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基輔巡禮

字數:8085   加入書籤

A+A-


    1131 章基輔巡禮
    基輔驛館的晨霧還未散盡,蕭虎已穿戴整齊 —— 一身深青色的公服,腰間係著素色革帶,掛著中樞授予的使節令牌。他站在院中,看著郭敬之、趙全、孫和三人清點行裝木匣裏的《基輔見聞錄》已用厚布裹好,尼古拉主教回贈的七冊宗教典籍(包括《聖經選譯》《教義問答》等)單獨放在錦盒中,外麵纏著麻繩防潮;十匹三河馬的鞍具已檢查完畢,馱貨物的馬匹上堆滿了兌換的皮毛與當地特產的蜂蜜。
    “今日巡禮基輔,按‘城防  宗教  民生  商貿’的順序行進,每到一處,務必仔細記錄,不可遺漏細節。” 蕭虎接過孫和遞來的羊皮地圖,地圖上用紅筆標注了巡禮的路線從驛館出發,先去西城門,再到聖索菲亞大教堂,隨後沿王公街經市集、民居,最後到東渡口。“此行既是告別,也是對前幾日見聞的補充核實,務必詳實。”
    郭敬之捧著典籍錦盒,輕聲道“主教派來的侍從已在門外等候,將引導咱們參觀教堂內部,還說若有疑問,可隨時向神父請教。” 蕭虎點頭“宗教建築是基輔文化的核心,需重點觀察其規製與細節,不必涉及教義爭論,隻記錄實景即可。”
    趙全則拎著一個布囊,裏麵裝著幹糧與水“昨日已與市集的波斯商隊告別,他們願與大元商隊在伏爾加河畔匯合,一同返回中都。屬下已將匯合時間與地點記在紙上,交給將軍備查。” 蕭虎接過紙條,折好放入懷中“商路合作是此次出使的重點,不可有失。”
    一切準備妥當,蕭虎翻身上馬,對三人道“出發吧。今日巡禮,多看多記,少言多察,莫要辜負這幾日的觀察心血。”
    巡禮的第一站是西城門 “落日門”,這是基輔通往波蘭的重要門戶,防禦最為嚴密。城門樓高三丈,由青石塊砌成,樓頂覆蓋著鐵皮,四角各有一座了望台,士兵手持弓箭,警惕地望著遠方。蕭虎勒馬停下,仰頭觀察“此門樓比中都的西城門矮半丈,但石塊堆砌更密集,縫隙間填著糯米汁與石灰,堅固程度不亞於青磚。”
    守將伊凡見蕭虎一行到來,連忙上前見禮。蕭虎詢問城門的防禦部署,伊凡答道“此門配備二十名士兵,五人一組輪換值守;城門後設有千斤閘,若遇敵襲,可迅速放下阻斷通道;城外三十步處有護城河,寬五丈,深兩丈,冬季結冰時會派士兵鑿冰,防止敵軍踏冰攻城。”
    孫和登上城門樓,測量了望台的高度與間距,又撫摸著城牆上的箭孔“箭孔呈外窄內寬的喇叭狀,便於射箭卻不易被敵軍射中,這種設計與中都衛所的箭孔相似,但間距更密,每步便有一個。” 他邊說邊在草圖上標注,蕭虎則讓伊凡打開千斤閘,查看閘體的厚度與絞盤的結構。
    “絞盤由硬木製成,需四人合力才能轉動,閘體是鑄鐵的,重約三千斤。” 伊凡演示著轉動絞盤,閘體緩緩降下,發出 “嘎吱” 的聲響。蕭虎點頭道“防禦部署周密,兼顧了常態值守與應急防禦,值得記錄。” 郭敬之立刻在 “城防類” 冊子上寫下 “西城門石砌門樓、千斤閘、護城河三重防禦,士兵輪換值守”。
