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春耕開犁與春防聯動
字數:4123 加入書籤
晨霧帶著泥土的腥甜,漫過薊州的墾荒田。王阿福站在田埂中央,手中握著一把包著紅綢的 “開犁鋤”—— 今日是燕雲光複後第二個春耕開犁日,按北宋 “春耕開犁儀軌”,需舉行簡單的 “祭田儀式”,祈求風調雨順,隨後由漢契農戶代表共同開犁,標誌春耕正式啟動。此刻,漢契農戶們已在田邊列隊,手中的改良點播器閃著金屬光澤,歸降的耶律石推著浸種完畢的良種車,車旁的杏黃旗 “春耕大吉” 在晨霧中微微飄動。
“祭田!” 王阿福高聲唱喏,兩名農戶捧著陶碗上前,一碗粟酒灑向田埂,一碗浸種後的良種撒向土壤,“願土地滋養,種子茁壯,秋收滿倉!” 農戶們紛紛彎腰,掬起一捧濕土放在胸前,晨霧中,金黃的種子與黝黑的泥土相映,充滿生機。儀式結束,王阿福將開犁鋤遞給陳老栓與耶律娜“漢契同心,共啟春耕!”
陳老栓與耶律娜並肩彎腰,鋤刃插入濕潤的土壤,用力一翻,帶著草香的泥土翻出地麵。晨霧中,農戶們迅速散開,按 “浸種 點播 覆土” 的流程展開播種。陳老栓握著改良點播器,將浸好的種子裝入點播器漏鬥,對準田壟上的標記孔一按,三粒種子精準落入土中“這點播器比去年更順手,刻度準,下種勻,每畝能省半升種!” 他對身旁的耶律石說,後者正用腳輕輕覆土,動作輕柔卻迅速。
耶律娜帶著部落婦女負責 “逐行檢查”,她們手持木尺,核對行距與株距“陳叔,這行的株距差一寸,要再調整下點播器的刻度,” 她蹲下身,用手指撥正偏移的種子,“去年就是這裏的苗長得密,影響了產量,今年可得按標準來。” 農技師林小滿則在田間 “抽樣檢查”,隨機選取三行播種區,數出種子數量與深度“深度兩寸,株距六寸,合格率九成八,很好,” 他對王阿福說,“再提醒農戶們,播完一行要踩實土壤,防止種子被鳥啄食。”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照在剛播種的田壟上。王阿福檢查播種進度,已完成三成,農戶們的動作越來越熟練,浸種後的種子在陽光下泛著濕潤的光澤,仿佛已迫不及待要紮根土壤。“中午要澆一次‘定根水’,用望川渠的活水,別用塘水,” 他對農戶們喊道,“澆完後在田埂插‘驅鳥稻草人’,咱們得守好這剛播下的希望。”
午間的日頭漸暖,望川渠的 “竣工驗收現場” 人聲鼎沸。王晏之帶著水利工匠、六州農官及農戶代表,按北宋 “水利工程驗收標準”,對疏浚後的望川渠進行全麵檢測 —— 清淤深度、渠堤強度、水流量、灌溉覆蓋範圍,每一項都需達標,這是春耕灌溉的生命線。
“清淤深度檢測,渠底平均深度三尺二寸,超過標準二寸!” 工匠組長高聲匯報,手中的木尺插入渠底淤泥,拔出後刻度清晰。陳老栓作為農戶代表,親自下到渠中,用手觸摸渠壁“這三合土堤岸真結實,摸上去硬邦邦的,去年雨季衝垮的地方,今年修補得比原來還厚,” 他對王晏之說,“以後澆水再也不用擔心渠堤塌了。”
耶律娜則帶著人檢查 “支渠接口”—— 望川渠的主幹渠與各州縣的支渠連接處,是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如今已用 “鐵箍加固 + 水泥勾縫”(北宋早期的糯米灰漿水泥)處理。“接口處滴水不漏,水流量很穩,” 她打開支渠閘門,水流順暢地湧入支渠,濺起的水花落在渠邊的草地上,滋潤出一片嫩綠,“咱們部落的麥田就在支渠下遊,這下澆水再也不用等了!”
