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歸途啟程

字數:7184   加入書籤

A+A-


    1130 章歸途啟程
    一、典籍整理細核查
    基輔驛館的案上,整齊碼放著二十餘冊厚重典籍 —— 這是東正教主教尼古拉特意回贈蕭虎的禮物,包括希臘文《聖經》抄本、東正教教義注釋、宗教儀式規程等。蕭虎戴著細麻布手套,指尖輕拂過泛黃的羊皮紙封麵,紙張邊緣因年代久遠已微微卷曲,封麵用紅漆繪製著十字架與橄欖枝圖案。“這些典籍既是宗教文獻,也是西域文化的載體,需妥善保管,帶回中都後呈給翰林院,供學者研究參考。” 他對郭敬之道。
    郭敬之捧著一冊《教義注釋》,逐頁翻看“主教特意讓人在每冊典籍後附上俄文簡介,屬下已將簡介翻譯成漢文,抄錄在另一張紙上,與典籍一一對應。比如這本《聖禮詳解》,記錄了東正教洗禮、婚禮等儀式流程,簡介中注明了‘與大元婚俗的差異’,便於中樞理解。” 蕭虎點頭,讓他將漢譯簡介夾在對應典籍中,避免混淆。
    為防止典籍在途中受損,蕭虎特意讓人取來厚實的氈布與桐油布。他示範著將典籍分為兩箱存放,每冊之間墊上軟棉紙,箱底鋪三層氈布,頂層覆蓋桐油布防潮。“兩箱典籍分別由你和孫和攜帶,騎馬時放在馬鞍兩側的特製木箱中,不可堆疊重物,每日宿營後需開箱檢查,確認無受潮、磨損。” 蕭虎一邊擺放典籍,一邊叮囑。
    趙全走進驛館時,正見蕭虎與郭敬之整理典籍,便上前道“將軍,基輔商隊首領彼得派人送來消息,說願與咱們同行至伏爾加河,他們的商隊有五十餘人,可相互照應,抵禦盜匪。” 蕭虎聞言,暫時放下手中的典籍“彼得的商隊熟悉沿途路況,同行甚好。你去回複,明日辰時在北門外匯合,咱們按原路線出發。”
    二、領主餞別顯誠意
    啟程前一日午後,米哈伊爾在基輔王宮設餞別宴。蕭虎帶著郭敬之赴宴,王宮大廳內已擺好長桌,桌上陳列著烤鵝、熏魚、蜂蜜蛋糕等基輔特色食物,牆角的銅爐裏燃著鬆脂,散發著淡淡的香氣。米哈伊爾身著繡金錦袍,站在廳門迎接,見蕭虎到來,上前握住他的手“將軍此去路途遙遠,這桌便飯不成敬意,願將軍一路平安。”
    宴席上,米哈伊爾頻頻舉杯“自將軍來基輔,不僅達成通好協議,還與主教論道傳為佳話,基輔百姓都知曉大元使節的氣度。日後商路往來,我定按協議保障大元商隊安全。” 蕭虎回敬道“主公的誠意,我已盡數帶回,中樞定會感念。若基輔有需,比如引進中都的瓷器燒製技藝,可派工匠赴中都學習,中樞定當支持。”
    酒過三巡,米哈伊爾讓人捧來一個皮質行囊,遞給蕭虎“這裏麵是基輔的貂皮十張、蜂蜜二十罐,貂皮可抵禦漠北風寒,蜂蜜便於儲存,途中可衝水飲用。另有一封給金帳汗國大汗的信,煩請將軍轉交,信中已說明基輔恢複歲貢之事,望大汗既往不咎。”
    蕭虎接過行囊,鄭重道“主公放心,信件定能安全轉交。我也有一物相贈 —— 這是中都的活字印刷版一套,可用於印製文書,比手抄更高效,望能助基輔實務辦公。” 米哈伊爾接過印刷版,見上麵刻著整齊的字母,大喜過望“多謝將軍厚贈,此物定當妥善使用。”
    三、主教贈言寄期許
    餞別宴後,蕭虎特意前往聖索菲亞大教堂,向主教尼古拉辭行。教堂內靜悄悄的,尼古拉身著白色祭服,正站在祭壇前整理經書。見蕭虎到來,他放下經書,引著蕭虎到側廳落座,侍女端來溫熱的奶茶。“聽聞將軍明日啟程,我已讓修士將典籍備好,另贈你一本《祈禱文匯編》,途中若遇險阻,可焚香祈禱,願神保佑你平安。” 尼古拉遞過一本小巧的牛皮封麵典籍。
