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冰原上的反擊
字數:10361 加入書籤
上一回咱們說到,1941年的11月,莫斯科城下是風雪交加,血流成河。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台風”攻勢,在經曆了最初的輝煌之後,終於在蘇聯紅軍越來越頑強的抵抗和“將軍冬天”那無情的鐵腕麵前,徹底陷入了停頓。疲憊不堪、衣衫單薄的德國士兵,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中,蜷縮在簡陋的雪地工事裏,瑟瑟發抖,曾經對“三個月解決蘇聯”的狂妄幻想,早已被無情的現實和刺骨的寒風吹得無影無蹤。
而就在他們對麵,莫斯科城內的蘇聯紅軍,在經曆了戰爭初期一係列災難性的失敗和11月7日那場振奮人心的紅場閱兵之後,士氣卻在一天天地回升。朱可夫元帥手中,也悄悄地集結起了一支足以改變戰局的強大預備隊——那些來自冰雪覆蓋的遠東和西伯利亞的生力軍。
時間,悄然滑入了1941年的12月初。莫斯科周邊的原野,早已被厚厚的白雪所覆蓋,刺骨的寒風在林間呼嘯,整個世界仿佛都被凍結了。但在這片冰冷的沉寂之下,一股壓抑已久的、足以融化鋼鐵的怒火,正在蘇聯紅軍的陣地中,悄悄地積蓄和燃燒。
朱可夫元帥,這位臨危受命、肩負著保衛莫斯科和蘇維埃政權生死存亡重任的“救火隊長”,此刻正坐鎮其設在莫斯科近郊的西方麵軍指揮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反攻前的最後準備。
經過數周的緊急調撥和重新部署,朱可夫手中已經集結起了一支相當可觀的突擊力量。如果算上直接參與莫斯科方向反攻的西方麵軍朱可夫親自指揮)、加裏寧方麵軍科涅夫上將指揮,位於莫斯科西北)和西南方麵軍右翼鐵木辛哥元帥指揮,位於莫斯科西南),蘇軍投入反攻的總兵力,可能達到了近百萬之眾雖然“三十多個集團軍”的說法可能略有誇大,或者是指整個蘇德戰場西線的總兵力,但莫斯科方向確實集中了蘇軍當時最精銳的戰略預備隊)。這些部隊,被精心編組成多個突擊集團,形成了梯次配置,準備在選定的突破點上,給予德軍以致命的打擊。
與幾個月前相比,蘇軍的後勤狀況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雖然依舊困難重重,但至少大部分參加反攻的部隊,都領到了相對充足的冬裝——厚實的瓦哈棉襖、氈靴、護耳皮帽和保暖手套。武器彈藥的供應,也通過簡化的、不惜一切代價的戰時運輸係統,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士兵們不再像戰爭初期那樣,常常因為缺乏彈藥而眼睜睜地看著敵人衝上來。
在戰術思想上,朱可夫也吸取了戰爭初期的慘痛教訓。他反複向手下的指揮員們強調:“我們這次反攻,首要目標是將敵人從莫斯科城下擊退,解除對首都的直接威脅!不必急於追求大規模的合圍和殲滅,那是我們目前兵力和技術裝備尚不具備的能力!先穩紮穩打,把敵人打疼了,打怕了,把他們從我們的土地上趕出去,就是勝利!” 這種務實而清醒的戰術指導思想,避免了蘇軍在反攻初期就因為胃口太大而再次陷入被動。
為了應對德軍堅固的防禦陣地和坦克優勢雖然德軍坦克此時也大多趴窩了),蘇軍士兵們在反攻前,也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他們學習如何在夜暗和暴風雪的掩護下,對敵軍陣地進行滲透和突襲;如何在沒過膝蓋的雪地裏快速滑行,迂回到敵人側後;如何利用地形地物,設置反坦克伏擊圈,用集束手榴彈、反坦克槍甚至土製燃燒瓶,去對付那些不可一世的德國“鐵王八”。<13型火箭炮,也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在反攻中,給德國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種多聯裝的火箭炮,其炮彈發射時會發出一陣陣尖銳的呼嘯聲,如同管風琴演奏一般,爆炸時則火光衝天,威力巨大,覆蓋麵積廣,對敵人的步兵集群和炮兵陣地具有毀滅性的打擊效果。