    離開時,蕭虎回望城門樓,見士兵們已重新站好崗,神情嚴肅,便對伊凡道“守好此門,商路才能安穩。” 伊凡躬身應諾,目送他們離去。
    從西城門沿王公街向東行約兩裏,便到了聖索菲亞大教堂。此時晨霧已散,陽光灑在教堂的白色穹頂上,泛著柔和的光。教堂由十一個穹頂組成,中央的主穹頂最高,約十丈,頂端立著一個金色的十字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中都的佛寺多為攢尖頂,此處則以穹頂為特色,造型莊重,視覺上更顯高聳。” 蕭虎勒馬駐足,凝視著穹頂的輪廓。
    引導的神父名叫彼得,身著白色長袍,胸前掛著銀質十字架。他引著蕭虎一行走進教堂,內部的景象令人矚目牆壁上繪滿了彩色壁畫,內容多為宗教故事,顏料雖曆經多年,仍色彩鮮豔;地麵鋪著光滑的大理石,拚接成複雜的幾何圖案;穹頂內側繪著 “聖像”,周圍環繞著金色的花紋。“這些壁畫與聖像均由拜占庭的工匠繪製,耗時三年才完成。” 彼得輕聲介紹。
    蕭虎沿著教堂的回廊緩步前行,仔細觀察壁畫的細節畫中人物的衣紋線條流暢,神情肅穆,背景多為藍色與金色,營造出神聖的氛圍。他讓郭敬之記錄壁畫的題材與色彩,又讓孫和測量主穹頂的直徑 —— 經測量,主穹頂直徑約三丈,比中都的永樂宮三清殿穹頂略小,但弧度更圓潤。
    教堂中央的祭壇鋪著紅色絨布,擺放著銀色的燭台與聖經。此時恰逢晨禱,十幾位信徒跪在祭壇前,雙手合十,輕聲祈禱。蕭虎沒有打擾,隻是站在一旁靜靜觀察,直到禱畢才對彼得道“貴教的儀式莊嚴肅穆,教堂的建築也極具特色,這些都將如實記錄,供我中樞了解。” 彼得點頭致謝,又取出一冊《教堂建築紀要》,贈予蕭虎“此書記載了教堂的建造過程,或許對將軍有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離開教堂,蕭虎一行沿王公街向東行進。這條基輔最繁華的主幹道上,行人已漸漸多起來挑著擔子的商販、牽著馬匹的牧民、穿著校服的學童,還有往來的商旅,摩肩接踵,卻井然有序。街道兩旁的商鋪已紛紛開門,鐵匠鋪的鐵錘聲、麵包房的香氣、綢緞鋪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生活氣息。
    蕭虎勒馬在一家麵包鋪前停下,鋪主是個絡腮胡的漢子,正將剛烤好的黑麵包擺上櫃台。蕭虎指著麵包問道“這麵包每日能賣多少?” 鋪主笑著答道“平日能賣百餘塊,逢集時能賣兩百多塊,附近的士兵與居民都愛來買。” 趙全立刻問道“一塊麵包值多少銀幣?”“普通黑麵包一枚小銀幣兩塊,加了蜂蜜的貴些,一枚小銀幣一塊。” 鋪主邊說邊遞過一塊加了蜂蜜的麵包,蕭虎接過嚐了一口,甜香鬆軟。
    前行不遠,是一家皮毛鋪,鋪子裏掛著狐狸皮、狼皮、貂皮,琳琅滿目。鋪主見蕭虎一行是異鄉人,便熱情地介紹“這些皮毛多來自北方的部落,貂皮最珍貴,一張能換五匹絲綢。” 蕭虎摸著一張貂皮,觸感柔軟厚實,對趙全道“可記錄下皮毛的價格與產地,供中都的皮毛商參考。”
