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態度堅決

字數:7000   加入書籤

A+A-


    “漢中千戶耿青,晉升為廣威將軍,封城固縣伯。”
    “漢中千戶秦武,初授鎮國將軍,封洋縣伯。”
    “漢中千戶楊赫,晉升為安遠將軍,封勉縣伯。”
    “漢中百戶周通,初授武德將軍,封寧強縣伯。”
    ……
    未封爵者尚且不論,單是這四位伯爵,已足以令人豔羨。
    西域大捷之功,足以使他們獲此殊榮。
    雖非侯爵、公爵,但日後若再建功,軍職、爵位皆有晉升機會。
    依此趨勢,朱鬆心中暗想,待到登基之時,這四人中或許能誕生兩三公爵。
    朱鬆深知,無論是郡公還是國公,恐怕都逃不過這一安排。
    他頓時領悟了老爺子的深意,這分明是在毫無掩飾地為麾下將領鋪設前程。
    “父皇,兒臣對此無異議,隻是連封四爵,朝廷中恐有人心懷不滿。”朱鬆稍作思考,向朱元璋提醒道。
    大明史上從無藩王麾下將領獲封爵位之例,朱元璋通常隻對心腹將領封爵。
    “哼,他們不過是嫉妒罷了!”朱元璋冷哼一聲,滿不在乎,“不滿又怎樣?讓他們去打下西域看看!他們有那個本事嗎?”
    朱鬆聽後,哭笑不得。
    他感覺老爺子如今行事愈發隨性,以往此類事情,老爺子定會顧及文武百官的反應和態度,而今卻毫不在意。
    “你無需有任何顧慮!”朱元璋決斷道,“封賞之事已定,我正好要給標兒寫信,連同這封賞的旨意一並送回。”
    說完,他召來蔣瓛,令其派人將封賞旨意與自己給朱標的信送回應天府。
    ……
    時已入冬,大明北境邊關卻比往年更為安寧。
    東察合台覆滅的消息震驚了周邊諸多國家和勢力,特別是往年冬天常南下侵擾的瓦剌和韃靼兩部,此刻竟偃旗息鼓,不敢露頭。
    漢中軍此次西征的影響力和震懾力可見一斑。
    就在朱元璋與朱鬆回到漢中府的第五天,西域大捷的消息已傳回應天府的朝廷中樞,一時間,朝野震驚。
    出乎意料,朱元璋此次親率大軍,僅憑漢王朱鬆麾下的漢中軍,短短兩月之內,便徹底擊潰了東察合台,成功收複了西域!
    朱標接到朱元璋傳回的消息,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神色。
    西域真的收複了!老九果然沒讓父皇失望!而且,僅僅兩個月就征服了整個西域,這在以往,簡直是難以想象!
    在朝會上,朱標當眾宣讀了西域的捷報,滿朝文武反應各異。
    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那些原本對漢王朱鬆不滿的儒臣,此刻臉色極為難看。
    戶部尚書張紞最為高興。
    漢王朱鬆勢力越強,對他越有利。
    自漢中府歸來,他察覺到昔日同僚開始疏遠自己,但張紞並不在意。
    身為戶部尚書,掌管國家財政,其他部門就算對他不滿又能怎樣?有本事別跟戶部打交道,這可能嗎?
    在張紞眼中,這些官員愚昧無知,看不出時局變化。
    如今皇帝、太子及淮西勳貴幾乎都站在漢王朱鬆一邊,誰會傻到去招惹漢王?
    盡管朝中儒臣對漢王朱鬆多有不滿,此刻也隻能無奈接受。
    畢竟,禦駕親征的是朱元璋,誰敢質疑這份功績?誰又能否認漢王朱鬆在此戰中的貢獻?這可是皇帝親自證實的!
    因此,朱標宣讀捷報後,即便儒臣們難以接受,也不敢多言,無人敢輕舉妄動。
    如今的太子朱標,似乎全力支持漢王,態度堅決。
    自漢中府歸來之際,太子已罷黜眾多朝臣,並親自下令將他們囚禁於錦衣衛昭獄。
    所幸的是,太子心存仁善,僅針對這些官員,未行株連之策,否則必將引發更大。
    “吏部尚書詹徽何在?”朱標環視群臣,緩緩問道。
    “臣在此,請太子殿下示下!”詹徽聞言,急忙出列恭敬回應。
    “詹大人,此份乃父皇對西征功臣的封賞名單,你吏部先行審閱。”朱標言罷,命太監將朱元璋擬定的名單送至詹徽麵前。
    詹徽身為吏部尚書兼太子太保,地位顯赫,與藍玉等人私交甚篤,亦是文官集團中少數能與淮西勳貴交好之人。
    自漢中府歸後,朱標直言不諱地告知詹徽,皇位終將傳給漢王朱鬆,並道出其中緣由。
    詹徽初聞此言,震驚不已,然稍作思索,便恍然大悟。
    他似乎明白了戶部尚書張紞為何會投向漢王陣營。
    有皇帝與太子支持,漢王朱鬆掌控朝局,隻是時間問題。
    張紞運氣極佳,作為六部尚書之首個倒向漢王者,據傳在漢中助漢王處理諸多事務,日後漢王即位,他必將受到重用。
    詹徽在朱標的勸說下,亦決定站隊漢王朱鬆。
    雖未公開表態,但他心中已明確立場。
    當詹徽公布朱元璋的封賞名單後,群臣嘩然。
    特別是老爺子一次性賜予漢中四位將領爵位,此信號極為明顯。
    大明開國以來,從無藩王屬官封爵之例。
