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民心所向

字數:2624   加入書籤

A+A-


    省人大代表推薦名單公示那天,開州縣委大院公告欄前擠滿了人。
    "快看!楊進京!"有人指著名單驚呼,"直接從村支書推薦到省人大!"
    站在人群外圍的組織部幹事小王縮了縮脖子,想起昨天周衛國縣長拍著桌子說的話:"破格?這叫實至名歸!楊進京要是不夠格,開州縣沒人夠格!"
    而此時的主角楊進京,正在東八裏莊的麥田裏查看墒情。他蹲下身,五指插入泥土,感受著土壤的濕度和溫度。
    "楊書記!"村會計氣喘籲籲地跑來,"縣裏來電話,讓您趕緊去一趟!"
    縣委小會議室裏煙霧繚繞。周衛國、組織部長王麗、宣傳部長張誌強等人都到齊了,桌上擺著一份紅頭文件——《關於推薦楊進京同誌為省人大代表候選人的說明》。
    "老楊,"周衛國遞過文件,"你看看這個。"
    楊進京粗糙的手指在紙麵上摩挲,眉頭漸漸皺起:"周縣長,這......"
    "別推辭!"周衛國打斷他,"這是縣委集體決定,市委也同意了。"
    王麗補充道:"楊書記,您在基層的經驗,正是省裏最需要的。"
    楊進京放下文件,從兜裏掏出那個熟悉的小本子:"那我得先問問鄉親們的意思。"
    這個回答讓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按慣例,這種政治安排哪需要征求群眾意見?
    "胡鬧!"分管政法的副書記劉誌強拍案而起,"這是組織決定!"
    "老劉,"楊進京平靜地說,"人大代表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會議不歡而散。但誰也沒想到,楊進京真的在東八裏莊村委會門口貼了張告示:"鄉親們,縣裏推薦我當省人大代表,大家有啥意見,盡管提。"
    告示前很快圍滿了人。老孫頭眯著眼睛念完,轉身就往家走:"我得跟老伴商量商量!"
    當天晚上,村委會破天荒地亮著燈。楊進京坐在角落的小板凳上,聽著村民們七嘴八舌地發言。
    "楊書記當代表,我讚成!"李滿囤第一個舉手,"他說話管用!"
    "就是!"王鐵柱媳婦扯著嗓子喊,"上回紡織廠排汙的事,要不是楊書記硬頂著,縣環保局能那麽快解決?"
    但也有不同聲音。五保戶劉奶奶顫巍巍地說:"進京要是老往省裏跑,咱村的事誰管啊?"
    正熱鬧著,村委會的門突然被推開。周衛國帶著縣委一班人站在門口,臉上寫滿震驚。
    "老楊,你真在......"周衛國的聲音有些發抖。
    楊進京站起身:"周縣長,正好一起聽聽。"
    這場特殊的"民主評議"一直開到深夜。最後,村民們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楊進京每周至少回村兩天;二、要幫村裏爭取個農業科技項目;三、把大家的建議都帶到省裏去。
    "沒問題!"楊進京當場答應,轉頭看向周衛國,"周縣長,您看?"
    周衛國深吸一口氣:"我今天算是見識了,什麽叫真正的民主。"
    推薦程序正式啟動後,考察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況。走訪城關鎮時,紡織廠的女工們拿出一件特殊的禮物——用廠裏最好的布料縫製的簽名冊,上麵有全鎮三千多名群眾的簽名和手印。
    "這是......"考察組組長驚呆了。
    "我們的聯名信!"鄭曉娟驕傲地說,"楊書記要是當代表,我們放心!"
    更讓考察組震撼的是東八裏莊的"賬本展覽"。村委會牆上掛著十幾本厚厚的記事本,記錄著楊進京這些年來解決的每一件民生小事:從幫張家修屋頂,到給李家孩子聯係學校,甚至還有幫老光棍說媒的記錄。
    "這哪是村幹部,"考察組一位老同誌抹著眼角,"這分明是活菩薩啊!"
    然而,風波還是來了。公示最後一天,縣紀委突然收到舉報信,稱楊進京"利用職務之便為親屬謀利"。信中提到他二兒子楊耀宋擔任農機廠廠長的事。
    周衛國氣得把舉報信拍在桌上:"查!一查到底!"
    調查結果令人啼笑皆非。楊耀宋確實是農機廠廠長,但這個職位是全村黨員大會無記名投票選出來的,而且他帶領農機廠扭虧為盈,去年還給村裏分紅二十萬。
    "查查舉報人是誰!"劉誌強怒道。
    楊進京卻擺擺手:"算了,群眾有監督權是好事。"
    喜歡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請大家收藏:()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