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印刷

字數:11938   加入書籤

A+A-


    眾多重要人物監督下,工匠們進步飛速。為確保無誤,吳巨特意設計了練習題,讓他們標注標點符號,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吳巨計劃編纂一本關於標點符號的工具書,收錄各類複雜句子中標點的正確用法,以供參考。這項工作並不複雜,幾天內即可完成。
    短短片刻工夫,標點符號的字模已全部準備妥當。由於其結構簡單,製作速度極快。
    接著,子楚下令大量印刷《勸學詩》兩首和《冬夜讀書示子聿》,目的是向全國推廣,鼓勵寒門學子勤學苦讀。
    當然,吳巨沒有告訴子楚《冬夜讀書示子聿》的真實名稱,以免引起懷疑,而是稱其為《勸學詩》之三。
    印刷機運轉時,字模板敲擊紙張,聲音清脆有節奏。
    隻需輕按操作,白紙上便顯現出清晰的墨跡。
    不過一會兒工夫,三張勸學詩便成功印刷完畢。
    子楚望著堆積如山的紙張,激動不已。
    有了活字印刷術,還擔心書籍短缺嗎?
    三遷遍的手抄任務繁重,但對印刷機而言不過是簡單操作。吳巨趁印詩的間隙,讓人從家中取來了《傷寒雜病論》的書稿,這是他首次嚐試用活字印刷術出版的作品。
    此前在岐山時,他與蘇長老等人商議過,計劃以《傷寒雜病論》作為教材。如今活字印刷術已成功研發,是時候開始印刷此書了。他向子楚說明此事,子楚欣然同意。畢竟活字印刷術是吳巨的發明,他自然支持。
    子楚好奇地問:“這是誰寫的?寡人從未見過。”
    吳巨撓頭笑道:“是我自己寫的。”
    雖然內心抱歉,但子楚以為這隻是吳巨的謙遜之詞。
    得知是吳巨所著,子楚更加支持。他詢問書的內容,吳巨解釋道:“這書名為《傷寒雜病論》,專注於研究傷寒類疾病。”子楚聽後深感欽佩。
    “書中全是治傷寒的方法嗎?”子楚追問。
    吳巨補充道:“還包括其他類似病症及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
    年初的大疫讓秦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人口、生產、軍事等多方麵均受影響。為避免重蹈覆轍,子楚決心全力推廣醫學知識。
    “立即開工印刷!先印一萬本!”子楚將書稿交給工匠,下令迅速行動。然而,吳巨提醒道:“五遷本即可,印太多短期內無法消化,不如分批進行。”他還要求先出一份樣書供檢查。
    工匠點頭應允,很快送來印刷完成的版麵。
    整本書尚未完成,隻送來了封麵、扉頁及第一頁的內容。吳巨指出幾處需改進之處,經過多次修訂後,最終效果讓兩人頗為滿意。
    "就按這個版本進行印刷吧!"吳巨說道。
    "好!"
    ……
    監督了一段時間後,吳巨與子楚回到城中。到達吳府時,吳巨邀請子楚進入水榭,並以硝石製作了一些冷飲。
    二人躺在竹椅上品嚐冷飲,感覺十分愜意,同時長舒了一口氣。
    "活字印刷術終於完成,這項計劃總算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子楚感慨道。
    吳巨點頭:"真期待能看到用紙印製的書籍在全國各地流傳的盛況。"
    然而,他隨即語氣一轉:"大王對科舉製的想法進展如何?"
    子楚苦笑道:"目前還沒有思路。"
    "必須抓緊時間!"吳巨嚴肅地說:"相比活字印刷術,推行科舉製的難度更大!"
    "你有何建議?"子楚轉向吳巨。
    "活字印刷術一旦成功,必定暢銷,貴族和世家也不會阻礙書籍傳播,關鍵還是要看大王的態度!"
    吳巨正色道:"科舉製觸及的是他們的根本利益,動搖的是他們的根基!"
    子楚點頭,已經能想象出那些世家貴族的反應,這也正是他感到棘手的原因。
    推行科舉製必將損害世家貴族的利益,世卿世祿的優勢將被打破。
    這樣做,無疑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
    "我打算成立小組商討科舉製的具體實施方案,你有什麽人選推薦嗎?"子楚問道。
    這是要組建一個臨時內閣啊!
    吳巨吃了一驚,剛要開口,卻聽見子楚補充道:"你和呂不韋就不用提了。"
    吳巨露出苦笑。
    看來如果他想偷懶,子楚可能會直接把內閣設在他家。
    不過,科舉製本就是他向子楚提議的,他又怎能在這件事上敷衍呢?
