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冬麥防凍與雪地禦襲
字數:3765 加入書籤
晨霧裹挾著碎雪,將薊州的冬麥田染成一片素白。王阿福踩著沒過腳踝的積雪,快步走向田埂旁的 “樣田監測點”—— 昨夜氣溫驟降至零下七度,遠超冬麥耐受的零下五度臨界值,按林小滿的預判,需立刻啟動 “冬麥防凍預案”。此刻,漢契農戶們已按通知帶著幹草、麻繩在田邊集結,歸降的耶律石推著裝滿 “保溫氈”(用羊毛與粗布縫製)的牛車,車轍在雪地上留下兩道深痕。
“大家按地塊分片,先將樣田的防凍措施做好,再推廣到整片麥田!” 王阿福高聲喊道,手裏展開《冬麥防凍手冊》,“第一步,用幹草覆蓋苗株,厚度要夠三寸,能遮住全部幼苗;第二步,用麻繩將幹草捆成‘草壟’,防止被北風刮走;第三步,在田埂四周堆‘雪障’,阻擋寒風直接吹襲麥田。”
晨霧中,農戶們迅速行動。漢人農戶陳老栓帶著兒子,將幹草均勻鋪在自家麥田裏,每鋪完一行就用麻繩輕輕捆紮“這幹草要鋪得鬆些,別壓實了,不然苗株會悶壞,” 他邊說邊示範,“捆繩也別勒太緊,留些空隙透氣。” 契丹農戶耶律娜則帶著部落婦女,在田埂堆雪障 —— 她們用木鍁將散雪堆成兩尺高的雪牆,雪牆內側拍實,外側留些坡度,既能擋風又不易坍塌。
林小滿蹲在樣田旁,小心翼翼地撥開幹草查看苗情“還好發現及時,苗株隻是輕微凍傷,葉片邊緣有些發黃,覆蓋幹草後能慢慢恢複,” 他對王阿福說,“還要在樣田旁點燃‘熏煙堆’—— 用潮濕的艾草和麥稈混合點燃,產生的煙霧能驅散寒氣,提高局部溫度。” 王阿福立刻讓人在樣田四角各點燃一個熏煙堆,晨霧中,淡藍色的煙霧緩緩升騰,與碎雪交織在一起,田埂旁的溫度漸漸升高了兩度。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照在覆蓋著幹草的麥田上。王阿福檢查防凍措施落實情況,陳老栓的幹草鋪得均勻,捆紮牢固;耶律娜的雪障整齊規範;熏煙堆的煙霧持續不散。“接下來要安排專人值守,每兩時辰檢查一次幹草和熏煙堆,” 他對農戶們說,“若氣溫繼續下降,要再加鋪一層幹草,確保冬麥安全越冬。” 農戶們紛紛點頭,午間的陽光雖然微弱,卻給這片被冰雪覆蓋的麥田帶來了希望。
午間的日頭漸暖,涿州的儲糧窖突然傳來 “窖內返潮” 的消息 —— 王晏之帶著周倉和工匠們匆匆趕到時,守窖的農戶正焦急地站在窖口“今早開窖取糧,發現窖壁有些滲水,底層的麥粒有點發潮,” 農戶指著窖內,“還好發現得早,隻有少量麥粒受影響。”
按 “儲糧防潮預案”,王晏之立刻下令“先將受潮的麥粒搬到窖外晾曬,攤在竹席上,厚度別超過三寸,讓陽光充分照射;再在窖內點燃‘幹燥炭盆’—— 用木炭和生石灰混合,既能吸收潮氣又能提高窖內溫度;窖壁滲水處要鑿開小溝,填入‘防潮棉’(用麻布包裹石灰和幹草製成),阻斷滲水路徑。”
工匠們迅速行動,周倉帶著人將受潮麥粒搬上窖口,耶律石則負責在窖內擺放幹燥炭盆“這炭盆要放在窖的四角,離麥粒三尺遠,防止炭火烤壞糧食,” 他邊擺邊說,“還要定期翻動炭盆裏的石灰,讓它充分吸收潮氣。” 午間的陽光照在晾曬的麥粒上,麥粒表麵的潮氣漸漸蒸發,散發出淡淡的麥香。
王晏之檢查窖壁滲水處,工匠們已鑿開小溝,填入防潮棉“還要在窖外挖‘排水渠’,將窖周圍的積水引到遠處的排水溝,” 他對周倉說,“以後每天開窖通風半個時辰,通風時要在窖口掛‘防風簾’,別讓寒氣和潮氣一起進來。” 周倉點頭,立刻讓人挖排水渠,午間的陽光雖然短暫,卻為儲糧窖的防潮處置爭取了寶貴時間。
黃昏的風帶著刺骨的寒意,吹得居庸關的預警哨卡響起急促的牛角號 —— 遼軍小股騎兵突襲邊境 “北風穀”,這是冬季防禦部署後的首次實戰應對。李二郎接到消息時,耶律帖木兒帶著五十名牧民已按預案出發,他們熟悉北風穀的地形,要先利用冰雪陷阱遲滯遼軍,為邊軍增援爭取時間。