    街道旁的空地上,幾個學童正用樹枝在地上寫字,教書先生坐在一旁的木凳上,手持書卷誦讀。蕭虎上前詢問,得知基輔的學童多學習俄語與宗教典籍,也有少數貴族子弟學習希臘語。“中都的學童學習蒙文與漢文,雖內容不同,卻都是教化民眾之法。” 蕭虎讓郭敬之記錄下基輔的教育習俗,不做評判,隻述事實。
    行至王公街中段,蕭虎看到一位老婦人正在街邊售賣鮮花,花朵多為黃色與白色,香氣淡雅。他讓隨從買了一束,贈予驛館的侍女作為告別,老婦人笑著道謝,又額外送了兩支,說 “願遠方的客人一路平安”。
    王公街的盡頭便是基輔市集,此時雖未到 “大集” 之日,卻也熱鬧非凡。蕭虎一行走進市集,首先來到此前拜訪過的波斯商隊攤位 —— 商隊首領哈米德正指揮著隨從整理貨物,見蕭虎到來,連忙上前擁抱“將軍此去路途遙遠,若遇困難,可憑此信物向沿途的波斯商隊求助。” 說著遞來一塊刻有波斯文字的銅牌。
    蕭虎接過銅牌,鄭重收起“多謝哈米德首領,待回到中都,定讓大元商隊與貴隊加強合作。” 他環顧攤位上的貨物香料、絲綢、瓷器,既有來自波斯的特產,也有大元的商品。“這些大元瓷器在基輔很受歡迎嗎?” 蕭虎問道。哈米德點頭“青花瓷最受貴族喜愛,一件中等的青花瓷能換十張羊皮。” 趙全立刻記錄下 “青花瓷在基輔的市場需求”,標注為 “高需求,可擴大供應”。
    市集的鐵工區裏,鐵匠們仍在忙碌,此前為蕭虎演示雙缸風箱的鐵匠伊萬,正打造一把馬刀,見蕭虎到來,便將剛打好的馬刀遞給他“此刀贈予將軍,願它能護將軍一路平安。” 蕭虎接過馬刀,刀身寒光閃閃,試了試手感,重量適中,刀刃鋒利。“多謝伊萬師傅,你的鍛造技藝精湛,若有機會,願請你到中都交流。”
    在皮毛區,蕭虎遇到了克烈部的商人巴特爾,他正用皮毛兌換絲綢。巴特爾見蕭虎,笑著道“將軍放心,我已將您的囑托轉告部落首領,日後大元商隊經過克烈部,定能得到糧草補給。” 蕭虎道“有勞巴特爾,商路暢通,咱們才能互利共贏。”
    離開市集前,蕭虎特意到收費處與管理員道別,管理員遞來一份《市集交易統計》“這是上月的交易記錄,將軍若有需要,可帶回參考。” 蕭虎接過,見上麵詳細記錄了各類商品的交易量與價格,便讓趙全收好,作為商貿參考的重要資料。
    從市集出來,蕭虎一行轉入西側的民居巷陌。這裏的房屋多為木屋,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土路兩旁,屋簷下掛著曬幹的草藥與穀物,牆角擺放著儲水的陶罐,充滿了生活氣息。一位白發老丈正坐在門前劈柴,見蕭虎一行經過,便停下手中的斧頭,友善地打招呼。
    蕭虎翻身下馬,走到老丈身邊,指著木屋問道“老丈,這房子住了多少年了?” 老丈笑道“住了三十年了,是我親手蓋的,屋頂的茅草每年都要換一次,不然會漏雨。” 蕭虎撫摸著木屋的梁柱,材質是堅硬的橡木,榫卯結構拚接緊密,沒有使用一根鐵釘。“這種建造方式很巧妙,既堅固又節省材料。” 孫和立刻上前,測量梁柱的尺寸與榫卯的角度,詳細記錄。
