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季風預警哨的建立

字數:3437   加入書籤

A+A-


    暴雨如注,豆大的雨點砸在 “滿剌加” 號的甲板上,宛如無數石子敲擊著戰鼓。寶兒死死攥著船舵,青銅短劍的劍柄硌得掌心生疼,虎口處甚至滲出了血珠。眼前的海麵翻湧著濁浪,鉛灰色的雲層壓得極低,仿佛伸手就能觸碰到,又好似一張巨大的黑幕,將天地籠罩其中。突如其來的狂風驟雨,讓船隊猝不及防,帆布在狂風中被撕成碎片,如同飄零的落葉;船身劇烈搖晃,發出不堪重負的吱呀聲,船員們在甲板上跌跌撞撞,如同風中的蘆葦,拚命固定貨物,卻仍有木桶被巨浪卷走,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夫人!羅盤失靈了!” 哈桑的喊聲被呼嘯的風聲吞沒。他死死抱著懷中瘋狂旋轉的青銅羅盤,刻度盤上的二十八星宿圖在雨水中模糊不清,仿佛被無形的大手肆意塗抹。寶兒望著四周茫茫的雨幕,心中湧起一陣恐懼,寒意順著脊梁骨直往上竄。這樣的天氣,若是在暗礁密布的海域,後果不堪設想。她不禁想起穿越死亡海峽時的驚險,要是當時能提前預知風暴,或許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損失,而不是讓船員們在生死邊緣掙紮。
    當船隊好不容易找到一處避風港,寶兒看著破損的船隻和疲憊不堪的船員,他們臉上滿是雨水、汗水和血水的混合,衣衫襤褸,有的還帶著傷口。寶兒握緊拳頭,下定決心:“我們要在航線上設立預警哨,不能再這樣被動挨打!” 她召集哈桑、陳阿福等一眾親信,在船艙內商議。油燈的火苗在風中搖曳,忽明忽暗,映照著眾人疲憊卻堅定的臉龐,那跳動的光影仿佛也在為他們加油鼓勁。
    “我曾聽聞,候鳥能感知天氣變化,提前遷徙。” 寶兒率先開口,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我們能否訓練信鴿,讓它們對低氣壓、強對流天氣產生的次聲波敏感?” 哈桑眼睛一亮,他迅速翻閱著從大食帶來的星象古籍,泛黃的紙頁在他手中快速翻動:“夫人所言極是!阿拉伯人用鷹笛預警敵人,我們或許能將其原理用在天氣預警上。” 陳阿福則撓了撓頭,憨厚地笑著,露出一口大黃牙:“俺們可以造些哨塔,用竹筒掛銅鈴,鴿子驚飛時拉動繩索,響聲能傳十裏!”
    說幹就幹。船隊沿著航線,在關鍵島嶼上選址建造哨塔。這些島嶼大多地勢險峻,海浪拍打著礁石,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仿佛是大海在怒吼。工匠們麵臨著重重困難,島上缺乏淡水,他們隻能收集雨水;建造材料不足,便從附近的山林砍伐樹木,從海邊開采花崗岩。他們用粗糲的麻繩和簡陋的工具,搭建起堅固的哨塔。塔身高聳入雲,共分三層:底層存放物資和信鴿籠,信鴿籠用竹條精心編織,既能保證通風,又能防止信鴿逃脫;中層是觀察員的住所,狹小卻溫暖,牆上掛著航海圖和天氣觀測記錄;頂層則懸掛著一排竹筒,竹筒下方係著銅鈴,繩索巧妙地與信鴿籠相連,每一個連接點都經過反複測試,確保萬無一失。
    為了訓練信鴿,寶兒專門挑選了一批聰慧的水手,讓他們與信鴿朝夕相處。訓練初期,信鴿對次聲波毫無反應,水手們焦急萬分。他們不斷調整陶塤吹奏的頻率和時長,從清晨到黃昏,一遍又一遍地嚐試。有一次,一隻信鴿終於在次聲波響起時微微躁動,水手們激動得歡呼起來,仿佛發現了新大陸。隨著時間的推移,信鴿逐漸對次聲波產生了條件反射。但訓練並非一帆風順,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席卷了鴿群,許多信鴿生病死亡。寶兒和水手們心急如焚,他們四處尋找藥方,嚐試各種草藥,終於控製住了病情。之後,信鴿一旦感知到異常天氣,便會躁動不安,撲棱著翅膀驚飛,拉動繩索,讓銅鈴發出清脆的響聲。