最關鍵的 “水流量測試” 開始了 —— 工匠們打開上遊的攔水閘,清澈的渠水奔騰而下,流入主幹渠。王晏之讓人在渠中放置 “流量木尺”(刻有刻度的木杆),記錄水流速度與高度“流速三尺每秒,水流量足夠覆蓋六州所有墾荒田,兩時辰內可完成首輪灌溉!” 他興奮地宣布,午間的陽光照在渠麵上,波光粼粼,農戶們歡呼起來,這是對他們半個月疏浚勞作的最好回報。
驗收結束後,王晏之讓人在渠邊立起 “望川渠碑”,碑文記載著疏浚工程的始末與漢契農戶的貢獻,碑座兩側刻著 “漢契同心疏碧水,春耕共飲灌良田”,午間的陽光灑在石碑上,格外莊重。
黃昏的風帶著涼意,吹得居庸關的 “春防聯動響應中心” 號角聲急促響起 —— 邊境預警線的牧民斥候傳來 “雙響箭” 信號,意味著發現遼軍蹤跡。李二郎立刻起身,沙盤上的狼煙塔分布圖瞬間清晰“哈桑帶五十騎馳援‘野狼穀預警點’,耶律帖木兒帶牧民協防‘黑風洞觀察塔’,我帶百人駐守居庸關,隨時準備增援!”
信號傳遞極快,兩刻鍾後,狼煙塔升起 “黑煙”—— 代表遼軍小股活動。不久,前方斥候傳回消息“十五名遼軍騎兵在野狼穀附近徘徊,疑似偵查,未攜帶攻城器械。” 哈桑的騎兵隊已抵達預警點,他讓人舉起 “勸降旗”(上寫 “漢契一家,勿犯邊境”),同時用神臂弓對準遼軍方向“我們無意開戰,但也絕不退讓,立刻退回遼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遼軍騎兵見聯防隊戒備森嚴,又看到遠處的狼煙塔持續冒煙,知道援軍很快會到,猶豫片刻後調轉馬頭,朝著遼境方向撤離。哈桑沒有追擊,按預案守住預警點,直到遼軍消失在視線中。黃昏的餘暉中,他讓人放飛信鴿,向居庸關傳遞 “遼軍撤離,無異常” 的消息。
耶律帖木兒的牧民協防隊在黑風洞觀察塔也完成了警戒任務,他們騎著馬在觀察塔周圍巡邏,確認無其他遼軍潛伏。“這春防聯動真管用,從發現信號到處置完畢,不到一個時辰,比冬季快了三成,” 耶律帖木兒對趕來的李二郎說,“牧民們都熟悉地形,以後預警隻會更快。”
深夜的幽州議事廳,燈火通明。範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圍坐沙盤旁,複盤當日的春耕開犁、水利驗收與春防聯動。“春耕首日完成播種五萬畝,望川渠驗收全項合格,春防聯動處置及時,” 範仲淹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三件事,件件關乎燕雲的安穩與發展,漢契同心的力量,果然能克服一切困難。”
王阿福匯報春耕後續計劃“明日將繼續推進播種,預計十日完成全部二十萬畝春耕任務;驅鳥稻草人、定根水灌溉已安排妥當,農技師會每日巡查苗情。” 王晏之補充“望川渠已正式通水,各州縣支渠閘門全部開啟,今日即可完成首輪灌溉,確保種子順利發芽。”
李二郎則總結春防聯動經驗“信號傳遞效率比預期高,但騎兵馳援速度還能提升,下次可在預警點儲備‘快馬幹糧’,讓斥候能更快傳遞詳細情報,” 他指著沙盤上的預警線,“已在野狼穀增設臨時補給點,確保聯防隊能長時間駐守。”
範仲淹最後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星空“燕雲的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也是希望的季節,” 他轉身對眾人說,“從去年的廢墟到今年的春耕,從隔閡到同心,我們走了很長的路,但這隻是開始。隻要我們守住春耕的希望,築牢邊境的防線,燕雲就會一年比一年好,成為大宋北疆最穩固的基石。”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燕雲大地。薊州的春耕田上,農戶們已開始新一天的播種,驅鳥稻草人的身影在晨霧中晃動;望川渠的水流依舊奔騰,滋潤著兩岸的土地;居庸關的預警點,斥候們已換班值守,目光警惕地望向遼境方向。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燕雲的土地上一片欣欣向榮。播種的農具在田壟間穿梭,渠水的歡歌在原野上回蕩,聯防的馬蹄聲在邊境線巡邏 —— 這是燕雲光複後的第二個春天,也是治理成果全麵落地的季節。在虛構的人物群像中,漢契百姓攜手播種希望、守護家園,共同書寫著民族融合與邊疆繁榮的嶄新篇章,而這份同心協力的力量,正是燕雲長治久安的永恒根基。
這場春耕開犁、水利驗收與春防聯動,是燕雲治理 “春耕春防雙線並行” 的關鍵實踐。它將農業生產的實戰啟動、水利保障的工程落地、邊境安全的聯動響應緊密耦合,形成了 “犁鏵破土播希望、碧水通渠潤良田、鐵騎聯防守安寧” 的生動圖景。在所有人的共同托舉下,燕雲已踏上 “春種秋收、歲歲安穩” 的良性軌道,為大宋北疆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