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稱名一行,總超萬行7

字數:3536   加入書籤

A+A-


    印光祖師有過這麽幾句開示:“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其實不光印光祖師,好多祖師都有類似的這樣的話,什麽意思呢?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這是從因向果,就一般的修行法門都是先要有因,然後才有果。先要有發願,然後開始六度萬行,最後慢慢地證到果位。那麽從因地凡夫位上發菩提心,然後一點一點修,先證小乘四果,然後再證菩薩,菩薩四十一個級別到等覺最後成佛。
    那麽淨土法門是怎麽回事呢?反過來,以阿彌陀佛果地的圓滿的大覺作為我們凡夫因地的心、作為我們凡夫開始發心的基礎,他是從果向因的。法藏比丘已經成佛了,他把所修的圓滿的果地的功德通通回施給我們凡夫眾生。所以法藏比丘《無量壽經上》的原話是:“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他把所修成的六字名號功德通通回施給我們這些罪惡生死凡夫,有了六字名號這個成佛以後的果地上的圓滿功德作為保障,勸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麽我們現在就發願,發願仰靠阿彌陀佛果地的大覺悟,以阿彌陀佛成就的這麽高的水平,作為我凡夫因地開始修行的心,所以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因該果海,果徹因源。該就是包括、就是囊括,就是全部包含攝受在裏麵。阿彌陀佛的果地覺就像大海一樣深廣無邊,不但廣而且深,廣看不到邊,深看不到底。我們一念願生淨土,稱念彌陀名號的心,就把阿彌陀佛果地所有的圓覺、所有的智慧、所有的資糧全部包括無疑。因此我們凡夫的因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全部包括了、囊括了、得到了阿彌陀佛果地所有的源覺,一切果海、究竟源覺,通通我們全部承接到了,全部包括到。那麽果徹因源呢?因是果的源頭,雖然是源頭,才剛剛開始念佛,但是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已經圓圓滿滿全部貫徹在我們聲聲念念的佛名之中,所以阿彌陀佛成佛之果貫徹於凡夫成佛之因中間,徹底完完全全囊括貫徹在裏麵,這就是因果相符。
    我們現在是凡夫,我們還在因地,現在就得到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了。等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證無生,當下就開無邊之悟,證得無上菩提,自自然然法爾自然的事情。《華嚴經》上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菩薩從初發心開始便成就正覺,這是講法門的圓頓、高超。雖然《華嚴經》這麽說,但是我們凡夫呢沒有證悟,我們隻有在淨土法門裏麵可以落實這句話。從一初發心開始便成正覺,其他法門不容易達到,其他法門我剛剛開始發這個心。那法藏比丘發這個心,他經曆兆載永劫的修行才成正覺,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淨土法門就不一樣,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意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心就包含了阿彌陀佛果地的功德。這樣在我們凡夫的肉眼凡胎,這個四大假合的肉身之中,阿彌陀佛的功德都圓滿在我們身上了。我們現在是被業障所障礙,被無明所覆蓋,雖然阿彌陀佛的智慧圓滿,德相、功德全部在六字名號中具足,雖然我們還沒有辦法感悟、沒有辦法體悟,但是我們一向專稱名號,臨終一念往生極樂,那就沒有任何的障礙。往生成功了,所有的智慧都開了。善導大師就說:“自然即是彌陀國,無漏無生還即真。”極樂世界是無為自然、不生不滅的境界,隻要回到極樂世界,當下便證真如佛性。
    第十,念佛成佛有餘。這個就講得更加讓人生歡喜心了!各位,我們在此地講各種念佛的好,因為我們是修淨土法門的。還是那句話: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修密宗法門的師兄在修密宗法門的時候,必定師父、師兄、師弟、師徒都一樣要讚歎自己法門的好,要讚歎自己法門的殊勝;修禪宗法門也一樣,要讚歎自己禪宗法門的殊勝;那我們現在是修淨土法門,當然我們也要讚歎淨土法門的殊勝,這是不矛盾的。但不是說真的我們這個法門就比別的法門好像是有高有低,法門無高下,切記啊!念佛成佛有餘,這就是說隻要我們念佛不止是能成佛,還能夠讓更多的人成佛,有餘了嘛,除了自己成佛之外,你餘出來的這些幹嘛?成佛已經圓滿了,自己成佛圓滿了,那就帶動大家一起成佛。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間引用《大悲經》裏麵的原話: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盤界,不可窮盡。一念口稱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善根功德進入涅盤界,無窮無盡,那就是成佛了。成佛了還有餘,無窮無盡,有的多的延綿不斷。
