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太乙祖庭
字數:3693 加入書籤
王健看了看時間,問我:“老大,這都下午兩點半了,還能去廟裏嗎?我聽人說,去廟裏都得上午去,沒有下午去的。”
我對他說道:“是的,去廟裏一般都是上午去最好,因為上午陽氣上升,能量更強,人的精氣神也足,因此更容易跟神靈溝通。”
王健恍然道:“原來如此,老大就是老大,說的每句話都是重點,我這就拿小本本記下來……”
他這馬屁拍的極其自然,我笑著對他說:“但是,並沒有下午不能去廟觀的說法。道家講究誠意重於形式,隻要心誠,任何時間去都沒問題。”
王健又問:“那……所謂的燒頭香,這個會更好嗎?每次逢年過節,很多人都去廟裏搶頭香,可貴了。”
我搖搖頭:“道教一般沒有燒頭香的說法,神靈也不會因為你花的錢多,或者你是第一個燒的,就會對你搞特殊化,一切都要看你的心念和誠意,以及自身的福報。”
王健說:“那燒頭香不就代表了誠意嗎?我看那些人半夜就去排隊,甚至頭一天就在那裏等,特別虔誠。”
我歎了口氣說:“確實是虔誠,但其實並沒有什麽用。燒頭香這個事,無論道教還是佛教並沒有這個規矩,隻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而且,現在的燒頭香已經變了味道。大家都覺得,誰花錢多,誰就能上頭香,誰就能獲得更好的福報,想想就不可能,因為金錢是換不來平安福報的。”
王健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老大你說的對,那你們廟裏逢年過節,也不上頭香嗎?”
我笑著說:“我們隻燒頭爐香,所有信眾一視同仁,大家一起祈福,不分先後,也不分貴賤,價格都是統一的,隻收五塊。”
王健對我豎起大拇指:“難怪老大一身正氣,就衝這一點,我佩服!”
我看了看時間,對他說:“別拍馬屁了,時間不早了,咱們趕緊出發。”
於是,我們兩個出了學校,因為不知道青華宮在哪,我本來想找人打聽,王健卻直接到路邊攔了一輛出租車。
這倒是簡單了,出租司機自然知道路線,一腳油門就直奔青華宮而去。
路上,出租司機告訴我們,這青華宮確實是一個千年古觀,曾經占地很廣,但後來土地都劃撥給了當地村民,廟觀的麵積越來越小,也越來越殘破,一度處於荒棄狀態。
前些年,觀裏來了一位姓黃的道長,四處籌措資金,修繕廟宇,才慢慢恢複了一些樣子。
我聽後心中感慨,看來這也是一個一心向道的好道長。
青華宮的位置在西安城南,屬於雁塔區,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多。
一下車,我就不由愣住了。
這座青華宮,看起來占地麵積確實很小,四周都是正在修建的商品房工地,把青華宮圍在了中間。
不過,這個地方確實頗有古韻,正門兩側的對聯也挺有意思。
青華宮中紫霧繚繞獅子座。
東極慈尊甘露楊柳濟生靈。
中間則是三個大字的匾額:青華宮。
這對聯裏的獅子座,當然不是星座的意思,看起來應該是指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九頭獅子。
再往裏麵看,還有一塊匾額,寫著:太乙祖庭。
邁步入內,這廟宇雖然不大,給人的感覺卻很幽靜,盡管四周都是工地,卻絲毫不影響此處的清靜氣息。
我和王健先到中間大殿,拜了三清祖師,他有些笨手笨腳,不知道應該怎麽拜。
我便教他正確的道家子午訣,以及參拜神靈的禮儀。
他也學的有模有樣,恭恭敬敬。
然後,我們又去拜了太乙救苦天尊。
救苦爺法相莊嚴慈和,感覺十分親切,跪在那裏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一股寧靜祥和的氣息,讓人心中十分安定。
我念了一段救苦寶誥,同時教王健也一起跟著念。
太乙救苦天尊寶誥:
誌心皈命禮
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開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 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
祈願:
生者康泰,人物鹹寧
神升上界,位列南宮
災消禍散,福澤中華。
我告訴王健,經常念誦《太乙救苦寶誥》,可以消除業障,化解怨氣,提升人緣,使氣場變得柔和,帶來平安。
而且救苦寶誥有超度的作用,常念此寶誥,可以感應到祖師的慈悲大道。
所以,時常念誦救苦寶誥,是我們消除業障的捷徑。
王健恭恭敬敬地給救苦爺磕頭,念了幾遍,居然便記住了。
我很欣慰,然後便帶他去對麵的大殿。
這邊則是供奉了慈航真人,還有一位讓我頗為意外的女將軍:樊梨花。
看了一旁介紹才知道,原來這裏是樊梨花元帥的成道處。
王健有點懵,他小聲問我:“老大,樊梨花不是小說裏的麽,這也不是真實曆史人物呀,這也能供奉成神嗎?”
我趕緊捂住他的嘴,出了大殿才跟他說:“你可別瞎說話,不管是不是真實的人物,既然供奉了就是有靈的。你想想,有些地方還供奉孫悟空豬八戒呢。”
王健目瞪口呆:“供奉孫悟空的我還能理解,供奉豬八戒是什麽心理??”
我對他說道:“你要相信,傳說可以成為現實,故事可以成為生活,神話也可以成為信仰。隻要這些人物傳遞的三觀是正向的,是宣揚真善美,弘揚正義和勇敢,那就值得我們去供奉。”
我這話音剛落,身後忽然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
“這位小友說的很好,世事本無真假,萬物虛實相生,隻要能導人向善,隻要能弘揚大道,那也不必較真許多。”
我轉頭看去,隻見身後站著一個身著藍袍的道長,麵善得很,留著長須,頭上盤著發髻,戴著一頂混元巾。
看來,這位應該就是青華宮的黃道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