    巷子裏,幾位婦人正圍坐在石磨旁磨麵粉,石磨由上下兩塊圓形石塊組成,推磨的婦人步伐穩健,麵粉從石磨的縫隙中緩緩流出。“這石磨比中都的石磨小一些,但磨出的麵粉更細膩。” 蕭虎觀察後道,趙全則詢問磨一袋麵粉需要多長時間,婦人答道“兩個人推磨,一個時辰能磨一袋。”
    走到巷子深處,蕭虎看到一座稍大的木屋,門前掛著一塊木牌,上麵寫著 “醫者” 二字。醫者正在為一位孩童診病,用手指按壓孩童的額頭,又查看舌苔,隨後從藥箱中取出草藥,包好遞給孩童的母親。“基輔的醫者診病方式與中都的郎中有所不同,但都以治病救人為要。” 蕭虎讓郭敬之記錄下醫者的診病流程,不做對比,隻述實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臨別時,老丈送給蕭虎一袋自己種的小麥“這小麥磨成粉,做麵包最香,將軍帶在路上吃。” 蕭虎接過小麥,道謝後翻身上馬,繼續前行。
    民居巷陌的東側便是基輔王宮,王宮外圍有兩丈高的石牆,牆上設有箭孔,門口有四名侍衛值守,身著鎧甲,手持長矛,神情嚴肅。蕭虎沒有進入王宮,隻是在牆外巡視,觀察其規製。王宮的正門朝向王公街,門樓上懸掛著基輔公國的旗幟 —— 紅色底色,上麵繡著金色的雄鷹。
    “王宮的石牆比城牆稍矮,但更厚實,縫隙間填著鉛汁,防水性能更好。” 孫和用手敲擊石牆,聲音沉悶,判斷其厚度約五尺。蕭虎點頭“王權所在,防禦自然周密。” 他讓孫和繪製王宮的外圍布局圖,標注石牆高度、箭孔間距與侍衛值守位置。
    牆外不遠處,有幾位貴族子弟正騎馬練習射箭,靶子是用稻草紮成的人形,旁邊有教練指導。一位貴族子弟一箭射中靶心,周圍響起喝彩聲。“貴族子弟從小練習騎射,與我大元的宗室子弟相似,都是為了培養武備能力。” 蕭虎觀察著他們的射箭姿勢,讓郭敬之記錄下 “基輔貴族子弟的武備訓練習俗”。
    王宮的東側有一座花園,園內種植著樹木與花卉,透過石牆的縫隙可以看到亭台樓閣的一角。幾位宮女正在花園中修剪花枝,動作輕柔,衣著華麗。“王宮花園的布局雖不及中都的禦花園宏大,卻也精致典雅。” 蕭虎沒有靠近,隻是遠遠觀察,避免打擾。
    值守的侍衛長見蕭虎一行是使節,便上前詢問是否需要通報,蕭虎搖頭道“隻是路過巡視,不必通報,以免打擾主公。” 侍衛長點頭退下,依舊堅守崗位。蕭虎對隨從道“王權的威嚴,既在建築的規製上,也在值守的嚴謹上,這些都需如實記錄。”
    巡禮的第八站是城西的鍛造工坊,此前蕭虎曾在此考察過雙缸風箱的技藝。工坊主伊萬見蕭虎到來,連忙放下手中的活計,引著他參觀新打造的農具 —— 一把鐵犁,犁頭鋒利,犁杆由硬木製成,上麵刻著簡單的花紋。“這把鐵犁比普通的犁更輕便,深耕效果更好,農民都很喜歡。” 伊萬邊說邊演示,用手拉動犁杆,犁頭靈活轉動。
    蕭虎接過鐵犁,試了試重量,確實比中都的鐵犁輕便一些“這種鐵犁的設計很實用,若能引入中都的農田,定能提高耕作效率。” 他讓孫和畫出鐵犁的結構圖,標注尺寸與材質,又讓伊萬詳細講解鍛造過程,郭敬之負責記錄。
