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辯鋒劍拔,論戰奪旗
字數:3363 加入書籤
陳靖今日換了身玄色勁裝,腰間懸著柄狼頭短刀,登壇時帶起的風裏都似有寒意。
“諸位請看。”
他展開一幅羊皮地圖,用匕首指著幽州九邊,“去年我父王在狼山屯田,用兵卒三千,秋收得糧萬石,省去朝廷轉運之費——這便是屯田的實效!秦兄若隻知引《會典》,可知邊軍斷糧時,餓死的兵卒能堆成山?”
秦朗從容登壇,青衫上沾著些許晨露“陳世子可知,狼山那三千兵卒,本是被強征的西梁降卒?秋收後活下來的不足三成,其餘的……”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清晰,“都成了狼頭軍的‘冬糧’。”
壇下嘩然。陳靖臉色驟變“秦朗休要血口噴人!”
“我有實證。”
秦朗展開一卷賬冊抄件,“這是幽州流民司的密報,去年狼山屯田區‘失蹤’人口兩千七百六十三,與世子所說的‘兵卒三千’恰能對應。”
考評團中,樞密院副使李崇山眉頭緊鎖——他曾任幽州監軍,深知幽王治下的屯田實為“以人換糧”,卻沒想到秦朗能拿到密報。
陳靖強作鎮定“亂世用重典,屯田本就需付出代價!燕州燕王用高句麗戰俘屯田,五年間將鏡泊江防線向前推進百裏,難道不是功績?”
“燕王的功績,是用三萬戰俘的白骨堆成的。”
秦朗指向地圖東北角,“去年冬,高句麗質子在京城哭訴,說燕王將屯田不力的戰俘投入冰窟,名為‘祭河神’——這等‘實效’,《大陳會典·軍律篇》稱為‘虐殺降卒’,當斬!”
這話如驚雷落地,觀禮台東側的幽州官員臉色鐵青。三皇子陳睿淵執扇的手停在半空,眼底閃過一絲訝異——他沒想到秦朗竟敢直接揭四藩的短。
陳靖猛地拔刀,狼頭刀在陽光下泛著寒光“秦朗!你父親鎮西侯在涼州屯田,難道就幹淨?我聽說,他為了逼農戶交出糧種,燒了三個村子!”
秦朗瞳孔驟縮,袖中的蓮花鵝卵石幾乎被捏碎。那是三年前鎮北王嫁禍給父親的冤案,父親因此被削去三縣兵權,至今還背著黑鍋。
“陳世子混淆是非的本事,倒是比論辯高明。”
秦朗的聲音異常平靜,“燒村之事,朝廷早已查清是鎮北王的玄甲軍所為,有當時的幸存者為證。至於我父親的屯田——”
他展開另一卷文書,是戶部存檔的《涼州營田法》“‘兵農共耕,收獲均分,傷農者斬’,這是我父親定下的規矩。去年西陲大旱,他開倉放糧,自己與將士同吃雜糧,這才保住了春耕。”
考評團席上,工部尚書周正明撫掌道“鎮西侯的營田法,老夫看過奏報,確有實效。秦朗能區分‘虐民屯田’與‘利民屯田’,立論已勝一籌。”
陳靖卻冷笑“空談規矩有何用?鎮南王在青州沿海屯田,用水師護送農戶,去年得海鹽三萬石,這才是真本事!”
“鎮南王的海鹽,大半走私到了南越。”
秦朗立刻接話,“《江南漕運誌》記載,去年有十二艘運鹽船‘失蹤’,實則入了鎮南王的私庫。他用屯田之名行走私之實,世子也覺得是‘真本事’?”
這話一出,連觀禮台的百姓都炸開了鍋。青州走私本是公開的秘密,卻沒人敢在大比上公然點破。
三皇子身旁的內侍低聲道“殿下,秦朗這話……怕是要得罪鎮南王。”
陳睿淵卻笑了“敢說真話,才是國之良才。”
辰時三刻,次辯進入尾聲。秦朗總結道“屯田本身無利弊,全在掌權者之心。為朝廷固邊防、利民生者,王道也;為藩王養私兵、刮民財者,霸道之偽也。《大陳會典》雲‘軍以衛民’,若屯田反害民,何異於飲鴆止渴?”
陳靖的最後陳述帶著不甘“弱肉強食,本就是天道。秦朗,你那套仁義,在四藩的鐵蹄下,遲早會被踏碎!”
洛洪宣布秦朗勝出時,陳靖狠狠瞪了秦朗一眼,那眼神裏的怨毒,不似少年意氣,倒像幽州荒原上的餓狼。
秦朗走下壇,溫清悠遞來的茶盞都被他攥得發燙。他知道,今日這番話,不僅得罪了幽州幽王,更把鎮北、鎮南、燕三王的隱秘都捅了出來。父親常說“言多必失”,可他看著那些因藩王屯田而家破人亡的百姓卷宗,實在無法沉默。
次辯終了時,青銅漏刻的最後一滴水流盡,各壇學子皆停筆等候。
考評官們匯總令旗,將結果謄抄在黃綢上,由洛洪呈至主壇。三皇子陳睿淵接過黃綢,目光掃過其上名錄,指尖在“秦朗”二字旁停頓片刻,隨即轉手遞給身旁的鎮南王陳昊。
“王叔瞧瞧,這些後生的論辯,倒比朝堂上某些老臣更有見地。”
陳睿淵語氣平淡,目光卻落在黃綢上“國子監”三個字上。
陳昊展開黃綢,玉骨折扇輕點“秦朗”之名“這位秦公子倒是厲害,聽說昨日駁得幽州那小子啞口無言?今日論屯田,竟能把《大陳會典》裏‘軍屯以安邊,民屯以養民’的條目揉得這般透徹。”
“他不僅引典精準,更難得的是能區分四藩屯田的利弊。”
陳睿淵道,“既說清了燕王屯田固邊的實效,也點破了幽王以屯田為名養私兵的貓膩——這般分寸,可不是死讀律書能得來的。”
陳昊笑了笑,將黃綢還給他“殿下謬讚了。不過是些紙上功夫,真到了青州的鹽堿地,或是涼州的戈壁灘,怕是另一番光景。”
“論辯的意義,本就是先明是非,再求踐行。”
陳睿淵將黃綢交還給洛洪,“洛刺史,宣布結果吧。”
洛洪接過黃綢,登上主壇高聲宣讀“次辯‘邊軍屯田之利弊’,國子監秦朗以三麵完整令旗居首,奪‘論戰旗’;雲溪書院江晚檸、臨江書院林牧分獲二、三名!”
壇下頓時響起歡呼,秦朗起身時,日光恰好落在他手中的“論戰旗”上,赤紅旗麵映著金線繡的“明辨”二字,與觀禮台方向投來的兩道目光——陳睿淵的讚許與陳昊的審視——悄然相撞。
喜歡穿越古代,無雙庶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古代,無雙庶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