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莫斯科的最後決斷

字數:10560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咱們說到,希特勒的“台風”行動在1941年10月,雖然在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這兩個巨大的“口袋”裏,又一次圍殲了幾十萬蘇聯紅軍,德軍的坦克一度也逼近到了距離莫斯科隻有一百多公裏的地方。但俄國那該死的“拉斯普季察”——秋季泥濘期,卻像個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把德國人那引以為傲的“閃電戰”給徹底攪黃了。坦克陷在泥裏動彈不得,補給線斷得七零八落,士兵們在陰雨和寒風中瑟瑟發抖,攻勢被迫大大減緩。
    然而,希特勒這位“奧地利下士”,可不信這個邪!他覺得,蘇聯紅軍已經是強弩之末,隻要再加一把勁,趁著泥濘期過去、地麵開始上凍但嚴冬尚未完全降臨的這個“最後窗口期”,一定能拿下莫斯科,在克裏姆林宮的紅星上,插上納粹的卐字旗!
    於是,進入11月,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得到了一些休整和補充之後,準備發動他們對莫斯科的最後一次、也是孤注一擲的瘋狂衝鋒!而莫斯科城下的蘇聯紅軍,在朱可夫元帥的統一指揮下,也已經基本完成了防禦部署,正嚴陣以待,準備與侵略者進行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殊死搏鬥。
    時間,來到了1941年的11月初。隨著氣溫的逐漸下降,俄國那泥濘不堪的道路,開始慢慢地被凍硬了。這對於被困在泥潭裏好一陣子的德國裝甲部隊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他們的坦克和車輛,總算是又能重新在堅硬的地麵上撒歡兒跑了!
    希特勒一看,機會來了!他立刻嚴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馮·博克元帥,務必抓住地麵封凍的有利時機,重新發動對莫斯科的全麵進攻!“莫斯科必須被奪取!不惜一切代價!”元首的電令,像催命符一樣,從“狼穴”大本營雪片般飛往前線指揮部。
    於是,從11月15日前後開始北線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團軍稍早一些,南線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也重新調整了攻勢),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再次鼓起餘勇,向著莫斯科方向,發動了他們所謂的“最後的衝刺”!
    這一次,德軍的攻勢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的南北兩翼,試圖通過鉗形攻勢,從側後方包抄並最終合圍蘇聯首都。
    北翼:霍特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團軍,在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伊斯特拉一線,向著莫斯科的西北方向猛攻。他們一度突破了蘇軍的防線,占領了克林、伊斯特拉等重要城鎮,兵鋒最遠的地方,甚至推進到了距離莫斯科市中心隻有幾十公裏有說最近處約2530公裏)的地方!
    南翼: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則繞過蘇軍在圖拉地區的堅固防禦,從圖拉以東向北迂回,試圖切斷莫斯科與南方後方的聯係,並威脅莫斯科的南大門。
    斯大林和蘇聯最高統帥部也意識到了局勢的極端危險。斯大林親自下達死命令,要求莫斯科城防司令部和各方麵軍指揮員,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死守每一條防線,每一個城鎮,每一個村莊!“莫斯科,一步也不能再退了!”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德軍士兵們,雖然在經曆了數月的苦戰之後,早已是人困馬乏,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也確實還抱著“打下莫斯科就能回家過聖誕節”的最後幻想,在軍官的驅使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瘋狂進攻。