因為其炮架上通常標有生產廠家的“k”字標記代表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再加上當時蘇聯流行一首名為《喀秋莎》的愛情歌曲,士兵們就親切地將這種威力無窮的新式武器,也稱為“喀秋莎”。這個充滿著俄羅斯少女柔情的名字,很快就將伴隨著它那撕裂空氣的怒吼和毀滅一切的火焰,成為德國侵略者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除了“喀秋莎”,蘇軍還集中了大量的大口徑榴彈炮和加農炮,準備在反攻開始時,用最猛烈的炮火,為突擊部隊打開前進的道路。而那些來自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穿著白色偽裝服、腳踩滑雪板、如同雪地精靈般的滑雪兵部隊,更是摩拳擦掌,準備在廣闊的雪原上,給那些早已凍得魂飛魄散的德國佬們,好好“上一課”!
1941年12月5日,清晨。莫斯科城外的原野,依舊籠罩在刺骨的寒風和漫天的風雪之中。
就在這一天,當疲憊不堪的德國士兵還在冰冷的戰壕裏瑟瑟發抖,夢想著能有一杯熱咖啡或者一個溫暖的火爐的時候,蘇聯紅軍的戰略大反攻,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驟然打響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先發出怒吼的,是數千門蘇聯紅軍的大炮!它們同時向著德軍的陣地,傾瀉下鋼鐵的風暴!緊接著,一個令德國人聞所未聞、也讓他們終身難忘的恐怖聲音,撕裂了冰冷的雪原——那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齊射!
這是“喀秋莎”火箭炮在衛國戰爭中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投入實戰!隻見無數道火龍,拖著尖銳的呼嘯聲,從蘇軍的陣地上騰空而起,像一片片複仇的流星雨,劃破黎明前的黑暗,鋪天蓋地地砸向了德軍的前沿陣地和集結地!
一瞬間,德軍的陣地上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爆炸聲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整個大地都在劇烈地顫抖,仿佛天啟降臨,世界末日到來一般!那些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還沒搞清楚狀況的德國士兵,就被這突如其來的、如同地獄火雨般的猛烈打擊給徹底打懵了!很多人甚至還沒來得及爬出他們的散兵坑,就被炸彈的衝擊波震得七竅流血,或者被燃燒的彈片撕成碎片。
“喀秋莎”的怒吼,成為了蘇聯紅軍大反攻開始的信號!
緊隨在猛烈的炮火準備之後,蘇聯紅軍的步兵和坦克,在西方麵軍朱可夫指揮)、加裏寧方麵軍科涅夫指揮)和西南方麵軍右翼鐵木辛哥指揮)的廣闊正麵上,同時向著當麵之敵,發動了全線反擊!
主攻方向,主要集中在莫斯科西北的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伊斯特拉一線,以及莫斯科西南的納羅福明斯克和圖拉北線等多個關鍵地段。
蘇軍的滑雪兵部隊,更是發揮了他們在雪地作戰中的獨特優勢。他們穿著白色的偽裝服,腳踩著塗了油的滑雪板,背著輕便的自動武器,像一群白色的幽靈,在漫天風雪的掩護下,悄無聲息地穿插到德軍防線的側後方,襲擊德軍的指揮部、炮兵陣地和後勤補給點,切斷他們的退路,配合正麵進攻的部隊,對德軍實施分割和包圍。
麵對蘇軍這突如其來的、排山倒海般的反攻,德軍完全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情報遲鈍,判斷失誤:德國的情報部門,在戰前雖然也偵察到蘇軍在莫斯科方向集結兵力,但他們普遍認為,蘇軍已經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反攻了,頂多也就是些局部的反衝擊而已。他們完全沒有預料到,蘇軍的反攻規模會如此之大,攻勢會如此之猛烈!
