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諸王觀炮

字數:4143   加入書籤

A+A-


    645 章諸王觀炮(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西校場)
    斡耳朵西校場的黃土被馬蹄踏成細塵,術赤係諸王劄剌兒台的牙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旗麵狼首紋下繡 “術赤後嗣”—— 這是成吉思汗分封時的舊製,與察合台係的 “纏蛇旗” 形成鮮明對立。他身後跟著十一位千戶,甲胄上的銅釘在陽光下泛光,其中三位千戶的甲片有明顯修補痕跡,“去年察合台軍突襲額爾齊斯河,” 劄剌兒台勒住馬韁,對迎候的蕭虎道,“這些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回來的。”
    校場入口的木牌刻蒙古文 “觀炮區”,按《軍器觀摩則例》諸王需下馬步行,兵器交由虎衛營暫存。劄剌兒台的長子帖木兒(非叛黨)腰間的彎刀被驗刀官登記在冊,刀鞘的寶石缺失一塊 —— 這是與察合台軍肉搏時被劈掉的。“校場百步外已設觀禮台,” 蕭虎引著諸王前行,台案上鋪著克魯倫河羊皮,“按射程設置,” 確保既能看清演示,又保安全。
    虎衛營百戶那拉珠爾揮旗示意,三十門虎蹲炮的炮口同時揚起,對準百步外的靶場。靶位立著三副鐵甲,均為仿製的察合台部 “鐵浮屠” 製式甲片厚三分,用鉚釘連環扣合,“這是上個月從俘虜身上繳獲的,” 驗炮官展示鐵甲內側的部落印記,與劄剌兒台帶來的戰利品完全一致。
    “放!” 那拉珠爾的令旗落下,炮聲如雷貫耳,三十枚石彈呼嘯而出,煙塵瞬間吞沒靶位。待風沙散去,諸王齊齊起身 —— 三副鐵甲均被擊穿,最厚的胸甲破口處嵌著碎石,甲片外翻如花瓣。劄剌兒台的指節重重叩響觀禮台案幾,案上的銀壺被震得輕顫,“去年我次子就是被這種鐵甲所困,” 他的聲音沙啞,“若當時有此炮……” 校場的風卷著硝煙味,將未盡的話語吹散在草原上。
    觀禮台的帳內,耶律鑄展開漠北勢力圖,用狼毫筆圈出術赤係與察合台係的控製區“自太祖分封以來,” 兩係為爭奪額爾齊斯河牧場已爭鬥五十餘年,“至元二十五年察合台部吞並術赤係三站,” 去年更是襲殺劄剌兒台次子,“血債需血償。” 圖上的克魯倫河用朱砂標注,這是雙方必爭的水源要道,也是蕭虎布炮陣的核心區域。
    劄剌兒台的千戶們傳閱著戰損名冊,冊中記錄著 “至元二十六年秋?額爾齊斯河之戰” 的傷亡術赤係損失騎兵三百,“察合台的鐵浮屠衝鋒時,” 普通弓箭根本無法穿透,“我們的甲士隻能用彎刀劈馬腿,” 帖木兒的手背仍有當時留下的疤痕。蕭虎適時插話“虎蹲炮的石彈可破鐵甲,” 這正是克製鐵浮屠的利器,“但需諸王合力守河防。”
    蕭虎展開炮陣圖,羊皮紙用蒙古文標注射程 “百步”,漢文注 “品字形變陣三法”左陣十炮護左翼,右陣十炮護右翼,中陣十炮居中策應,射程相互重疊形成火力網。“此陣按《武經總要》‘三足鼎立’陣改良,” 他用木杆指著圖中紅點,“每個紅點都是預設炮位,” 與斡耳朵的距離呈等邊三角形,“任何一處遇襲,兩陣可同時支援。”
    劄剌兒台的老千戶巴圖(曾隨拔都西征)質疑“草原風大,會影響石彈軌跡,” 蕭虎早有準備,命甲士抬來測風儀 —— 這是西域商隊帶來的波斯儀器,銅製鳥形指針隨風轉動,“按風速調整炮口角度,” 他演示如何根據指針偏轉度數校準,“誤差可控製在三步內。” 巴圖撫著胡須點頭,這比蒙古傳統的 “目測法” 精準得多。
    “蕭公布此炮陣,” 察合台係降將阿勒壇突然開口,他是被迫歸附的千戶,“是防察合台,還是防我們?” 帳內瞬間安靜,劄剌兒台的手按在刀柄上,虎衛營的甲士悄然戒備。蕭虎卻笑了,命人取來炮身拓片“炮身刻‘鎮北’,” 拓片上的蒙古文清晰可見,“北指阿爾泰山,” 正是察合台部的方向,“若防諸王,當刻‘鎮內’。”
