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南堡探防與攻具改良

字數:3743   加入書籤

A+A-


    晨霧像薄紗纏在南據點的護城河上,哈桑帶著五名斥候趴在半裏地外的土坡後,竹製望遠鏡的鏡片裏,護城河泛著墨綠的光,水麵上漂浮著幾節枯木,像是遼軍故意設下的 “偽裝”。城牆高兩丈半,比西堡高出半丈,城頭的垛口後隱約能看到遼兵的頭盔反光,每隔十步就有一名士兵來回踱步,手裏的長弓始終搭著箭。
    “護城河寬約五丈,深兩丈,” 李二郎湊到哈桑身邊,用炭筆在羊皮圖上標注,“剛才看遼兵取水,用的是三丈長的木勺,按勺柄長度算,水深至少夠沒過馬腹。” 哈桑點頭,讓斥候小隊長拿出 “測距繩”—— 這是根用麻繩編織的長繩,每隔一尺係著紅布條,一端綁著鉛塊。小隊長將鉛塊扔進護城河方向,繩子在空中劃出弧線,落在離城牆三丈遠的地方:“從這裏到城牆,共十五丈,渡橋得做夠六丈長才保險,不然夠不到對岸。”
    風從護城河方向吹過來,帶著水腥味和遼軍據點裏飄出的炊煙味。兩人趕緊壓低身子,隻見城頭的遼兵突然朝這邊望來,手裏的弓箭對準了土坡方向。“別動!” 哈桑按住李二郎的肩膀,直到遼兵的注意力轉回城內,才鬆了口氣:“這南據點的守軍比西堡警惕,看來他們已經知道西堡丟了。”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灑在護城河邊,水麵的冰碴開始融化,泛起細碎的波光。巳時過半,三名遼兵推著一輛水車走出城門,朝著護城河旁的水井走去 —— 這是探查守軍作息的好機會。哈桑給斥候使了個眼色,兩名斥候立刻繞到水井旁的柳樹林埋伏,其餘人則繼續盯著據點,手裏的長槍已悄悄出鞘。
    遼兵剛把水車放進井裏,柳樹林裏突然竄出兩名斥候,竹繩套住為首遼兵的手腕,麻布瞬間堵住他的嘴。另外兩名遼兵想往回跑,卻被哈桑帶著人從土坡後衝出,長槍抵住後背。“別喊,帶你去見我們將軍!” 李二郎壓低聲音,刀尖頂住遼兵的腰腹,兩人不敢反抗,乖乖被押著往西堡方向走。
    押著俘虜返回西堡的路上,哈桑終於問出了關鍵信息:南據點內有遼兵一百人,比西堡多二十人,儲存的粟米夠十五日消耗,城牆內側藏著五架 “床弩”—— 用兩根原木拚接而成,弓弦是牛筋做的,能射穿兩寸厚的木板,還有二十袋生石灰,準備在攻城時往下撒,灼傷北伐軍的眼睛。“護城河底埋了尖木,” 俘虜哆哆嗦嗦地補充,“木尖朝上,要是有人想遊過去,肯定會被紮穿。”
    午間的陽光曬得西堡的土牆發燙,張三正帶著民夫改良 “渡橋”。之前設計的渡橋是平板結構,現在他讓人在橋麵兩側加裝了 “護板”—— 用厚木板製成,高半尺,能擋住城頭射來的箭。“再在橋底裝三個鐵輪,” 張三踩著木梯,指揮民夫用鐵釘固定輪軸,“鐵輪比木輪耐磨,推過凍土也不容易壞。” 旁邊的空地上,民夫們正忙著縫製 “沙袋”—— 用粗麻布製成,每個能裝五十斤沙土,袋口用麻繩紮緊,準備用來填護城河。
    糧道兵們圍在一旁,有的幫忙遞工具,有的試著推動改良後的渡橋。“張師傅,這渡橋推起來比之前穩多了!” 一名士兵興奮地喊道,渡橋在石板路上滑行,幾乎聽不到摩擦聲。張三笑著點頭,讓人將沙袋堆在渡橋旁:“每架渡橋配二十個沙袋,填護城河時,先把沙袋扔下去墊腳,再推橋過去,這樣更安全。”
    西堡的糧囤裏,趙虎正在清點新到的糧草。濠州運來的兩百石幹肉和三千斤慈姑糕已入庫,加上西堡繳獲的五百石粟米,現有糧食共八千石。“攻打南據點至少需要三天,每日消耗糧食五十石,” 趙虎對著賬冊念叨,“還得留兩百石備用,防止遼軍援兵突然到來。” 他讓人將幹肉切成小塊,用油紙包好,每個士兵分發十塊,作為攻城時的 “應急口糧”。
    傍晚的風漸漸起了,吹得西堡的旗幟獵獵作響。王阿福帶著新一批物資趕來了,車上裝著草藥、繃帶和剛熬好的防瘟湯。剛到西堡門口,就看到遠處的土路上有幾名遼軍斥候在遊蕩。“不好,是遼兵!” 王阿福趕緊讓車夫把牛車趕到路邊的蘆葦叢裏,自己則摸出腰間的信號笛,準備隨時報警。
