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和談
字數:6680 加入書籤
“陛下,中路軍已經攻下四州之地,就地征稅,也能緩解一下。”工部尚書張淵建議道。
在張淵看來,將四州的財富全部搜刮一番,也能湊出不少東西來,何至於全部指著戶部的家底?
“張大人有所不知,北地的漢民苦啊,連番征戰,早已民生凋敝。那些北元軍隊更是搜刮無度,鄧、汝二州,百姓皆是食不果腹,早就企盼王師北進,救他們於水火,又怎麽能把他們往死裏逼?”樞密副使譚之望趕緊建言,語氣中滿是體恤百姓的懇切。
可朝堂上的眾人都嗤之以鼻,譚之望說的話,鬼都不信。他那兒子譚良弼,向來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一把好手,如今卻在這裏裝起了慈悲。
但所有人都閉口不提,因為沒有確鑿證據。若是被皇帝指派去興化軍中尋找證據,估計還沒到地頭就已身首異處。
“襄陽軍那邊,很多城池都是唐州軍攻占,按照規矩,這些地方就由唐州軍收取稅賦,畢竟朝廷並不供養他們。”樞密使梁俊卿跟辛表程關係不錯,這時候自然要為辛表程說話。
若是真的讓譚良弼坐大,父子聯手,他這個樞密使日後可有得受了。
趙牧隻是稍微出手,就把主戰還是議和的討論方向,轉到了如何為大軍籌集錢糧上。蔡正陽也鬆了口氣,任他臉皮再厚,被這麽多人在朝堂上指著鼻子罵,也有些下不來台。
錢糧的籌措,除了節流就是開源。節流的效果有限,各方的利益早已分配妥當,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誰陷入困境。
至於開源,那便是加稅,這自然引起了不小的反彈。這些官員中,好些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家中良田無數,這要是加稅,第一個被收割的就是他們自己。
整個朝堂很快就陷入了僵局。和談,大家不情願,畢竟眼下大乾占據上風;可若是繼續打,那就得弄錢,在這個事上麵,主戰派內部也難以協調一致。
“謝相,你怎麽看?”趙牧把目光轉向謝必安,這位主戰派大佬到現在一句話都沒說,讓他有些捉摸不透。
“臣以為,不妨聽一聽北元使團如何說。若是條件合適,和談未嚐不可!”謝必安心中一陣腹誹,皇帝的手段他自然看得出來,可他又能如何?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他謝必安哪裏能在短時間內說服這麽多朝堂官員改變主意?
“崔相以為呢?”趙牧暗喜,謝必安的態度鬆動了,其他事情就好辦多了。
“臣以為,謝相所言極是,若是北元給的條件優渥,將士們也可休養生息。”崔思退本著不犯錯的原則,表示對謝必安的讚成,明哲保身才是為官之道。
謝必安暗道一聲老狐狸,這要是最後出了什麽岔子,黑鍋都得往他頭上扣。
趙牧感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不過略施巧勁,就讓朝堂暫時達成了一致,倒是要看看,那北元使團到底打的什麽主意。
“宣北元使團覲見!”隨著宦官尖細的聲音傳出去,趙牧努力挺直了身軀。
以前的大乾,要以叔侄之禮對待北元,北元的使臣來大乾,都是耀武揚威。今時不同往日,他可以挺直脊梁,以平等的姿態麵對對方。
北元的平陽王完顏卜悅乃是當今北元皇帝完顏亮的叔父,地位尊崇。完顏卜悅更是沙場宿將,據傳雙臂有扛鼎之力,龍行虎步之間,好似猛獸一般,朝著大殿中行來,自帶一股懾人的氣勢。
“外臣完顏卜悅,奉大元皇帝陛下之命,前來拜見南乾皇帝!”完顏卜悅沒有絲毫放低姿態的意思,隻是微微拱手示意,隨即就大剌剌地站定,身後跟著的郭嘉佑也是一樣,完全還是以前那副上國使臣的傲慢姿態。
“嗯,賜座!”趙牧心中有些不爽,但天子的氣度還是得保持一下。
“謝過南乾皇帝陛下!”完顏卜悅直接坐下,至於郭嘉佑就沒這個待遇了,在其身後恭敬地站好。
“此番貴使南來我大乾,可是有要事?”魏師遜出列,這種時候自然要衝在前麵,不能讓皇帝親自跟對方討價還價,有失體統。
“不錯,貴國不宣而戰,縱兵殺入我大元境內,造成死傷無數,還請給個說法!”郭嘉佑往前邁了一步,與魏師遜麵對麵說道,語氣帶著質問。
“笑話,中原乃是我大乾故土,何來縱兵殺入一事?”謝必安大怒,本以為是來議和的,結果對方竟是這等問罪的態度,他自然不能忍。
以謝必安的地位,本不該由他出麵說這種話,但他實在忍不住這口惡氣。
“謝相莫不是忘了?根據紹興和議,南歸南、北歸北,早已塵埃落定。淮水以北,皆為我大元國土,白紙黑字寫下的東西,上麵還印有你南乾的璽印。”郭嘉佑絲毫不讓,當初南乾為了偏安一隅,可是親口承認了北元對中原的占領。
“當初我大乾勢弱,不得已而為之,如今時移世易,不可一概而論!”崔思退也跟著發話,這些北元使團,當真不知天高地厚,真當大乾無人了嗎?
