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糧草爭議

字數:6779   加入書籤

A+A-


    1105 章糧草爭議
    中都的風裏已帶了涼意,忽必烈站在北城衛的校場高台上,望著下方列隊的士兵 —— 玄鐵鎧甲在秋陽下泛著冷光,士兵們手持長槍,隊列比往日長了近兩列。近一個月來,漠南流民陸續湧入中都周邊,北驛路的商旅頻次也比往年多了三成,原有的禁軍兵力已顯局促,擴編的念頭在他心中盤桓了許久,今日終於要擺上桌麵。
    “大汗,按眼下的防務需求,北城衛需增編五十人,東城衛增編四十人,南城衛增編三十人,主要補充驛路巡邏與流民安置點的守衛。” 劉秉忠捧著《中都防務需求冊》,站在忽必烈身旁,指尖點在冊中 “流民安置點日均需十人值守”“北驛路新增三段巡邏路線” 的字樣上,“若不增編,現有士兵需兩班倒,恐生疲憊,影響防務。”
    忽必烈目光掃過校場角落的臨時營房,那裏已住了十餘名新招募的士兵,正跟著老兵練習隊列。“擴編不是難事,難的是糧草。”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蕭將軍對糧草把控極嚴,若沒有實打實的理由,增糧申請必被駁回。你去讓李謙算一算,擴編一百二十人後,每月需多耗多少糧草,現有定額的缺口有多大。”
    劉秉忠應聲而去,不多時便帶了李謙來。李謙捧著《糧草消耗測算冊》,躬身道“大汗,按禁軍每日人均三升麥米、兩升糙米的標準,擴編一百二十人後,每月需多耗麥米一千零八十石、糙米七百二十石,合計一千八百石。現有每月三千石的定額,缺口近六成,需向樞密院申請每月額外撥付一千五百石,餘下三百石可從現有損耗預留中調劑。”
    忽必烈接過測算冊,翻到損耗預留那一頁,見每月兩百石的損耗預留旁,李謙用朱筆注了 “可壓縮至一百石,節省一百石”,又在漕運那頁注了 “江南漕糧下月起可提前三日到港,可減少儲備糧消耗五十石”。他點頭道“這樣一來,申請的額外糧草便有了緩衝,蕭將軍那邊也好看些。你把這些測算細節附在申請裏,明日一同送樞密院。”
    次日辰時,忽必烈親自帶著增糧申請去了樞密院。議事廳內,檀香的煙氣比往日濃些,蕭虎正與軍司郎中核對漠北的糧草撥付記錄,見忽必烈進來,便放下手中的文書,指了指對麵的座椅“大汗今日來,是為防務的事?”
    忽必烈將申請遞過去,開門見山道“蕭將軍,眼下漠南流民增多,北驛路商旅也多了,禁軍現有兵力不足,需擴編一百二十人,特來申請每月額外撥付一千五百石糧草。申請裏附了李謙的測算,還有擴編後的防務部署,您看一下。”
    蕭虎接過申請,指尖先落在 “擴編一百二十人” 的字樣上,眉頭微蹙,又翻到糧草測算頁,逐行核對“每日人均五升糧,與現有標準一致,這點沒問題。但擴編一百二十人,是否真有必要?中都禁軍現有一千五百人,再增一百二十人,近一成的增幅,需拿出更實在的防務需求證據。”