    據說,在11月下旬的某一天,一支德軍的小股摩托化偵察部隊,在莫斯科西北方向,甚至一度推進到了一個可以遙遙望見克裏姆林宮那標誌性的紅色尖頂和閃耀紅星的位置!這些德國兵們欣喜若狂,以為自己馬上就要成為第一批踏入蘇聯首都的“征服者”了!但他們的好夢並沒有做太久,很快就被趕來增援的蘇軍預備隊和猛烈的炮火給打了回去,被迫狼狽撤退。這個“遙望克裏姆林宮”的傳說,後來也成為了德軍在莫斯科城下攻勢頂點的象征,充滿了曆史的諷刺意味。
    為了確保這次“最後的攻勢”能夠成功,希特勒甚至還派遣了一些黨衛軍蓋世太保)的特別分隊,前往中央集團軍群的各個部隊,名義上是“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檢查部隊作風紀律”,實際上就是去督戰,去彈壓那些可能出現的“消極畏戰”情緒。
    而在南線的圖拉方向,蘇軍的抵抗也同樣頑強。圖拉,這座以生產軍火聞名的工業城市,是莫斯科南方的最後一道重要屏障。古德裏安的裝甲部隊,在這裏遭到了蘇軍包括圖拉工人師和一些地方守備部隊)的拚死抵抗。
    斯大林為了確保防線的穩固,也采取了極其嚴厲的措施。他批準並授權內務人民委員部和方麵軍軍事法庭,組建了大量的“特別處決小組”即督戰隊),部署在主要作戰部隊的後方。他們的任務隻有一個:對於那些擅自後退、臨陣脫逃的單位和個人,格殺勿論!這種“自己人殺自己人”的手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穩住”了某些瀕臨崩潰的防線,但也給紅軍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德軍似乎又一次要將莫斯科逼入絕境的時候,一個比蘇聯紅軍更可怕、也更無情的敵人,終於露出了它猙獰的麵目——那就是俄國那令人聞風喪膽的“將軍冬天”!
    11月中旬開始,東線戰場的氣候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之前那惱人的秋季泥濘拉斯普季察)尚未完全結束,道路依然坑坑窪窪,但隨著幾場凍雨的降臨,氣溫開始驟然下降。緊接著,便是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和席卷一切的刺骨寒風!
    白晝變得越來越短,黑夜變得越來越漫長。氣溫,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從零上幾度,一下子跌到了零下十幾度,甚至在夜間,更是達到了零下二十多度,甚至三十度以下!奇怪的是1941年的冬天比往年格外的寒冷。
    這突如其來的嚴寒,對那些嚴重缺乏禦寒準備的德國軍隊來說,簡直是一場從天而降的災難!
    衣不蔽體,饑寒交迫:德國人在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時,根本就沒打算打到冬天。他們樂觀地認為,戰爭在秋天之前就能結束。因此,大部分德軍士兵身上穿的,還是夏秋季的單薄軍服,根本無法抵禦俄國冬天的嚴寒。他們沒有棉衣,沒有氈靴,沒有皮帽,甚至連手套都嚴重不足。很多士兵為了取暖,隻能把所有能找到的布料都裹在身上,甚至不惜去搶奪蘇聯平民的衣物。於是,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穿著五花八門、甚至包括婦女呢絨大衣和兒童毛線帽的德國士兵,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與裝備齊全、早就習慣了嚴寒氣候的蘇軍作戰。這種景象,既滑稽又可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聯紅軍的士兵們,大多來自寒冷地區,對冬季作戰早就習以為常。他們都配備了厚實的棉衣、氈靴、護耳皮帽和保暖手套,防寒措施做得非常到位。
    武器失靈,寸步難行:嚴寒不僅折磨著德國士兵的肉體,也讓他們的武器裝備紛紛“罷工”。坦克的發動機因為機油凝固而難以啟動德國坦克大多使用汽油發動機,在低溫下啟動性能遠不如蘇聯的柴油發動機坦克。蘇軍的坦克,比如t34,雖然也需要預熱,但其柴油發動機對低溫的耐受性要好得多。而德國坦克兵在打火前,甚至需要在坦克引擎下方生一堆柴火,把整個坦克底部都烤熱了,才能勉強把引擎發動起來),齒輪箱裏的潤滑油凍得像黃油一樣,履帶也經常被凍在地上。機槍、步槍的槍栓被凍住拉不開,炮彈也因為低溫而性能不穩。德國的摩托化部隊,更是徹底失去了機動性,大量的汽車、摩托車因為缺乏防凍液和耐寒燃料而拋錨在冰雪覆蓋的道路上。
    後勤崩潰,雪上加霜:本已緊張的後勤補給線,在嚴寒和暴雪的摧殘下,幾乎完全癱瘓。運往前線的油料、彈藥、糧食和藥品,都因為道路封鎖和運輸工具的失靈而無法及時送達。前線的德軍部隊,不僅要忍受嚴寒的折磨,還要麵臨著彈盡糧絕的危險。一些德軍裝甲部隊,在夜晚為了取暖,甚至不得不冒險點燃草堆或木柴烤火,結果反而成了蘇軍炮兵夜間炮擊的絕佳靶子!