蔡正陽心中惴惴不安,這郭嘉佑怎麽是這般找死的作法?讓他如何策應?這簡直是把和談往絕路上逼。
“諸位,是不是覺得在戰場上占了些許便宜,我大元就要束手無策了?不妨告訴各位一聲,我大元已經在集結二十萬騎兵,一旦南下,就不是隨時可以叫停的。”
“我大元皇帝陛下,也是不忍見生靈塗炭,這才讓王爺跟下官來此,與諸位議一議,這仗到底還打不打?”郭嘉佑的態度極為囂張,他知道,若是此時露怯,這些大乾人肯定要把他們往死裏逼,隻有強硬才能占據主動。
“那就戰,我大乾也增兵,大家在沙場上見個高低。”謝必安氣得直吹胡須,說好的來議和,怎麽現在搞得跟讓他們投降一樣,簡直欺人太甚。
趙牧有些錯愕,這才沒聊兩句,就進入了死胡同,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他轉頭看向蔡正陽,這種時候,就需要他這種能屈能伸的人出來打圓場,潤滑一下氣氛。
“咳,以下官之見,雙方還是以和為貴,不妨好好談一談。”蔡正陽硬著頭皮開口,真要是鬧掰了,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他蔡家更是首當其衝。
郭嘉佑還想要開口,卻被完顏卜悅伸手攔住了。顯然郭嘉佑是唱紅臉的,如今輪到完顏卜悅來唱白臉,拿捏好分寸。
“諸位,此番南乾無故興兵,有違紹興和議的宗旨。諸位若是對和議內容不滿,此番本王南來,欲達成一份新的協議,如何?”完顏卜悅的態度緩和了許多,顯然願意在紹興和議的條件上做一些讓步。
“倒也算不得無故興兵,當初約定,大乾將江北六州還給北元,但是北元不得在這些州縣大規模駐軍,爾等違約在先。更有甚者,居然劃設馬場,改耕田為牧場,我大乾也是不得已,隻能先下手為強。”曾硯帶著幾分警惕看向完顏卜悅,這個北元的王爺,給他的壓力極大,絕非易與之輩。
“劃設馬場,那是為了治下漢民跟草原人不分彼此,互為融合,不曾想卻引起了誤會。既如此,隻要大乾撤兵,我大元也將這些地方恢複舊狀,如何?”完顏卜悅當然也知道這其中的真實意圖,隻是不願點破。
大乾主戰派要占據上風的消息,早就傳到了北元的耳中。蔡檜一死,大乾朝堂更是難以控製,北元自然做了一些準備,卻沒想到大乾的北伐來得這麽快、這麽猛。而北元被其他事情牽扯了精力,居然連連吃虧。
“笑話,此番北伐,我大乾耗費錢糧無算,死傷將士無數,豈能因為你們一句話,就退回去?”謝必安直接斷了完顏卜悅的念想,想讓他們白白付出這麽多,絕無可能。
謝必安一開口,其他人也紛紛附和,整個朝堂亂糟糟的不像話,大家都恨不得從北元身上咬下一口肉來,才能彌補損失。
麵對這些看似無理的要求,完顏卜悅絲毫不亂,隻是麵帶微笑看著。若是在外麵,恐怕他早就抽刀砍過去了,但此刻身處大乾朝堂,不得不忍耐。
直到有人提出,讓北元撤回黃河以北,把整個中原拱手相讓,趙牧知道再不開口,這事就算是徹底崩了,趕緊出來打圓場。
“平陽王,此事細節繁瑣,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定下來的。不如這般,朕派禮部尚書蔡愛卿與使團對接細節,待有了結果,朕再與諸位愛卿探討,如何?”趙牧金口一開,鬧哄哄的朝堂總算恢複了平靜。
蔡正陽知道,這個差事他必須接下,而且可以預料,挨罵是必然的。如今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以為北伐勢如破竹,這時候和談,必然會被視為軟弱,遭受非議。隻有極少數人知道,北伐隻有中路軍取得一些突破,如今也難有進展。
“陛下所言甚是!”完顏卜悅心中有數,這位大乾的皇帝陛下也是有意止戰,就看後麵雙方怎麽拉扯、討價還價了。
謝必安跟崔思退很識趣地閉嘴,若是再開口,萬一皇帝讓他們跟蔡正陽一起去和談,這議和的罪名可就要他們來背了,得不償失。
趙牧也知道蔡正陽的心思,私下裏給他劃了幾道紅線,千萬別拿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回來,那樣誰也保不住他。
雙方議和的消息,好似長了翅膀一樣,迅速飛往前線。