    忽必烈早有準備,從袖中取出《北驛路商旅登記冊》與《流民安置點值守記錄》,放在案上“蕭將軍請看,這是近一個月的商旅記錄,比上月多了三成,北驛路原有六個崗哨,現在需增至九個;流民安置點有三個,每個點需十人值守,原有士兵需兼顧巡邏與值守,已連續半月兩班倒,昨日已有三名士兵因疲憊暈倒在崗位上。”
    蕭虎拿起登記冊,翻了幾頁,見上麵有商旅的簽名與日期,又看值守記錄,每頁都有衛所將領的簽字。他沉默片刻,對軍司郎中道“把中都禁軍近半年的糧草消耗冊取來,再讓人去白虎堂,讓趙安派暗衛去衛所核查擴編的實際情況,明日給我回話。”
    暗衛的核查比忽必烈預想的更細致。趙安派了兩隊人,一隊去北城衛、東城衛、南城衛查花名冊,核對現有士兵人數與新增招募的名單,看是否有 “虛增名額”;另一隊去北驛路查崗哨數量,計數每日過往商旅,再去流民安置點看值守士兵的排班,是否真如忽必烈所說 “兩班倒”。
    查花名冊的暗衛在北城衛賬房待了一個時辰,逐頁核對花名冊上的名字,還隨機找了十名新士兵詢問 “何時入伍、在哪訓練”,新士兵們都答得清楚,說 “上月末入伍,在北城衛校場跟著老兵練隊列與長槍”,暗衛又去校場看訓練,見新士兵們正跟著老兵練習刺殺,動作雖生澀,卻都在認真學,花名冊與實際人數一致,無虛增。
    查驛路與安置點的暗衛則更費功夫。他們扮作商旅,跟著北驛路的商隊走了全程,數出新增的三個崗哨,每個崗哨有五名士兵值守,過往商旅的數量也確實比登記冊上的多,有商隊首領抱怨 “前幾日因崗哨不足,差點遇著盜匪”。到流民安置點時,正趕上值守士兵換班,暗衛問換班的士兵 “多久換一次班”,士兵揉著酸脹的肩膀道“兩班倒,每班六個時辰,夜裏冷,更熬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當日傍晚,暗衛將核查報告送進樞密院。蕭虎看著報告,上麵寫著 “擴編人數屬實,無虛增;驛路崗哨與安置點值守需求屬實,士兵確有疲憊之態”,卻仍未鬆口,對耶律楚材道“擴編需求是真,但糧草缺口是否真要一千五百石?李謙的測算裏說從損耗預留中調劑三百石,我倒要看看,現有損耗是否真能壓縮。”
    次日一早,蕭虎親自帶著軍司郎中與兩名糧官去了北城衛糧庫。糧庫的門敞開著,李謙正指揮糧吏清點糙米,見蕭虎來,連忙迎上去“蕭將軍今日怎會親自來糧庫?” 蕭虎不答,徑直走到糧囤前,指了指囤上的刻痕“把近三個月的糧草消耗冊拿來,再把每日的損耗記錄給我看。”
    糧吏連忙取來冊籍,蕭虎逐頁翻看,見三月前的損耗記錄多是 “每日五石,因受潮黴變”,近一個月的損耗減到了 “每日三石”,便問李謙“為何損耗少了?” 李謙道“回將軍,上月末咱們按大汗的吩咐,給糧囤加了防潮的草席,又每日通風,黴變的糧少了,損耗自然減了。”
    蕭虎又讓糧官稱了十石麥米,看是否有 “缺斤短兩” 的情況,糧官稱後道“足斤足兩,無克扣。” 他又問李謙“若擴編後,損耗能從每日三石再減到兩石嗎?每月便能多省三十石,加上你說的漕糧提前到港省的五十石,缺口便可再減八十石,何必申請一千五百石?”
