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春播攻堅與部落互信
字數:3556 加入書籤
晨霧帶著濕潤的水汽,漫過薊州的春耕核心區。王阿福蹲在田壟旁,眉頭微蹙 —— 今日春播推進到 “鹽堿地片區”,這片土地因土壤含堿量較高,播種後點播器頻繁出現 “卡種” 問題,浸好的種子卡在點播器鐵管內,影響下種效率。此刻,漢契農戶們圍在故障點播器旁,歸降的耶律石正用小鐵釺疏通鐵管,手指被磨得通紅。
“大家先暫停鹽堿地播種,轉戰東側的黑土地!” 王阿福當機立斷,“耶律石帶三名輔兵留下修理點播器,林小滿跟我去黑土地指導播種,陳叔、阿娜你們帶隊轉移,別耽誤進度!” 晨霧中,農戶們迅速收拾農具,推著種子車向東側轉移,留下耶律石等人在鹽堿地攻關。
耶律石將卡種的點播器拆解,發現鐵管內壁因鹽堿腐蝕變得粗糙,種子容易粘在管壁“得給鐵管內壁‘拋光’,再塗一層‘羊油’潤滑!” 他讓人找來細砂紙,仔細打磨鐵管內壁,又從種子車旁取來羊油,均勻塗抹在管壁上。半個時辰後,修複的點播器試播成功,三粒種子精準落入土中,沒有卡頓。“再給其他點播器也做同樣處理,” 耶律石對輔兵說,“鹽堿地的種子要多浸一刻,讓種皮變軟,更不容易卡殼。”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穿透雲層時,鹽堿地播種已恢複推進。王阿福帶著黑土地的播種隊趕回來支援,看到修複的點播器效率如初,欣慰地拍了拍耶律石的肩膀“你這辦法真管用,比換鐵管省事多了!” 耶律石笑著擦汗“在遼軍時修過兵器,這點小故障難不倒我。” 晨霧徹底消散後,兩片區播種進度同步推進,鹽堿地的種子在潤滑的點播器作用下,一排排整齊落入土中,濕潤的土壤冒出細小的氣泡,像是在為種子歡呼。
午間的日頭漸暖,居庸關的 “部落會商廳” 內氣氛融洽。李二郎與遼境蕭哈裏部落首領相對而坐,桌上擺著粟米餅、奶豆腐與清茶 —— 這是雙方約定的 “首次互信會商”,蕭哈裏部落是遼境少數不願與大宋為敵的部落,上月曾暗中通報遼軍調動情報,今日專程來商議深度合作。
“貴部送來的遼軍‘春季練兵計劃’十分重要,” 李二郎推過一盤粟米餅,“我軍已按情報調整了春防部署,特備薄禮致謝 —— 五十匹粗布、二十石粟米,望貴部笑納。” 蕭哈裏接過禮單,眼中露出感激“大宋真心待我部落,我也有一事相告遼軍黑山城近期在征召‘部落騎兵’,我部落已有十人被強征,若反抗恐遭報複,望大宋能‘庇護’。”
李二郎沉吟片刻,提出方案“可讓不願應征的牧民暫遷至燕雲境內放牧,我軍草場與飲水,待遼軍征兵風頭過後再返回;同時,我們可在邊境設‘互市點’,貴部的皮毛、牲畜可來交換大宋的布匹、農具,雙方互利共贏。” 蕭哈裏聞言大喜,起身拱手“願與大宋結為‘兄弟部落’,每月初一互通情報,絕不與遼軍勾結襲擾燕雲!”
