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興修水利,初見成效

字數:5629   加入書籤

A+A-


    那官田試種新作物和推廣新農具的事兒,在清溪縣算是開了個好頭。
    秋收之後,看著那比往年翻了好幾番的糧食產量,原先那些個還對張小山這年輕縣丞抱有疑慮的農戶們,如今是徹底服了氣。
    每日裏,都有不少人跑到縣衙門口,或者小山那簡陋的官邸外頭,打探那曲轅犁和優良種子的事兒。
    小山看著這光景,知道這推廣農技的頭一步,算是走穩了。
    可他心裏頭明白,這清溪縣要想真正擺脫貧困,光靠著幾把好犁、幾包好種子,那還是不夠的。
    這農事啊,最要緊的,還是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風調雨順還好說,一旦遇上個旱澇災年,那再好的種子、再好的農具,怕是也白搭。
    他先前在各村微服私訪的時候,就特意留意過這清溪縣的水利狀況。
    這一看啊,可真是讓他心裏頭發涼。
    這清溪縣,雖然也挨著幾條不大不小的河流,可那河道大多是年久失修,不是淤塞不堪,就是河堤殘破。
    村裏頭那些個原本還能用的蓄水塘壩、灌溉溝渠,也大多是荒廢了,長滿了雜草。
    一到雨季,那河水便容易泛濫成災,淹了田地,毀了莊稼。
    可一到了旱季呢,那河水又淺得能見底,田裏頭幹得裂口子,百姓們也隻能是望天興歎。
    “姐夫,你看看這清溪縣的水利圖。”這日,小山把周文軒叫到簽押房,指著那張泛黃的圖紙說道。
    “這清溪河雖然不大,可也算是貫穿了咱們縣好幾個主要的產糧區。要是能把這河道好好疏浚一番,再把那些個破損的堰壩、溝渠都給它修複起來,那咱們縣能受益的田地,怕是能增加好幾成啊!”
    周文軒也仔細看著那圖紙,點頭道:“山兒說的是。我看著這圖上標注的幾處舊有堰壩,位置都還算得當。隻是年久失修,怕是早已不堪用了。”
    “若是能將它們修複起來,再輔以暢通的溝渠,引水灌溉,那這清溪縣的農田,至少能保證旱澇保收,百姓們也就不用再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了。”
    小山道:“我也是這麽想的。這事兒,宜早不宜遲。咱們這就去跟黃大人商議商議,看看能不能由官府出麵,組織人手,把這水利給它好好修一修。”
    黃知縣聽了小山的提議,倒是沒怎麽反對。
    他如今對這個年輕能幹的下屬,也是越發看重了。
    先前那官田試種的成功,可是實實在在地給他這個知縣臉上添了不少光彩。
    如今小山又提出要興修水利,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辦成了,那也是他黃知縣的政績。
    “張縣丞有此為民之心,本官甚是嘉許。”黃知縣捋著胡須,笑道。
    “隻是……這興修水利,可不是件小事啊。那得耗費多少錢糧,多少人力啊?咱們這清溪縣,府庫空虛,百姓也窮,怕是……有些個力不從心啊。”他麵露難色。
    小山道:“大人放心。這錢糧的事兒,下官也琢磨過了。”
    “咱們可以先從那幾處最是要緊、也最容易修複的堰壩和主幹渠下手。”
    “所需的人力呢,可以發動各村的百姓,以工代賑。咱們官府呢,就負責提供些糧食和工具,再派些個懂行的工匠去指導。”
    “至於這技術上的事兒嘛……”小山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下官先前在家鄉青石村時,也曾參與過幾次興修水利之事,對那勘測地形、設計渠道路線、建造堰壩的法子,也還算略知一二。”
    “若是大人信得過,下官願親自督導此事,必不負大人所托。”
    黃知縣見他這般有把握,心裏頭那點疑慮,也就去了大半。
    “好!既然張縣丞有此擔當,那這興修水利之事,本官就全權交由你負責了!”
    “縣衙庫房裏,還有些先前修繕官署剩下的石料木材,你盡管取用。若是不夠,本官再著人從民間采買一些。”
    “多謝大人!”小山大喜過望,連忙躬身行禮。
    得了黃知縣的許可,小山便立刻行動起來。
    他先是修書一封,又讓石頭的商隊加急送回了青石村。
    信中詳細描述了清溪縣水利失修的狀況,以及他準備如何修複的初步方案。
    懇請父親張大山,能在技術上給予指點,最好是能派柱子哥或者村裏其他幾個有經驗的工匠,前來清溪縣幫襯幾日。
    張大山接到兒子的信,自然是欣慰不已。
    他當即便讓柱子,帶上幾個在青石村修水渠、建水碓時最是得力的老夥計。
    又備上幾張他新近才琢磨出來的、關於如何建造更堅固耐用的石砌拱壩和u型渡槽的簡易圖樣。