    蕭虎接過,翻開扉頁,上麵用金粉寫著一行俄文“願和平與你同在”。他謝過尼古拉“主教的典籍與贈言,我都銘記在心。此次論道,我深感東正教的包容與智慧,回中都後定當向中樞稟報,推動雙方更多的文化交流。” 尼古拉點頭“神教導我們‘愛人如己’,大元的‘仁政’理念與之相通,隻要雙方堅守和平、互敬互信,定能實現共贏。”
    尼古拉又讓人取來一幅刺繡掛毯,上麵繡著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全景“這幅掛毯贈予中都的皇宮,讓大元的陛下也能看到基輔的教堂風貌。若日後中都建東正教教堂,我可派修士前往協助。” 蕭虎接過掛毯,感受到布料的厚實與繡工的精細“主教的心意,中樞定會收下。若有修士赴中都,定當妥善安置。”
    臨別時,尼古拉親自送蕭虎到教堂門口,抬手在他額頭輕點“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為你祝福。願你早日回到中都,將基輔的友誼帶給大元。” 蕭虎躬身致謝,轉身離去時,夕陽正透過教堂的彩色玻璃,在地麵投下斑斕的光影。
    四、行囊點檢備歸途
    回到驛館,蕭虎立刻召集隨員,開始點檢歸途行囊。孫和捧著護衛裝備清單,逐一匯報“將軍,十副強弩、五十支羽箭已按您的吩咐,藏在糧草車底部;信號彈五枚由屬下隨身攜帶;十名護衛的馬蹄已更換新掌,馬鞍兩側的木箱已加固,可存放典籍與貴重物品。” 蕭虎讓他拿出強弩檢查,見弩身纏有防滑的麻布,弓弦緊繃有力,滿意點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趙全則匯報糧草與物資情況“幹糧夠隊伍與護衛吃二十日,包括肉幹、麥餅、蜂蜜;飲用水需沿途在部落或驛站補充。與基輔商隊約定,咱們負責前半段的探路,他們負責後半段的糧草補給,已簽訂書麵約定,雙方各執一份。” 他將約定文書遞給蕭虎,文書上用蒙、俄兩種文字書寫,蓋有雙方的印章。
    郭敬之則重點檢查典籍“兩箱典籍已按類別存放,《聖經》抄本放一箱,教義注釋與儀式規程放另一箱,每箱都貼有清單,注明數量與名稱。屬下已將漢譯簡介單獨裝訂成冊,便於途中查閱。” 蕭虎打開一箱典籍,見擺放整齊,棉紙與氈布鋪墊得當,叮囑道“途中若遇雨雪,需用桐油布將箱子裹緊,不可讓典籍受潮。”
    點檢完畢,蕭虎讓隨員各自休息,養精蓄銳。他獨自坐在案前,翻看米哈伊爾的信與尼古拉的《祈禱文匯編》,心中感慨此次基輔之行,不僅達成通好,更帶回了文化交流的種子,待歸中都,定要讓這些種子生根發芽。
    五、商隊匯合定行程
    次日辰時,蕭虎一行準時抵達北門外,基輔商隊首領彼得已帶著商隊等候。商隊有五十餘人,二十輛馬車,車上裝載著絲綢、瓷器、香料等貨物,準備運往金帳汗國薩萊城售賣。彼得身著皮毛外套,見蕭虎到來,上前見禮“將軍,咱們已按約定備好糧草,探路的斥候也已派出,若前方無異常,今日可行進三十裏,在城郊的瓦西裏村宿營。”
    蕭虎與彼得一同查看路線圖,圖上標注著從基輔到伏爾加河的沿途部落、驛站與水源地。“瓦西裏村有我的熟人,可住宿與糧草補給,明日從該村出發,向西行五十裏,便是克烈部的牧區,將軍曾與克烈部首領也速該有舊,可在此處休整一日,補充馬匹與幹糧。” 彼得指著圖上的瓦西裏村說道。
    趙全與商隊的管事核對糧草清單,確認雙方的補給分工“今日至瓦西裏村的糧草由咱們,明日從瓦西裏村到克烈部的糧草由商隊,沿途若遇盜匪,咱們的護衛在前開路,商隊的護衛在後殿後,相互支援。” 管事核對無誤後,在清單上簽字確認。
