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榆關決戰與燕雲一統

字數:3627   加入書籤

A+A-


    晨霧如紗,將榆關的青磚城牆裹得嚴嚴實實,城頭上遼軍的 “狼頭旗” 在霧中若隱若現。王晏之勒馬立於中路軍陣前,身後是五萬北伐大軍 —— 三萬重甲步兵列成 “盾牆”,兩千架改良回回炮整齊排列,炮口對準城頭;東路李二郎的一萬輕騎兵已繞至東門,西路哈桑的一萬輕步兵正潛伏在沙河南岸,隻待信號發起總攻。
    “辰時已到,總攻開始!” 王晏之揮下令旗,中軍鼓手立刻敲響戰鼓,鼓聲在晨霧中回蕩,震得地麵微微發麻。三十架改良回回炮同時發動,五十斤重的炮石帶著呼嘯聲砸向城頭,部分炮石裹著火油彈,落地後 “轟” 的一聲炸開,火焰瞬間騰起,城頭上的 “狼牙拍” 被點燃,濃煙滾滾,遼兵們紛紛躲到垛口後,慘叫聲在霧中此起彼伏。
    城樓上,耶律烈握著彎刀的手青筋暴起。他望著城外的宋軍大陣,臉色慘白 —— 桑幹河浮橋被毀,糧道被襲,城內糧草隻夠三日消耗,昨夜又有百名遼兵偷偷投降,軍心早已渙散。“弓箭手反擊!回回炮放!” 耶律烈嘶吼著,城牆上的遼兵們慌忙舉起弓箭,十架遼軍回回炮也開始發射,卻因慌亂大多射偏,炮石落在宋軍陣前的空地上,砸出一個個淺坑。
    東路軍陣中,李二郎正指揮士兵架設 “飛天梯”。晨霧尚未散去,為他們提供了絕佳掩護。“推!” 李二郎一聲令下,五十架飛天梯被推向城牆,梯頂端的鐵鉤精準勾住垛口,士兵們抓著梯階,如猿猴般往上爬。城上的遼兵想往下扔滾木,卻被宋軍的神臂弓手射中,滾木 “嘩啦” 一聲落在地上,砸傷了不少遼兵。
    “快!拿下東門!” 李二郎親自率軍衝鋒,手中的長槍刺穿一名遼兵的胸膛。宋軍士兵們紛紛躍上城頭,與遼兵展開肉搏,晨霧被鮮血染紅,彌漫著刺鼻的血腥味。東門的遼兵本就士氣低落,見宋軍入城,紛紛扔下武器投降,李二郎趁機下令:“打開城門,放中路軍入城!”
    沙河南岸,哈桑正帶著輕步兵涉水渡河。晨霧中,河水僅及腰深,士兵們舉著盾牌,抵擋城上的流箭。按計劃,他們要繞到榆關後側,截斷遼軍的糧道和退路。“快!還有一裏就到糧道了!” 哈桑嘶吼著,加快前進速度,冰冷的河水凍得士兵們嘴唇發紫,卻沒人停下腳步 —— 這是燕雲光複的最後一戰,所有人都想親手終結這場戰爭。
    中路軍陣前,王晏之正指揮撞車進攻西門。十輛改良撞車的空心尖錐衝頭,狠狠砸在榆木包鐵的城門上,“咚!咚!” 的聲響震耳欲聾。城門上的鐵鉚釘紛紛脫落,木縫中滲出木屑,很快就被砸出一個大洞。“再加把勁!城門快破了!” 王晏之揮旗呐喊,士兵們推著撞車,用盡全身力氣撞擊,城門 “轟隆” 一聲倒塌,中路軍如潮水般衝入城內。
    城頭上的耶律烈見東西兩門皆破,知道大勢已去。他帶著親兵往遼境方向逃,卻被趕來的歸降遼兵耶律雄攔住。“耶律烈,別逃了!燕雲已歸大宋,你就算逃到遼境,也隻會被蕭太後治罪!” 耶律雄喊道。耶律烈看著周圍的宋軍士兵,又看了看遠處的遼境,知道逃不掉,隻能扔下彎刀:“我降!”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照在榆關城內的街道上。戰鬥已近尾聲,士兵們忙著清理戰場,歸降的遼兵們則幫忙救助百姓 —— 榆關百姓多是漢人,還有不少被遼軍強遷來的契丹人,見宋軍入城,紛紛走出家門,有的捧著熱茶,有的拿著食物,招待宋軍士兵。“終於盼到你們了!” 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跪在地上,老淚縱橫,“我們等這一天,等了快一百年了!”
    午間的日頭正烈,榆關城內的節度使府裏,王晏之正在清點戰果:俘虜遼軍一萬五千人,其中騎兵五千,步兵一萬;繳獲彎刀兩萬柄、長槍一萬支、回回炮十架、床弩二十張;收複榆關及周邊州縣,燕雲十六州全部光複;宋軍自身傷亡五千人,其中陣亡一千人,傷四千人 —— 這是北伐以來,規模最大、意義最重大的一場勝利。
