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人民會堂
字數:5042 加入書籤
這場風波反而讓楊進京的民意支持更高了。
正式選舉那天,他以全票當選為省人大代表。消息傳來時,東八裏莊的老百姓自發組織了一場慶祝活動。
"楊代表!"村民們起哄道,"得請客啊!"
楊進京笑著掏出工資:"買兩頭豬,全村吃席!"
赴省城參加人代會前,楊進京挨家挨戶收集建議。老孫頭反映農村合作醫療報銷難,李滿囤抱怨種子化肥漲價太快,紡織廠女工希望增加產假......他都一筆一筆記在小本子上。
"當家的,"王素心一邊幫他收拾行李一邊嘮叨,"到了省城可別舍不得吃飯。"
"知道啦。"楊進京笑著接過那個用了十幾年的搪瓷缸,"這個我得帶著,省城的茶葉好。"
第一次參加省人代會,楊進京就引起了轟動。分組討論時,他掏出那個記滿群眾意見的小本子,一條一條地講。講到農村醫療時,他當場算了一筆賬:"一個農民感冒輸液要花五十元,合作醫療隻報十元,剩下的四十元相當於半畝麥子的收成啊!"
主持會議的鄭為民書記聽得頻頻點頭。散會後,他特意留下楊進京:"老楊,你這些建議,我們要重點研究。"
會議結束回村那天,東八裏莊像過年一樣熱鬧。村民們圍在村口,都想聽聽省裏的事。
"鄭書記說了,"楊進京站在老槐樹下宣布,"明年要在咱們縣試點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到六成!"
歡呼聲驚飛了樹上的麻雀。楊進京接著宣布了更多好消息:農業補貼要增加,鄉村教師待遇要提高,還要在東八裏莊搞"鄉村振興"試點......
當晚,楊進京在燈下寫履職報告時,王素心端來一碗荷包蛋:"當家的,你現在是省代表了,是不是該換身新衣裳?"
"換啥,"楊進京頭也不抬,"穿得再光鮮,辦不成事也是白搭。"
窗外,東八裏莊的夜空繁星點點。更遠處,城關鎮工業區的燈火依然明亮。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一個新的篇章正徐徐展開。
楊進京第一次走進省人民會堂時,下意識地蹭了蹭腳上的千層底布鞋。
"楊代表,這邊請。"工作人員微笑著引導,目光在他洗得發白的中山裝上停留了一瞬。
會堂裏暖氣開得足,楊進京解開領口扣子,小心翼翼地把代表證掛在胸前。周圍已經坐了不少人,有西裝革履的企業家,有戴著眼鏡的學者,還有幾位穿著民族服飾的少數民族代表。
"這位同誌,"旁邊一位白發老者湊過來,"您是哪個代表團的?"
"開州縣,楊進京。"他拘謹地伸出手。
"哦!"老者眼睛一亮,"就是那個"三本賬"書記?我是農科院的趙明德,搞小麥育種的。"
兩人正聊著,一個洪亮的聲音從背後傳來:"老楊!可算找到你了!"
楊進京回頭,看見王德山穿著嶄新的西裝,領帶卻歪到了一邊,正衝他揮手。
"老王?你也來了?"楊進京又驚又喜。
"咱大柳樹村今年評上了全國文明村!"王德山得意地整了整領帶,"哎,你這身也太寒酸了......"
楊進京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咋了?洗得幹幹淨淨的。"
開幕式上,楊進京挺直腰板坐在位置上,手裏的政府工作報告被他用鉛筆劃滿了道道。聽到農村人均收入增長那段,他小聲嘀咕:"平均數不代表大多數啊......"
"楊代表有什麽意見?"前排一位女代表轉過頭來。
楊進京這才發現自己的嘀咕被聽見了,索性打開筆記本:"您看,我們東八裏莊有戶五保老人,去年就靠兩畝薄田和一百二十元補助過活,這能算進"增長"裏嗎?"
女代表愣住了,遞過一張名片:"我是《中原日報》記者李敏,會後能詳細聊聊嗎?"
分組討論時,楊進京被分到了農業農村組。輪到他發言時,他掏出那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
"我帶了三個問題來。"他清了清嗓子,"第一,農民看病太難;第二,農資價格上漲太快;第三,村辦企業融資太難。"
會議室漸漸安靜下來。楊進京舉了個例子:"我們村老張頭,去年得了闌尾炎,手術費花了八百多元。老人家攢了一輩子的錢,一場病就沒了。"
分管農業的副省長突然打斷:"等等,楊代表,你說一個闌尾炎就要八百多?這不趕上省城醫院的費用還超出不少....."