    商討推行科舉製的相關事宜……
    這無異於在談論變法之事。
    此事若成,參與者需符合兩個標準:
    其一,必須忠誠,這將排除外戚勢力,如韓國、魏國、楚國的朝臣,他們難以參與其中;
    其二,需才華橫溢,這一點毋庸置疑。
    “焦樵先生,他出身法家,法家擅長改革變法,若論變法,他定有許多見解。”吳巨說道。
    子楚點頭表示讚同。
    “嬴勵老先生,聽說他曾親曆昭襄王驅逐四貴之事,或許他能提供獨特的看法。”
    子楚再次點頭。
    吳巨沉思片刻後繼續說道:“李斯,一方麵,他雖半屬法家,但他的老師荀子乃著名的儒家學者,卻對法家理論有深刻研究,李斯承襲了荀子的思想,我認為他提出的建議會很有價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子楚輕輕點頭。
    “再者,”吳巨補充道,“李斯出身儒家,大王應當記得開創私學的是誰吧?”
    “孔子!”
    子楚毫不猶豫地回答。孔子並非首創私學之人,但他創立的私學規模空前,極大地促進了私學的發展。
    李斯確實是可堪重用的人才,自他任職奏讞掾以來,子楚便對其格外留意。他在審理案件時展現出獨特的洞察力,甚至指出了幾處律法中的不足或不當之處,這讓焦樵十分賞識這位後輩。
    子楚最初就考慮讓李斯接替即將退休的左監之職,他也多次征詢現任左監的意見,後者對李斯的支持毫無保留。
    嗯……李斯的位置確實該提升一下了。
    子楚心中如此想,卻沒有將此話出口。
    “還有呢?”他追問。
    吳巨笑道:“其次,李斯出身正宗儒家,大王應該記得孔子開創私學的事跡吧?”
    子楚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領悟了吳巨的意圖:“私學或許與科舉製和義務教育有些關聯,儒家學者想必會有獨特的見解。”
    “正是如此。”吳巨點頭讚同。
    “李斯可以做到。”子楚微微點頭。
    吳巨點頭回應,陷入沉思。
    君臣二人邊享用冷飲,邊隨意交談,享受著夏日的閑適時光。
    次日,吳巨讓人送來一箱硝石粉末至王宮,並親自演示了如何點水成冰。
    子楚驚歎:“此奇技足以震撼寡人一年。”
    大量冰塊被製作出來,分發至各宮各殿。
    這種稀缺資源連大王都需節儉使用,如今卻能讓每位夫人和公子分得一份,王宮內頓時洋溢著喜悅氛圍。
    甚至因產量過多,冰若不及時食用便會融化,連附近的宦官宮女也分到了一些。
    “師父,這些冰是如何製成的呢?”前來蹭冰吃的成蛟好奇地問。
    “咳咳!”子楚清了清嗓子。
    成蛟意識到自己可能問了不該問的問題,趕緊低下頭。
    “這叫……”子楚努力回想吳巨的說法後,認真地說:“商業機密!”
    吳巨聽罷笑了起來。
    “難道我說錯了嗎?”子楚疑惑。
    “沒錯,大王說得對。不過這原理簡單,並非什麽重大秘密。”吳巨向成蛟解釋了硝石溶於水吸熱的原理。
    成蛟聽完,表情與初次聽聞此理論的子楚一樣迷茫。
    “看來得找個時間教你們物理化學知識了,義務教育迫在眉睫啊!”吳巨拍了拍額頭。
    之後,呂府、蒙府、王府及鹹陽城的權貴均收到吳巨的贈禮。
    見到那些大塊冰塊、冰棍和冰沙時,他們無不驚愕。
    出手真是闊綽!
    不過,吳巨雖贈送冰品,但這些並非無償。
    將這些冰贈送出去,很快就會口口相傳,短短幾天便能讓整個城市議論紛紛,不僅省下了廣告費,還增進了感情,讓這些朝臣對吳巨心存感激。
    ……
    分開敘述兩件事。第三天,子楚的“臨時內閣”已基本準備就緒。
    “您的好友子楚創建了一個群聊。”
    “吳巨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呂不韋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焦樵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李斯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蒙毅通過好友邀請進入群聊。”
    “……”
    子楚:“今日召集各位前來,是為了商討推行科舉製的事宜,閑話少敘,我們直接開始。”
    焦樵:“等等!科舉製是什麽?”
    嬴勵:“我不懂。”
    李斯:“不懂+1!”