午間的陽光透過窗欞,照在雙方簽訂的 “互信盟約” 上,盟約用漢契雙語書寫,一式兩份,李二郎與蕭哈裏分別簽字畫押。會商結束後,蕭哈裏帶著禮物與盟約返程,臨行前留下三名部落斥候“他們熟悉遼軍動向,可協助大宋預警,若有緊急情況,點燃三堆狼煙即可。” 李二郎點頭,派騎兵護送蕭哈裏部落安全返回遼境,午間的居庸關,漢契部落的友誼在暖陽中悄然生長。
黃昏的風帶著涼意,薊州的 “農具維護場” 上燈火初上。王阿福與林小滿帶著農戶們,按北宋 “農具保養規範”,對今日使用的點播器、鋤頭、木耙進行全麵維護 —— 春耕已完成六成,農具持續高強度使用,若不及時保養,後續播種容易出故障。
“點播器要拆解清洗,鐵管內的殘留種子要掏幹淨,塗羊油防鏽;鋤頭、木耙要擦幹泥土,木柄處塗桐油防裂,” 林小滿拿著保養手冊,逐條講解,“明日播種前要再檢查一遍,確保所有農具狀態完好。” 陳老栓正用細鐵絲清理點播器的漏鬥,鐵絲彎成小鉤,能輕鬆勾出殘留的種子碎粒“去年就是沒及時清理,點播器堵了還不知道,漏播了半畝地,今年可得仔細保養。”
耶律娜則帶著婦女們擦拭木柄,桐油擦過的木柄泛著光澤,握起來更順手“這木柄用的是槐木,本來就結實,再塗桐油,能用三年不裂,” 她對身旁的年輕農戶說,“你看這木耙的齒,要檢查有沒有鬆動,鬆動了要及時釘緊,不然耙地時會斷。” 歸降的耶律石負責 “故障農具修理”,他麵前擺著五把損壞的鋤頭,有的鋤刃卷邊,有的木柄斷裂,他用鐵錘敲打鋤刃,用鋸子截斷斷裂的木柄,動作嫻熟,黃昏的燈火照在他專注的臉上,與農戶們的談笑聲交織成溫馨的畫麵。
深夜的幽州議事廳,燈火通明。範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圍坐在沙盤旁,複盤當日的春播攻堅、部落會商與農具維護情況。“春播已完成六成,鹽堿地的點播器故障已解決,明日可推進至七成,” 王阿福匯報,“農具維護全覆蓋,損壞農具已修好,不影響後續播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李二郎分享部落會商成果“與蕭哈裏部落達成互信盟約,建立情報共享與互市機製,還爭取到三名部落斥候協助預警,” 他指著沙盤上的蕭哈裏部落位置,“這是燕雲與遼境部落建立的首個互信關係,可作為範例推廣,爭取更多遼境部落中立或友好。” 王晏之補充“已在邊境選定‘互市點’,下周即可啟用,準備了五百匹粗布、三百石粟米作為首批交換物資,預計能吸引周邊三個部落參與。”
範仲淹點頭,從懷中掏出《春耕春防協同冊》“春播與春防要繼續協同推進,播種到哪裏,春防就要覆蓋到哪裏,” 他指著沙盤上的春耕區,“蕭哈裏部落的情報很關鍵,要派專人對接,確保情報傳遞及時;同時,要保障遷入燕雲的牧民生活,給他們分配草場與糧食,讓他們感受到大宋的誠意。”
天快亮時,晨霧再次籠罩燕雲大地。薊州的春耕區,農戶們已開始檢查農具,準備新一天的播種;居庸關的互市點,工匠們正在搭建交易棚,掛起 “漢契互市” 的旗幟;邊境線旁,蕭哈裏部落的斥候已開始巡邏,與大宋的預警哨卡遙遙相望。
晨霧散去,陽光普照,燕雲的土地上一片欣欣向榮。春播的農具在田壟間穿梭,互市的準備工作有條不紊,邊境的互信之橋悄然搭建 —— 這是燕雲光複後的第二個春天,也是治理成果從 “單向推進” 向 “多元協同” 的深化階段。在虛構的人物群像中,漢契百姓攜手攻克播種難題、與遼境部落建立信任、共同守護春耕成果,這正是大宋北疆長治久安的核心密碼,也為燕雲的持續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場春播攻堅、部落互信與農具維護,是燕雲治理從 “春播啟動” 向 “耕防協同深化” 的關鍵一步。它將農業生產的難題攻堅、邊境民族的互信構建、生產工具的長效保障緊密結合,形成了 “攻堅保播、互信穩邊、維護促產” 的完整體係。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燕雲已不僅是 “安穩之地”,更成為 “融合之境”,書寫著民族和諧與邊疆發展的嶄新篇章,為大宋北疆的長治久安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