    曇鸞大師也說:“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凡是生彼淨土,就往生成功的,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極樂淨土所有的菩薩、所有的人天的種種菩薩行,所有的種種六度萬行,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等等,這些都不是自己的能力、都不是自己的智慧,靠的都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加持。我們從娑婆世界的凡夫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過程靠的是阿彌陀佛的力量。我們到達極樂世界之後,我們得六通具足獲無生法忍,乃至證大涅盤界,都是靠阿彌陀佛大願加持,四十八願願願加持。從極樂世界再回到娑婆世界,倒駕慈航,同時我們有神通、有能力分身百千萬億到各個宇宙空間、各個世界去度化眾生,還是靠阿彌陀佛大願加持。因此說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來回跳,管你去,也管你回來,往返雙向回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借著阿彌陀佛大願、本願加持,借著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慈悲功德加持,我們可以馬上就倒駕慈航,重新回來。回來的時候不是為了再念佛過去,那個時候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去。回來了以後我們目的是什麽?是度化眾生,帶大家一起去。修佛為什麽?八萬四千法門修佛都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名號功德用之不盡。自己成佛了,成佛有餘,過來把這個“餘”繼續教化眾生,教別人依教奉行,也一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現在是凡夫就可以行菩薩道,自己雖然還沒有成佛,那念佛的同時我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成佛。自己還沒有成佛,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念佛、一起成佛,唯有淨土法門。
    我們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他是一直誦持《金剛經》的,後來抱病來得特別快,一下他的魂靈就到了陰曹地府,閻羅王一見到他就說他曾經勸一位老人念阿彌陀佛,這位老人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功了。因為有這個功德,他其實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種下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所以閻羅王就把這個居士招來相見。然後這個居士就說了,他說他的《金剛經》還沒有誦完,還要回去朝五台山,他現在不想往生。閻王爺又勸他,誦《金剛經》固然好,朝拜五台山也好,難道往生淨土不是更好嗎?這個人自己是個凡夫沒有開悟,他教人家念佛,人家念佛成功往生了,就有這個功德,他自己也可以往生。所以說我們要普遍弘傳這個念佛法門,弘傳這個易行道。大家想想,我們漢地有八大佛教宗派,八宗共祖,共同的祖師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在這個八宗共祖,他已經證了初地的菩薩,歡喜地的菩薩,最後在八萬四千法門裏麵,他最終選擇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沒選別的法門,所以教人念佛之功德也可以種下自己往生的因啊!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各位印光祖師有一句原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隻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學密法,又有何憾。印光祖師文抄裏麵的,我好像翻到過好幾次。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隻要我們教念彌陀專複專,隻要我們口念彌陀專而又專,隨口提起來這句名號,念念之中,行、住、坐、臥不離這句名號決定往生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夠普度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共同成佛,這就是成佛還有餘啊!成佛尚有餘裕,這樣即使沒有學別的法門,又有什麽遺憾呢?不學密法,又有何憾!
    法門無量誓願學,菩薩道肯定是這樣。但是有一點,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都是凡夫啊,單提念佛一法他比較穩妥,法門無量誓願學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而且是肯定要做的,稍微等一等嘛,等到什麽時候做?等到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到了那邊我們具足六通,智慧無量了,頓開無邊法。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證無量百千三昧陀羅尼門,想要學什麽法門就學什麽法門,隨隨便便都可以,行道說法皆如佛呀!
    喜歡善導思想請大家收藏:()善導思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