    火速趕往清溪縣,助兒子一臂之力。
    同時,小山也沒閑著。
    他拿著那張泛黃的水利舊圖,又親自帶著周文軒和幾個縣衙的差役。
    把那清溪河沿岸,還有幾條主要的支流,都仔仔細細地,又重新勘察了一遍。
    哪裏河道淤塞最是嚴重,哪裏堤壩最是殘破,哪裏最適合修建新的引水渠口。
    他都一一用筆記了下來,又在圖上做了標記。
    他還主動去拜訪了縣裏那幾位先前支持過他試種官田的開明鄉紳。
    向他們闡述了這興修水利、改善農田灌溉的種種好處。
    “各位老先生,這水利乃農事之本。水利興,則農事興;農事興,則百姓安。”
    “如今咱們清溪縣,守著這幾條活水,卻任由良田變成旱地,實在是可惜啊。”
    “若是咱們能齊心協力,把這水利給它修好了,那往後這田裏的收成,怕是能翻上好幾番呢!”
    那些個老鄉紳,本就對小山這年輕縣丞頗有好感。
    如今聽了他這番為民著想的言語,又看著他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心裏頭也是暗暗佩服,當即便紛紛表示,願意捐錢捐糧,或者組織自家族人佃戶,出工出力,支持張縣丞這利民之舉。
    有了官府的支持,有了鄉紳的資助,又有了青石村那邊派來的技術骨幹。
    這清溪縣的興修水利工程,便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小山親自坐鎮指揮,周文軒則幫著他處理各種文書往來和人員調配。
    柱子和那幾個青石村的老夥計,則充當了技術總管的角色。
    他們帶著清溪縣的民夫們,先是從那幾處淤塞最是嚴重的河段下手。
    清淤泥,挖河沙,加固河堤,修築堰壩。
    又按照張大山提供的圖樣,和柱子他們帶來的新法子。
    用那從山上開采來的石料和村裏燒製的青磚,砌築起了一道道堅固耐用的石砌拱壩和u型渡槽。
    這石砌拱壩,比起以前那土石堆砌的老舊堰壩,那可是要結實太多了,也更能有效地攔蓄水源。
    而那u型渡槽呢,則能更順暢地,把那攔蓄下來的河水,引向那些個地勢較高、或者離河道較遠的田地。
    整個工程,雖然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比如,有些個河段地質複雜,開挖不易。
    有些個地方,石料木材短缺,得從老遠的地方運過來。
    還有些個刁滑的胥吏,依舊是陽奉陰違,暗中使絆子。
    可小山卻是毫不氣餒,他每日裏都親臨工地,與民夫們同吃同住同勞動。
    遇到技術難題,便虛心向柱子他們請教,或者連夜修書,向遠在青石村的父親求助。
    遇到那不配合的胥吏,他也是恩威並施,該敲打的敲打,該安撫的安撫。
    硬是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兒,和那份為民做主的赤誠之心。
    把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興修水利工程,一點點地,給它啃了下來。
    經過了將近兩個多月日夜不停的苦幹。
    清溪縣境內那幾處最是關鍵的堰壩和主幹渠,總算是……都成功地修複了!
    當那清澈的河水,第一次順著那新修的石砌拱壩,湧入那嶄新的u型渡槽,再嘩啦啦地,流向那些個幹涸已久的農田,滋潤著那一片片焦渴的土地時。
    整個清溪縣的百姓們,都沸騰了!
    他們站在田埂上,看著那奔流不息的救命之水,一個個都激動得是熱淚盈眶,歡呼雀躍。
    “水來了!水來了!俺們的田有救了!”
    “張縣丞真是活菩薩啊!是他給咱們引來了這救命的水啊!”
    “往後啊,咱們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了!”
    有了這充足的水源灌溉,清溪縣的農業生產,立刻就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那些原本因為缺水而隻能種些耐旱雜糧的薄地,如今也能種上水稻了。
    那些原本就還算不錯的田地,得了這水的滋潤,那長勢更是喜人。
    小山在當地的聲望,也因為這水利工程的成功,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百姓們都打心眼兒裏,敬佩這位年輕有為、肯為他們辦實事的父母官。
    就連那黃知縣,看著這水利修複帶來的喜人變化,也是對小山刮目相看,讚不絕口。
    他知道,這位張縣丞,怕是真的要在清溪縣,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