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春耕物資與春防升級
字數:4217 加入書籤
晨霧帶著料峭的寒意,漫過幽州城外的 “春耕物資分發總點”。王阿福站在堆積如山的種子袋與農具旁,手裏攥著《六州春耕物資分配冊》—— 按北宋 “春耕物資調配流程”,今日需將十萬石良種、五千套改良農具、兩萬包浸種藥粉(艾草灰與硫磺混合)分發至燕雲六州,確保三月初春耕能如期啟動。此刻,二十輛牛車已在總點列隊,車夫多是漢契農戶誌願者,歸降的耶律石帶著輔兵們正忙著將物資裝車,車身上插著 “春耕補給” 的杏黃旗,在晨霧中格外醒目。
“涿州領良種一萬五千石、改良點播器八百套、浸種藥粉三千包!” 王阿福高聲宣讀分配清單,涿州儲糧官周平立刻上前簽字畫押,身後的農戶們湧上前幫忙搬卸。漢人農戶陳老栓捧著一把粟種,放在手心細細端詳“這良種顆粒比去年的飽滿一圈,李四師傅培育得真好,” 他對身旁的契丹農戶耶律娜說,“今年播下去,秋收肯定能再增產。” 耶律娜點頭,正幫著搬改良點播器 —— 這種點播器比去年又做了改進,木柄處加了防滑紋,鐵管刻度更清晰,“有了這點播器,播種深度和間距再也不會出錯,省了不少事。”
分發現場還設了 “物資使用教學區”,農技師林小滿正演示浸種流程“先將種子倒入溫水浸泡半個時辰,再加入浸種藥粉,每石種子加一包,攪拌均勻後浸泡一個時辰,” 他指著泡好的種子,“這樣處理的種子,發芽率能提高一成,還能防地下害蟲。” 幾名契丹牧民圍在旁學習,不時舉手提問,林小滿用漢契雙語耐心解答,晨霧中,教學聲與物資搬運的吆喝聲交織成忙碌的樂章。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時,最後一輛牛車也已裝滿。王阿福讓人在每輛牛車旁掛 “春耕指導手冊”,手冊上畫著播種、灌溉、防蟲的示意圖,方便不識字的農戶參考。“路上要注意防潮,種子袋要用油紙裹好,” 他對車夫叮囑,“到了州縣後,要先組織農戶培訓,確保大家會用改良農具和浸種藥粉再分發。”
午間的日頭漸暖,望川渠的 “春季疏浚工程” 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王晏之帶著三百名漢契農戶、五十名工匠,正在對這條貫穿燕雲六州的主幹渠進行 “清淤拓寬”—— 按北宋 “水利疏浚規範”,需清除渠底淤積的泥沙、修補坍塌的渠堤、拓寬狹窄段至三丈寬,確保春耕灌溉時水流通暢,能覆蓋所有墾荒田。
“陳老栓組負責清淤,耶律娜組負責修補渠堤,耶律石組負責拓寬狹窄段!” 王晏之高聲部署,手裏的木尺不時測量渠寬。陳老栓帶著農戶們,用 “鐵耙”“竹筐” 清理渠底泥沙,他赤腳站在淺水中,鐵耙插入淤泥,用力一拉,成團的泥沙被耙起,身旁的農戶立刻用竹筐裝起運上岸,渠底的水漸漸變得清澈。“這渠底的泥沙積了兩年,得清到三尺深,不然水流不暢,” 陳老栓抹了把臉上的泥水,笑著說,“清出來的泥沙還能肥田,一點不浪費。”
耶律娜的組裏,農戶們正用 “三合土” 修補坍塌的渠堤 —— 黃土、石灰、細沙按比例混合,加水攪拌後填入堤岸缺口,再用石夯夯實。“這三合土比單純的黃土結實十倍,下雨也衝不垮,” 她對身旁的工匠說,“去年修補的那段渠堤,今年一點沒壞,還是這方法管用。” 耶律石則帶著輔兵們,用 “開山斧”“鐵鍬” 拓寬狹窄段,狹窄處的渠堤被削去半尺,拓寬至三丈,輔兵們還在渠堤內側砌上 “防衝石”,防止水流衝刷堤岸。
午間的陽光曬得人額頭冒汗,渠水濺在身上,涼絲絲的卻沒人在意。王晏之檢查疏浚進度“清淤已完成三成,修補渠堤完成四成,拓寬工程完成兩成,按這速度,十日就能全部完工,趕在春耕前通 ater,” 他讓人送來解暑湯,農戶們圍坐在渠邊,喝著湯聊著天,陳老栓說“有了望川渠的水,今年春耕再也不用靠天吃飯,咱們的莊稼肯定長得比去年還壯。”
黃昏的風帶著暖意,吹得居庸關的 “春季防禦部署會” 現場旗幟獵獵作響。李二郎與哈桑、耶律帖木兒,還有各觀察塔塔長圍坐在沙盤旁,正在調整春季邊境防禦 —— 針對遼軍春季騎兵機動性增強的特點,按北宋 “春季邊境防禦戰術”,需在原有聯防基礎上,增設 “騎兵預警線”、升級 “信號傳遞係統”、強化 “部落協防機製”,確保春耕期間邊境安穩。
