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請蒼天,辨忠奸
字數:5124 加入書籤
小雞跟著小鴨走,不知不覺就被帶溝裏了。靖王直接被推到了梁帝的對立麵,即便他再有理有據,現在也隻能被動挨打。
這個話題說多錯多,不說就是默認。不僅現在差事渺茫,還徒增了梁帝的不滿。
而就在這時,身後的柳大人一記助攻,不但幫蕭景琰化解尬局,更是將他的劣勢直接扳回了。
“哈哈哈,哈哈咳咳咳咳咳咳”
柳澄最後掩麵看著上位的梁帝。
“老東西,朕的兒子們不貼心,你倒是開心看笑話。”
“呃啊,陛下,殿下們 不是不貼心,而是更貼心才對, 老臣倒覺得靖王殿下這個脾氣好,有什麽全都說出來,從來不打肚皮官司。即便是說的不對,陛下您還可以教導他們不是?嗬嗬嗬嗬”
柳澄大人看似插科打諢的三言兩語,將譽靖相爭的賑災國事,講成兩個兒子打架的天倫之樂。
這樣一來,事情的性質就一下子變了,不但把靖王一直被詬病的脾性轉化為正能量,更內涵了一波譽王口不對心,一波堪稱神級的助攻給到蕭景琰。
………
【譽王真是張口就來呀,靖王和沈追都不會打嘴仗】
【倒是這個柳大人,隨隨便便一句話就可以扭轉局麵】
【柳大人也是一個隱藏的大boss呢,分分鍾化解,還該誇的誇了,該貶低的貶低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感覺。看著愛笑的小老虎頭,真是像極了印象中老家某個叫不出稱謂的遠房長輩,有點親切。】
………
而此時龍椅之上的梁帝,他自然知道兩個兒子是什麽性格,隻是剛剛盛怒之下被譽王帶得有些迷失了,被他這一打岔,自然不會再自己去找不自在。
“既然你們都有意為朕分憂,這賑災一事嘛~”
“父皇,賑災一事刻不容緩。既然父皇尚未決斷,戶部的銀子應該也撥不下來,兒臣想著災民苦楚,心中實在不忍,不妨這樣,兒臣先削減府中的用度,先撥個三萬兩銀子出來應急。”
“嗯?”
“待父王決斷之後,再行跟上不遲。”
這多少有點不講武德了,也是將靖王弄蒙了,就連梁帝也是斜身再次確認是不是要自己先出錢賑災。而譽王的漂亮話也是膈應得讓沈追等人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兒臣身上一絲一縷皆是父皇所賜,哪兒還有什麽私庫,不都是父皇平日裏想的嗎?普天之下皆是父皇子民,豈能不同沐皇恩?兒臣已經想好了,將父皇平日的恩賜都備下,一旦什麽地方短缺了,立刻補上,絕對不能因為銀糧遲滯而有損父皇聖德。”
不得不說,譽王這些話句句造作,字字痛心。無奈梁帝年紀大了,口味重就好這一口,他阻止了想要繼續爭取的蕭景琰。
“景桓能有此心,真是難得呀,這次災情緊急,還是你去。”
沈追馬上阻止道:
“陛下。”
“兒臣領旨”
“賑災本是朝廷之責,也沒有讓譽王私庫填補的道理。沈卿,以奏折中呈報的戶部所撥銀兩中減出3萬,其餘的分批出庫,全部由譽王處置,不得貽誤災情。”
“陛下。”
“好了,朕也累了,退下吧。”
………
【果然,資本的力量在任何時代都好用。譽王這一套騷操作下來,不但一分錢沒出,更是在三打一的局勢下大獲全勝,即打壓了靖王的勢頭,又賺足了梁帝的聖心。】
【在他的眼裏,賑災的差事最多不過就是一塊有油水的肥肉而已。而在靖王和沈追的眼中,這關乎著數萬災民的生死。】
【譽王得手了,五洲的百姓要遭殃了】
【蒙摯呢,上去給他兩個大嘴巴】
………
躊躇滿誌歎蹉跎,風雨飄搖至南明。沈追心中萬馬奔騰,隻能將希望寄托在玉皇大帝的身上。
“我現在隻盼天上劈下一個雷來,正好砸在譽王的頭上。”
靖王聽後也是無奈,馬上查看周圍是否有人,
“你這是什麽話?”