武器凍僵,效能大減:德國的坦克、火炮、機槍等武器裝備,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中,很多都因為潤滑油凝固、金屬部件收縮等原因而失靈。坦克的發動機難以啟動,機槍的槍栓拉不開,炮彈也經常出現啞火。士兵們凍得連扣動扳機都感到困難。
兵力分散,缺乏預備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兵力,在經曆了數月的苦戰和之前的“台風”攻勢之後,已經嚴重不足,而且為了維持漫長的戰線,兵力也過於分散,缺乏強大的戰略預備隊來應付蘇軍的重點突破。
此消彼長之下,戰場上的主動權,在戰爭爆發近半年之後,第一次戲劇性地從德國人手中,轉移到了蘇聯紅軍手中!
在莫斯科的各個戰略方向上,德軍的防線開始出現動搖和鬆動。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德國士兵,在蘇軍猛烈的炮火、坦克的衝擊以及滑雪兵神出鬼沒的打擊下,開始成建製地向後潰退。
圖拉方向的“閃電俠”也跑了:在南線的圖拉方向,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在經曆了之前攻堅圖拉的失敗和蘇軍的猛烈反擊之後,也頂不住了。古德裏安這位曾經的“閃電戰英雄”,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認失敗,下令部隊放棄圍攻圖拉,向西撤退,一直退到了奧廖爾布良斯克一線才勉強穩住陣腳。在撤退過程中,他的部隊損失了大量的坦克、火炮和車輛,很多重裝備因為缺乏油料或者陷入泥濘解凍後的泥濘和冰雪交加)而無法拖走,隻能就地炸毀或遺棄。
中央和北翼的狼狽逃竄:在莫斯科西北和正西方向,德軍第9集團軍施特勞斯指揮)、第4裝甲集團軍霍普納指揮)和第4集團軍克魯格指揮)的部隊,也同樣遭到了蘇軍的迎頭痛擊,被迫邊打邊退,狼狽不堪。他們曾經占領的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伊斯特拉、沃洛科拉姆斯克等城鎮,在蘇軍的猛攻下一個接一個地失守。
後勤物資的巨大損失:德軍在倉皇撤退的過程中,根本來不及帶走所有的後勤物資和技術裝備。大量的卡車、摩托車、野戰廚房、彈藥箱、油料桶、甚至包括一些還未來得及分發下去的數量可憐的)冬裝,都被遺棄在了冰天雪地之中,成為了蘇軍的戰利品。有些坦克和重型火炮,因為深陷在解凍後的泥地裏無法拖出,也被德軍無奈地炸毀。
“成建製投降”的恥辱:更讓德國人感到震驚和恥辱的是,在這次大潰敗中,甚至第一次出現了成建製的德軍部隊雖然規模不大,可能是營級或連級單位)在絕望中向蘇軍集體投降的情況!這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以來,是前所未有的!它標誌著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開始出現了裂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前線雪片般飛來的壞消息,讓遠在東普魯士“狼穴”大本營的希特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暴怒和焦慮之中。他無法接受,他那戰無不勝的德國軍隊,竟然會在他認為已經“徹底打垮”的蘇聯紅軍麵前,遭遇如此恥辱的失敗!
他像一頭困在籠中的野獸,在作戰室裏來回踱步,對著手下的將軍們咆哮,指責他們“指揮無能”、“膽小怯懦”、“缺乏進攻精神”!
他斷然拒絕批準任何大規模撤退的命令!他固執地認為,德軍的失敗隻是暫時的,是由於天氣原因和個別將領的“軟弱”造成的。隻要德軍將士們能夠發揚“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堅守陣地,不許後退一步,就一定能夠頂住蘇軍的反攻,等待援兵和天氣好轉之後,再重新發動進攻,拿下莫斯科!
