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法蘭西的隕落
字數:5626 加入書籤
上回書咱們說到,敦刻爾克那片海灘上演了一場“奇跡”大撤退,英國人總算是把大部分的遠征軍給撈回去了,雖然裝備丟了個精光。可英國人跑了,法國人怎麽辦?北方的主力部隊要麽跟著跑了,要麽被俘了,要麽就被打殘了,法蘭西這頭曾經驕傲的高盧雄雞,感覺就像是被拔光了最硬的翎毛,隻剩下光禿禿的身子,獨自麵對著德國這頭更加凶猛的餓狼。
就在德軍休整的這幾天裏,法國這邊也沒閑著。早在5月19日也就是德軍剛突破馬斯河沒幾天),眼看著局勢不妙,法國政府就把之前那位指揮不利、反應遲鈍的總司令甘末林給解職了,換上了一戰時期的老將馬克西姆·魏剛來收拾爛攤子。
魏剛上任後,一看北邊的窟窿是堵不住了,趕緊在南邊,沿著索姆河到埃納河一線,拚命構築新的防線,這就是所謂的“魏剛防線”。那麽,這時候法國還剩下多少兵力呢?從紙麵上看,法國在本土大概還有六七十個師,再加上一些要塞部隊,聽起來好像還挺唬人。但實際上呢? 這些部隊裏,真正裝備齊全、訓練有素的精銳師團,已經在北方的戰鬥中損失慘重;剩下的很多都是二線部隊、預備役或者臨時拚湊起來的單位,缺坦克、缺飛機、缺重炮、缺經驗,更要命的是,士氣極其低落,經曆了前麵那場大潰敗,很多人心裏已經覺得“這仗沒法打了”。所以,這六七十個師的“紙麵實力”,水分相當大。
1940年6月5日, 德軍休整完畢,發動了代號“紅色方案”的第二階段攻勢!德國a、b兩大集團軍群,如同兩隻張開的巨爪,再次向南方的法軍防線撲來!
魏剛將軍雖然拚盡全力,試圖用縱深防禦和所謂的“刺蝟”據點來遲滯德軍,甚至在索姆河以南的某些地段,個別法軍師級部隊比如一些騎兵和裝甲部隊的殘部)也確實打得非常頑強,依托地形進行了拚死的防禦戰,局部給德軍的推進製造了一些麻煩和傷亡。
但整體上,局部的英勇根本無法挽救全局的崩潰。 德軍還是老套路:集中優勢兵力尤其是坦克和俯衝轟炸機),在你防線的薄弱點實施重點突破。魏剛防線雖然構築得比之前有章法,但在德軍絕對的空中優勢和裝甲優勢麵前,還是像紙糊的一樣,很快就被撕開了一個又一個口子。一旦被突破,法軍缺乏有效的機動預備隊進行反擊,隻能節節敗退,防線迅速土崩瓦解。
就在德國a、b兩大集團軍群像潮水一樣席卷法國北部和中部,把法軍主力衝得七零八落的時候,咱們也不能忘了守在法德邊境上的另一支德國部隊——威廉·馮·裏布元帥指揮的c集團軍群。
這c集團軍群啊,在“黃色方案”的第一階段就是打低地國家和阿登突破那會兒),主要任務是“看家”——就是頂住法國人那條花了血本、挖地三尺修起來的馬奇諾防線,防止裏麵的幾十萬法軍精銳主要是要塞部隊和幾個集團軍,組成法國第二集團軍群)出來搗亂,幹擾北邊a、b集團軍群的“鐮刀切割”。他們就跟馬奇諾防線裏的法軍大眼瞪小眼,互相放幾炮,基本上沒啥大動靜。
但是,等到6月中旬,北邊的法軍主力已經崩潰,巴黎也成了不設防城市,德國a、b集團軍群長驅直入的時候,c集團軍群的任務就變了!光看家已經不過癮了,也得撈點戰功不是?
於是,從6月14號開始也就是巴黎陷落那天), 裏布元帥指揮著c集團軍群,也開始對馬奇諾防線以及守衛在其後方的法國第二集團軍群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具體行動代號有“老虎”和“小熊”等)他們兵分幾路,有的地方強渡萊茵河,有的地方則從被a集團軍群突破的西部缺口向東迂回,試圖從側麵和背後敲打馬奇諾防線這個“烏龜殼”!