    士氣崩潰,“冬天”的無形重擊:饑餓、寒冷、疾病凍傷、痢疾、肺炎等)像瘟疫一樣在德軍中蔓延。士兵們的戰鬥意誌迅速瓦解,士氣跌入穀底。“將軍冬天”,這個曾經在拿破侖遠征俄國時就名聲大噪的“俄國守護神”,這一次,又以其冷酷無情的方式,狠狠地教訓了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國侵略者。
    一份來自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前線指揮部的無線電報告,用絕望的筆觸寫道:“情況極其糟糕!道路被冰雪完全覆蓋,車輛無法通行。士兵們衣著單薄,凍傷嚴重,許多人已經失去了戰鬥能力。油料和彈藥都即將耗盡。我們現在凍僵的,不僅僅是手腳,還有最後的希望……”
    就在德軍在嚴寒和蘇軍的頑強抵抗麵前步履維艱、攻勢逐漸顯露出強弩之末的疲態之時,莫斯科城內的朱可夫元帥,卻正在緊張而有序地調兵遣將,為即將到來的戰略大反攻,做著最後的準備。
    鞏固防線,轉入冬季攻防:朱可夫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和對戰局的準確判斷,指揮西方麵軍的部隊,利用德軍攻勢減弱的間隙,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了莫斯科外圍的三道主要防線。他要求部隊充分利用冬季的有利條件比如利用冰雪構築偽裝陣地和障礙物,利用夜暗和暴風雪天氣進行小規模襲擾和反擊),轉入積極的冬季攻防態勢。
    遠東援軍的戰略部署:那些從遠東和西伯利亞調來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習慣在嚴寒條件下作戰的生力軍,此時已經陸續抵達莫斯科周邊地區。朱可夫將這些寶貴的預備隊,秘密地部署在了最關鍵的戰略方向上,比如德軍突擊矛頭最為凶猛的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伊斯特拉以及南線的圖拉等方向,準備在最合適的時機,給與敵人致命的一擊。
    一支支穿著白色雪地迷彩服、腳踩滑雪板、背著自動武器的西伯利亞滑雪兵旅,在夜色的掩護下,如同雪原上的幽靈,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的陣地。他們對身邊的德國兵低聲耳語:“雪,是我們的盟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後方,新的紅軍師團也正在加緊組建和訓練。蘇聯的工業機器,雖然在戰爭初期遭受了重創,但在向東部戰略轉移之後,也開始逐步恢複生產,為前線提供武器彈藥和各種軍需物資。雖然補給依然緊張,但至少已經不像戰爭初期那樣捉襟見肘了。
    而朱可夫幾乎每天都親臨設在莫斯科近郊的方麵軍指揮部,與參謀人員一起,在巨大的軍事地圖前,仔細地研究敵我態勢,分析情報,製定作戰計劃。他目光如炬,神情堅毅,用他那特有的、不容置疑的語氣,向各個集團軍下達著作戰指令。據說,他在一次作戰會議上,對著牆上那幅標滿了德軍進攻箭頭的地圖,用拳頭狠狠地砸了一下桌子,說道:“敵人現在已經疲憊不堪,饑寒交迫,士氣低落——我們,正要選擇在這個時刻,給予他們最沉重的還擊!”
