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房玄齡和梁國夫人的愛情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A+A-


    退朝之後,剛剛走出宮門,很多官員就忍不住,拿起那本試行辦法,邊走邊看起來。
    即便是坐上了回家或者去辦公的轎子,都沒有放下。
    因為這個事情,關係實在是太大了,值得他們一個字一個字的去研究。
    自古以來,任何製度都不是一蹴而就。
    真正改換製度的帝王,往往在自己在位時期,都還不能完美的執行下去,需要等下一代帝王,甚至下一個朝代,繼承之後再繼續修改發揚。
    從古至今,每一次製度的大變革,都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訓。
    那真的是殺得血流成河,甚至殺得王朝破碎。
    而且每一次製度的改革,一般都會推出替罪羊來。
    比如說軍功製的衛鞅,法家的李斯。
    隻有一種製度推出來的時候,算是流血最少的,那就是舉察製。
    這個製度,兼顧了所有當前貴族的利益,是最容易被推行的。
    接下來是九品中正製,本身就是在舉察製上改革的,還是屬於曹魏這個割據政權,所以好像波瀾不驚的就出現了。
    到了科舉製的時候,隋文帝楊堅為了打破九品中正製對世家貴族的依賴,想出了科舉製這一招。
    但他在的時候,也不過是有些苗頭而已,算是試探性的推出。
    再加上他在位的時候,的確自身也強,因此沒有遭到特別厲害的反撲。
    主要是那個時候,當前的世家大族和貴族,並沒有察覺到特別嚴重的危機,也有足夠的力量跟楊堅抗衡。
    到了楊廣時期,楊廣強力推行科舉製度。
    三征高句麗幹的那些事,未嚐沒有主動消耗世家力量的想法。
    隻是終究眼高手低,世家大族也不是待宰的羔羊,於是把自己折騰沒了。
    到了唐朝,李淵通過唐六典確定了科舉的框架,但跟楊堅當初一樣,也隻是在輕輕的試探。
    看到了隋朝的滅亡,李淵作為了解內情的人之一,豈能不防備世家大族?
    若是他一點都不防備,甚至還跟世家大族一條心,絕對不會搞什麽唐六典。
    轉眼來到李世民時期,李世民憑著自己的軍功和聲望,還有手下一大批支持者,終於開始大力推行科舉。
    可即便這樣,一年一考,也同樣再次被世家大族把控,科舉有名無實,隻是在跟世家打拉鋸戰。
    再到李承乾上位,強勢鎮壓世家大族,才又再次改革了科舉,又普及教育,真正從根子上打開了上下通道。
    也就是說,到了李承乾這個時期,才勉強把科舉落實了。
    這才剛剛落實,不曾想李承乾居然又要大改。
    這個事情太嚴重了,一不小心就不知道波及到多少人,不知道多少人會血流成河,人頭落地。
    如此,哪個官員敢輕慢?
    都恨不得馬上看完,並且一字一句的去解讀。
    看看究竟碰觸了哪些人的利益,自己會不會被牽連,自己會不會被當槍使用,會不會必須要站出來,會不會成為人頭落地的一員。
    這一本白皮書,把所有官員都弄得人心惶惶,人人都無心情談其他。
    李承乾對這些事情,都是有所預料的。
    要不然,他就不會現在才開始推行。
    沒有真正站穩腳跟之前,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把握推行這種結合了後世的製度。
    他修改整理出來的這個製度,屬於既分權又集權。
    分百官之權,讓民來監督。
    同時又集皇帝之權,讓皇帝高高在上,讓民與官相互拉扯,讓皇帝做裁判。
    至於所謂世家大族,從今以後隻會成為過去,他們已經不配被提及。
    要麽家族人才輩出,成為官的一員。
    要麽就徹底沒落,成為民的一員。
    官與民的對峙,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
    從今往後,不管出了什麽問題,百姓隻會怨恨官員,希望皇帝主持公道。
    而不再是一出問題,就在官員的引導之下,唾罵皇帝昏庸無道。
    這是修改底層邏輯,讓民心依賴皇權。
    讓百官受到皇帝和民意雙方選擇,無法再胡作非為,隻能兢兢業業。
    哪怕後代無能,李唐皇室也會萬世一係,最多成為吉祥物。
    隻要誕生出一個雄主,就又會重新掌權。
    深夜,梁國公府,房玄齡取下新出不久的老花眼鏡,金光燦燦的眼鏡架,在電燈的光芒下閃動著金光。
    他揉了揉自己幹澀的老眼,重新把眼鏡戴上,手裏拿的正是那本白皮書。
    電燈也是最近安上的,目前也就皇宮,重臣的府邸,工部的匠作監,還有皇城的各大辦公區域有電。
    那些前皇子公主什麽的,府上暫時都還沒電。
    “此新製,何其霸道也……”房玄齡喃喃自語道。
    “老爺,四更天了,早點歇息吧……”
    一個瞎了一隻眼的中年婦人,端著一碗參湯出現了。
    她雖是獨眼,但看起來也是慈眉善目,這位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吃醋發明者,梁國夫人盧氏,房玄齡的正妻,也是唯一的妻子。
    說房玄齡怕這個妻子,所以不敢娶妾,其實是後世人不了解實情。
    但凡房玄齡有點良心,看到妻子那隻獨眼,他就不會娶妾。
    這獨眼的來曆,還要說起房玄齡年少時。
    史書記載:【玄齡微時,病且死。
    諉曰:“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後人。”
    盧泣人帳中,剔一目示玄齡,明無它。
    會玄齡良愈,禮之終身。】
    說,房玄齡還沒有發跡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病到快死了,就主動讓盧氏改嫁。
    盧氏自挖一目,讓自己變得醜陋,表明心跡,堅決不改嫁。
    房玄齡病愈之後,禮之終身,這才是真相。
    所以,房玄齡對盧氏的情,早已經超越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夫妻了。
    與其說是盧氏吃醋,不願讓房玄齡納妾。
    還不如說是房玄齡自己不願納妾,搞得李世民懷疑其心智堅毅,可能有他心。
    畢竟真實的李世民,疑心病其實也挺重的,隻是不太喜歡亂殺而已。
    那次試探,盧氏接下李世民那杯‘毒酒’,把過錯攬到自己身上,表示是自己不讓房玄齡納妾,希望李世民不要怪罪房玄齡。
    也是從那時候起,房玄齡穩坐宰相之位。
    盧氏的反應讓李世民知道,隻要她沒有死,房玄齡就不可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