"千真萬確。"楊進京從包裏掏出一遝單據,"這是我們村去年二十戶的醫療單,我都帶來了。"
副省長接過單據,臉色漸漸凝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重視。"
散會後,楊進京被一群記者圍住了。有問他"三本賬"工作法的,有打聽城關鎮經驗的,還有個年輕記者好奇地問:"楊代表,您為什麽總是隨身帶著這個搪瓷缸?"
楊進京舉起那個掉了漆的缸子:"這是我當兵時的紀念品,用了二十多年了。老百姓的血汗錢,就得像這缸子一樣,省著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中原日報》頭版刊登了楊進京的照片:他站在會堂台階上,手裏拿著那個搪瓷缸,標題是《一位農民代表的"缸子"情懷》。
會議進行到第三天,發生了一個意外。
在審議財政預算時,楊進京發現"農村衛生投入"一項增長緩慢。他舉手要求發言,卻被告知時間有限。
"我就說一句,"楊進京直接站了起來,"農民看病難不解決,鄉村振興就是空話!"
會場一片嘩然。主持人正要製止,鄭為民書記突然開口:"讓楊代表說完。"
楊進京從兜裏掏出一張照片:"這是我們村劉奶奶,去年冬天咳嗽沒錢治,硬扛成了肺炎。現在她每月藥費要花六十元,相當於三畝地的一年收入。"
照片在代表們手中傳遞,會場漸漸安靜下來。
"我提議,"楊進京的聲音有些哽咽,"能不能從省直機關辦公經費裏擠出一點,先解決特困群眾的醫療問題?"
當天下午的臨時會議上,財政廳提出了"農村特困群眾醫療救助專項資金"的調整方案。散會時,鄭為民特意走到楊進京身邊:"老楊,你這一嗓子,值三千萬啊!"
會議最後一天,楊進京和王德山相約去逛代表駐地附近的農貿市場。在一個賣種子的攤位前,楊進京蹲下來仔細查看麥種。
"同誌,這是啥品種?"
"豫麥18號,新品種!"攤主熱情介紹。
楊進京抓了一把在手裏撚了撚:"畝產能有多少?"
"五百斤沒問題!"
"我們村的地,種這個怕是......"楊進京搖搖頭,正要放下,突然被一個聲音叫住。
"楊代表!"
回頭一看,竟是分組討論時坐在他旁邊的農科院趙教授。
"老趙?你也來逛市場?"
趙教授笑著解釋:"我是來調研的。"他接過楊進京手裏的麥種看了看,"這品種不適合沙質土壤,你們村是什麽土質?"
三人越聊越投機,最後趙教授一拍大腿:"這樣,會後我去你們村實地看看,給你推薦幾個適合的品種!"
回程的大巴上,代表們都在交換聯係方式。楊進京的小本子上記滿了電話號碼:有農業專家,有醫療係統的代表,還有答應去城關鎮考察投資的企業家。
"老楊,"王德山湊過來,"你這趟可沒白來啊!"
楊進京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田野,輕聲說:"老百姓的事,能辦一件是一件。"
回到東八裏莊那天,全村人都聚集在村委會門口。楊進京從包裏掏出一麵小紅旗:"這是省人大會發的紀念品,我把它掛在咱們村委。"
在熱烈的掌聲中,楊進京站上凳子,親手將紅旗釘在了村委會門楣上。
陽光照在那麵鮮豔的旗幟上,也照在他滿是皺紋卻神采奕奕的臉上。
"鄉親們,"他轉身宣布,"省裏已經答應,下個月派醫療隊來咱們縣義診!"
歡呼聲驚飛了樹上的麻雀。楊進京摸出那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還有好多好消息,我一條一條說給大家聽......"
夕陽西下,楊進京走在回家的田埂上。懷裏的小本子沉甸甸的,裏麵記滿了要落實的事。他知道,人大代表不是開完會就完了,真正的履職才剛剛開始。
遠處,城關鎮工業區的燈火次第亮起,像一串璀璨的明珠,照亮了這個正在發生巨變的鄉村。
喜歡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請大家收藏:()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