    即便是伯爵,其尊貴遠不及侯爵、公爵,但此例一開,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不就等於從側麵宣告,漢王朱鬆未來的身份與成就,絕非僅僅局限於藩王之位?
    那些本就惶恐不安的儒臣們,此刻更是焦躁難安。
    更令人震驚的是,吏部尚書詹徽對此封賞竟無異議。
    “太子殿下,此封賞萬萬不可!”
    “大明從未有過給藩王屬官封爵的先例!”
    兵部尚書茹常率先站出來反對。
    茹常作為儒家堅定的支持者,又曾是太子朱標的伴讀,他自信以與朱標的關係,提出反對意見定會被考慮。
    朱元璋任命他為兵部尚書,也是因為他與淮西勳貴不和,能牽製兵部與武將的關係。
    兵部若與武將勳貴過從甚密,後果將不堪設想。
    “大明雖無此先例,但並不意味著不可有,如今不就有了嗎?”
    “耿青、秦武、楊赫、周通四人在西征中立下赫赫戰功,封爵亦不為過,畢竟他們為大明開疆拓土,收複了西域!”
    朱標從容不迫地回應。
    茹常聞言,頓時目瞪口呆。
    他萬萬沒想到,朱標竟會在此事上如此糊塗。
    老爺子糊塗也就罷了,連太子朱標也如此,漢王朱鬆究竟給他們父子灌了什麽湯?
    “此事已定!”
    “吏部和兵部記冊後,封賞即刻下發!”
    朱標不容茹常再勸,果斷下令。
    一時間,茹常臉色鐵青。
    朝堂上文武百官麵麵相覷,皆未料到如此結果。
    談及耿青四人功績,封爵實屬應當,即便藩王屬官封爵無前例,亦非不可破之規。
    朝會散後,朱標方離奉天殿,便被茹常急攔。
    顯然,茹常欲阻朱標封賞秦武等人爵位。
    朱標正色拒之:“茹卿,此言休提。
    有功必賞,乃父皇與我之共識。
    西域之功,若不足封爵,豈不讓大明將士寒心?文官以政績晉升,武將唯戰場立功。
    此時反對,豈非要與武將對立?”
    茹常麵色鐵青,未料朱標如此決絕。
    朱標再言:“兵部尚書之位,非卿專屬,不願者可讓賢。
    望卿自重!”
    言罷,朱標無奈搖頭,轉身返東宮。
    東宮屬官,多儒學擁躉,如黃子澄、齊泰、茹常等,令朱標頗為頭疼。
    昔日,朱標信儒治世,然老九使之觀念大變,如今對老儒生心生厭惡。
    漢中府。
    朱元璋處理完封賞事宜,心曠神怡,西域之患終解。
    “係統,吾今收複西域,大明皇帝排行榜之位,能否再升?”
    朱元璋滿懷期待,問於國運係統。
    宿主是否期望過高?僅僅收複西域,相較於為大明開拓的疆土,實難相提並論!
    國運係統毫不留情地給朱元璋潑了盆冷水。
    “收複西域尚且不足?”
    朱元璋愕然。
    他原本以為,收複西域後,在大明皇帝中的地位能有所提升,卻未料到會是這番回應。
    國運係統的言下之意,僅憑西域,遠遠不夠?
    “遠遠不夠!或許宿主需於在位期間,將漠北、東瀛、南越等地盡納大明版圖,方能提升排名。”
    “以漢王朱鬆之能,此非難事,數年之內或可達成!”
    國運係統略顯無奈地說明。
    朱元璋沉默。
    數年?他還能等多久?
    有朱鬆在側,多活一二十年或許不是問題,但他無意久居皇位。
    他已決定,若朱標不存,而自己尚在,便將皇位傳於朱鬆。
    屆時,他安心為太上皇,安享晚年,豈不美哉?
    “或許,可與朱鬆言明,待他征服漠北、東瀛、南越後,便禪位於他。”
    “如此,他必有動力,盡早完成此等壯舉!”
    朱元璋的心思迅速活絡起來。
    若朱鬆知曉父親以此激勵他開疆拓土,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
    “需催促朱鬆,盡快對漠北用兵!”
    朱元璋自語。
    西域之戰後,他對漢中軍的戰力再無質疑,尤其此次西征,漢中軍所用裝備僅是常規,攻城時多了幾門神武大炮而已。
    諸如燧發槍、迫擊炮等犀利火器,尚未亮相!
    於漠北草原,神武大炮顯然不適用,既無城池需其轟擊,又因其笨重,運輸極為艱難。
    那幫人亦不會坐以待斃,等你大炮轟來。
    因此,便於攜帶的迫擊炮,以及射程更遠、穩定性更高、使用更簡便的燧發槍,乃至,更為適合漠北戰場。
    “父皇,您這是要外出?”
    朱鬆正與周貴妃、徐妙錦於院中閑談,見朱元璋走出,好奇問道。
    “咱欲外出走走,你若無事,便一同前往。”
    朱元璋笑而應之。
    朱鬆自然不會推辭,他看出父親似有言語欲訴。
    父子二人登車,離漢王府而去。
    歸來後,朱元璋尚未漫步漢中街巷,再見繁華漢中,心情甚佳。
    “老九,你提及的燧發槍與迫擊炮,何時能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