    他隨即展示虎符與炮身鐵礦粉的共振測試“每門炮都可憑虎符驗真,” 諸王的符牌貼近拓片,均無反應,“隻有監國虎符能啟動炮陣,” 這是防止私用的 “符炮聯動製”。阿勒壇啞口無言,劄剌兒台卻道“我們要的不隻是防禦,” 他盯著蕭虎的眼睛,“需借炮反攻,奪回額爾齊斯河牧場。” 這才是觀炮背後的真實訴求。
    六、利益交換同盟建立的現實基礎(術赤係與監國勢力的戰略互補)
    蕭虎早備下協議草案,用蒙漢雙語書寫術赤係出騎兵兩千協防炮陣,“每千戶配一門虎蹲炮,” 由虎衛營教操炮術;監國方麵則每月撥糧三百石,“助術赤部過冬,” 待擊退察合台軍,“額爾齊斯河牧場歸還原主。” 劄剌兒台的手指劃過 “過冬糧” 三字,去年雪災讓部民餓死不少,這條件直擊軟肋。
    帖木兒年輕氣盛,追問“若察合台部聯合窩闊台係來攻,” 炮陣能否抵擋?蕭虎請出軍器監的彈道測算圖“三十門炮齊射,” 可擊穿五百人規模的鐵甲衝鋒,“加上術赤騎兵側擊,” 勝算七成以上。他特意強調“忽必烈皇孫已同意,” 東宮令牌的拓片附在協議後,“此盟有東宮背書,” 非私人約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巴圖千戶堅持驗炮,他爬上炮架敲擊炮身,聽聲音判斷是否有沙眼;阿勒壇檢查炮輪火漆印,與《軍器簿》記錄比對編號;帖木兒則要求再試射一次,這次用他帶來的察合台部鐵甲。石彈再次擊穿靶甲,破口形狀與上次完全相同,“石彈落點偏差不足兩步,” 驗炮官的記錄精確到寸,“符合《軍器驗收標準》優等品。”
    劄剌兒台取來自己的佩刀,猛砍炮身,刀刃卷口而炮身無損。“這是克魯倫河硬木炮架,” 蕭虎解釋,炮架經桐油浸泡三年,“可承受石彈後坐力三十次連發,” 這比乃馬真後時期的炮架耐用兩倍。諸王終於信服,連最挑剔的巴圖都道“太祖時若有此炮,西征花剌子模何需五年?”
    劄剌兒台率先在協議上按指印,蒙古文 “劄” 字的指印鮮紅奪目。十一位千戶依次畫押,阿勒壇猶豫片刻,最終也按下手印 —— 他知道,脫離同盟隻會更危險。蕭虎命人取來三牲祭品,在觀禮台舉行簡易盟誓“以長生天為證,” 血酒灑在炮陣圖上,“共抗察合台,” 炮聲再次鳴響,這次三十門炮齊發,聲傳三十裏,“此炮聲為盟誓之證!”
    耶律鑄當場起草《斡耳朵聯防契》,用三語書寫,騎縫處蓋 “虎臣” 印與術赤係狼首印,“一式兩份,” 蕭虎與劄剌兒台各執一份,“年底忽裏台大會時呈驗,” 讓全蒙古見證這一同盟。夕陽下,炮陣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像一道無形的屏障,隔開了草原的紛爭與安寧。
    那拉珠爾帶領諸王查看預設炮位,每個炮位都已挖好掩體,掩體後有儲彈坑,存放三十枚石彈,“每坑配火折子與引線,” 甲士演示如何快速裝彈,“從裝彈到發射隻需三息,” 比中原炮兵快一息 —— 這是針對蒙古騎兵機動性的改良。劄剌兒台的騎兵立即開始熟悉陣地,帖木兒與虎衛營甲士比劃炮操手勢,雙方的隔閡在實操中悄然消融。
    蕭虎與耶律鑄在帳內敲定糧道“從和林調糧需經克魯倫河,” 需術赤係派五百騎護糧,“每批糧車插雙旗,” 蒙古狼旗與監國虎旗並列,“遇襲時憑旗識友軍。” 巴圖主動請纓護糧,“我熟悉這條道的水草,” 他的經驗將大幅降低糧道風險,這正是同盟互補的優勢所在。
    觀炮結束後,術赤係的騎兵護送炮陣圖返回營地,圖卷用駱駝皮包裹,外層塗防潮漆 —— 這將成為他們的製勝法寶。蕭虎站在校場高處,見炮陣的輪廓在暮色中逐漸模糊,遠處傳來牧民的歌聲,那是對和平的期盼。《元史?諸王表》記載“至元二十七年秋,術赤係與監國盟於斡耳朵,炮陣為質,漠北始定。”
    多年後,額爾齊斯河之戰中,正是這三十門虎蹲炮擊潰察合台軍的鐵浮屠,劄剌兒台在陣前高呼 “蒼狼死,白虎生”,炮聲與喊殺聲交織成草原的新史詩。而此刻的斡耳朵西校場,炮口仍對著阿爾泰山方向,它們不僅是武器,更是曆史轉折的見證者,用青銅與石彈,重塑著漠北的權力版圖。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