    空軍方麵,蘇聯空軍在經曆了戰爭初期的慘重損失後,也開始逐漸恢複元氣。他們開始更多地利用夜暗和惡劣天氣,對德軍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集結地和前線機場,展開係統性的空襲。蘇軍的飛行員們,還總結出了一些在夜間和冰霧天氣條件下作戰的特殊技巧,比如“安靜射擊”——在夜間巡邏或伏擊時,不輕易開火,而是仔細聆聽德軍車輛或步兵行進的聲音,等敵人靠近了,再突然集火攻擊,打完就撤,讓德國人防不勝防。
    就在莫斯科城外戰火紛飛、德軍的炮彈時不時地落在市區、全城軍民都在為保衛首都而浴血奮戰的最危急時刻,斯大林要在1941年11月7日這一天,照常在莫斯科紅場舉行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盛大閱兵式!
    這樣做的風險很大!前線離莫斯科最近的地方隻有幾十公裏,德國人的飛機隨時可能來轟炸,紅場上聚集那麽多的軍隊和領導人,萬一……後果不堪設想!
    當斯大林把這個想法提出來的時候,連朱可夫這樣的悍將都捏了一把汗。11月1日,朱可夫被緊急召回最高統帥部。斯大林開門見山地問他:“今年的十月革命節,除了照例舉行慶祝大會之外,我們還打算在莫斯科紅場上舉行一次閱兵式。你覺得怎麽樣?前線的形勢,允許我們這麽做嗎?”
    朱可夫沉思片刻,然後用他那特有的、冷靜而自信的語氣回答道:“斯大林同誌,我認為,敵人在近期之內,不可能向莫斯科發動大規模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進攻。在前一階段的作戰中,他們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也遭受了嚴重的損失,部隊疲憊不堪,後勤補給也極為困難,他們現在更需要的是時間來重新補充兵力、調整部署。因此,我認為,在莫斯科舉行閱兵式是可行的。但是,為了防備敵人可能發動的空中襲擊,我們必須極大地加強首都的對空防禦力量,最好能從鄰近的方麵軍,再抽調一些殲擊航空兵團到莫斯科來,確保閱兵期間的絕對空中安全。”
    斯大林聽了朱可夫的分析,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1941年11月7日,清晨。莫斯科的天空,陰沉低垂,飄著冰冷的雪花。紅場上,戒備森嚴。一隊隊穿著嶄新軍大衣、荷槍實彈的紅軍士兵,邁著整齊而堅定的步伐,從四麵八方匯集而來。坦克的履帶碾過被白雪覆蓋的石板路,發出隆隆的轟鳴。遠方,隱約還能傳來前線陣地上的炮聲。
    斯大林和其他蘇聯黨政軍領導人,神情肅穆地登上了列寧墓的檢閱台。當閱兵式指揮官向斯大林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完畢”之後,斯大林發表了他那篇在衛國戰爭曆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名演說。
    他用他那濃重的格魯吉亞口音,通過廣播,向紅場上的受閱官兵,向全蘇聯人民,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
    紅軍紅海軍的戰士們,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工人和男女集體農莊莊員,腦力勞動者,在敵人後方暫時陷入法西斯壓迫的兄弟姐妹們,以及我們英勇的遊擊隊員們,他們正在破壞德國侵略者的後方!我代表蘇維埃政府和我們的布爾什維克黨向你們致敬,並祝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二十四周年!
    讓我們的偉大先輩——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裏·頓斯科伊、庫茲馬·米寧、德米特裏·波紮爾斯基、亞曆山大·蘇沃洛夫和米哈伊爾·庫圖佐夫的英勇形象,在這次戰爭中鼓舞著你們吧!讓偉大的列寧的勝利旗幟指引著你們吧!
    “徹底粉碎德國侵略者!死亡屬於德國占領者!我們光榮的祖國萬歲!她的自由和獨立萬歲!在列寧的旗幟下,向著勝利前進!”