    趙德明走進府內,手裏拿著《燕雲光複名冊》:“大人,燕雲十六州共有人口八十萬,其中漢人六十五萬,契丹人十五萬,已全部登記在冊。各地的鄉兵、互市坊、墾荒田都在正常運作,百姓們的生活已逐步恢複。” 王晏之點頭,從懷中掏出朝廷的聖旨,高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伐軍攻克榆關,光複燕雲十六州,特賞全軍將士銀五萬兩,糧十萬石;燕雲百姓免賦稅五年,免徭役三年;歸降遼兵凡願效力者,與大宋將士同等待遇,不願效力者可返鄉務農,官府提供土地、種子。欽此!”
    府外的士兵和百姓們紛紛跪拜,歡呼聲在午間的空氣中回蕩,久久不散。耶律雄站在人群中,望著府衙屋頂的 “宋” 字旗,眼眶濕潤 —— 他終於看到,燕雲的土地上重新插上了大宋的旗幟,父母的在天之靈,也該瞑目了。
    黃昏的風漸漸起了,吹得榆關城的 “宋” 字旗獵獵作響。王阿福趕著牛車,載著泗州送來的絲綢、茶葉和耐鹽禾種,來到榆關城內的互市坊。百姓們早已等候在坊外,漢人百姓帶著糧食、布匹,契丹人百姓帶著皮毛、草藥,還有歸降的遼兵們,也帶著自己的戰利品,準備參與交易。“大家別擠,人人都有份!” 王阿福笑著喊道,掀開帆布,露出五顏六色的絲綢和精美的茶葉,百姓們頓時歡呼起來。
    張三帶著工匠們,正在修複榆關的城牆。他們將損壞的牆磚拆下,換上新燒製的青磚,城頭上的垛口也重新加固,還在城牆外側挖了新的護城河,確保榆關的防務固若金湯。“以後,這裏就是大宋的北大門了,” 張三對工匠們說,“咱們要把它修得結結實實,不讓遼軍再踏入燕雲一步。”
    深夜的榆關議事廳,燈火通明。王晏之、趙德明、哈桑、李二郎、張三、耶律雄等人圍坐在沙盤旁,回顧北伐的曆程 —— 從瀛州練兵到居庸破關,從幽州光複到榆關決戰,曆時兩年,終於收複了被遼人占據近百年的燕雲十六州。“這場勝利,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王晏之感慨地說,“沒有士兵們的衝鋒陷陣,沒有工匠們的器械改良,沒有民夫們的物資支援,沒有歸降遼兵的情報助力,就沒有今天的燕雲一統。”
    趙德明補充道:“接下來,咱們要做的是治理燕雲 —— 推廣墾荒、發展互市、融合漢契,讓燕雲真正成為大宋的穩固疆域。朝廷已派‘燕雲安撫使’前來,下個月就能抵達,咱們要做好交接工作,確保燕雲的治理無縫銜接。” 眾人紛紛點頭,臉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 他們不僅打贏了戰爭,更要守護好這片來之不易的土地。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榆關城。士兵們已開始新一天的防務:有的在城牆上巡邏,有的在清理戰場,有的在訓練歸降的遼兵;百姓們則在互市坊裏交易,在墾荒田裏勞作,整個榆關城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王阿福趕著空牛車,準備返回泗州 —— 他要把燕雲光複的消息告訴李四,告訴泗州的百姓們,讓他們也分享這份勝利的喜悅。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燕雲的土地上一片祥和。從瀛州到榆關,從幽州到薊州,大宋的旗幟在一座座城池上舒展,百姓們的笑容在一張張臉上綻放,歸降的遼兵們融入大宋,工匠們忙著建設,民夫們運送物資 —— 整個燕雲,都在朝著太平盛世的方向前進。
    這場榆關決戰,不僅是燕雲光複的最後一戰,更是大宋北伐事業的裏程碑。它證明,隻要君臣同心、軍民協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實現國家的統一與強盛。而在燕雲一統的基礎上,大宋的未來,將更加光明;天下百姓的生活,將更加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