於是,他向東線德軍下達了那道後來被稱為“死守令”的嚴酷命令:“所有部隊,必須堅守現有陣地!不許後退一步!任何擅自撤退的指揮官,都將受到最嚴厲的軍事法庭審判!”
這個命令,無疑是把前線的德軍將士們,推向了更加絕望的境地。在蘇軍的猛烈攻勢和嚴酷的自然條件麵前,死守陣地,無異於集體自殺!
1941年12月19日,眼看著前線局勢越來越糜爛,希特勒知道,必須得找個“替罪羊”來為這場失敗負責了。他首先就把矛頭對準了德國陸軍總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元帥。希特勒認為,正是布勞希奇的“指揮不力”和“悲觀情緒”,才導致了德軍在莫斯科城下的失敗。於是,他毫不留情地解除了布勞希奇的陸軍總司令職務,並且做出了一個更加驚人的決定——由他阿道夫·希特勒本人,親自兼任德國陸軍總司令!
這位“奧地利下士”而且還是從來沒有指揮過士兵的“傳令兵”,現在不僅是德國的最高元首、武裝力量最高統帥,還成了直接指揮陸軍作戰的“一線總指揮”!那以後的戰場上的德軍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對於那些在前線苦苦支撐、深知兵敗如山倒滋味的德軍高級將領們來說,希特勒的這個決定,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知道,這位剛愎自用、而且對實際軍事情況一竅不通的元首,一旦直接插手指揮,隻會把事情搞得更糟。
像古德裏安這樣的裝甲兵悍將,更是對希特勒的“死守令”和瞎指揮忍無可忍。古德裏安在一次與希特勒的激烈爭吵中,當麵頂撞元首,力陳必須進行有組織的、彈性防禦式的撤退,以保存實力,避免部隊被全殲。希特勒聽到後暴跳如雷:不,我不準你這麽做!古德裏安表示目前前線已經沒有適宜的陣地可供選擇,如果要保存部隊實力,除了撤退別無選擇
希特勒:那您就應當在原地挖戰壕,堅守每一寸土地。
古德裏安:那裏的凍土已經1米多厚,挖不動了。
希特勒:那你就應當用榴彈炮炸出彈坑,構築陣地,一戰時我們在佛蘭德就是采用這種辦法。
古德裏安,現在我們每個師就四門榴彈炮,而且每門就50發左右炮彈,況且就算是真炸出彈坑,也隻能炸出臉盆大小的坑,周圍全是焦土,根本不能用做陣地使用,就算真炸了,我們拿什麽來抵抗俄國人。
可是吧,古德裏安的苦口婆心的勸說,咱這位“奧地利下士”就是不聽,也不信!
在晚餐時古德裏安坐在希特勒旁邊,古德裏安再一次表達要撤退的意願,甚至說不行您到前線看一下或者派個代表也行。希特勒聽到後再次暴跳如雷:我現在離不開我周圍的人!
希特勒被古德裏安的“犯上”言論氣得七竅冒煙,並很快就解除了他第2裝甲集團軍司令的職務,把他打發回了後方“養病”。
其他一些主張進行戰術性撤退的將領,比如霍普納等人,也相繼遭到了解職或斥責。東線德軍的指揮層,士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最高統帥部主要聽希特勒的)和陸軍總司令部現在由希特勒親自領導)之間,以及前線指揮官與後方大本營之間的矛盾和不信任,就如同一道“裂縫”慢慢的在裂開。德國的戰爭機器,在戰略決策層麵,開始失去了原有的主導力和靈活性。
與德軍方麵的混亂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聯國內空前高漲的士氣和對勝利的渴望!
莫斯科城下的大反攻,是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中取得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的戰略性勝利!