    李謙道“將軍,損耗減到兩石已是極限,再減恐影響糧食質量;漕糧提前到港省的五十石,是下月才開始,且需看天氣,未必每月都能省。擴編後的士兵多在戶外值守,冬日快到了,需加糧禦寒,屆時消耗還會增,若現在不多申請些,冬日恐有短缺。” 蕭虎卻搖頭“冬日的事冬日再說,眼下先按實際缺口申請,不可預留過多。”
    忽必烈得知蕭虎在糧庫核查損耗,便知道增糧申請不會順利。他讓人去請李謙來王府,兩人坐在書房裏,對著糧務冊商議對策。“蕭將軍是怕咱們借擴編多要糧,日後不好把控。” 李謙指著冊中 “每月損耗可省三十石” 的字樣,“他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咱們若堅持要一千五百石,反而顯得心虛,不如退一步,先申請一千二百石,餘下三百石從冬日加糧的申請裏補,這樣更穩妥。”
    忽必烈指尖敲著案麵,思索片刻道“退一步可以,但不能讓他覺得咱們好拿捏。你再算一算,擴編後的前三個月,因冬日未到,每日耗糧可按四升半算,每月多耗一千六百二十石,減去能省的八十石,缺口一千五百四十石,咱們申請一千四百石,既顯誠意,又留了餘地。”
    李謙連忙重新測算,不多時便擬好了修改後的申請,附上新的損耗與耗糧明細。忽必烈看後,讓劉秉忠謄抄一份,次日再送樞密院。“這次送申請時,你跟蕭將軍說,擴編後的士兵先按四升半的標準供糧,冬日再申請加至五升,這樣他該無話可說了。” 忽必烈對劉秉忠道,眼底藏著一絲謀略 —— 先讓蕭虎鬆口部分增糧,日後再借冬日之名補全,逐步實現目標。
    次日,劉秉忠將修改後的申請送進樞密院。蕭虎看著新的測算,見每日耗糧從五升減到四升半,每月缺口從一千五百石減到一千四百石,又附了 “冬日再申請加糧” 的說明,便召集耶律楚材、李禦史等人開議事會。
    “大汗修改後的申請,雖比之前務實,但一千四百石仍過多。” 蕭虎將申請放在案心,“中都現有糧草儲備,若每月多撥一千四百石,冬日恐難支撐其他防務需求。依我之見,先撥一千石,餘下四百石從漕糧的應急儲備中調劑,觀察三個月,若擴編後的防務確實需要,再補撥。”
    耶律楚材道“將軍的提議可行,既滿足了擴編的部分需求,又避免了糧草超額。大汗那邊,想必也能理解中樞的難處。” 李禦史也點頭“從應急儲備中調劑,需做好記錄,避免日後核查出問題。”
    蕭虎便讓軍司郎中擬好批複,讓劉秉忠帶回王府。忽必烈見批複隻給一千石,還有四百石需從應急儲備調劑,雖未達預期,卻也未表露不滿。“蕭將軍既已鬆口,便先按這個批複執行。” 忽必烈對劉秉忠道,“你去告訴李謙,從應急儲備調劑的四百石,要做好記錄,每月報一次使用情況,別給蕭將軍留下把柄。”
    接下來的一個月,忽必烈按批複接收了一千石額外糧草,又從漕糧應急儲備中調劑了四百石,擴編後的禁軍逐步走上正軌 —— 新增的士兵補充到北驛路的崗哨與流民安置點,原有士兵的排班從兩班倒改為三班倒,疲憊之態漸消,北驛路的盜匪襲擾也少了兩起。
    蕭虎並未放鬆監控,每月讓暗衛核查糧草消耗,見每日耗糧確實按四升半執行,應急儲備的四百石也用在擴編士兵的口糧上,無挪用,便暫時放下心。但他仍在樞密院的月度防務會上提道“擴編後的糧草消耗,需每月核查,不可有半點馬虎。冬日將至,各衛所的糧草申請,需更嚴格審核,避免超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忽必烈坐在一旁,聽著蕭虎的話,麵上平靜,心中卻已有了盤算 —— 冬日很快便到,屆時隻需拿出士兵禦寒的需求證據,再申請每月加撥四百石,蕭虎便無理由拒絕。他端起茶盞,指尖摩挲著杯沿,目光望向窗外飄落的秋葉,知道這場糧草博弈,才剛剛開始。
