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幽薊合圍與故都光複

字數:4332   加入書籤

A+A-


    晨霧如紗,將幽州城的夯土城牆暈成淡灰色。王晏之勒馬立於陣前,身後是五萬北伐大軍 —— 居庸關調來的瀛州軍、河北路禁軍,還有歸降的遼兵共一萬餘人,列成三重大陣,甲胄反射的微光在霧中連成一片,如鋼鐵洪流般壓向城頭。
    “傳我將令!東路軍攻東門,楊繼忠統領;西路軍攻西門,哈桑統領;中路軍攻南門,李二郎統領;北門留三百人虛張聲勢,防止遼軍突圍。” 王晏之的令旗揮下,各軍將領齊聲領命,號角聲在晨霧中回蕩,震得地麵微微發麻。
    城頭上,蕭撻凜握著彎刀的手青筋暴起。他望著城外的宋軍大陣,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 —— 桑幹河浮橋被襲,援軍遲遲不到,城內糧草隻夠三日消耗,歸降的耶律沙又被軟禁,軍心早已渙散。“弓箭手列陣!回回炮準備!” 蕭撻凜嘶吼著,城牆上的遼兵們慌忙舉起弓箭,十架回回炮的炮石堆在一旁,卻沒幾人敢直視城外的宋軍。
    東路軍陣中,楊繼忠正指揮士兵架設 “呂公車”—— 這是張三按北宋《武經總要》改良的攻城器械,高與城牆齊平,車頂鋪著防火油布,車內藏著五十名重甲步兵,可直接從車頂躍上城頭。“推!” 楊繼忠一聲令下,士兵們推著呂公車,踩著晨霧中的露水,緩緩向東門逼近,車輪碾過凍土,發出沉悶的 “咯吱” 聲。
    “放箭!” 蕭撻凜的令旗揮下,箭雨如蝗蟲般射向呂公車,卻大多被車頂的油布擋住。楊繼忠冷笑一聲,揮旗喊道:“投石機反擊!” 十架投石機同時發動,五十斤重的石塊帶著呼嘯聲砸向城頭,遼兵們紛紛躲到垛口後,回回炮的發射節奏瞬間被打亂。
    西路軍陣中,哈桑正帶著輕騎兵繞到西門外的 “糧道溝”—— 按耶律忠提供的情報,這裏是幽州城的秘密糧道,藏在城牆根下的暗溝裏,隻有遼軍高層知曉。“耶律忠,暗溝入口在哪裏?” 哈桑壓低聲音問道。耶律忠指著城牆下的一棵老槐樹:“就在樹根旁,有塊鬆動的石板,撬開就能進去。”
    兩名歸降遼兵立刻上前,用鐵釺撬開石板,暗溝的入口赫然出現,一股黴味從裏麵飄出。“跟我來!” 耶律忠帶頭鑽進暗溝,哈桑帶著兩百名士兵緊隨其後,暗溝狹窄,隻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士兵們點燃火把,照亮前方的通道 —— 通道盡頭隱約有光亮,是城內糧囤的方向。
    中路軍陣前,李二郎正指揮士兵搭建 “天橋”—— 用原木和厚木板製成,一端搭在城外的土坡上,另一端對準南門的垛口,可讓士兵直接衝上城頭。“快!再加把勁!” 李二郎親自推著原木,士兵們齊聲呐喊,天橋漸漸向城頭延伸,離垛口越來越近。
    城頭上的蕭撻凜見狀,急得額頭冒汗。他親自搬起一塊滾石,朝著天橋扔去,卻被城下的宋軍神臂弓手射中肩膀,彎刀 “當啷” 落地。“將軍!” 親兵們慌忙扶住他,蕭撻凜卻推開眾人,嘶吼著:“燒!用火油燒天橋!” 遼兵們立刻點燃幹草,裹上油布,朝著天橋扔去,火焰瞬間在天橋上騰起,濃煙滾滾。
    “防火油布!” 李二郎早有準備,大喊著讓士兵們鋪開浸過石灰水的油布。火焰在油布上燒了片刻就熄滅了,隻留下焦黑的痕跡。李二郎趁機揮旗:“衝!” 士兵們沿著天橋,如潮水般衝向城頭,竹矛直刺躲閃不及的遼兵,慘叫聲在晨霧中此起彼伏。
    此時的暗溝內,哈桑的隊伍已抵達糧囤。糧囤裏的粟米隻剩下寥寥幾袋,守糧的遼兵看到宋軍,紛紛扔下武器投降。“放信號!” 哈桑點燃硫磺包,紅色煙幕從暗溝的通風口冒出,在幽州城內炸開 —— 這是通知城外大軍,城內糧囤已破的信號。
    城頭上的遼兵看到煙幕,頓時亂了陣腳。“糧囤沒了!咱們要餓死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遼兵們紛紛扔下弓箭,有的甚至想跳城逃跑。蕭撻凜氣得渾身發抖,拔出短刀砍向逃兵,卻被一名歸降的漢人士兵從背後刺穿胸膛,彎刀無力地垂落,雙眼圓睜,至死都不敢相信自己會敗在宋人手裏。
    “蕭撻凜死了!” 宋軍士兵們齊聲呐喊,士氣大振。楊繼忠的呂公車已靠上東門,重甲步兵們從車頂躍上城頭,與遼兵展開肉搏;哈桑帶著士兵從暗溝衝出,在城內放火焚燒遼軍營房;李二郎的中路軍也已攻破南門,朝著城中心的節度使府推進。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照在幽州城內的街道上。歸降的遼兵們舉著 “宋” 字小旗,在街道兩旁歡呼,不少幽州百姓也打開家門,捧著熱茶和幹糧,遞給進城的宋軍士兵。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跪在地上,撫摸著街道的青石板,老淚縱橫:“三十多年了,咱們終於等到大宋的軍隊了!”