    孫和則與商隊的護衛頭領商議防禦“若遇盜匪,咱們用強弩先射,商隊護衛則用長矛列陣,不可分散作戰。信號彈紅彈代表遇襲,綠彈代表安全,發射後需立刻集結。” 護衛頭領點頭同意,讓人傳達給商隊的護衛。
    六、城門辭行別基輔
    一切準備就緒,蕭虎翻身上馬,郭敬之與孫和各帶一箱典籍,騎馬跟在兩側,趙全則與商隊首領彼得同行,協調行程。米哈伊爾派來的送別隊伍已在城門口列隊,士兵們手持長矛,分列兩側,百姓們圍在路邊,好奇地看著這支即將啟程的隊伍。
    米哈伊爾的親信侍衛長伊凡走上前,遞給蕭虎一麵旗幟“這是基輔的‘和平旗’,沿途部落見此旗,便知是基輔的友方,不會為難。主公讓屬下轉告將軍,若途中遇部落阻攔,可出示此旗。” 蕭虎接過旗幟,旗麵為白色,繡著基輔的城徽 —— 一隻展翅的雄鷹,他將旗幟交給一名護衛,讓其插在糧草車頂端。
    蕭虎勒住馬,回頭望向基輔城 ——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王宮的銅瓦泛著淡綠色,街道上的百姓揮手道別。他拱手向城門口的送別隊伍辭行“多謝主公與基輔百姓的款待,我定將你們的友誼帶回中都,願大元與基輔的商路永遠暢通,情誼長存!”
    伊凡代表米哈伊爾回應“將軍一路保重,期待大元商隊早日再來基輔!” 蕭虎點頭,一揮馬鞭,喊道“啟程!” 隊伍緩緩移動,護衛在前,糧草車與商隊居中,蕭虎與隨員斷後,漸漸遠離了基輔城,隻留下城門口揮手的人群與矗立的城牆。
    七、近郊休整論典籍
    行至正午,隊伍在基輔近郊的一片樹林旁休整。蕭虎讓人卸下典籍箱,打開其中一箱,取出尼古拉所贈的《聖禮詳解》,坐在樹蔭下翻閱。郭敬之搬來小馬凳,坐在一旁,為他講解俄文內容“這一章講的是東正教的洗禮儀式,需由神父主持,用聖水為嬰兒洗禮,象征洗去原罪,與咱們大元的‘抓周’習俗不同,卻都是對新生兒的祝福。”
    蕭虎點頭,指著書中的插圖“這幅圖繪的是洗禮場景,神父身著白色祭服,嬰兒由父母抱著,周圍的信徒手持蠟燭,儀式很是莊重。回中都後,可將這幅圖臨摹下來,附在見聞錄中,讓中樞更直觀地了解東正教儀式。” 郭敬之連忙取出紙筆,當場臨摹插圖,蕭虎則在一旁標注細節。
    趙全與彼得一同檢查馬匹,見幾匹護衛的馬有些疲憊,便對蕭虎道“將軍,前麵的瓦西裏村有馬廄,可在此處更換幾匹健壯的馬匹,確保後續行程順利。彼得已派人去村裏聯絡,預計半個時辰後便可牽馬前來。” 蕭虎同意“更換馬匹之事交由你負責,需挑選耐力好的,適應漠北的氣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孫和則帶著護衛檢查典籍箱,見箱底的氈布有些移位,便重新鋪好,用繩子將箱子固定在馬鞍上“將軍,典籍箱已加固,即使騎馬顛簸,也不會晃動,可放心前行。” 蕭虎起身,拍了拍箱子“這些典籍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憑證,務必妥善保管,不可有任何閃失。”
    八、部落傳信備補給
    休整完畢,隊伍繼續前行,傍晚時分抵達瓦西裏村。村子不大,約有百戶人家,多以農耕與放牧為生。彼得的熟人、村長瓦西裏已在村口等候,見隊伍到來,熱情地引著眾人前往村中的空場宿營。“村裏已備好幹草與飲水,馬廄可容納所有馬匹,各家各戶還準備了麵包與熱湯,供大家食用。” 瓦西裏操著生硬的蒙古語說道。
