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少年心氣
字數:4885 加入書籤
平陽王已發現朱焽下落
此言語聽在餘幼嘉的耳朵中,一時宛若雷霆炸響。
年初時那些混在流民之中來崇安探查的細作,與朱載口中原本蠢蠢欲動的追兵,在這一瞬間都有了解釋與答案。
拋去所有不可能,留下的答案,已經躍然腦海,十分分明——
“平陽王仍沒有放棄抓朱世子為質?”
餘幼嘉知道這件事的重要,說不準便會危急崇安,是以一時間分外仔細,拉著朱載遠離人群,聲音亦是壓得越發低了些。
朱載這些日子以來,每日都焦躁難安,但此時說出來,反倒像是了結一樁心事,原本緊繃的脊背稍稍鬆懈下來,點頭道
“據我多番探查,應是如此。”
“阿兄脾氣溫良,父王許也是怕他得知此事後拖累淮南,自願為質,所以與阿兄的信中並沒有提及此事,隻有與我的第四封信中稍稍顯露些許端倪,我亦沒有告知阿兄”
沒有告知的緣由有很多。
一來此事本就該嚴防外泄,免得旁人知道朱焽行蹤。
二來以朱焽的脾性,知道也幫不上什麽大忙,反而徒添煩憂。
餘幼嘉心中也十分認同不知會朱焽的事,腦中百轉千回的思索著此事或許有的轉機,口中卻隻問詢道
“那你怎麽還跟著來剿匪?”
淮南王想讓朱世子回到淮南,如此無論平陽與淮南往後關係如何,淮南的將士們肯定都能護住他的孩子們,這也無可厚非。
無論怎麽看,朱焽朱載兩兄弟都應該啟程返家。
而朱載,卻仍執意剿匪
想起先前兩兄弟總若有似無的別扭感,餘幼嘉心中難免有所揣測,可朱載隻合上眼眸,半晌,方才輕聲道
“我想臨走前,再為崇安做些什麽。”
餘幼嘉身形一頓,沒有開口。
麵前少年人的聲音壓得很低,不過,餘幼嘉卻仍能清楚的聽到他的言語。
朱載說
“我早在猜到此事時,便開始規劃返回淮南的線路,可如今平陽王勢大,所占的領土甚多,雖說勉強些邊角路徑可繞道,但如此一來,不僅路途遙遙無期,也怕行的太遠,逃脫平陽王之手,又落入他人之手”
“況且,我總覺得,既不與平陽王結盟,又不給平陽王質子,讓他安心如此是行不通的。”
前有狼,後有虎。
淮南雖物品豐饒,可也架不住有人一直對淮南虎視眈眈。
餘幼嘉斟酌幾息朱載言語中的意思,微微有些蹙眉
“難道,你是想交出朱焽”
“不。”
隻一字,餘幼嘉所有飽含惡意的揣測便被輕而易舉的打破。
月下少年的麵容早已風華初成,可周身氣度,卻是難為旁人所窺的沉寂,肅穆。
朱載的神色深遠,複雜,隱約有些掙紮。
可他再開口時,隻說
“阿兄已在朝廷當了好多年的質子,剛回來沒兩年,沒道理又讓他去平陽當質子。”
“他是天生的世子,又不是天生該當質子。”
“我想的是,他既決心想要待在崇安,我便喬裝一番,去替他當一回‘世子’。”
此夜的月亮很亮,很圓,月華如練。
餘幼嘉猛地抬起頭時,能盡數看清朱載臉上所有的神色。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難怪他剛剛說的是,‘我想再為崇安做些什麽’。
隻有一個將要離開的人,才會
朱載不閃不避,道出一切之後,他的麵上隻有一片重石落地的坦蕩
“雖然說起來你或許不信,但我很早就知道,我比我阿兄要更厲害。”
“我還想得起小時候的事,那時候他背一篇文章總要好幾日,可我隻要一遍便粗略全通,八九不離十平陽王敢明著造反,天下各處時局不清,他若去平陽,隻能受人轄製,但我若去平陽為質,說不定還能探聽到什麽消息傳回,反倒有利於淮南”
這理由,也不知朱載是想了多久。
餘幼嘉隻知道,他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十分流利,像在心中早已說過無數遍。
這兩兄弟
感情果真是好的。
雖然偶爾能看出些許不妥之處,可朱焽那樣的人,縱使是為敵之人,也會記他一份好,更別提是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淮南王的家事,餘幼嘉沒有摻和過多,也不知道更多事,但她能從朱載對朱焽的態度裏看出來,淮南王和王妃或許有偏頗,但朱焽對阿弟卻是不錯
而朱載,嘴上不說,也總是鬧別扭,可顯然心底也願意記這份好。
居然是如此
餘幼嘉一時有些感慨,最近這段時日以來的焦躁煩悶也消散些許。
她沉吟半晌,道
“你縱使願替世子為質,往後朱焽留在崇安,我也難保他一定不會被其他人發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平陽王繞道崇安,多半是因為連將軍護佑,但他對淮南的態度,咱們卻是不知道的。”
所以,淮南王幾次三番催促朱焽回家的事,說來也不是沒有道理。
連將軍態度不明,未必會保,也不一定能保得住朱世子。
朱焽看著確實是很喜歡崇安不假,但有些事,從不由己。
他待在崇安,不僅他可能危險,崇安往後說不準也會陷入危難。
短暫的離開未必壞事,隻要崇安還在,天下安定後,朱焽無論想住多久,崇安永遠會對他敞開門扉。
當然
朱載也是。
餘幼嘉這意思,其實就是在告訴朱載——
若論安全,比起待在崇安,其實朱焽還是回淮南最最安全。
而朱載若心中不願意去平陽為質,那她也還是願意幫著送他們兄弟二人回家,至於往後如何,鞭長莫及,自是走一步看一步。
她想的分明,可麵前的朱載反應卻和餘幼嘉所想很不同。
朱載麵色稍有古怪,問道
“原來你早知道平陽王起兵時的陣前大將是連將軍不過,是誰同你說,崇安原是連將軍護著的?”
“平陽王此人心氣頗高,初時可與人把酒言歡,可在他手下久待的人都知道,被他重用者寥寥,據樹伯探回的消息,說連將軍在平陽王手下時,總向平陽王討要城池,討要銀錢,作出一副十分胸無大誌的模樣,平陽王才打消猜忌,放他出征”
“連將軍自己日子想必也不太好過,護什麽崇安?”
餘幼嘉一愣,便聽朱載繼續碎碎念道
“你猜連將軍護佑崇安,倒不如問問謝先生可有從中斡旋呢。”
“畢竟”
後麵的話,被不遠處一聲山匪的喊殺聲打斷。
那山匪被一英勇的兵卒砍翻在地,餘幼嘉收回目光,一時心跳如鼓,抿著唇剛要再問,卻聽朱載已從懷中掏出一塊約摸半個巴掌大的玉玨,一邊遞給餘幼嘉,一邊道
“罷了,旁的事都先不說。”
“我今日同你說起這些事,其實也是心中有所懇求——
你替我將這塊玉玨交給餘二娘子,我心悅她已久,此次替兄前去平陽,也不知多久才能回來。
若她願意等等我,我回來一定娶她為妻,並立誓此生唯她一人。
若她不願,此玉玦便贈與她作賀禮,往後我便再不至崇安。”
喜歡釀秋實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釀秋實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