    這些被邀請進群的官員一臉茫然。
    大家不約而同看向呂不韋。
    呂不韋:“別看我,我對這個了解也不多……”
    最後經過一番爭論,吳巨站出來詳細解釋了科舉製:“簡單來說,科舉製是通過考試從民間選拔官員……”
    講解之後,在場的官員們情緒發生了變化。
    震驚、嚴肅、緊張、深思、興奮……
    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這次秘密會議的重要意義。
    “太有震撼力了!”焦樵忍不住說道。
    “真夠大膽的……”祁農低聲說道。
    最緊張的要數李斯,他仔細觀察著其他人的表情。
    自從進入章台宮,他就意識到事情有些異常。
    在場都是三公九卿級別的大人物,而他連決策層都算不上。
    直到聽到吳巨講述科舉製的意義,他才明白為何被召來——變革舊製,創新求變,這正是法家擅長的領域。
    但他下意識覺得這可能是個陷阱,作為一位深受法家思想影響的儒家  ,他明白這是一場變革,一場直指舊貴族核心利益的變革!
    緊張之餘,他又感到興奮。
    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這些風險似乎不會落到身為在場官員中職位和爵位最低的他頭上。更何況,高風險往往伴隨著高回報,這不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嗎?
    每天審理案件,不知要多久才能升一級,但參與這樣的國家大事完全不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斯瞥了吳巨一眼,今天的會議由子楚和吳巨主導,連呂不韋的地位都稍遜一籌。李斯推測,讓自己加入這次討論應該是吳巨的提議。
    吳卿對我確實不錯啊!李斯暗自感慨。
    一番思索後,李斯也和其他人一樣陷入深思。
    章台宮沉寂片刻,隨後被侍女往冰鑒裏加冰時發出的嘩嘩聲打破。
    "各位愛卿有什麽建議,請直言無妨。"子楚微笑著說道。
    "這項措施肯定要推行,它可以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意義重大!"呂不韋率先發表看法。
    "沒錯!"
    "這將為朝廷注入新鮮血液,為寒門提供新的上升途徑。"
    "昔日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增,躍居七國之首。現在有了這樣的構想,我們當然不會落後。"
    眾人點頭讚同。
    "上次寒門有上升通道,是商鞅的軍功爵位製,但軍功爵位製主要針對軍隊,需經激烈戰鬥才能獲得晉升,而今吳卿提出的科舉製,讓普通讀書人也能找到上升之路,文武兼備,實在是功德無量啊!"嬴勵捋須笑道。
    吳巨一愣,他本想借這位宗室出身的老者來證明自己的忠誠,隻是隨口提到他見證了驅逐四貴的過程,沒想到他竟然說得頭頭是道。
    "您過獎了!"吳巨笑了笑。
    "我還是想知道,吳卿對科舉製是否有更詳細的規劃?如何選拔?如何考核?考核內容又是什麽?"焦樵皺眉詢問。
    吳巨點頭道:“這自然沒有問題。科舉旨在從民間選拔賢才,隻要自信有能力者皆可報名。流程分為縣試、郡試及殿試。縣試於縣內進行,郡試於郡內開展,殿試則在鹹陽舉辦,由大王親自評定。通過逐級篩選,依據成績高低劃分等級與名次。”
    關於考試內容,目前初步確定以六藝為核心,包括禮、樂、書、數、射、禦,尤其注重‘書’這一科目的考察,因目標群體多為文官。至於其他具體科目,暫未明確,無需急於定奪。
    每題均設分數,答對加分,答錯減分,總分達標者晉級,反之淘汰。這是我目前的想法。”
    焦樵放下最後疑慮,這套規劃已相當完備,足以證明對方深思熟慮。
    殿內眾人亦相繼點頭,對吳巨的設想表示讚賞。
    待焦樵略作示意後,吳巨環視眾人問:“諸位既認同,那麽還有誰持異議?”
    無人回應。
    推行科舉製的優勢顯而易見,勢在必行。
    子楚輕敲桌麵:“那我們繼續討論如何實施。”
    “必須穩紮穩打,切忌冒進。”
    “否則定會引發依賴舉薦製和世卿世祿製的貴族強烈反對。”
    殿內議論紛紛,雖各抒己見,但核心仍集中在逐步推進上。
    畢竟變法最大的挑戰在於應對舊勢力,此時謹慎尤為重要。
    子楚沉吟片刻:“該如何著手呢?”
