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稅則厘定

字數:4218   加入書籤

A+A-


    666 章稅則厘定(至元二十七年冬?三司衙署修訂會)
    三司衙署的銅鍾在卯時敲響,鎮南司官李筠、鎮北司千戶帖木兒、通西司郎中阿合馬(非前叛黨)按品級入座,案上的舊稅則已翻得卷邊 —— 這是戰後首次稅政修訂,距炮陣大捷已過月餘,蕭虎的指令昨夜送達“稅政需應時調整,” 既要保軍需,又要安民生。李筠的桑皮紙筆記上記著漢地農戶訴求“田畝肥瘦不一,同稅不公,” 這是鎮南司提議分級征稅的初衷。
    議事堂的火盆燃著銀炭,暖意中彌漫著墨香與皮革味。蕭虎的案頭擺著三方提案鎮南司的《田畝分級稅冊》、鎮北司的《抽馬折物條例》、通西司的《珍貨抽分擬則》,均按 “先勘驗、再議改、後審定” 流程準備。“戰後稅銀需養炮、養兵、養民,” 耶律鑄作為監議官開場,銅尺輕敲案幾,“今日修訂要循《至元新格》,” 更要貼合漠北漢地實際。
    李筠展開《田畝分級圖》,桑皮紙用三色標注上等田(黑土沃田)、中等田(黃土坡田)、下等田(沙礫薄田),每級旁附畝產數據“上等田畝產一石二鬥,” 中等一石,下等六鬥。他躬身講解“擬上等田十稅一,中等十稅一五,下等十稅二,” 看似下等稅高,實則比乃馬真後時期的 “一刀切八稅一” 仍低三成,“這是按地力征稅,” 更顯公允。
    爭議主要在中等田稅率,帖木兒皺眉“漢地農戶或覺中等稅重,” 恐引發不滿。李筠早有準備,呈上《農戶稅負對比表》中等田舊製繳八升,新製繳七升五合,“實為減負,” 他舉例雲州王家莊的中等田農戶王二,“新製下每年可多留粟米五鬥,” 足夠一家半月口糧。耶律鑄核對《至元新格》“田稅分等” 條款,頷首認可“合乎規製,可再議細節。”
    帖木兒的提案更接地氣,狼皮紙繪製的《抽馬折羊換算表》擺在中央“十羊抵一馬,五牛抵一馬,” 旁注 “貧戶可選折物,富戶需繳實馬”。他解釋草原實情“冬季牧民畜群瘦弱,” 抽馬可能導致貧戶無畜越冬,折羊則靈活,“十隻羊對貧戶壓力小,” 且羊易管理,不影響畜群繁衍。
    通西司郎中阿合馬提出疑慮“折物價值需恒定,” 若羊價波動,恐影響稅銀總量。帖木兒立即補充“由鎮北司每月核定畜價,” 用桑皮紙發布《當月折物比價》,“十羊抵馬價需三司聯審,” 防地方官私定比價盤剝。李筠點頭“此法兼顧軍需與民生,” 符合蕭虎 “不奪民之必需” 的原則,案頭的銅秤仿佛已在稱量羊馬之值。
    阿合馬展開《珍貨分等名錄》,波斯錦、和田玉、西域寶石按質地分三等上等(寶石通透無綹)、中等(色澤稍次)、下等(有雜質),抽分比例分別為十之一、十之二、十之三。“舊製不分等均抽二成,” 他用銀針刺寶石樣品,“上等寶石價值十倍下等,” 同稅不公,新製可增稅銀卻不損商戶,“商戶願繳上等稅,” 因能彰顯貨物品質。
    爭議集中在鑒定標準,李筠擔心“分等無據易生舞弊,” 需設專業評鑒官。阿合馬早請西域評香師伊斯瑪儀協助,製定《寶石鑒定三法》“眼看(色澤)、光照(通透度)、針刺(硬度),” 每法附操作圖解,“評鑒官需經三司考核,” 合格者發 “評鑒印”,失誤三次即罷黜。帖木兒補充“抽分後需給商戶《分等憑證》,” 憑此可免重複抽分,這是吸引商戶的關鍵。
    議事過半,分歧漸顯李筠堅持中等田稅不可再降,“需保炮械維修費;” 帖木兒要求折羊比例放寬至十二隻,“給貧戶更多緩衝;” 阿合馬希望上等寶石抽分降至十之零點五,“吸引西域商戶。” 蕭虎端坐主位,手指輕叩案幾,待爭論稍歇道“田稅中等可微調至十稅一四,” 折羊按 “十羊為基,貧戶可申請緩繳一月,” 寶石抽分維持原案,但設 “年繳超百兩獎鹽引”。
    協調過程按 “三司各讓一步” 原則鎮南司在中等稅率讓步,換取鎮北司支持田畝勘驗;鎮北司放寬折羊期限,獲通西司協助畜價核算;通西司保住珍貨分等,承諾分成交付及時。耶律鑄在《議事錄》中記錄“妥協非退讓,” 實乃稅政落地的必需,案頭的三方提案已改得密密麻麻,卻更趨完善。
