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字數:4560 加入書籤
魯直擦了擦手,指著齒輪上的紋路。
紋路鑿得深,帶著點老木匠熟悉的鑿痕“這紋按《營造法式》‘材份製’鑿的,老匠人認丈杆,新匠人用卡尺,對上了就不吵。”
往藩王工坊的方向努嘴“藩王劉寄昨兒派人來,說‘按這規蓋的染坊庫房,漏雨都找不出地方,比舊庫房省心’。”
駱越蹲在機器旁,翻著規範冊。
手指點著“橫梁跨度五丈”的字,眼裏亮閃閃的“這規跟我們越人‘幹欄式’的記載一樣細!俺們祖輩建吊腳樓,就怕梁斷。”
晃了晃冊子“這機子連鋼梁的厚薄都標了,比俺阿爹傳的竹簡書得準,也比俺阿爹當年拍腦袋定的尺寸靠譜。”
“農商聯辦坊”的機聲“嘀嗒”響。
比旁邊的織機聲輕,卻更有章法。
黃月英盯著“錦紙數據機”的屏幕,田畝數與犁產量的曲線纏成麻花,像剛收的棉線。
她指著曲線的拐點“陛下您看,大司農報的百萬畝荒田,正好用工坊新產的錦鋼犁,一匹馬就能拉,比舊犁省倆人力。”
桑小娥湊過來,手裏拿著張農戶清單,紙角都磨毛了“王伯家領了兩把,他兒子說‘以前三個人拉舊犁,累得直不起腰’。”
笑著學小孩的語氣“‘現在一個人趕新犁,多出來的力氣能幫俺拾柴,還能陪俺玩會兒’。”
“王伯還說啥?”劉妧笑著問,指尖劃過屏幕上的田畝數,想起上回在藩王工坊見的新犁。
“說‘舊犁鏵卷了刃得找鐵匠,新犁是魯直煉的鋼,碰石頭都不卷’,”桑小娥翻著清單,指著“趙家村”三個字,“省下的鐵匠錢,能給孫兒買塊糖。這是昨兒京兆尹送來的,二十個村,家家都有新犁,沒一個說不好,還有人問‘明年能不能給牛也配個新犁鏵’。”
黃月英轉動“錦線決策儀”的輪盤。
儀上的錦線排出方案,紙頁“哢嗒”吐出來“按《齊民要術》‘農器宜利’配的,荒田先種豆,新犁破土快,豆根還能肥田,明年再種麥,能多打兩成。”
指著方案上的小字“趙伯村的李二,前兒來信說‘種了五畝豆,苗比舊犁耕的壯半指,俺娘說‘這犁是個好東西,明年多多種’’。”
老農夫趙伯背著半袋新穀進來。
穀粒墜得布袋直晃,進門就往案上倒了把,粒圓飽滿,還帶著點新收的潮氣“黃大人,這數據機真神!俺們村報了二十畝荒田,當天就分到犁了。”
摸出張皺巴巴的紙條,上麵是鄰村王老五的歪歪扭扭的字“以前領個舊犁,得等裏正層層報,半個月都見不著影。這是王老五托俺帶的,說‘他家分到犁,媳婦笑他‘以後不用當牛做馬了,能歇會兒抽袋煙’’。”
還湊近了點“還讓俺問問,明年能不能再領個新鋤頭。”
“吏禮合署”的銅鈴被風撞得響。
叮鈴輕顫,比旁邊的舊鍾好聽。
秀兒正給“錦紙禮儀機”換紙卷,機上的“禮儀錦譜”閃著光。
映得王小石頭的臉通紅,他踮腳夠著操作盤,輸入“京兆尹”三個字,指節都發白了“先生,這機真能把吏部的考績和禮部的規矩擰一塊兒?不會又吵起來吧?”
機子裏“哢嗒”響著,吐出張“科技禮儀”單。
秀兒撿起來,指著上麵的字“你看,京兆尹推廣錦鋼犁有功,朝服配銀質鋼佩,刻‘績優’二字,上朝時佩著,誰都知道他幹了實事,比以前光在冊子上記一筆強。”
笑著摸了摸小石頭的頭“新科進士李生昨兒來,說‘戴這佩上朝,比揣著空獎狀實在,同僚都問‘在哪立的功’,俺說‘跑了三十個村,送了兩百把犁’,臉上都有光’。”
老禮官李大人捧著新朝服的樣衣進來。
指尖劃過鋼佩的紋路,佩上的“績優”二字閃著光,比舊玉佩沉實“這佩比玉的結實,還不硌得慌,以前考績好的,就冊子上記筆賬,誰知道?”