“在黑山城至居庸關的邊境線外五裏,設置‘騎兵預警線’,派三十名牧民斥候騎馬巡邏,每兩裏設一個‘預警點’,發現遼軍騎兵立刻用‘響箭’傳遞信號,” 李二郎指著沙盤上的預警線,“響箭分三種單箭代表正常,雙箭代表發現遼軍蹤跡,三箭代表遼軍襲擾,各觀察塔聽到響箭要立刻回應。”
哈桑則負責升級 “信號傳遞係統”“在原有烽火台基礎上,每十裏增設一座‘狼煙塔’,用不同顏色的狼煙傳遞情報 —— 黑煙代表遼軍小股活動,白煙代表遼軍大規模調動,紫煙代表緊急求援,” 他頓了頓,“還要給各觀察塔配備‘望遠鏡’,確保能提前發現遼軍動向,爭取更多反應時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耶律帖木兒提出 “部落協防” 建議“讓蕭斡裏、周哈裏等部落的牧民,在邊境線附近‘春牧’,假裝放羊,實則監視遼軍,牧民們熟悉草原地形,能比斥候更早發現異常,” 他對李二郎說,“我們還可以和遼境的友好部落聯係,建立‘邊境互信機製’,互相通報動向,減少誤判。” 李二郎點頭采納,在沙盤上標記出牧民春牧區域與友好部落位置“部落協防要注意安全,不能讓牧民們陷入危險,遇到遼軍要先撤退再報信,安全第一。”
黃昏的餘暉漸暗,部署方案終於確定 —— 以 “預警線為眼、狼煙塔為喉、協防部落為耳、聯防隊為拳”,構建多層級春季防禦網。李二郎讓人將部署圖分發給各部隊,觀察塔塔長們起身告辭,黃昏的餘暉照在他們身上,身影格外堅定。
深夜的幽州議事廳,燈火通明。範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圍坐在沙盤旁,複盤當日的春耕物資分發、水渠疏浚與春防部署情況。“春耕物資已分發至四州,剩餘兩州明日完成;望川渠疏浚進度順利,十日可完工;春季防禦部署完畢,騎兵預警線與狼煙塔明日開始建設,” 王晏之匯報,臉上滿是欣慰,“燕雲的春耕與春防已準備就緒,就等三月初春耕啟動。”
王阿福補充春耕後續安排“物資分發完後,要組織農技師下鄉,逐戶指導播種、浸種,確保每戶都能科學種植;還要檢查各州縣的灌溉支渠,確保望川渠主幹道疏浚完後,支渠也能通暢供水。” 李二郎則表示聯防會全力保障春耕“春耕期間,巡邏隊會重點巡查春耕區周邊,防止遼軍小股襲擾;各觀察塔、預警點 24 小時值守,確保一旦有異常能及時處置,不讓春耕受任何影響。”
範仲淹看著沙盤上的燕雲地圖,地圖上春耕區、水渠、防禦工事的標記密密麻麻,卻井然有序。“燕雲的治理,就像這望川渠的水,要順勢而為,也要提前謀劃,” 他說,“春耕是一年的開始,春防是安穩的保障,隻要漢契同心,抓好這兩件事,燕雲今年必定又是一個豐收年,邊疆也會更加穩固。”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燕雲大地。幽州的春耕物資分發總點,最後兩輛牛車已整裝待發;望川渠的疏浚現場,工匠們已開始新一天的勞作;居庸關的狼煙塔工地,士兵們正忙著搭建塔架,遠處的預警線旁,牧民斥候已騎著馬開始巡邏。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燕雲的土地上一片生機勃勃。春耕物資在道路上穿梭,水渠裏的淤泥被清走,邊境的防禦網越織越密 —— 這是燕雲光複後的第二個春天來臨前的最後準備,也是治理成果從 “冬穩” 向 “春興” 的關鍵過渡。在虛構的人物群像中,漢契百姓攜手籌備春耕、疏浚水利、守護邊境,共同為燕雲的新一年努力,這正是大宋北疆長治久安的最好保障,也為即將到來的春耕與全年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場春耕物資分發、水渠疏浚與春防升級,是燕雲治理從 “春備銜接” 向 “春耕實戰啟動” 的關鍵一步。它將農業生產的物資保障、水利基礎設施的通暢、邊境安全的春季防禦緊密結合,形成了 “分物資促春耕、疏水渠保灌溉、布春防穩邊境” 的完整體係。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雲已做好萬全準備,迎接春耕的到來,朝著 “四季安穩、持續繁榮” 的目標穩步前進,書寫著民族融合與邊疆繁榮的嶄新篇章。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