    蕭虎謝過瓦西裏,讓人將典籍箱搬進村內的一間空屋存放,隨後召集隨員議事。“明日咱們要前往克烈部牧區,需提前派人傳信給也速該,告知咱們的行程,讓他備好糧草與住宿。” 蕭虎對郭敬之道,“你挑選一名熟悉草原部落語言的護衛,連夜出發,務必在明日午時前抵達克烈部,將信送到也速該手中。”
    郭敬之立刻挑選了護衛中的老兵阿力,阿力曾在克烈部生活過兩年,熟悉部落語言與路線。蕭虎寫下一封短信,內容為 “西使返程,途經貴部,望借宿一日,補充糧草,感激不盡”,蓋上自己的印章,交給阿力“路上注意安全,若遇危險,可發射綠彈報平安,紅彈求救,咱們會派人接應。”
    阿力接過信,翻身上馬,趁著夜色向克烈部方向疾馳而去。蕭虎站在村口,望著阿力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對身旁的孫和道“也速該是可靠的盟友,有他的接應,咱們在克烈部的補給定能順利,可安心前行。”
    九、夜宿村落話歸途
    夜色漸深,瓦西裏村的空場上燃起了篝火,村民們與隊伍、商隊的人圍坐在一起,分享食物與故事。瓦西裏捧著一壺格瓦斯,遞給蕭虎“將軍,這是村裏自己釀的格瓦斯,比市集上的更醇厚,您嚐嚐。” 蕭虎接過,淺酌一口,果然酸甜可口,比在基輔食鋪喝到的更有風味。
    彼得坐在蕭虎身旁,談起了對未來商路的期許“若大元與基輔的通好能長久,咱們商隊可每月往返一次,將基輔的皮毛、蜂蜜運往中都,再將中都的絲綢、瓷器帶回基輔,既能賺錢,又能促進兩地交流。” 蕭虎點頭“中樞也有此意,待我回去後,便提議與基輔簽訂‘互市條約’,明確商隊的權利與義務,讓商路更規範。”
    郭敬之與村裏的神父閑聊,神父得知他攜帶了東正教典籍,便請求借閱《祈禱文匯編》。郭敬之征得蕭虎同意後,將典籍借給神父,神父翻閱後,感慨道“這本匯編的祈禱文很完整,比我們村裏的抄本更詳細,若能抄寫一份留存,定能讓村民更好地了解教義。” 郭敬之答應“待明日出發前,可讓你抄寫一份,但需妥善保管,不可外傳。”
    趙全與孫和則在檢查明日的行程裝備,趙全核對糧草清單,確認明日的幹糧與飲水已備好;孫和檢查護衛的弩箭與信號彈,確保武器充足。兩人匯報完畢,蕭虎讓大家早些休息,養足精神,明日一早出發前往克烈部。
    十、曉行再赴草原路
    次日天剛蒙蒙亮,隊伍便已整裝待發。瓦西裏與村民們在村口送別,瓦西裏遞給蕭虎一袋黑麥麵包“這是村裏連夜烤的麵包,耐儲存,路上可當幹糧。若將軍回程再經此處,定要再來村裏做客。” 蕭虎接過麵包,謝過瓦西裏“多謝村長的款待,我會記住瓦西裏村的熱情,回中都後也會向中樞提及你們的友誼。”
    隊伍離開瓦西裏村,向克烈部牧區進發。沿途的景色漸漸從農田變為草原,青草一望無際,遠處的羊群像白雲般散落。彼得指著前方的一座小山“翻過那座山,便是克烈部的牧區,阿力若順利,此時應已將信送到也速該手中,咱們抵達時,他定會派人迎接。”
    蕭虎勒住馬,回望基輔的方向,心中百感交集 —— 此次基輔之行,從論道辯難到達成通好,從記錄風土人情到帶回宗教典籍,每一步都充滿了意義。他低頭看了看馬鞍兩側的典籍箱,仿佛看到了中都與基輔文化交流的未來。
    “將軍,快到克烈部了!” 郭敬之的聲音打斷了蕭虎的思緒。前方的草原上,一隊騎兵正疾馳而來,為首的正是克烈部首領也速該的親信。蕭虎精神一振,一揮馬鞭“加速前進!” 隊伍加快速度,朝著克烈部的方向奔去,典籍箱在馬鞍上輕輕晃動,仿佛在為這趟充滿意義的歸途,奏響了新的樂章。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