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三司漏洞
字數:4340 加入書籤
秋雨連綿,敲打著汴京城的青瓦白牆,一連數日不見停歇。濕冷的空氣仿佛能滲透骨髓,連帶著人心也似乎蒙上了一層陰翳。陳硯秋坐在禮部直舍的窗前,望著窗外迷蒙的雨幕,手中那卷《通典》半晌未曾翻動一頁。
礬水密信的內容如同烙印,深深灼刻在他的腦海。“河北轉運使”、“貨通遼塞”、“汰換頑鈍”……每一個詞都代表著迫在眉睫的危機。他將信息通過加密詩句傳遞給趙明燭已有數日,卻還未收到回音,這種等待在陰雨天氣中顯得格外漫長煎熬。
他知道,單憑一封無法公開的密信,難以撼動盤根錯節的對手。他需要更多、更紮實的證據,尤其是關於他們如何具體運作、資金如何流動的細節。而這一切,很可能隱藏在帝國的財政中樞——三司。
鹽鐵、度支、戶部,這三司掌管著全國的財政大權,鹽鐵專營、度支計劃、戶口賦稅,無一不是國之命脈所在。若“清河”組織真如他所推測的那般,試圖操控國運,那麽滲透甚至掌控三司的關鍵職位,便是他們必然的選擇。
然而,三司衙門壁壘森嚴,他一個禮部主事,若無正當理由,根本難以接觸其核心賬目檔案。他需要一個契機,一個能讓他合理介入的切入點。
這日午後,雨勢稍歇,天空依舊陰沉。禮部衙門內卻有些不同往日的騷動。幾位官員聚在廊下低聲議論,麵色凝重。
“聽說了嗎?禦史台又上了彈章,這次直指三司!”
“可是為那川蜀路去年的鹽課虧空之事?”
“不止如此!似乎還牽扯到河北路上月的軍餉發放延遲,以及東南漕運損耗異常……幾件事湊在一起,龍顏震怒,已下旨責令三司自查,並命各部院協查相關環節,限期呈報!”
陳硯秋心中一動,緩步走近,隻聽一位消息靈通的員外郎低聲道:“……據說是皇城司那邊先得了風聲,捅到了禦史台。三司這些年,窟窿怕是越來越大,捂不住了……”
皇城司?趙明燭行動了!陳硯秋立刻意識到,這很可能是趙明燭在接到他的密報後,聯合禦史台發起的攻勢,意在攪動渾水,製造調查的機會!
果然,不久後,禮部侍郎便將陳硯秋喚去,麵色嚴肅地交代:“陳主事,方才接到上諭,因三司自查需核對近年各項典禮、賞賜用度,尤其是涉及邊關犒軍、撫恤以及對外賞賜等項,與我禮部職掌相關。著你即日起,協助核查皇佑元年至今,禮部存檔中與三司有銀錢往來的所有賬目副本,重點標注大額、異常或程序存疑之處,五日內初步呈報。”
“下官領命。”陳硯秋壓下心中的激動,恭敬應下。這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雖然隻是核查禮部留存的副本,但其中必然包含與三司對接的款項記錄,足以窺見部分資金流向。
他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中。檔案庫內,燭光常常亮至深夜。他埋首於浩如煙海的賬冊之中,一頁頁,一行行,仔細核對。他不僅要完成表麵上的核查任務,更要從中找出與“清河”相關的蛛絲馬跡。
憑借著對數字的敏感和超群的記憶力,他很快便發現了一些端倪。
首先是鹽鐵司方麵。他發現有幾筆用於“撫恤西北戰歿將士家屬”的專項賞賜,從禮部核準到鹽鐵司撥付,流程看似完整,但撥付的時間節點,與西北實際發生戰事的時間存在微妙的錯位,往往延遲數月之久。而在這延遲期間,對應數額的資金,卻在鹽鐵司的內部往來賬目上,顯示有短期“挪借”至某些名目模糊的“雜支”項下,待正式撥付前才歸還的記錄。這種短期的資金挪移,極有可能被用於其他周轉甚至牟利。
其次是戶部。在核查各地州府上報的戶口、墾田數據與賦稅征收記錄時,他發現某些與“四海盟”成員關係密切的州府,其上報的商稅、市舶稅數額,連續數年保持在一個異常“穩定”的低水平,與當地傳聞的商業繁榮程度嚴重不符。這背後,顯然存在著大規模的偷漏稅和地方官員的包庇。
最後,也是問題最為集中的,便是度支司。度支司負責國家財政預算和支出審核,權力極大。陳硯秋重點核查了與邊餉、漕運、官營工程相關的款項。
邊餉方麵,他發現了多筆類似之前茶馬司賬目上的“損耗”核銷,理由多是“運輸折損”、“倉儲黴變”、“邊地物價浮動”等,金額巨大,且核銷的審批鏈條中,多次出現了那位與“捉”事進士有關、又疑似審批了漕糧改道文書的王郎中的簽押。
漕運方麵,除了已經發現的改道問題,他還注意到度支司在核定漕運經費時,對幾家與“四海盟”關係密切的漕運商隊,似乎格外“寬容”,其報批的“船隻修繕”、“人力腳錢”等費用,明顯高於市場常規。
而最讓他心驚的,是他在一堆關於河防工程的撥款記錄中,發現了一筆用於“黃河淩汛防護物資儲備”的專項款,數額高達十萬貫,審批手續齊全。但當他調閱工部相關的物資入庫記錄副本進行核實時,卻發現實際入庫的草袋、木樁、石料等物資價值,遠低於撥款數額,中間近四萬貫的差額,賬目上標注為“預付定金及應急調配資金”,卻再無下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河淩汛!這與礬水密信中“俟河冰合”隱隱呼應!他們難道連用於防洪抗險的救命錢都敢貪墨?或者說,這筆所謂的“防護物資”款項,本身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另有所圖?