法國人花了天文數字、耗費了無數精力修建的這條防線,設計的時候主要是為了防禦來自德國正麵的進攻,工事堅固得不得了。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德國人的主力居然能從北邊繞那麽大一個圈子殺過來!現在,c集團軍群再從西邊和北邊甚至南邊渡河)發動進攻,馬奇諾防線的很多炮塔和工事就轉不過彎來了很多炮是固定方向的!),或者說,它的戰略價值已經大大降低了。
雖然馬奇諾防線裏的法軍也進行了抵抗,有些要塞甚至堅持到了法國投降之後,但大勢已去。隨著法國政府的垮台和投降命令的下達,守衛馬奇諾防線的數十萬法軍估計有40萬到50萬之多)最終陷入了被德軍合圍的絕境, 成為了德國人的俘虜。這條曾經被認為是法國“銅牆鐵壁”的防線,最終也沒能挽救法國的命運,反而捆住了大量本可以用於機動作戰的兵力,成了一個巨大的戰略諷刺。
德軍突破魏剛防線後,兵鋒直指巴黎!
巴黎陷落前的那幾天, 法國首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成千上萬的巴黎市民,拖家帶口,推著沉重的手推車或者簡陋的行李,加入了逃難的人潮,湧向南方,希望能逃避德軍的鐵蹄。 公路被難民和潰兵堵得水泄不通。城市裏,曾經繁華的香榭麗舍大街商鋪緊閉,一片蕭條;高聳的巴黎聖母院和埃菲爾鐵塔下,是惶恐不安的人群;教堂的鍾樓敲響了沉悶而悲傷的鍾聲,空氣中彌漫著失敗、絕望和屈辱的氣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了避免這座擁有無數古跡和藝術珍品的城市在巷戰中化為焦土,法國政府在6月10日極不情願地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並倉皇南遷,先是圖爾,最後落腳到了波爾多。
6月14日, 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德軍趾高氣昂地開進了巴黎。納粹的卐字旗,飄揚在了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之上。法蘭西的心髒,停止了跳動。
就在法國軍隊兵敗如山倒,連首都巴黎都不要了的時候,南邊那個一直隔岸觀火、號稱是希特勒“鐵哥們兒”的意大利領袖墨索裏尼,眼珠子一轉,覺得“發財”的機會來了!眼瞅著法國這頭“大象”快倒了,自己這隻“豺狼”或者更像是“土狼”?)怎麽著也得上去撕塊肉下來嚐嚐鮮啊! 不能光讓德國兄弟吃獨食不是?
於是,在1940年6月10日, 就在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的同一天,墨索裏尼迫不及待地對已經奄奄一息的法國和還在苦苦支撐的英國宣戰了!緊接著,他就命令意大利軍隊,雄赳赳氣昂昂地至少看起來是這樣)向法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想著趁火打劫,趕緊搶占點法國領土,比如尼斯、薩瓦這些地方,好在將來跟德國分贓的時候能多要點好處。
這操作,簡直就是典型的“趁你病,要你命”,而且還要往傷口上撒把鹽!連希特勒都覺得他這位“盟友”有點太不地道,吃相太難看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更是氣得直接罵他是“背後捅刀子”的卑鄙小人。
可笑的是,這位想“分杯羹”的墨索裏尼,派出的卻是一幫“豬隊友”! 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在二戰中那是有名的“感人”。他們對著法軍在阿爾卑斯山經營多年、由少量山地部隊很多還是二線兵力,因為法軍主力都在北邊被德軍碾壓呢)據守的堅固防線發動進攻,結果呢?別說勢如破竹了,簡直是撞了一頭包! 法軍那些被認為是“殘兵敗將”的山地兵,依托著天險和工事,打得意軍是損兵折將,寸步難行!意大利人忙活了大半天,非但沒占到什麽便宜,反而自己被打得灰頭土臉, 傷亡比法軍還多不少,成了國際笑柄。 要不是後來法國很快就和德國簽了停戰協定,命令所有法軍停止抵抗,意大利人這“趁火打劫”的第一仗,估計連阿爾卑斯山的邊兒都摸不到多少!