在12月和次年1月,蘇軍在各個方向上都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成功地收複了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伊斯特拉、卡盧加、葉列茨等一係列重要城鎮。德軍被從莫斯科城下擊退了100到250公裏不等,蘇聯首都麵臨的直接威脅,終於解除了!但也因為自身兵力不足等一係列劣勢,沒有在擴大更多戰國。
1941年12月13日,蘇共中央和蘇聯政府聯名發表了告人民書,正式向全國和全世界宣布了莫斯科城下粉碎德軍進攻的偉大勝利!消息傳來,整個蘇聯都沸騰了!那些在後方辛勤工作的人們,那些在淪陷區堅持鬥爭的人們,那些在冰天雪地裏浴血奮戰的紅軍將士們,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聯的報紙、電台等所有宣傳機器,都開足了馬力,連篇累牘地報道前線的勝利消息,頌揚紅軍將士的英雄事跡,揭露德國法西斯的殘暴罪行。一個響亮的口號開始傳遍全國:“德國侵略者從來就不是不可戰勝的!”“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敵人必將被粉碎,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蘇聯人民的鬥誌,也增強了他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蘇聯全國,也從戰爭初期的戰略防禦階段,開始逐步轉入了戰略防禦與局部反攻相結合的新階段。
莫斯科城下的大反攻,雖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將德軍從蘇聯首都的大門口趕了回去,但這場勝利的代價,也是極其慘痛的。
整個莫斯科會戰從1941年9月底的“台風”行動開始,到1942年1月底2月初蘇軍反攻基本結束),蘇軍的傷亡情況,雖然各種史料記載不一,但綜合來看,其陣亡、受傷、被俘和失蹤的人數,可能高達八十萬到九十萬人左右!這是一個多麽驚人的數字!而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遭受的損失,據估計也在二十萬到二十三萬人左右,同樣是元氣大傷。
而整個“巴巴羅薩”從1941年6月22日到1942年1月也算是結束了,蘇聯紅軍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裏所遭受的損失,簡直可以用“瞠目結舌”來形容!僅僅是被俘和陣亡的人數,就達到了令人咂舌的四百萬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受傷的人數,總的傷亡可能高達五百三十萬到六百二十萬之間!損失的坦克約兩萬輛,飛機約兩萬一千架!這樣的損失規模,這要是放在歐洲的一些小國身上,估計已經沒滅好幾次了。恐怕連希特勒本人在戰前都沒有預料到。而放眼整個蘇德戰爭,百萬傷亡以上的戰役更是家常便飯!
而德國方麵呢?雖然在戰爭初期取得了一係列輝煌的勝利,但其自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到1942年初,德軍在東線的陣亡和被俘人數約為四十萬人,總傷亡人數包括受傷)也達到了約一百三十五萬人左右。損失的坦克很多是因為嚴寒、泥濘導致的故障和被迫拋棄)約一千五百輛,飛機也損失了約五百架左右。更重要的是,這些損失中,包含了大量在戰爭初期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老兵油子”,他們的陣亡,是後期補充的新兵所難以彌補的。
德國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閃電戰”的恐怖威力,戰損比更是達到了恐怖的8倍,但莫斯科城下的失敗,也宣告了這種旨在速戰速決的戰術的“最後榮光”。從此以後,德軍再也難以在東線複製那種摧枯拉朽般的勝利了。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使得東線戰場的冬季戰線暫時穩定了下來。雙方都因為巨大的消耗而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進入了一個相對的戰略相持階段。德軍被迫在冰天雪地中,打一場他們最害怕也最不擅長的消耗戰、持久戰。這對於德國這樣一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的工業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似乎又在重演。
斯大林,在這場決定國家命運的保衛戰中,憑借其堅強的意誌和關鍵時刻的果斷決策比如堅持留在莫斯科、舉行紅場閱兵、以及最終批準朱可夫的反攻計劃),在蘇聯人民心目中,再次樹立起了“偉大領袖”、“拯救蘇聯的英雄”的光輝形象。他的個人威望,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