    節度使府內,最後一批遼兵正在頑抗。哈桑帶著輕騎兵衝進去,長槍直刺為首的遼將,遼將應聲倒地,其餘遼兵見狀,紛紛扔下武器投降。“拿下節度使府!” 哈桑的聲音在府內回蕩,士兵們湧上府衙的屋頂,拔掉遼軍的黑色旗幟,將一麵嶄新的 “宋” 字大旗升了上去 —— 旗幟在陽光下舒展,獵獵作響,傳遍幽州的每一個角落。
    午間的日頭正烈,幽州城內的戰鬥已近尾聲。王晏之帶著寶兒走進節度使府,看著府內的遼軍文書,還有牆上掛著的燕雲十六州地圖,心中感慨萬千 —— 自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以來,這片土地已被異族占據近百年,今日終於重回大宋版圖。“寶兒,記錄下來,” 王晏之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乙巳日午時,北伐軍攻克幽州,收複故都,俘遼兵兩萬餘人,殲敵五千,自身傷亡三千人。”
    楊繼忠、哈桑、李二郎等人也陸續趕來,臉上都帶著勝利的笑容。“大人,城內的遼軍已全部肅清,” 楊繼忠抱拳道,“歸降的遼兵願意加入北伐軍,繼續收複其他州縣;幽州百姓也已安定,不少人主動要求幫忙運糧、修城。”
    張三帶著工匠們正在修複城牆的缺口,歸降的遼兵鐵匠們也加入進來,幫忙打造守城器械。“大人,這幽州城牆很堅固,” 張三擦著額頭的汗,“隻要修補好缺口,再加固一下垛口,就能作為北伐的大本營,支援後續收複其他州縣的戰鬥。”
    王阿福趕著牛車,載著草藥和軍餅來到城內。他看到街道上歡慶的百姓,還有疲憊卻興奮的士兵,笑著跳下車:“大家辛苦了!這軍餅是李四師傅特意烤的,加了蜂蜜,快嚐嚐!” 士兵們圍過來,接過軍餅,百姓們也紛紛拿出家裏的食物,遞給宋軍,整個幽州城都沉浸在光複的喜悅中。
    黃昏的風漸漸起了,吹得府衙屋頂的 “宋” 字旗獵獵作響。王晏之站在府衙的高台上,望著幽州城的全貌 —— 街道上人流湧動,士兵們在清理戰場,工匠們在修複房屋,百姓們在晾曬糧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他從懷中掏出朝廷的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伐軍攻克幽州,光複故都,特賞全軍將士銀五千兩,糧萬石;歸降遼兵凡願效力者,與大宋將士同等待遇;幽州百姓免賦稅三年,以安民心。欽此!”
    台下的士兵和百姓們紛紛跪拜,歡呼聲在黃昏的空氣中回蕩,久久不散。耶律忠站在人群中,望著府衙屋頂的旗幟,眼眶濕潤 —— 他終於回到了故鄉,看到了大宋的旗幟重新插在幽州的土地上,父母的在天之靈,也該瞑目了。
    深夜的幽州城,燈火通明。議事廳裏,王晏之、趙德明、楊繼忠等人正在商議後續的北伐計劃。“幽州已光複,接下來要攻打薊州、涿州,” 王晏之指著地圖,“這兩州是燕雲的重要州縣,拿下它們,就能打通通往山海關的道路,切斷遼軍與遼東的聯係。”
    楊繼忠點頭:“我願帶領東路軍攻打薊州;哈桑將軍可帶領西路軍攻打涿州;中路軍留在幽州,負責防務和糧草調度。” 眾人紛紛讚同,哈桑補充道:“歸降的遼兵熟悉薊州、涿州的地形,可讓他們作為向導,加快攻城速度。”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幽州城。士兵們已整裝待發,東路軍和西路軍分別朝著薊州、涿州方向出發,百姓們站在街道兩旁,揮手送別,有的還送上自家做的幹糧,嘴裏喊著:“將軍們保重!早日收複其他州縣!”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幽州城的旗幟在風中舒展。王晏之站在府衙前,望著遠去的大軍,心裏充滿了期待 —— 幽州的光複,隻是北伐的一個裏程碑,燕雲十六州的其他州縣,還等著大宋的軍隊去收複。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燕雲都會重回大宋版圖,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太平安穩的日子。
    這場幽州光複戰,不僅實現了大宋幾代人的夙願,更證明了北伐軍的戰力與民心所向。從瀛州練兵到居庸破關,再到幽州光複,北伐軍步步為營,用智慧與勇氣,將大宋的旗幟重新插在故都的土地上。而在這場勝利的背後,是無數士兵的犧牲、工匠的付出、民夫的支援,還有歸降遼兵的助力 —— 他們共同譜寫了一曲故都光複的壯歌,為大宋的北伐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