    蕭虎逐字審定修訂稿,對田畝分級補充“下等田遇災可申請減免,” 需鄉老與稅吏共驗;抽馬折羊新增 “孕畜免抽” 條款,“母羊母牛不得折抵,” 保障畜群繁衍;珍貨分等明確 “評鑒官需回避同鄉商戶,” 防偏袒。這些補漏參考《至元新格》“災年減免”“畜稅護生” 等條款,讓製度更顯人文。
    審定後的稅則用朱筆圈出核心“稅不重征,征必有用,” 這是貫穿始終的原則。蕭虎對三司官強調“新稅則需讓百姓看懂,” 鎮南司需編白話告示,鎮北司用蒙古文宣講,通西司譯西域語言,“讓商戶、農戶、牧民都知稅為何征,” 征多少,用何處。銅鍾再響時,審定稿已蓋三司印,隻待刻碑公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三司衙前的空地上,石匠們已備好青石碑料,碑高九尺(合元代規製),寬三尺,厚一尺,石料來自雲州礦山,經三司驗石官確認 “無裂隙、無雜質”。刻碑師王石匠展開拓印的稅則文稿,用朱砂描邊“碑陽刻漢文,碑陰刻蒙古文,碑側刻八思巴文,” 三語對照,防誤讀。碑頂預留炮形雕刻位,“按蕭監國令,” 炮形需與西校場虎蹲炮等大,象征 “稅護炮,炮護稅”。
    刻碑前舉行 “祭碑儀式”,耶律鑄主祭,用羊血塗碑四角“願此碑永存,稅政清明。” 王石匠的徒弟們打磨碑麵,確保光滑如鏡,“刻字需深三分,” 防風雨侵蝕,每個字的筆畫都按禮部字體規範,“不得潦草,” 這是稅政權威的象征。附近百姓已聞訊圍觀,王家莊的裏正王老實擠在前排“碑上有咱田畝稅則,” 得看仔細。
    碑陽的漢文按 “田稅、畜稅、商稅” 分三欄,每欄首行用大字“上等田十稅一”“十羊抵一馬”“上等寶石抽十之一”,旁注小字解釋“中等田畝產一石者繳七升五合”“折羊需健康無病”“評鑒官受賄杖二十”。這些細節讓稅則更具體,百姓一看就懂。碑陰的蒙古文由譯官逐字核對,確保與漢文無差,碑側的八思巴文則由翰林國史院學士書寫,字體莊重。
    碑頂的炮形雕刻最費功夫,王石匠按軍器監的炮樣雕刻,炮身刻 “至元二十七年”,炮口朝西,“象征炮護西境,” 與稅則護民呼應。碑座刻纏枝紋,寓意稅政綿延,“如草木生生不息,” 耶律鑄解釋。刻完最後一筆時,夕陽照在碑上,三語稅則在餘暉中清晰可見,圍觀的農戶發出讚歎“這樣繳稅才明白!
    立碑吉日選在冬至後三日,三司官率屬吏與鄉老、商戶代表共赴儀式。蕭虎親自主持,先拜天地,再拜碑石,三牲祭品擺在碑前 —— 這是元代重大製度公示的禮儀。李筠、帖木兒、阿合馬共執碑繩,隨著 “起!” 的號子,青石碑緩緩立起,虎衛營甲士用木楔固定,碑座填土夯實,“從此稅則如磐石,” 蕭虎高聲宣告,“三司共監,萬民共察。”
    儀式的高潮是 “碑前盟誓”,三司官按蒙古禮滴血入酒,共飲後宣誓“若違此稅則,貪贓枉法,” 願受炮刑 —— 這是最重的軍罰。鄉老張三爺代表百姓獻酒“稅則清明,” 咱就安心繳稅,炮陣就有糧,“這是咱百姓的心意。” 立碑的鼓聲與遠處的炮陣操練聲隱約相合,仿佛稅則與炮陣在共鳴。
    新稅則碑前很快圍滿百姓,識字者念誦碑文,不識字者聽講解,王二摸著碑上的 “中等田十稅一四”,算著自家能多留的粟米,笑紋爬上眼角。鎮北司的蒙古文告示貼在碑側,牧民們指著 “孕畜免抽” 條款點頭;通西司的西域語譯本則引來波斯商人,伊斯瑪儀道“分等抽分公道,” 明年要多帶寶石來。
    蕭虎在《稅政紀要》中寫道“稅護炮則炮威盛,炮護稅則稅源穩,” 這是製度閉環的真諦。《元史?食貨誌》記載“至元二十七年冬新稅則行,漢地草原商路稅銀增一成,而民怨減九成,” 炮陣的維修費有了穩定來源,叛黨再無隙可乘。三司衙前的石碑在風雪中矗立,碑頂的炮形雕刻望著西校場,正如稅則與炮陣,在漠北的天地間守護著來之不易的安寧。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