    忽必烈讓李謙整理 “擴編士兵禦寒需求” 的文書,附了 “每日需加糧半升” 的測算、士兵值守時的禦寒衣物清單,還有北驛路冬日的低溫記錄。“這次申請加糧,要比上次更細致,讓蕭將軍找不到駁回的理由。” 忽必烈對李謙道,“你再去跟漕運那邊對接,確保冬日漕糧能按時到港,避免蕭將軍以‘糧草儲備不足’為由拒絕。”
    李謙應聲而去,不多時便帶回了漕運的回複“江南漕糧冬日會走冰道,雖比平日慢兩日,但能保證按時到港,應急儲備也已補足。” 忽必烈點頭,讓李謙將禦寒需求文書與漕運回複一並附在加糧申請裏,待冬日來臨便提交。
    此時的蕭虎,也在樞密院商議冬日糧草部署,得知忽必烈已在準備冬日加糧申請,便對趙安道“冬日加糧是慣例,但大汗那邊,需核查清楚禦寒需求是否屬實,不可讓他借冬日之名多要糧。” 趙安躬身應下,心中清楚 —— 這場圍繞糧草的博弈,冬日裏還會繼續。
    冬日第一場雪落下時,忽必烈將冬日加糧申請送進樞密院。申請中寫道“擴編士兵冬日值守,需加糧半升,每月需多撥六百石(含此前未補的四百石),附低溫記錄與士兵禦寒需求說明。”
    蕭虎看著申請,見附的低溫記錄顯示北驛路夜間溫度已低至零下五度,士兵值守時需穿著厚重鎧甲,耗糧確需增加,又讓暗衛核查士兵的禦寒衣物,見每人都有棉襖與棉靴,便知道忽必烈的申請屬實。
    “這次便按申請撥付六百石。” 蕭虎對軍司郎中道,“但需讓大汗每月提交加糧後的消耗記錄,確保糧草用在實處。” 他心中明白,忽必烈的務實與謀略,讓他難以完全拒絕增糧需求,但中樞對糧草的把控,絕不能放鬆 —— 這場博弈,既是對糧草的爭奪,更是對軍權的製衡,需長久堅持。
    忽必烈收到冬日加糧的批複時,正帶著擴編的士兵在北驛路巡邏。雪花落在玄鐵鎧甲上,很快便融化了,士兵們手持長槍,步伐穩健,崗哨上的旗幟在寒風中獵獵作響。“蕭將軍終究還是鬆口了。” 忽必烈望著遠處的驛路,對身旁的李謙道,“往後的糧草申請,需更注重數據與實務,一步一步來,總能達成目標。”
    李謙點頭,目光落在手中的糧草記錄冊上 —— 冊中詳細記錄著每月的消耗與申請,每一筆都有依據,這便是忽必烈能在糧草博弈中逐步占優的關鍵。而遠處的樞密院,蕭虎正看著漠北的軍報,指尖在 “中都糧草消耗” 的字樣上輕輕劃過,知道這場圍繞糧草的爭議,還會在未來的防務中,持續上演。
    隨著冬日加糧的批複落地,中都禁軍的糧草爭議暫告一段落。忽必烈通過 “分步申請、務實測算” 的策略,逐步實現了擴編後的糧草需求,既未與蕭虎激化矛盾,又穩固了擴編後的防務;蕭虎則通過 “嚴格核查、分步撥付” 的把控,守住了中樞對糧草的底線,避免了超額風險。
    耶律楚材在一次議事會後,對兩人道“如今的糧草格局,既滿足了防務需求,又兼顧了中樞把控,是雙贏之舉。往後還需繼續保持這種平衡,共同為中都的安穩出力。” 忽必烈與蕭虎都點頭應下,雖心中各有謀略,卻也明白 —— 在中都防務的大前提下,糧草博弈需以實務為基,不可因私廢公。
    春日來臨時,擴編後的禁軍已完全融入中都防務,北驛路的商旅通行量比去年多了四成,流民安置點也逐步穩定。忽必烈盤點半年來的糧草事務,見每月的消耗都按記錄執行,蕭虎的核查也漸少,便對劉秉忠道“糧草根基已穩,接下來可考慮爭取更多的防務權限了。” 而蕭虎,也在樞密院的防務規劃中,將忽必烈擴編後的禁軍納入了漠南防務的整體部署,這場糧草爭議,最終化作了中都防務深化的契機。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