陳硯秋將所有這些疑點一一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他當然不會在呈交給禮部侍郎的公開報告中將所有懷疑和盤托出,那隻會打草驚蛇。他在報告中隻客觀羅列了賬目數字上的不一致和流程上的存疑之處,符合一個嚴謹官員的職責本分。
但在暗中,他準備了一份更詳盡的密報,將他發現的鹽鐵司資金異常挪借、戶部包庇偷稅、度支司邊餉漕運貪墨以及河防款項的巨大漏洞等關鍵信息,再次用密語編寫,準備尋找機會傳遞給趙明燭。
就在他完成核查工作的次日,趙明燭通過智海禪師傳來了回音。密信的內容讓陳硯秋倒吸一口涼氣。
趙明燭確認,皇城司憑借自身渠道和禦史台的彈章,已初步掌握了三司內部問題的部分證據。據皇城司暗中查探:
鹽鐵司至少有三位郎中、主事級別官員,與“四海盟”資金往來密切,涉嫌利用鹽引發放、官營礦產等權力尋租,並參與短期資金拆借牟利,年侵吞利益不下二十萬貫。
戶部方麵,已鎖定東南三路、川蜀兩路的五位地方主管官員,與當地豪商多為四海盟成員)勾結,係統性偷漏商稅,致使國庫歲入每年損失恐超五十萬貫。
而問題最嚴重的度支司,那位王郎中及其掌控的幾個關鍵職位,幾乎形成了一個獨立王國。他們通過虛報邊餉、誇大漕運損耗、截留工程款項等方式,年貪墨數額驚人,初步估計在三十萬貫以上。這些資金,部分用於維係“清河”組織自身的運作和賄賂朝臣,部分則通過四海盟控製的錢莊票號,利用海外商船,轉移至倭國、占城等地洗白或儲藏!
三司每年被如此蛀空的財富,加起來竟堪比一個富裕路份的全年歲入!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趙明燭在密信最後寫道:…三司漏洞,已成潰堤之蟻穴。彼輩不僅吮吸國帑,更欲掌控財權,為其更大圖謀輸血。河北轉運使之爭,已至關鍵,彼等誌在必得。兄台所獲賬目疑點,皆為佐證,然欲畢其功於一役,尚需更確鑿之鐵證,尤其是資金最終流向之鏈條…
放下密信,陳硯秋走到窗邊,推開窗戶,冰冷的雨絲隨風撲在臉上,帶來刺骨的寒意。
三司的漏洞,比他想象的還要巨大,還要深邃。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已經不再是依附在帝國肌體上的寄生蟲,而是正在瘋狂啃噬其根基的白蟻!
他們貪墨的巨額財富,不僅用於奢靡享受和維係組織,更是在為那個“貨通遼塞”、甚至可能更可怕的圖謀積累資本。而掌控河北轉運使,便是打通這最後關節的關鍵一步。
時間,真的不多了。
他握緊了窗欞,木質冰冷的觸感讓他保持著清醒。
賬目上的疑點可以作為線索,但確實還不足以形成能將整個集團連根拔起的鐵證。尤其是資金跨境轉移的部分,皇城司也難以深入追查。
他需要找到那條完整的、從貪墨到轉移的鏈條,尤其是找到他們與境外勾結的直接證據。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方,投向那條即將冰封的黃河,投向那個爭奪激烈的河北轉運使職位。
風暴將至,而他,必須在這風雨飄搖之中,找到那足以定鼎的關鍵證據。
喜歡不第河山請大家收藏:()不第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