    斯大林的這番講話,核心意義有三:
    強調曆史傳承,喚起民族自豪:他巧妙地將當前的衛國戰爭,與曆史上俄國人民多次反抗外來侵略、保家衛國的偉大鬥爭如抵抗條頓騎士團的涅夫斯基、打敗蒙古韃靼的頓斯科伊、驅逐波蘭幹涉者的米寧和波紮爾斯基、以及戰勝拿破侖的庫圖佐夫)聯係起來,極大地激發了蘇聯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振奮民心士氣,構築“全民抗戰”:他用“兄弟姐妹們”、“朋友們”這樣充滿情感的稱呼,將所有蘇聯人民——無論是前線的士兵,還是後方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都凝聚成一個堅不可摧的戰鬥集體,塑造了“全民皆兵、共赴國難”的偉大形象。
    明確鬥爭目標,凝聚戰鬥意誌:他用“消滅侵略者!死亡屬於德國占領者!”這樣簡單直接、充滿力量的口號,為這場戰爭賦予了神聖的正義性,也成為了激勵全民族浴血奮戰的精神動力。
    很多參加完紅場閱兵的部隊,甚至來不及休整,就直接從紅場開赴了莫斯科城郊的各個防禦陣地,投入到了保衛首都的血戰之中。
    這次在戰爭最危急時刻舉行的紅場閱兵,其意義早已超越了一場單純的軍事儀式。它不僅極大地振奮了蘇聯國內的軍心民心,更重要的是,它也向正在密切關注東線戰局的西方盟國主要是英國和美國),傳遞了一個極其強烈的信號。
    當時,英美兩國雖然已經開始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一些援助,但他們對蘇聯到底能不能頂住德國的進攻,心裏還是存有很大的疑慮。他們害怕,一旦蘇聯垮了或者投降了,他們援助的物資就會白白落入德國人之手。而紅場閱兵,以及隨後蘇軍在莫斯科城下表現出的那種寸土不讓、血戰到底的決心,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他們的疑慮,讓他們相信,蘇聯是會跟德國死磕到底的,是值得他們下大力氣去援助的!這也為後來大規模的《租借法案》物資運抵蘇聯,以及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盡管他剛剛在紅場上發表了那番鼓舞人心的演說,但麵對瞬息萬變的殘酷戰局,這位“鋼鐵領袖”的內心,也並非如他表現出來的那般堅如磐石,沒有絲毫的波瀾。他也會焦慮,會懷疑,會感到那泰山壓頂般的巨大壓力。
    就在這個時候,斯大林拿起電話,直接打給了坐鎮西方麵軍指揮部的朱可夫。電話接通後,斯大林的語氣異常沉重,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痛苦,他問朱可夫:
    “朱可夫,你向我保證,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嗎?我這是懷著內心的巨大痛苦向你提出這個問題。我希望你,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能夠誠實地回答我。”
    電話那頭的朱可夫,沒有絲毫的猶豫,用他那一貫的、斬釘截鐵的語氣回答道:
    “斯大林同誌,毫無疑問,我們一定能夠守住莫斯科!但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們至少還需要從後方緊急調撥兩個齊裝滿員的預備隊集團軍,以及大約兩百輛坦克來加強關鍵地段的防禦!”