    眾人陷入沉思。
    忽聞一人低聲開口:“臣有一建議。”
    聲音雖輕,卻成功吸引全場目光。
    子楚微笑:“李卿請講,此會正是集思廣益。”
    李斯點頭,微拱雙手,隨即說道:“臣正在思考,一方麵我們的製度還需不斷完善,需要更多實踐,若貿然擴大規模,恐怕隱患不少。”
    子楚深表認同,緩緩念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好詩句!”
    “大王才華橫溢!”
    眾臣齊聲讚歎。
    “哈哈,這並非寡人之作,是吳巨前日所作,寡人隻是覺得契合此刻情境,便借用一下。”子楚笑著解釋。
    之前沉默的朝臣露出幸災樂禍之色,顯然有人拍馬失策。
    吳巨輕笑未語。
    “接著說。”子楚示意李斯繼續。
    李斯點頭續道:“另一方麵,我們必須謹慎對待貴族階層的情緒。”
    “因此,臣建議舉辦一場小範圍的科舉,限定在鹹陽舉行。”
    此話一出,眾人目光稍亮。
    “此計甚佳。”呂不韋微笑道,“三川郡剛設立,為避免叛亂等麻煩,我們暫未啟用韓人、魏人或周人出任中高層職位,而是從京畿外派大量官員。如今正好借此機會招攬賢才。”
    不愧是老謀深算之人,轉瞬之間便找到合理借口。
    眾人暗自心驚。
    子楚與吳巨連連點頭,認為此法切實可行。
    李斯見眾人認可,膽氣漸壯:“呂相所言極是。另外,臣還注意到一點,當前平民百姓難以承擔讀書費用,識字者寥寥無幾,貿然實施科舉恐難奏效。”
    “確實如此,若民間缺乏可選之才,科舉又有何意義……”眾臣聽後頓感壓力。
    李斯見吳巨表情變化,心中忐忑:“吳卿,臣所言是否有誤?”
    “並無差錯。隻是此問題我和大王早已考慮,並已有應對之策。”
    吳巨笑著說,他之所以笑是因為他很欣賞李斯。這小子心思縝密,若非他及時提醒,恐怕所有人都會被誤導。
    眾人驚訝地看向他。
    子楚見狀,站起身來,從桌上拿起兩本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兩本書封麵為青色,上麵寫著《傷寒雜病論》五個大字,下方標注“吳巨著”,最底下還有“大秦出版社”的字樣,整體設計簡潔大方。
    “想必大家都對吳巨製作的紙有所了解,並且也使用過吧?”子楚問道。
    “那是自然!”眾人點頭。如今秦國高層已普遍采用紙張代替傳統的竹簡和絹帛,要不是吳巨遲遲未對外出售,竹帛早已被淘汰。
    “這就是他用紙製作的書籍,大家看看。”子楚遞出書。
    眾人傳閱後發表看法。
    “這紙觸感真好。”
    “《傷寒雜病論》是醫學書?專門研究傷寒的?看來自從上次大疫之後,吳卿決心徹底解決傷寒問題。”
    盡管眾人議論紛紛,但都沒說到重點。
    最後兩本書到了蒙毅手中。他查看一番後,發現前麵的人都已提到,便仔細觀察書頁。
    “這兩本書的字體不是手寫的。”蒙毅疑惑地說。
    他低聲自語:“而且字跡完全相同。”
    子楚和吳巨相視一笑,蒙毅果然發現了關鍵。
    眾人仔細端詳後紛紛附和。
    見群臣疑惑,子楚才開口。
    “沒錯!這是吳巨的新發明——印刷術。結合紙張,可以大量複製書籍,蒙毅手中的兩本就出自同一批。”子楚解釋道。
    “有了印刷術,幾天內就能印出上千本書。”吳巨補充。
    “什麽?!”
    “這……這……”群臣震驚得難以言語。
    “這樣一來,書籍價格驟降,百姓能買得起書,自學成才也不再是奢望,民間人才輩出,科舉製度便指日可待?”祁農聲音微顫。
    吳巨與子楚同時點頭。
    群臣深吸一口氣。
    “這簡直是一步妙棋!”贏勵嘴唇哆嗦許久。
    原以為吳巨和子楚未曾料及此點,誰曾想他們不僅預見到了,還找到了完美的解決之道。
    聽子楚與吳巨的語氣,似乎不願讓群臣對此印刷術了解更深。然而,僅憑幾日便能產出千冊的數據來看,秦國欲在民間培育大批人才,不過是時日問題。
    果然是大手筆!
    真正的鴻圖之舉!
    群臣依依不舍地將《傷寒雜病論》歸還給子楚。
    喜歡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請大家收藏:()大秦:我的技能有點離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