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礬水密信
字數:4787 加入書籤
秋意漸濃,汴京城的天空時常蒙著一層灰蒙蒙的薄霧,帶著沁入骨髓的濕寒。自那夜與林窈娘交心之後,陳硯秋在林府中的處境似乎並未發生明顯變化,但某些細微之處,卻悄然不同了。
林窈娘依舊保持著端莊少言的姿態,但在日常相處中,陳硯秋能感覺到那道若有若無的審視目光淡去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默契。她會在他翻閱書卷時,“無意間”提及某本父親珍藏的孤本可能存放的位置;會在用膳時,借著評論菜色的由頭,輕描淡寫地帶過一兩位近日來訪官員的姓名與背景;甚至有一次,在他對著窗外秋雨出神時,她悄然將一本看似是女紅花樣、實則內頁以特殊藥水處理過的冊子,塞進了他常放雜書的抽屜裏。
那本冊子,陳硯秋後來在無人時用火微微烘烤,顯露出了幾行字跡,記載的是一種利用明礬溶液書寫密信的古法,以及幾種不同濃度礬水書寫後,顯現所需溫度與時間的細微差異。這顯然是林窈娘在向他傳遞信息,也是為他提供一種可能的探查工具。
她是在告訴他,林振元有使用礬水密信的習慣,並且,她懂得如何破解。
這個認知讓陳硯秋的心跳加速。林振元的書房,他之前借查閱禮製典籍為由進去過,但那次主要是為了尋找《清河物產考》,並未敢仔細翻查其他文書。如今,有了林窈娘的暗示和提供的技術,或許……他可以冒險一試,尋找更直接的證據。
然而,林振元書房並非可以隨意進出,尤其是他本人不在的時候。老林和那些看似普通的仆役,眼睛都毒得很。他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以及一個完美的借口。
機會在一個午後悄然來臨。林振元被宮中急召入對,據說是商議明年春季祭祀南郊的相關事宜。陳硯秋在禮部也聽聞了風聲,知道此事事關重大,林振元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回府。
他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先是如常地在自己的書房看書,直到申時左右,才起身走向林振元的書房所在院落。不出所料,在院門處便被一名仆役攔下。
“姑爺,老爺不在書房,您可有要事?”仆役恭敬地問道,眼神卻帶著警惕。
陳硯秋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些許焦急和無奈:“方才在禮部,同僚問起嶽父大人收藏的那套《三禮圖注》,說是宮中編修禮製急需參考,讓我回來問問嶽父可否借閱一二。我本想著嶽父若在,正好請示,誰知竟被召入宮了。這可如何是好,那邊還等著回話……”
他一邊說,一邊自然地向前走了兩步,仿佛隻是習慣性地靠近說話。那仆役見他神情不似作偽,提及的又是禮部公務和宮中編修,遲疑了一下。
陳硯秋趁熱打鐵,歎了口氣:“罷了,我也不讓你為難。這樣,我就在書房外間等著,嶽父回來我立刻請示,也省得你再跑腿通傳。若是嶽父回來得晚,我便明日再去部裏解釋便是。”
他提出隻在“外間”等候,並未要求進入內間書齋,這聽起來合情合理,也降低了仆役的戒心。那仆役看了看天色,又想到陳硯秋畢竟是自家姑爺,猶豫片刻,終究還是側身讓開:“那……姑爺請在茶室稍坐,小的給您上茶。”
“有勞。”陳硯秋點點頭,邁步走進了書房院落的外間茶室。
茶室與內間書齋僅以一扇雕花木門相隔。陳硯秋坐在茶室中,慢悠悠地品著仆役送來的茶,耳朵卻豎起來,仔細聽著外麵的動靜。那仆役並未離開,而是守在了院門附近。
時間一點點過去,陳硯秋心中不免有些焦急。他不能在此久留,否則林振元回來,反而不好解釋。他必須盡快找到機會進入內間。
就在這時,院落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嘩聲,似乎是有客到訪。守門的仆役顯然被吸引了注意力,腳步聲向外挪去。
機會!陳硯秋沒有絲毫猶豫,他如同靈貓一般悄無聲息地起身,輕輕推開那扇雕花木門,閃身進入了內間書齋,隨即反手將門虛掩。
書齋內光線略暗,充斥著書籍和墨錠特有的氣味。陳硯秋的心髒在胸腔裏劇烈地跳動,他強迫自己迅速冷靜下來,目光如電,掃過書案。
書案上收拾得頗為整潔,文房四寶各歸其位。但在案幾一角,放著一疊尚未收入抽屜的信函。陳硯秋快步上前,手指有些顫抖地翻動那疊信函。大部分是尋常的公務往來或友人問候,並無異常。
他的目光落在最底下那封。信封上空無一字,封口也隻是虛掩,並未用火漆密封。他小心地抽出裏麵的信箋。
信箋是上好的薛濤箋,展開後,上麵隻有寥寥數行字,內容是關於某位官員調任的尋常問候與祝賀,措辭文雅,看不出任何問題。
但陳硯秋沒有放棄。他想起林窈娘提供的礬水密信之法。他迅速掃視四周,看到書案旁有一個小炭盆,裏麵尚有未完全熄滅的炭塊,散發著餘溫。他不及多想,將信箋輕輕懸在炭盆上方,利用那微弱的熱氣緩緩烘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時間仿佛變得格外漫長。他緊盯著潔白的信箋,手心沁出冷汗。
突然,就在信箋右下角的空白處,幾行淡黃色的字跡,如同鬼魅般,緩緩顯現出來!