歎口氣“現在佩上一亮,連掃大街的都知道‘這官幹了實事,不是混日子的’。”
新科進士李生跟著進來,朝服的鋼佩晃得人眼暈。
他摸著佩,笑得有點靦腆“李大人,學生昨兒戴這佩,陛下都問‘推廣犁時累不累’,以前光拱手問安,陛下都記不住我名字。”
眼裏亮起來“現在佩上字,值了——上回在趙家村,李伯拉著我的手說‘新犁好,俺家能多打糧’,比啥都強。”
“刑工聯辦處”的燭火晃著。
映得牆上的“錦紙刑案冊”泛著暖光,冊頁上的錦線在燭光裏像條小蛇。
老廷尉正把“錦鋼測謊儀”的電極往宗室劉通手上綁。
劉通的指節捏得發白,袖角的錦紋都皺了,手還微微抖著“沒……沒有!上月稅單都繳了,有司吏簽字的,不信你問司吏!”
“劉通,你工坊的稅是不是漏繳了?”老廷尉的聲音沉得像塊鐵,指了指案上的賬冊,“藩王工坊的鋼料賬都報了,你咋比他們少三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話剛落,儀上的錦線指針“嗖”地跳到“謊”字格。
發出蜂鳴,震得案上的銅爵都晃了晃,灑出點酒“還狡辯?這機子連你上月改稅單的筆跡都比對出來了,工科院驗的鋼料賬,比你說的多三成,稅自然少繳了。”
瞪了他一眼“藩王工坊的稅都繳齊了,你倒會鑽空子。”
劉通的臉“騰”地紅了,又白了,囁嚅著“那……那是司吏算錯了,不是我改的……”
“當年審這種案子,得熬三個通宵,灌三壺苦茶,他才肯吐實話,”老廷尉翻出“錦紙刑案冊”,冊上自動貼了稅單副本,不用再找司吏對,“現在倒好,機子一響,鐵證如山——比老法子靠‘察言觀色’靠譜多了,也省得我熬得眼睛疼。”
刑吏捧著舊竹簡案卷進來。
簡上的墨跡都暈了,還沾著點舊茶漬“大人,張嬸前兒來說,她男人被人偷了犁,以前報案得等半月,現在聯辦處當天就用這機子查出是鄰村李四幹的。”
笑著說“三天就追回來了,她說‘這鐵疙瘩比門神還靈,以後睡覺都踏實’。”
暮色漫過聯辦處時,新製的“科技禮儀”朝服在夕陽下泛著光。
鋼佩與舊玉組佩碰在一起,“叮”地響了一聲,清越得很。
趙伯蹲在坊外的石碾旁,看著吏役們捧著“錦紙聯審冊”快步走過。
冊頁的錦線在暮色裏閃著微光,像串小燈籠,他碾著新收的穀,穀粒濺在石碾上,發出輕響“以前辦事,得跑工部問尺寸,跑禮部問規矩,跑三趟沒辦成,還得請裏正喝三回酒。”
歎口氣,手裏的碾杆轉得慢了“現在一個聯辦處全辦了,俺家小子去領新犁,先說‘要農器坊的票’,又說‘得戶部批’,跑了三趟沒辦成,現在聯辦處一遞單子,半天就齊了——比當年請裏正喝三回酒還管用。”
掌燈後的建章宮,衛子夫捧著《部門接軌冊》進來。
冊頁上沾著點工科院的鋼屑和農商坊的穀殼,還夾著片染坊的紅錦線頭,紙頁都帶著點煙火氣,不像以前的官冊,隻有墨味。
“今日工科院出了十項新規範,藩王劉寄的染坊按規蓋了新庫房,說‘比舊庫房能多存五十匹錦,還不用天天掃漏雨的水’,”她翻著頁,紙頁沙沙響,“農商坊的錦鋼犁,發往五十個荒田村,趙伯說‘入冬前能多翻二十畝地,明年穀能多打兩成,孫兒能多吃塊肉’。”
劉妧摸著冊上的“錦程維新”印,朱砂還沒幹透,指尖沾了點紅。
想起上章官署精簡時搬空的冗官署,現在那裏都改成了農具倉庫,堆著藩王送來的新犁“上回官署精簡,砍了冗餘,這回接軌,把剩下的擰成一股繩,不用再各說各的理,也不用再按舊製卡脖子。”
指著冊上的“吏禮合署”“你看這吏禮合署的新禮儀,既守了老規矩,又亮了真本事,比光擺架子強。”
喜歡漢宮嬌華帝女傳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漢宮嬌華帝女傳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