辛表程麵色冷冽,他沒有想到議和來得這麽快,而他們現在還未能擊破長社城。
辛表程之前的計劃,是擊破長社之後,長驅直入,繞過尉氏縣城,直抵朱仙鎮。隻要能夠到達朱仙鎮——曾經葉戰率軍抵達的地方,他的名聲將傳遍天下,成為這些年第二個統兵到此的大乾統帥。憑借此功勞,他的聲望將無人可及。
連續的戰爭,襄陽軍傷亡固然很大,但是長社城中的守軍也不好受。他們憑借兵源上的優勢,完全可以一點點磨滅對方的鬥誌,拿下長社隻是時間問題。
議和非一日之功,眼下朝廷並沒有任何停戰的旨意,辛表程決定繼續攻打長社,不能讓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辛大人,朝廷既然已經準備議和,你我又何必在此死磕?”譚良弼帶著一眾將領,在夜色中抵達辛表程的中軍大帳。北伐打了這麽久,這還是二人第一次碰麵。
譚良弼足足帶了兩千精騎,這是他麾下所有的騎兵,他怕辛表程心懷不軌,對自己不利。
“譚將軍,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輕信。在朝廷正式文書送達前,我們還是應該勠力攻城才是。”辛表程深吸一口氣,若是沒有譚良弼的支持,他根本奈何不得城中守軍。雖然譚良弼殘暴,但他裹挾青壯攻城這一招,確實能極大減少自身的傷亡,如今譚良弼麾下依舊保持著足夠的戰鬥力。
“辛大人,此城若想攻下,絕非數日之功,何必讓將士們白白送死?”譚良弼一句話,直接把辛表程架在火上烤。若是辛表程一意孤行,那就是不拿將士們的性命當回事。長社城中的頑強抵抗,讓譚良弼已經沒有繼續攻城的信心,正好借機撤兵,保存實力。
“自打北伐以來,中路軍的目標就是攻克開封府,如今連開封府的土地都沒踏上一步,就這麽撤,本官不甘心!”辛表程恨得牙癢癢,真想將譚良弼斬殺當場。但若是內訌,雙方在城外火拚,隻會白白便宜了城中的北元守軍,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辛大人,這是皇帝跟朝堂諸位大人的意思,又不是我的意思。”譚良弼直接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他爹已經派人送來信件,說和談的進度很順利,讓他以保存實力為上,沒必要在這裏硬拚。
“本官是中路軍統帥,在朝廷文書抵達之前,豈能輕易停戰?”辛表程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跟譚良弼這廝發脾氣根本沒用,根本壓不住對方。
“不如這樣,長社城,末將繼續帶人攻打。大人可分兵前往開封,如何?”譚良弼也不想跟辛表程死磕,畢竟名義上對方才是統帥,太過不給麵子也不好。
既然你想進開封刷名望,那你就去,以後出將入相都是你的本事。反正譚良弼沒這個心思,他隻想在外麵當個實權將領,朝中自有他老爹照應,一內一外,這才是最穩妥的上策。
原本襄陽軍跟興化軍就是各自為戰,此番兵合一處,是為了在長社殲滅這支北元守軍,以便殺入開封府。如今既然雙方達不成一致,那就幹脆分兵,各幹各的,互不幹涉。
若是在之前,辛表程絕對不敢貿然進入開封府,因為長社還沒拿下,後方不穩。但是如今兩國和談,應該很快就要化幹戈為玉帛,若是譚良弼守在此處,他率軍殺入開封,未嚐不可。
況且,如今唐州軍已經拿下臨潁,後方糧道無憂,若是有變故,完全可以迅速撤回臨潁,有退路可言。
“好,譚將軍,你在此處繼續攻城,我率襄陽軍突進開封府,給北元施壓!”辛表程心思百轉,感覺應該萬無一失。此番若是不進開封府,下一次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他不想錯過。
“大人放心,末將絕不敢懈怠!”譚良弼拱拱手,心裏卻暗自盤算,把辛表程糊弄過去就算,他才不會繼續攻城,枉送性命,傻子才會那麽做。
辛表程當即下令,明日大軍開拔,殺進開封府,他要抓住這可能是唯一的機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