“失言失言,殿下恕罪。”
靖王同樣深感無奈和自責,雖然事情已成定局,但他還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蘇宅,想看看在麒麟手段下,這事情還能不能有轉機。
而此時的梅長蘇舊疾複發,強忍著病中不適,又咳又喘的抱著暖寶寶,讓人看著心裏有些酸澀。
“咳~咳~”
“先生可是舊疾又複發了?”
“不礙事的,喉嚨有點癢。我知道殿下今日的來意。”
“賑災一事已成定局,先生又有病在身,就不要多想了。”
“也未必是定局。”
“父皇已經明確指派了譽王如何不定?沈追情急之下還說,期盼天上能打個雷下,正好砸在譽王頭上。”
梅長蘇聽後笑道:
“他這句話說得倒不錯,若是殿下信我就安心再等兩日,有一個雷正在路上,馬上就要砸下來,絕對砸在譽王的頭頂。”
“有個雷正在路上?”
雖然賑災的事情失去了先機,但運氣還算不錯。5日前,有一支給譽王送禮的鏢隊經過撫州,正巧被江左盟截了下來,而送禮的人竟然就是本次災情最嚴重的越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越州?越州災情最嚴重,據傳都已經有人餓死,越州知府居然還能搜刮到財物給譽王送禮?”
“這次送的禮還不輕,足足有五千兩銀子。”
“可是現在除了陛下,還有誰能曰之譽王。”
“除了皇權,還有民心。我已經安排好了,不出兩日,這樁醜事就會傳遍越州城的大街小巷,賑災的銀糧都還沒有出庫。我倒想看看這個譽王,還能找出什麽新的借口?”
“民情民怨一旦呈鼎沸之勢,必定會觸碰到陛下最看重的朝廷臉麵,到時候就算他再偏重譽王,也不會眼看著他妨礙整個大局的安危。”
………
【沈追的黑色幽默讓我們感受到他的無力感。】
【是我的話我也隻能求神拜佛了。】
【沈追,向天許願還不如向蘇蘇許願】
【蘇蘇:既然你們誠心求了,我就如你們所願】
【五千兩很多嗎?】
【我看他們不是動不動就幾千幾萬兩的嗎?】
劉禾坪對於這段劇情裏麵的這個柳澄大人比較有感觸,因為之前的時候對於權謀較強的人,王易都隻是寫了梅長蘇、高湛、靜妃、言侯等人,都沒有著重講過這個柳澄柳大人,這次他在武英殿的表現確實讓人驚歎。
“之前的時候,大家基本都會將目光放在負手算盡天下的江左梅郎身上,或是伏脈千裏不留痕跡的麒麟娘娘,甚至是全程上帝視角的麒麟公公高湛。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朝局金殿之上的中書令,他對局勢的洞察絲毫不遜色於那三位才子。譽王奪嫡十年,六部尚書全部擇主而侍。而權重最高的中樞卻能獨善其身,這不得不讓人深思。在樓之敬倒台,戶部停擺的關鍵時候,又是他將沈追的名字不留痕跡的放給梁帝。他與高公公一樣,視角極其清晰,手段毫無痕跡。”
陳鍇戈接著說道: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麵帶豬相,卻心頭嘹亮,柳澄就是這樣的高手。”
陳司宸最後說道:
“我看有些觀眾對於五千兩的多少存在疑問,我來給大家做個小科普吧,在古代每個時期的貨幣價值不等,我們就以稻米計量單位為例,一袋米等於十鬥,等於100升,等於100斤,所以一袋米相當於100斤,古代的一斤是現在的十六兩,也就約等於現在的一斤半,而一兩銀子平均可以買到2袋米,也就是說一兩銀子等於300斤米,按我們現在的行情,最普通的一斤米2.5塊,那麽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約等於750塊,五千兩大概就是小400個這在我們這小城裏可以買四套還不錯的三室一廳。”
【我一輩子都可能掙不了400個吧】
【這筆錢對於雲端之上的皇族來說,可能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錢。根本無法激起梁帝對於譽王的厭惡。】
【所以蘇蘇以劫富濟貧的方式散播到了越州呀,到時候知道的人多了,民怨就來了,梁帝不得不管】
………
喜歡讓你寫朋友你寫琅琊榜權,文抄公請大家收藏:()讓你寫朋友你寫琅琊榜權,文抄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