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鳳闕驚變
字數:4742 加入書籤
卯時的晨鍾剛響過第一聲,包拯的官轎便已停在慈寧宮外的石階下。公孫策遞上拜帖時,手指不自覺地輕顫起來。守門的嬤嬤接過燙金帖子,眼皮都沒抬一下:"太後鳳體違和,今日不見外臣。"
包拯從轎中走出,紫色官服在晨光中泛著冷冽的光澤:"煩請再稟,開封府包拯有要事求見。"
嬤嬤這才抬眼,目光在包拯腰間的尚方劍上停留片刻,轉身進了宮門。展昭低聲道:"大人,若太後真是幕後主使......"
"本官自有分寸。"包拯的聲音平靜得可怕。
宮門再次開啟時,出來的卻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李憲。他快步走到包拯跟前,壓低聲音:"包大人,陛下口諭,請您即刻移步文德殿。"
文德殿內,皇帝麵前的鎏金香爐冒著嫋嫋青煙。包拯剛要行禮,皇帝便抬手製止:"愛卿不必多禮。樞密院的事,朕已知曉。"
包拯從懷中取出那本《真龍歸位大典儀程》,雙手呈上:"陛下,此事牽涉太後......"
"母後?"皇帝突然笑了,那笑聲裏帶著說不出的疲憊,"包卿啊包卿,你且看看這個。"他從案幾下取出一卷畫軸展開——畫中女子鳳冠霞帔,容貌竟與太後有七分相似,但眉宇間多了幾分英氣。
"這是......"
"朕的姑母,永寧長公主。"皇帝的手指撫過畫卷,"二十年前因謀逆被貶為庶人,後來自焚於冷宮。但朕一直懷疑......"
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李憲慌慌張張跑進來:"陛下!慈寧宮走水了!"
包拯隨皇帝趕到慈寧宮時,偏殿已籠罩在濃煙之中。侍衛們提著水桶往來奔走,混亂中沒人注意到包拯悄悄退到角落,向展昭使了個眼色。
半刻鍾後,展昭從側殿帶回一個驚人的消息:"火是從佛堂燒起的,但屬下發現佛龕下的暗格被人動過,裏麵有這個。"他攤開手掌,掌心是一枚燒焦的玉佩,隱約可見"永寧"二字。
"果然如此。"包拯目光深沉,"公孫先生,你立即去翰林院查永寧長公主的起居注;展護衛,帶人秘密搜查長公主當年的府邸。"
公孫策剛走出幾步,突然折返:"大人,若真凶是永寧長公主,她為何要假借太後之名?又為何選在此時發難?"
包拯望向仍在冒煙的慈寧宮:"因為三天後,是先帝忌辰。"
翰林院的典籍庫塵封多年。公孫策拂去《宗室玉牒》上的積灰,永寧長公主的名下隻有簡略記載:"淳化三年下嫁駙馬杜琰,無子。天禧二年因杜琰謀逆案牽連,貶為庶人。"
"杜琰......"公孫策突然想起什麽,急忙翻找兵部檔案。果然,在天禧二年的記注中找到了關鍵線索:"杜琰伏誅,其弟杜禹流放嶺南。"
"杜禹!"公孫策手指一顫,"河北轉運使杜禹,竟是永寧長公主的小叔子!"
與此同時,展昭在廢棄的長公主府發現了更驚人的秘密。府中枯井下的密室裏,整麵牆都貼滿了東京城防圖,圖上標記與樞密院密室中的如出一轍。牆角鐵箱中,整齊碼放著數十套禁軍服飾,每套衣服上都別著一枚七星徽記。
"大人!"一名衙役突然驚呼,從箱底翻出一本手劄。展昭翻開扉頁,上麵是一行娟秀的字跡:"龍蟄二十載,終有飛天時。"
包拯接到兩份密報時,正在開封府核對漕運案卷。他放下毛筆,指尖輕叩案幾:"永寧長公主假死脫身,暗中經營二十年,借太後之名操控龐籍......"
"但長公主本人現在何處?"公孫策皺眉,"一個本該死去的人,如何能在東京來去自如?"
展昭忽然道:"崔煥臨死前說龐籍是傀儡,莫非長公主一直以其他身份潛伏在......"
話未說完,王朝慌慌張張闖了進來:"大人!剛接到密報,西郊皇陵的守陵人發現長公主墓被人掘開,棺槨裏隻有一具穿著公主朝服的木偶!"
包拯猛地站起身:"備馬!去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的晨鍾暮鼓響徹東京。包拯徑直來到藏經閣,住持了緣大師正在謄寫經文。見包拯到來,老和尚放下毛筆,雙手合十:"包施主別來無恙。"
"本官今日來,是想請教一樁舊事。"包拯直視了緣的雙眼,"二十年前,永寧長公主的喪事是由貴寺操辦的吧?"