“哈桑,你帶百名邊軍,攜帶神臂弓和破冰斧,從左側山道包抄;我帶五十名邊軍,從正麵馳援;耶律蠻,你帶二十名歸降遼兵,假裝是‘遼軍逃兵’,混入襲擾的騎兵中,摸清他們的人數和意圖,” 李二郎快速部署,“記住,以驅趕為主,盡量不殺傷,避免激化矛盾。”
黃昏的餘暉中,李二郎的隊伍抵達北風穀口時,耶律帖木兒的牧民們已成功觸發兩處冰雪陷阱 —— 五名遼軍騎兵掉進陷阱,馬匹被尖木刺劃傷,其餘騎兵不敢貿然前進,在穀口徘徊。“放箭警告!” 李二郎揮下令旗,神臂弓手們齊射,箭矢落在遼軍騎兵前方的雪地上,濺起一片雪霧。
耶律蠻則帶著歸降遼兵,假裝慌張地衝向遼軍“將軍,我們是黑山城的逃兵,大宋邊軍太多了,快跑啊!” 遼軍騎兵首領半信半疑,正猶豫間,哈桑的隊伍從左側山道衝出,神臂弓手再次齊射,遼軍騎兵見狀,知道寡不敵眾,帶著掉進陷阱的同伴倉皇撤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戰鬥結束後,李二郎讓人檢查冰雪陷阱“兩處陷阱都發揮了作用,隻是尖木刺的數量還不夠,下次要多埋些,” 他對耶律帖木兒說,“還要在陷阱旁設置‘絆馬索’,讓遼軍騎兵更難逃脫。” 耶律帖木兒點頭,黃昏的風雖然寒冷,卻吹不散聯防隊勝利的喜悅。
深夜的幽州議事廳,燈火通明。範仲淹、王晏之、李二郎圍坐在沙盤旁,複盤當日的冬麥防凍、儲糧防潮與雪地禦襲情況。“冬麥防凍措施落實到位,樣田苗情穩定,已安排專人值守;儲糧窖的返潮問題已解決,受潮麥粒晾曬後恢複幹燥,” 王晏之匯報,“後續要加強對儲糧窖和冬麥田的日常監測,確保冬季民生保障不出問題。”
李二郎補充雪地禦襲的情況“遼軍小股騎兵約五十人,目的是試探我軍冬季防禦部署,被擊退後往黑山城方向撤離,未造成人員傷亡,” 他指著沙盤上的北風穀,“已加固冰雪陷阱,增設絆馬索,巡邏隊也增加了夜間巡邏頻次,確保邊境安全。”
範仲淹最後總結“冬季是治理的關鍵時期,既要保障冬麥安全越冬、糧食儲存完好,又要防範遼軍小股襲擾,” 他頓了頓,“要繼續發揮漢契協同的優勢,農戶互助管護冬麥,軍民協同守護邊境,讓燕雲百姓安穩過冬,為來年的春耕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燕雲大地。薊州的冬麥田裏,值守的農戶正檢查幹草和熏煙堆,樣田的苗株已恢複生機;涿州的儲糧窖旁,周倉正打開通風簾,讓窖內空氣流通;居庸關的巡邏隊已踏上新一天的征程,雪蹄馬的馬蹄踏過雪地,留下整齊的腳印,在晨霧中延伸向遠方。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燕雲的土地上一片寧靜。冬麥在幹草的保護下安然越冬,儲糧窖裏的糧食幹燥安全,邊境的防線堅固如初 —— 這是燕雲光複後的第一個冬天,也是治理成果接受實戰檢驗的季節。在虛構的人物群像中,漢契百姓攜手防凍、固糧、禦襲,共同為燕雲的冬季安穩努力,這正是大宋北疆長治久安的最好保障。
這場冬麥防凍、儲糧防潮與雪地禦襲,是燕雲治理從 “冬季籌備” 向 “冬季實戰” 的關鍵一步。它將農業管護的應急處置、民生保障的風險應對、邊境安全的實戰防禦緊密結合,形成了 “防凍保苗、固糧安民、禦襲穩邊” 的完整體係。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雲已具備應對冬季各種挑戰的能力,朝著 “四季安穩、持續繁榮” 的目標穩步前進,書寫著民族融合與邊疆繁榮的嶄新篇章。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