    聽到朱可夫如此肯定的回答,斯大林似乎稍微鬆了一口氣。他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
    “你能有這樣的信心,這很好。你立刻打電話給總參謀部溝通一下,看看把你所需要的這兩個預備隊集團軍,集中部署在哪個方向最合適。它們在11月底之前,將可以準備就緒,投入戰鬥。不過,坦克……坦克現在我們暫時還無法提供那麽多,你需要依靠現有的力量。”
    這段簡短的對話,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麵,卻真實地反映了莫斯科保衛戰最危急時刻,蘇聯最高統帥部所麵臨的巨大壓力、艱難抉擇以及對前線指揮官的倚重。斯大林雖然大權在握,但在命運的賭桌上,他也不得不將最後的希望,押在像朱可夫這樣真正能打仗的將領身上。而蘇聯當時捉襟見肘的軍事資源連朱可夫急需的200輛坦克都無法立刻滿足),也預示著接下來的戰鬥,將是何等的艱苦卓絕。
    進入11月下旬,東線戰場的氣溫進一步驟降,暴風雪也開始頻繁光顧。德軍的攻勢,在蘇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和日益惡劣的氣候條件麵前,終於徹底陷入了停頓。
    在南線的圖拉方向,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雖然也發動了幾次猛攻,試圖奪取這座重要的軍工城市,但都遭到了圖拉守軍包括工人師和地方部隊)的殊死抵抗,損失慘重,最終也未能越雷池一步。圖拉,這座“莫斯科的南方盾牌”,像一顆釘子一樣,牢牢地頂住了德軍的攻勢。
    在莫斯科西北的克林方向,霍特和霍普納的裝甲部隊雖然一度取得了某些進展,但在蘇軍預備隊的不斷反擊和“將軍冬天”的無情打擊下,也逐漸失去了進攻的銳氣,兵力無法再向前推進,雙方陷入了殘酷的拉鋸戰。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馮·博克元帥,看著自己的部隊在冰天雪地裏苦苦掙紮,傷亡慘重,卻遲遲無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希特勒和最高統帥部發電報,請求暫停對莫斯科的進攻,讓部隊就地轉入防禦,休整補充,等待來年春天再戰。
    但此時的希特勒,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他越來越剛愎自用,越來越脫離實際,嚴令博克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繼續向莫斯科發動進攻!他甚至威脅說,任何主張後退或停止進攻的將領,都將被視為“懦夫”和“叛徒”而受到嚴厲懲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元首的嚴令,讓前線的德軍將領們陷入了極其痛苦和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們不敢公然違抗元首的命令;另一方麵,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在目前這種情況下,繼續發動進攻,無異於讓士兵們去送死。於是,一些德軍下級指揮官,開始采取“消極抗命”的方式,或者以“天氣惡劣”、“道路不通”、“油料不足”等各種理由,來拖延和敷衍進攻的命令。
    德軍內部,也第一次開始彌漫起一種悲觀和絕望的情緒。一些士兵和下級軍官開始私下裏議論:“我們可能打不贏這場戰爭了……”“俄國太大了,太冷了,俄國人也太能打了……”“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回家?” 這種思想的蔓延,對德軍的士氣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時間,終於來到了1941年11月的最後幾天。
    莫斯科城下,德軍的攻勢,已經從最初的“台風”席卷,變成了一陣陣有氣無力的“寒風”吹拂,最終徹底陷入了停頓。疲憊不堪、衣衫單薄的德國士兵,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中,蜷縮在簡陋的雪地工事裏,瑟瑟發抖,等待著那似乎永遠也到不了的補給和冬裝。
    而就在他們對麵,蘇聯紅軍的陣地上,卻是另一番景象。
    雖然同樣承受著嚴寒和艱苦,但紅軍士兵們的士氣,卻在一天天地高漲。他們知道,最困難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敵人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在漫長的黑夜裏,他們悄悄地擦拭著手中的武器,檢查著剛剛補充上來的彈藥,分享著那來之不易的黑麵包和伏特加。
    朱可夫元帥的指揮部裏,燈火通明。一份份關於德軍兵力部署、後勤狀況、士氣變化的情報,不斷地匯總到他的案頭。他那雙深邃的眼睛裏,閃爍著智慧和決斷的光芒。他知道,反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他秘密地向西方麵軍和加裏寧方麵軍、西南方麵軍部分兵力)的第5集團軍、第16集團軍、第30集團軍等主力部隊,下達了準備實施戰略大反攻的命令!那些從遠東和西伯利亞調來的、裝備精良、鬥誌昂揚的生力軍,也已經全部秘密集結到位,像一群即將出閘的猛虎,等待著進攻的信號。
    紅軍,準備在莫斯科城下的這片冰天雪地之中,打出他們在衛國戰爭中的“第一個向西的戰略性突破口”!
    一場改變東線戰場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局的偉大反攻,其激昂的節拍,已經開始在俄羅斯的雪原上,悄然起舞…… 而德國法西斯,即將為他們的狂妄和殘暴,付出慘重的代價!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