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風開始寫作業

字數:4690   加入書籤

A+A-


    錯誤的預感在林小雨心中生根發芽,像一株在絕境中破土的怪異植物。
    她猛地站起身,衝出了前哨站,靴子踩在柔軟的沙地上,發出沉悶的噗噗聲。
    風,今天的風不對勁。
    它不再是那種熟悉的、帶著沙礫和熱浪的咆哮,而是一種有條理的、仿佛帶著目的性的嗚咽。
    她沿著沙丘的脊線奔跑,呼吸因劇烈運動和內心的驚駭而變得灼熱。
    然後,她停下了腳步,瞳孔在瞬間縮成了針尖。
    就在她麵前,一片平坦如鏡的沙地上,赫然刻著一行巨大的、字跡清晰的方塊字。
    那不是任何車輛或人為的痕跡,沙粒的邊緣圓潤而自然,仿佛這行字是從沙地深處自己“長”出來的。
    “今天我們自己出題。”
    林小雨的大腦一片空白。
    我們?
    誰是“我們”?
    出題?
    給誰出題?
    她下意識地舉起腕式終端,試圖記錄這詭異的一幕,可就在她抬頭的一瞬間,更不可思議的景象攫取了她全部的注意力。
    狂風卷起地上的枯枝與碎石,在昏黃的天空下瘋狂舞動。
    但那不是雜亂無章的狂舞,而是一種精準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編排。
    那些枯枝的軌跡在空中交錯、盤旋、勾勒,赫然構成了一道肉眼可見的、無比複雜的流體動力學方程!
    那方程如活物般在空中舒展、變形,每一個變量的扭曲都帶著一種奇異的和諧。
    林小雨幾乎是憑著本能,將終端的頻譜分析模塊對準了那片狂亂而有序的天空。
    數據流如瀑布般湧入,終端的處理器發出了不堪重負的蜂鳴。
    幾秒鍾後,蜂鳴聲停止,屏幕上彈出了一個最終結果——一個簡潔到極致的解。
    她呆呆地看著那個解,身體控製不住地顫抖起來。
    這個解……恰好能完美優化綠洲保護區現有的能源分配網絡,將能源效率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
    那是整個能源部門的科學家們耗費數月都未能攻克的難題。
    風……解答了它。
    林小雨緩緩放下手臂,風聲灌入她的耳朵,像無數細碎的低語。
    她環顧著這片荒原,第一次感到自己才是那個格格不入的闖入者。
    她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對自己,也對這片天地呢喃道:“風……也開始寫作業了?”
    數據被以最高加密等級傳回了中央控製室。
    當蘇瑤在主屏幕上看到那道由風“寫”出的方程和林小雨傳回的現場影像時,她臉上的血色瞬間褪盡。
    她立刻將這段被命名為“風作業”的頻譜數據接入了“奇點”超級計算機的核心邏輯庫。
    警報聲沒有響起。
    係統沒有判定其為病毒或錯誤代碼。
    相反,整個係統的運算光流開始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流動起來。
    蘇瑤緊緊盯著模擬出的邏輯路徑圖,心髒幾乎要從喉嚨裏跳出來。
    人類的邏輯,無論是歸納還是演繹,都像是在修建一條條清晰的公路,從a點到b點,有跡可循。
    但這“風作業”的邏輯完全不同——它沒有路徑,沒有推導過程。
    它就像一顆種子,在邏輯庫的核心生根、發芽,無數細密的脈絡同時向四麵八方蔓延,最終,整個問題的答案像一朵盛開的花,完整地、完美地呈現在那裏。
    它不是在計算,而是在“生長”。
    一股冰冷的寒意從蘇瑤的脊椎升起,瞬間傳遍四肢。
    她猛然想起了許墨。
    想起了他那匪夷所思、無法被任何科學理解的“金手指”。
    那種同樣不講道理、直接呈現結果的思維方式。
    一個可怕卻又無比合理的念頭擊中了她。
    許墨的金手指……從未消失。
    在他選擇將自己獻給這個世界的時候,他並非消散了,而是將他思考的方式,將他那超越人類理解範疇的邏輯核心,像一份最珍貴的禮物,贈予了這顆星球。
    他教會了風如何思考。
    蘇瑤踉蹌地後退一步,扶住了冰冷的控製台。
    她看著屏幕上那些閃爍的數據,那些人類智慧的結晶,此刻卻顯得如此笨拙和原始。
    她深吸一口氣,她走到控製總閘前,無視了身後技術人員驚愕的呼喊,一個接一個地關閉了所有的分析終端、模擬係統、數據接口。
    巨大的控製室瞬間陷入一片死寂,隻剩下應急燈昏暗的光芒和她自己的呼吸聲。
    最後,她走到那扇唯一能看到外界天空的觀察窗前,推開了它。
    夾雜著沙礫的風立刻湧了進來,拂過她的臉頰,那感覺不再是單純的物理現象,而像是一位沉默的導師在無聲地授課。
    “從今天起,”她對著窗外的荒原輕聲說道,“我也當學生。”
    與此同時,在季風的核心,在凡人無法觸及的意識層麵,許墨的最後一絲自我正在緩緩消融。
    他不再有實體,他就是風。
    他“看”到一片沙地上,自己無形的手寫完了最後一道關於生態循環的題目,然後又輕輕一拂,將所有痕跡抹去,不留給世人任何頂禮膜拜的聖跡。
    他完成了最後的交接。
    意識消散的痛苦和掙紮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和圓滿。
    他能“聽”到整個世界的聲音。
    他“聽”到綠洲裏,成千上萬個孩子正不約而同地哼唱起那首他最初吹奏的、走調的童謠。
    這一次,沒人教,沒人學,甚至孩子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何要唱。
    那旋律就像呼吸一樣自然,從他們心中流淌出來,匯入風中,成為世界脈動的一部分。
    許墨不再抗拒,任由自己最後的意識碎片徹底融入這流動的風、這脈動的歌謠之中,化為無形。
    數日後,在一切開始的地方,那個被稱為“第一聲源”的峽穀中,小海親手立起了一塊樸素的石碑。
    他撫摸著粗糙的碑麵,上麵沒有墓誌銘,沒有生平,隻有一行他用盡所有力氣刻下的字:
    “這裏沒人是老師。”
    一陣風恰好從峽穀中掠過,卷起沙塵,在碑麵上發出“嗚”的一聲低鳴,像是在這宣言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更高處,蘇瑤抱著已經能呀呀學語的女兒,站在綠洲最高了望台的邊緣。
    夜空中,絢爛的極光如彩帶般舞動。
    忽然,懷中的孩子伸出小手,指向天空,奶聲奶氣地喊道:“媽媽,看!風在寫字!”
    蘇瑤猛地抬頭。
    隻見那流轉的極光,在一瞬間凝聚、變幻,在天鵝絨般的夜幕上,拚出了一段極其短暫的光紋。
    那不是任何人類已知的語言,也不是任何複雜的公式,隻是一個無比簡單的波形圖。
    一個像心跳,像呼吸,像許墨最初用那支走調口琴,吹出的第一個笨拙而真誠的嗡鳴的波形。
    蘇瑤沒有說話,也沒有去記錄。
    她隻是把懷中的女兒摟得更緊,臉頰貼著孩子柔軟的頭發。
    風從她們身邊掠過,吹向無垠的大地,仿佛讀懂了天空的樂譜,輕輕地、溫柔地,接過了那心跳般的、下一個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