了緣手中的佛珠突然一頓:"確是敝寺經辦。長公主自焚身亡,先帝仁慈,仍以公主禮下葬。"
"是嗎?"包拯突然話鋒一轉,"大師每日謄寫《金剛經》,為何唯獨漏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句?"
了緣麵色微變,正要回答,藏經閣外突然傳來一陣騷動。展昭衝進來:"大人,寺後菜園發現密道!"
密道入口藏在菜園的枯井中,井壁上長滿青苔,但井繩的磨損痕跡卻是新的。包拯順著繩索下到井底,火把照亮了一條幽深的隧道。隧道盡頭是一間石室,牆上掛著東京城防圖,桌上攤開的正是與《真龍歸位大典儀程》一模一樣的冊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公孫策在書架上發現了一本更驚人的名冊:"大人,這是朝中官員的名單,每個名字後麵都標注著把柄和收買的金銀數目!"
包拯翻到最後一頁,手指突然停在一個名字上——了緣。備注隻有四個字:"真身在此。"
"原來如此。"包拯冷笑,"長公主削發為尼,就在我們眼皮底下!"
眾人匆忙返回藏經閣,卻隻看到了緣坐化的遺體。老和尚端坐蒲團,麵色安詳,手中握著一枚七星令牌。展昭檢查後低聲道:"服毒自盡。"
包拯在了緣的經案下發現一張字條,上麵寫著:"子時,金水橋。"
天色漸暗,包拯站在金水橋上,望著宮牆內漸次亮起的燈火。公孫策匆匆趕來:"大人,查清了!杜禹當年流放途中被龐籍所救,後來一直化名潛伏在樞密院。崔煥則是長公主早年的麵首,為掩人耳目才自殘手指混入官場。"
"二十年的謀劃......"包拯輕歎,"明日是先帝忌辰,百官都要去皇陵祭拜。若在此時發難......"
展昭忽然按住劍柄:"有人來了。"
月光下,一個佝僂的老太監緩步走來,手中提著的宮燈在風中搖曳。老太監走到橋中央,突然挺直了腰板,聲音變得清亮悅耳:"包大人果然名不虛傳。"
"長公主。"包拯拱手一禮,"二十年不見天日,值得嗎?"
"值得?"老太監——不,永寧長公主撕下臉上的偽裝,露出保養得宜的麵容,"當年杜琰不過想革除弊政,就被扣上謀逆的罪名。我那皇兄為了坐穩龍椅,連親妹妹都能賜死!"
包拯不動聲色:"所以公主假死脫身,暗中經營二十年,就為明日之變?"
長公主輕笑:"包拯,你以為阻止了火藥就能高枕無憂?"她突然拍手,一隊禁軍從暗處湧出,將包拯等人團團圍住,"看看這些將士,他們效忠的可不是那個病秧子皇帝!"
展昭長劍出鞘,寒光如水。長公主卻毫不在意:"殺了我,明日午時,潛伏在百官中的死士照樣會動手。這江山,終究要還給我杜家血脈!"
包拯突然問道:"杜禹真是病死的嗎?"
長公主麵色一僵:"你什麽意思?"
"崔煥殺杜禹,不是因為他貪得無厭。"包拯緩緩道,"而是發現杜禹根本不是杜琰的親弟弟,隻是個冒牌貨。公主二十年的複仇,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
"胡說!"長公主厲喝,聲音卻開始顫抖。
包拯從袖中取出一份宗譜:"杜琰一族早在流放途中就死絕了。現在這個"杜禹",其實是龐籍的私生子。"
長公主踉蹌後退,撞在橋欄上。她突然大笑,笑聲淒厲如夜梟:"好個龐籍!好個一石二鳥之計!"笑聲戛然而止,她猛地從袖中掏出一把匕首,刺向自己心口。
展昭箭步上前,卻隻來得及接住她癱軟的身體。長公主嘴角溢出鮮血,死死抓住包拯的衣袖:"金水河......閘口......"頭一歪,氣絕身亡。
包拯輕輕合上她的雙眼,起身望向皇宮方向:"傳令,即刻封鎖皇陵,所有祭禮暫停。展護衛,帶人去查金水河的所有閘口!"
子時的更鼓響徹東京。包拯站在空蕩蕩的金水橋上,手中攥著長公主臨死前塞給他的一枚鑰匙。遠處皇宮的燈火依舊明亮,卻不知有多少暗流正在這夜色中湧動。
明日太陽升起時,這座都城將迎來怎樣的風暴?(本章完)
喜歡新少年包青天請大家收藏:()新少年包青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