    遼軍斥候似乎沒發現牛車,騎著馬朝著西堡方向走去。王阿福屏住呼吸,直到他們走遠,才鬆了口氣。“阿福,沒事吧?” 李二郎帶著幾名士兵趕過來,剛才看到信號笛的微光,以為出了意外。王阿福擦了擦額頭的汗,指著車上的物資:“李師傅讓我多帶了些治療眼傷的草藥,說遼軍可能會撒生石灰。” 李二郎點頭,讓人將物資搬到堡內:“多虧你警惕,要是被遼兵發現咱們的物資,攻城時就麻煩了。”
    西堡的議事廳裏,哈桑正和眾人研究南據點的防禦圖。“城頭的床弩是最大威脅,” 哈桑指著圖上的紅點,“咱們得派斥候先去破壞,不然攻城時士兵們會傷亡慘重。” 李二郎提議:“可以讓斥候帶著‘火油包’,夜裏摸到城牆下,點燃火油燒了床弩的弓弦,牛筋遇火就斷,床弩就沒用了。” 張三也附和:“我再做幾架‘投石機’,用石頭砸城頭的遼兵,掩護斥候行動。”
    深夜的楚州,王晏之收到了哈桑的探防詳報。他坐在燈下,在 “攻城計劃” 上批複:“同意夜襲破壞床弩方案,楚州已派二十名工匠前往西堡,協助張三改良投石機,明日即可抵達。” 寶兒端來一碗熱粥,看到批複上的 “三日籌備” 字樣,忍不住問:“大人,為何要留三日籌備?” 王晏之放下筆,望著窗外的月光:“南據點比西堡難攻,必須準備充分,而且遼軍可能會向其他據點求援,咱們得在援兵到來前做好一切準備。”
    泗州的倉庫裏,李四還在給明日要送的物資打包。他將治療眼傷的草藥分裝成小袋,每袋都用桑皮紙包好,上麵寫著 “敷眼” 二字:“這些草藥要優先發給攻城的士兵,生石灰進了眼睛,得趕緊敷藥,不然會瞎。” 農兵們忙著將火油包搬上車,每個火油包都用麻布裹緊,外麵塗著泥土,防止被火星點燃。“李師傅,南據點能順利攻克嗎?” 一名農兵問道。李四笑著點頭:“哈桑大哥他們準備得這麽充分,肯定能打贏。”
    天快亮時,晨霧又起,西堡的工匠們已開始改良投石機。張三讓人將投石機的木臂加長,用更粗的牛筋做弓弦:“改良後能拋五十斤重的石頭,夠砸到南據點的城頭。” 士兵們則忙著練習搭橋和填沙袋,有的推著渡橋在空地上來回滑行,有的扛著沙袋奔跑,整個西堡都彌漫著緊張的備戰氛圍。
    哈桑站在堡牆上,望著南據點的方向,心裏充滿了信心。西堡的勝利讓士兵們士氣大振,改良後的攻城工具也已準備就緒,隻要按計劃行事,攻克南據點隻是時間問題。他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士兵們,大聲喊道:“兄弟們,再辛苦三日,等咱們攻克了南據點,就離燕雲又近一步!”
    風從城外吹進來,帶著南據點方向的氣息。李二郎走到哈桑身邊,手裏拿著剛畫好的 “夜襲路線圖”:“斥候們已經摸清了南據點的換崗時間,亥時三刻換崗,那時守衛最鬆懈,適合夜襲。” 哈桑接過地圖,點了點頭:“好,就定在亥時三刻,讓斥候們做好準備,務必破壞掉所有床弩。”
    王阿福也開始收拾東西,準備返回泗州。他望著西堡內忙碌的身影,心裏想著:下次再來,一定要看到南據點被攻克,看到北伐軍的旗幟插在城頭上。他趕著牛車,踏上返回泗州的路,車輪碾過晨露中的路麵,留下清晰的痕跡,像是在記錄著備戰的忙碌,也像是在期待著攻城戰的勝利。
    南據點的城頭,遼兵還在來回踱步,他們不知道,一場針對床弩的夜襲即將到來,而北伐軍的攻城工具也已準備就緒。用不了多久,這座堅固的據點就會麵臨西堡同樣的命運,成為北伐練兵路上又一個被拔掉的 “障礙”。而在楚州、泗州、濠州,無數人還在為這場攻城戰忙碌著 —— 糧草在運輸,工具在改良,援兵在趕路,所有人都在期待著勝利的消息,期待著北伐的腳步能再快一些,離收複燕雲的目標再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