陳硯秋屏住呼吸,湊近細看。那幾行字筆跡與明麵文字不同,更為潦草急促:
“…河北轉運使缺,必爭之。已打點樞密、三司關節,俟河冰合,貨通遼塞,此位至關緊要,切莫失手。另,明歲春闈,當借機汰換頑鈍,安插得力人手,鞏固根本…”
短短的幾行字,卻如同驚雷,在陳硯秋腦海中炸響!
河北轉運使!這可是掌管整個河北路財政、漕運、乃至部分邊關軍需供應的重要職位!“已打點樞密、三司關節”,說明他們在朝廷最高軍事和財政機構都有內應!“俟河冰合,貨通遼塞”——等到黃河結冰,貨物就能暢通無阻地運往遼國南京今北京)!這分明是在計劃利用冬季黃河冰封,交通便利之時,大規模地向遼國走私物資!而掌控河北轉運使這個職位,就是為了給這條走私通道保駕護航!
至於“明歲春闈,當借機汰換頑鈍,安插得力人手”,則赤裸裸地表明了,他們不僅要控製經濟命脈,還要進一步清洗官僚係統,將不合作者踢出局,全麵安插自己的勢力!
這封密信,幾乎證實了陳硯秋之前所有的猜測,並且揭示了對方下一步更龐大的行動計劃!
他強忍著心中的驚駭,迅速將信箋移開炭盆。那幾行礬水字跡在離開熱源後,又緩緩隱去,恢複成一張看似普通的信箋。他小心地將其按照原樣折好,塞回信封,放回那疊信函的最底層,確保一切看起來與他進來時毫無二致。
做完這一切,他才感覺到後背已被冷汗完全浸濕。他不敢再多停留,仔細聽了聽外麵的動靜,喧嘩聲似乎已經平息。他輕輕拉開雕花木門,閃身回到茶室,重新坐回原來的位置,端起那杯早已涼透的茶,做出一直在等候的樣子。
果然,不過片刻,那守門的仆役便回到了院門處,似乎並未察覺異常。
又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院外傳來腳步聲和林振元與管家的交談聲。陳硯秋立刻放下茶杯,起身迎了出去。
“嶽父大人回來了。”
林振元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看到陳硯秋,還是笑了笑:“硯秋?你怎麽在此?”
陳硯秋將之前想好的借口又說了一遍。林振元聽後,不疑有他,擺手道:“原來是此事,那套《三禮圖注》就在內間書架第三格,你自去取用便是,用完放回原處即可。”
“多謝嶽父。”陳硯秋心中暗鬆一口氣,恭敬應下,再次進入內間,這次是光明正大地取走了那套《三禮圖注》,隨後便告辭離開了書房院落。
回到自己的書房,關緊房門,陳硯秋才允許自己大口喘息,靠在門板上,感受著心髒依舊急促的跳動。
成功了!他拿到了關鍵的證據!那封礬水密信,雖然無法作為公開的物證一旦離開特定環境便會消失),但其內容卻無比真實地揭示了“清河”組織的巨大陰謀和下一步行動。
控製河北轉運使,打通通往遼國的走私渠道,並在明年科舉中進行大規模清洗和安插……他們的野心,是要徹底掌控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和官僚體係!
時間緊迫!“俟河冰合”,如今已是深秋,距離黃河冰封期,最多隻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必須在這之前,阻止他們奪取河北轉運使的職位,破壞他們的計劃!
而“汰換頑鈍”,意味著明年春天的科舉,將是一場腥風血雨,無數不依附他們的官員可能被借故罷黜,而像他這樣知曉內情卻又未能被完全同化的人,恐怕更是首當其衝!
陳硯秋走到書案前,鋪開紙張。他必須將這個消息立刻傳遞給趙明燭。這一次,信息至關重要,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他提起筆,卻並未寫下密信內容,而是開始臨摹一首陶淵明的《飲酒》詩。他的筆跡平穩,心神卻全部凝聚在如何將方才看到的信息,用隻有他和趙明燭才懂的密語,嵌入到這看似普通的詩句筆墨之中。
窗外,秋風蕭瑟,卷起片片枯葉。
礬水密信的秘密已然揭開,更大的風暴,正在北方凝聚,而科舉的考場,也即將成為下一個沒有硝煙的殘酷戰場。他必須爭分奪秒。
喜歡不第河山請大家收藏:()不第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