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將士為了什麽而戰
字數:3654 加入書籤
又過了一刻鍾,隻聽門邊太監高亢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
隻見皇上帶領各部大臣緩緩步入殿內,等皇上走上高位,各部大臣走到下首分列兩側。
隨後是一係列的行禮儀式,禮畢之後,皇上用柔和的目光掃過眾學子,滿意的點點頭,慷慨激昂地說了一些免禮的話之後。
隻見皇上的麵容突然一肅,開始出題:
“英國公率領三十萬大軍鎮守東北,接連吃了好幾個敗戰,昨夜剛剛收到急報,幽山嶺一戰,東北軍大敗,損失慘重,恐有丟失幽州之險,就以此為題,施展你們的才華,提出應對策略。”
話音一落,眾學子都是麵麵相覷,沒想到皇上會出這樣的題目,這不僅和往屆的考試內容天差地別,也出乎老師的預料之外。
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關係到國家安危,可不能亂寫,要是給的策略驢頭不對馬嘴,不僅會貽笑大方,還可能觸怒龍顏。
如果消息是假的,胡亂分析一通,事後和真實的局勢差別太大,同樣會落下笑柄,甚至影響前程,同時給出的策略肯定也無法對症下藥。
所以這題目簡直比會試的大題、難上數倍不止啊!
關鍵是會試有大把的時間思考,而殿試隻有一個時辰的時間,這麽短的時間內要拿出切實可行的策略來,難上加難,這讓兵部尚書來作答,恐怕也考不及格吧!
不過仔細一深思,又覺得這道也不難,涉及到軍事,論述一下兵法策略,如何軍心穩固,以及糧草調度、士氣提振等關鍵因素,這樣的回答說不上十全十美,應付考試綽綽有餘。
楊震偷偷看了皇上一眼,又偷偷掃視了跟隨而來的各部尚書一眼,發現他們個個神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樣子,馬上知道皇上沒有說謊,這個急報應該是真的,姚信真的打敗仗了。
一兩場敗仗並不可怕,要是潰敗的話,三十萬大軍被衝散,高麗大軍一路南下,不要說幽州,就是青州、冀州和並州恐怕也守不住。
到那時,高麗軍隊直逼洛陽,京城也不安全了。
當然,眼下沒有得到真實的戰報,還不知道具體的戰況如何,先過了眼下的殿試再說。
楊震想了想,開始提筆作答。
下一瞬,高台上的皇上和各部尚書赫然發現奇怪的一幕,所有學子都是慢條斯理的提筆作答。
隻見楊震全神貫注,落筆如飛,別人寫不到三行,他已洋洋灑灑寫滿一頁,然後一頁又一頁。
當一個時辰快要到的時候,所有學子都寫不到兩頁內容,楊震足足寫滿了十頁。
見此,各部尚書紛紛把目光投向謝開明,那目光似在問,楊震到底寫了什麽鬼東西,為什麽這麽能寫?
謝開明假裝沒看見,他和楊震交談過幾次,知道此子了得,可也不敢說了解他,自然無法給出暗示。
所以謝開明也納悶楊震為什麽這麽能寫,也非常好奇他寫了什麽內容。
不多時,一個時辰的時間到了,隨著太監的尖銳嗓音宣布“考試結束”,眾學子紛紛停筆。
隨後,眾學子被帶離考場,前往後花園等待成績公布。
皇宮的後花園修得如人間仙境,奇花異草爭豔,碧水潺潺繞石,亭台樓閣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這算是能參與殿試學子的一項福利,不僅能欣賞皇宮後花園的美,還能吃到皇宮禦膳房的美食。
能夠參與殿試的學子,已經是鐵板釘釘上的進士人選,可這樣的機會對貴為進士的他們來說,一生也許隻有這樣一次。
所以當眾學子到達後花園,也如同鄉下人進了城,除了感歎還是感歎,感歎這般仙境般的景致,竟比傳說中還要美上幾分。
加上有美食相伴,作為讀書人,這種時候往往喜歡賦詩一首。
可一看到楊震,就覺得紮心,因為在楊震麵前作詩,如同班門弄斧。
隻因上次,楊震在弈詩園請客的時候,出口成詩,而且每一首都是意境深遠佳作,那些詩都還曆曆在目,猶言在耳。
因此,和楊震比什麽也不能比作詩,往重的自取其辱,往輕的說,那也是自討沒趣。
無法一展才華,玩起來自然無法盡興,興致提不起來,氣氛自然也達不到高潮,再美的景色多看了幾眼,也變得索然無味。
多年以後,這些學子和同僚提及皇宮後花園,看到同僚誇誇其談的時候,都是一臉便秘的表情,因為他們完全沒感受到身臨如仙境一般的愉悅。
當然,這是後話,此刻,眾學子玩得不盡興,可批改試卷的官員卻異常苦惱。
因為大部分試卷內容高度相似,一點新意都沒有,批改起來如同嚼蠟,所提的策略也是大同小異,想要給他們分個高下,比什麽都困難。
可當他們看到楊震的試卷,整個人都麻了。
隻因楊震寫的內容非常特別,可以用獨樹一幟來形容了。
別的學子寫的內容都是我方內容,例如如何整頓軍紀,糧草調度,提高士氣,行軍布陣等等。
而楊震所寫的內容,幾乎全部分析高麗這個王朝,從官僚體係,文化傳承,到民生精神麵貌,再到他們的行事作風,最後延伸到他們為什麽能夠有效組建軍隊,並且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和大覺王朝打得有來有回,而且還能占上風的原因。
關於高麗的記載,文濤閣也有,但文濤閣所記載的資料和楊震所寫的內容相比,顯得過於粗略。
各部尚書都忍不住懷疑楊震去過高麗,或者有可能是高麗人,要不然怎麽能寫得這麽清楚?
可這是不可能的,以楊震的年紀,來回一趟高麗,幾年級過去了,哪還有時間讀書?
因此,有人懷疑皇上暗中給楊震透了題,要不然,即便非常了解高麗,也無法在短短的一個時辰之內寫出如此詳盡且深刻的分析?
當然,楊震所寫的內容也並非沒提到我方如何應對的策略,可他寫的策略讓人一時理解不過來。
因為他提出一個從來沒有提到過,且讓人深思的議題,東北將士為什麽而戰?
看到這份考卷的官員,隱隱的想要說什麽,可一時半會兒又不知從何說起。
將士為什麽而戰,初看覺得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將士為守衛家園而戰,亦或是軍令如山,這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可細細一品,卻發現其中蘊含深意,關乎士氣,生存與信念,直擊人心,想得越深越發覺得這個問題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