墨索裏尼這“神補刀”,不僅沒撈到多少油水,反而把自己軍隊的“真實水平”給暴露了個底兒掉,也讓他和他的意大利在軸心國小夥伴主要是德國)心中的地位,又下降了不少。
此時法國政府雖然跑到了波爾多,但這個臨時首都卻成了一個充滿爭吵、陰謀和絕望的“大戲台”。整個內閣和高層,徹底分裂成了兩派:
主戰派:最後的掙紮 以總理保羅·雷諾和新晉升的國防部次長戴高樂對,就是那位在蒙科爾內打反擊的將軍)為首。他們認為,法國雖然本土淪陷在即,但並沒有完全輸掉戰爭!法國還有強大的海軍世界第四大海軍),還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尤其是在北非),還有英國這個盟友在堅持戰鬥!他們主張,政府應該立刻遷往北非的阿爾及爾,利用海軍和殖民地資源,繼續抵抗下去!“隻要我們堅持,就還有希望!”
主和派:尋求“體麵”的投降 以一戰英雄、84歲高齡的菲利普·貝當元帥和剛剛指揮了一場大敗仗的魏剛將軍為代表。他們認為,法國陸軍已經徹底被打垮,再打下去隻會讓法國人民遭受更大的苦難和犧牲。他們主張,為了“保全法蘭西”,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德國尋求停戰,爭取一個“體麵”的投降,保全法蘭西的“元氣”和他們自己的利益?)。
貝當為何能在政局中翻盤? 這位老元帥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一戰凡爾登戰役中率領法軍頂住德軍瘋狂進攻的民族英雄, 在法國軍方和保守派政客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和聲望。在國家危難、人心惶惶的時候,很多法國人尤其是那些害怕戰爭、害怕混亂的普通人和保守勢力)都把他看作是唯一能夠穩定局勢、“拯救法國的老人”。 他的登高一呼,自然應者雲集。
眼看著法國就要屈服投降,海峽對岸的丘吉爾是心急如焚!他知道,一旦法國投降,德國就能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英國,那英國可就真的危險了!為了讓自己不要陷入孤軍奮戰的絕境,丘吉爾想盡了一切辦法,試圖說服法國政府不要投降,繼續戰鬥下去! 他甚至親自飛到法國當時是在圖爾附近),與雷諾等人會談,苦口婆心地勸說。
到了最關鍵的時刻6月16日),丘吉爾甚至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堪稱瘋狂的建議:英法兩國合並! 成立一個“法蘭西不列顛聯盟”,兩國公民享有共同國籍,共同議會,共同軍隊,共同資源……以此來表明兩國共同抵抗到底的決心!這個提議,在當時確實讓雷諾等主戰派看到了一絲希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大勢已去! 在貝當、魏剛等主和派的強大壓力下,在對戰爭的恐懼和絕望情緒籠罩下,法國政府最終還是拒絕了丘吉爾這個“不切實際”的提議。很多法國政客覺得,與其跟英國捆綁在一起沉沒,還不如向德國投降來得“實在”。)
主戰派總理雷諾,眼看無力回天,被迫在6月16日辭職。
第二天,6月17日,萬眾矚目或者說,萬念俱灰)之下,貝當元帥正式出任法國新總理。 他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西班牙駐法大使,向德國發出了那個令無數法國人感到屈辱的信號——請求停戰!
法國人想停戰了!這個曾經在凡爾賽宮裏趾高氣昂、讓德國人簽下城下之盟的法蘭西,現在不得不低下它高傲的頭顱,向昔日的手下敗將請求“饒命”了。
當法國政府請求停戰的消息傳到正在前線督戰的希特勒耳朵裏時,這位“元首”的臉上露出了難以掩飾的、混雜著得意、輕蔑和複仇快感的笑容。他知道,他賭贏了,而且贏得如此徹底!法蘭西,這個阻礙他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終於跪倒在了他的腳下!
但他不打算就這麽輕易地接受法國的投降。他要的不僅僅是勝利,更是複仇!是一場足以洗刷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受全部屈辱的、精心設計的羞辱儀式!
他心裏早就盤算好了一個絕佳的、充滿了曆史諷刺意味的地點,一個能讓所有法國人都感受到切膚之痛、也讓所有德國人都揚眉吐氣的場所,來接受法國的投降。這個地點,與二十二年前德國簽署屈辱停戰協定的那一幕,有著直接而深刻的聯係……
那麽,希特勒究竟會選擇在哪裏,用怎樣的方式,來導演這場法蘭西的“受降儀式”呢?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