    在觀察天氣方麵,寶兒借鑒了中國古代 “候風鳥” 的原理,同時改良了波斯的觀星鏡作為望遠鏡。觀察員們手持望遠鏡,仔細觀察雲象和海鳥飛行高度。晴天時,他們記錄下天空中白雲的形狀和移動速度;陰天時,專注於雲層的厚度和顏色變化。他們發現,當風暴臨近時,天空中的雲層會呈現出奇異的形狀,如同被撕碎的棉絮,又像是惡魔的爪牙;而海鳥會飛得極低,甚至貼著海麵疾飛,發出驚恐的叫聲。有一次,觀察員小李在觀測時,發現海鳥的飛行軌跡異常,結合雲層的變化,他提前判斷出一場小型風暴即將來臨,及時發出了預警,避免了附近一艘商船的損失。
    為了統一預警信號,寶兒製定了《預警哨守則》:“三鈴為風暴,兩鈴為無風,一鈴為正常。” 每一個哨塔都配備了詳細的守則手冊,手冊上的文字工整清晰,還配有插圖。觀察員們必須牢記於心,並且定期進行考核。同時,她建立了接力信鴿傳遞係統,每隔百裏設立一個中轉站。中轉站的工作人員日夜堅守,時刻準備接收和放飛信鴿。為了確保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迷失方向,他們在沿途設置了明顯的地標,如高大的燈塔、獨特的山峰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一個季風預警哨在一座名為 “望海島” 的小島上建成。那是一個悶熱的午後,天空中飄著幾朵詭異的黑雲,仿佛是巨大的怪物在空中遊蕩。突然,信鴿籠裏的鴿子躁動起來,撲棱棱地飛向天空,拉動繩索。頓時,哨塔上的銅鈴 “叮叮當當” 地響成一片,三聲響鈴,預示著風暴即將來臨!觀察員立刻放飛攜帶預警信息的信鴿,同時在羊皮紙上詳細記錄雲象和海鳥飛行高度。信鴿撲扇著翅膀,朝著下一個哨塔飛去。一路上,接力信鴿不斷傳遞著消息,它們穿越狂風,掠過海浪,不畏艱難險阻。最終,僅僅用了兩天時間,預警信息就抵達了泉州港。
    泉州港內,商人們收到預警後,紛紛將船隻駛入避風港,加固船帆和貨物。港口一片繁忙景象,吆喝聲、錘打聲此起彼伏。當風暴真正來臨時,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損失降到了最低。消息傳回船隊,寶兒和船員們都激動不已,他們相擁而泣,眼中滿是喜悅和自豪。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季風預警哨在航線上建立起來。每一座哨塔都像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過往的商船。觀察員們每天按時記錄雲象、海鳥飛行高度,將數據匯總成厚厚的卷宗。這些卷宗不僅是天氣變化的記錄,更是航海者們寶貴的經驗財富。有的卷宗上詳細記載了不同季節、不同海域的天氣特點,有的則記錄了特殊天氣下的應對方法。
    在一次巡查中,寶兒來到一座新建的哨塔。站在塔頂,她望著廣闊的海麵,聽著銅鈴清脆的響聲,心中充滿了自豪。海風輕輕吹拂著她的衣角,腰間的青銅短劍微微晃動。她看到遠處一艘商船在順利航行,那是因為提前收到了預警哨的信號。她知道,這些季風預警哨的建立,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結晶,為無數航海者帶來了希望和安全。
    “夫人,下一個哨塔選址在珊瑚礁群島,那裏暗礁多,天氣變化無常。” 哈桑拿著航海圖,向寶兒匯報。寶兒點點頭,目光堅定:“越是危險的地方,越需要預警哨。告訴工匠們,一定要把哨塔建得堅固些。” 她深知,在這片充滿挑戰的海洋上,每一座預警哨都可能成為挽救生命和財產的關鍵。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海麵上,波光粼粼。哨塔上的銅鈴在風中搖曳,發出悅耳的聲響,仿佛在演奏一曲守護的讚歌。信鴿們在天空中翱翔,傳遞著重要的信息,它們的身影與晚霞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而壯觀的畫麵。寶兒望著這一切,心中明白,在這條充滿挑戰的海上商路上,季風預警哨將成為船隊和商船的 “眼睛” 和 “耳朵”,為他們保駕護航,書寫新的傳奇,也將為後世的航海事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