但也正是因為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讓斯大林同誌的自信心又開始有點“飄”了。他似乎覺得,既然能在莫斯科城下打敗德國人,那接下來就應該乘勝追擊,把侵略者徹底趕出蘇聯國土!於是,他不顧朱可夫等一些前線將領關於“部隊需要休整補充、不宜立即發動更大規模反攻”的謹慎建議,開始雄心勃勃地策劃和製定下一階段更大規模的戰略反攻計劃。他的目光,可能已經投向了南方的哈爾科夫,或者北方的列寧格勒,夢想著能盡快解除對這些重要城市的威脅,甚至一舉將戰爭引向德國本土。這種急於求成、甚至有點好大喜功的心態,也為蘇軍在1942年春夏之交可能遭遇的新的挫折,埋下了伏筆。
在莫斯科保衛戰最艱苦的日子裏,在廣大的蘇聯淪陷區,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遊擊戰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這其中,湧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比如,年輕的女遊擊隊員卓婭·科斯莫傑米揚斯卡婭。這位年僅18歲的莫斯科共青團員,在執行燒毀德軍馬廄的任務時,不幸被叛徒出賣而被俘。麵對德軍的嚴刑拷打和百般淩辱,她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秘密。最終,在1941年11月29日,德軍據稱是德軍第197步兵師第332團的士兵)在莫斯科近郊的佩特裏謝沃村,當著被召集起來的蘇聯平民的麵,殘忍地將她絞死。為了恐嚇當地居民,德軍甚至將她的遺體在絞刑架上懸掛了一個多月,並對其進行了令人發指的褻瀆在她犧牲後,她的一側乳房被割掉,眼睛也被挖掉)。當後來蘇軍解放該地區,發現卓婭的遺體時,所有在場的官兵都被德國法西斯的暴行激怒了!他們發誓要為卓婭報仇!斯大林在得知卓婭的英雄事跡和德軍的殘暴行徑後,也勃然大怒!據說他親自下達了一道命令:遇到殺害卓婭的德軍第197步兵師第332團的任何官兵,蘇軍部隊絕不能接受他們的投降,一律格殺勿論!卓婭的英雄形象,後來成為了蘇聯人民不屈不撓、反抗法西斯侵略的精神象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蘇聯青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蘇聯和德國在東線戰場上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雙方都以為自己才是這場世界大戰的主角的時候,一個來自遙遠東方太平洋的消息,卻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炸彈,瞬間改變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格局和走向。
1941年12月7日,一個讓所有美國人都刻骨銘心的日子。日本聯合艦隊,在沒有事先宣戰的情況下,悍然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海軍基地——珍珠港!
消息傳來,舉世震驚!美國,這個一直奉行“孤立主義”、在戰爭邊緣“隔岸觀火”的工業和經濟巨人,終於被徹底激怒了!羅斯福總統向國會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日”演說,美國正式對日宣戰!緊接著,德國和意大利作為日本的盟友,也相繼對美國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才真正從一場以歐洲為主要戰場的地區性衝突,演變成了一場席卷全球所有主要大國、遍及四大洋五大洲的、名副其實的“世界大戰”!
珍珠港的炮聲,對正在莫斯科城下苦苦支撐的斯大林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意味著,他終於不用再擔心日本關東軍會從遠東背後捅他一刀了雖然佐爾格的情報早就這麽說了,但他心裏可能還是有點不踏實)。現在,日本既然跟美國幹上了,那它就更沒有精力和膽量再來招惹蘇聯了。蘇聯,終於可以暫時擺脫兩線作戰的噩夢,集中全力對付西邊的德國法西斯了!
那麽,小小的日本,為什麽敢去招惹美國這個“巨人”呢?在這場看似瘋狂的軍事冒險背後,又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政治、經濟和戰略考量呢?而美國的加入,又將如何深刻地改變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最終結局呢?從下一卷開始,咱們就把鏡頭,暫時從冰天雪地的東歐平原,轉向烈日炎炎的太平洋戰場,去看看那場同樣波瀾壯闊、也同樣充滿了陰謀與血腥的——太平洋戰爭!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