,隻殺首惡,不傷百姓。”
鄰城的百姓早就盼著救星,聽說石禾的隊伍來了,夜裏就偷偷打開了城門。亂兵頭領還想反抗,卻被忍無可忍的士兵綁了起來。石禾進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開倉放糧,讓春桃帶著醫館的人救治傷員,柳姑娘和張玉瑤則安撫百姓,登記人口,安排住處。
百姓們捧著熱粥,看著軍紀嚴明的士兵,看著親自在街頭分發糧食的石是活菩薩啊!”
接下來的一個月,石禾的隊伍像一股暖風,吹過一個個民不聊生的城市。西邊的孤城打開城門時,李將軍在人群裏找到了瘦得隻剩皮包骨的妻兒,一家人抱著哭成一團;收複趙將軍故鄉時,百姓們跪在路邊,捧著自家種的紅薯,非要塞給士兵……
石禾沒讓隊伍停留,每收複一城,就留下士兵駐守,派去會種地、會管理的百姓幫忙重建修城牆,開荒地,建學堂,設醫館。他定下規矩官吏由百姓推選,糧食按勞分配,誰也不準欺負誰。
幾個月後,當石禾帶著隊伍返回主城時,身後已經多了四座安穩的城池。這些城市不再有餓殍,不再有搶掠,田地裏重新長出莊稼,市集裏恢複了熱鬧,連孩子們的笑聲都響亮了起來。
趙將軍和李將軍帶著家人來謝他,石禾隻是傻嗬嗬地笑“不是我救了他們,是他們自己想活下去。咱們給他們地,給他們糧,給他們安穩,他們自然能把日子過好。”
四個妻子在城門口等他,阿蕎端來熱湯,柳姑娘給他擦去鎧甲上的灰塵,春桃檢查他有沒有受傷,張玉瑤笑著翻開新賬本“新收的城池都記上了,糧食夠吃,百姓安穩。”
石禾看著她們,又看了看遠處連成一片的城池和梯田,心裏踏實得很。他沒想要統禦天下,卻因為一份不忍,救下了更多人;他沒想去擴張地盤,卻因為百姓的擁戴,讓樂土的範圍越來越大。
夕陽下,五座城池的炊煙連成一片,像一條溫暖的帶子,纏繞在亂世的土地上。石禾知道,他依舊是那個想守著一方土地的“傻子”,隻是這“一方”,因為責任和慈悲,變得更大了些。而那些被收複的城市,會像主城一樣,長出莊稼,住滿百姓,響起笑聲——這不是靠戰爭奪來的地盤,是靠真心換來的家園,是用安穩種下的希望。
喜歡風水雲雷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風水雲雷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