    工坊的角落裏,幾位工匠正在製作馬蹄鐵,他們將燒紅的鐵塊放在鐵砧上,用鐵錘反複敲打,塑形後放入水中冷卻,“滋啦” 一聲,冒出白煙。一位工匠拿起製作好的馬蹄鐵,遞給蕭虎“這馬蹄鐵采用弧形設計,貼合馬掌,不易脫落。” 蕭虎觀察其弧度與厚度,對趙全道“可記錄馬蹄鐵的製作工藝,供中都的鍛造坊參考。”
    伊萬又展示了新改進的雙缸風箱,風箱的木質外殼經過了防水處理,拉動時更省力,風力也更強。“此前將軍說中都的鍛造坊需要這種風箱,我已讓工匠製作了十台,若將軍需要,可一並帶回。” 蕭虎聞言大喜“多謝伊萬師傅,這些風箱對中都的鍛造技藝提升大有裨益。”
    臨別時,蕭虎贈予伊萬一匹絲綢“這是大元的特產,聊表謝意。” 伊萬接過絲綢,連連道謝,又承諾若大元需要鍛造工匠,可隨時派人前來學習。
    巡禮的最後一站是東渡口,這裏是蕭虎一行離開基輔的。渡口邊停靠著十餘艘木船,船夫們正忙著整理船帆與繩索,準備迎接新的旅客與貨物。第聶伯河的河水清澈,緩緩向東流淌,河麵上偶爾有魚躍出水麵,激起一圈圈漣漪。
    基輔的戶部官員安德烈已在渡口等候,見蕭虎到來,便上前遞來一份《渡口通行文書》“此文書可讓將軍沿途的部落與城邦放行,無需額外查驗。” 蕭虎接過文書,見上麵蓋著基輔公國的大印,便鄭重收好“多謝安德烈大人,商路通好,離不開你的協助。”
    蕭虎登上一艘渡船,查看船的結構船身為平底,由鬆木製成,長約十丈,寬三丈,可載二十餘人與五匹戰馬。船夫介紹“這種船適合在淺水區航行,第聶伯河與伏爾加河的河道都能通行,速度雖慢,但平穩安全。” 孫和檢查了船帆與錨鏈,確認無損壞後,向蕭虎點頭示意。
    安德烈與蕭虎並肩站在渡口邊,望著河水道“將軍此去,若能促成大元與金帳汗國的合作,基輔的商路定能更加安穩。” 蕭虎道“我會將你的意願轉達給中樞,相信隻要各方以互利為要,商路定能長久暢通。” 他又叮囑安德烈“若大元商隊來基輔,還望你多加關照,按此前約定減免關稅。” 安德烈應諾“將軍放心,定不辜負約定。”
    波斯商隊的哈米德也已抵達渡口,他的商隊船隻與蕭虎的渡船並排停靠,船夫們正互相打招呼,約定同行。蕭虎與哈米德握手道別“一路同行,還請多關照。” 哈米德笑道“將軍客氣,互相照應是應該的。”
    所有巡禮環節結束,蕭虎翻身上馬,站在渡口的高台上,回望基輔城 —— 西城門的門樓在陽光下隱約可見,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泛著白光,王公街的人流如織,市集的喧囂聲隨風傳來。這座兼具草原與西域特色的城市,此刻在他眼中愈發清晰。
    “將所有記錄整理好,放入木匣中,妥善保管。” 蕭虎對郭敬之道,郭敬之連忙應聲,將今日新增的記錄與此前的冊子合並,仔細核對。趙全則與船夫交涉,確定出發時間為明日辰時,孫和則檢查馬匹與行裝,確保萬無一失。
    蕭虎從懷中取出尼古拉主教回贈的《聖經選譯》,翻開第一頁,上麵用俄文與蒙文寫著 “願和平與你同在”。他輕輕合上典籍,心中默念“此次基輔之行,通好商路,記錄風土,收集技藝,也算不負中樞所托。”
    安德烈與彼得等基輔官員、神父在渡口揮手道別,蕭虎勒馬回禮,隨後對隨從道“明日啟程,返回中都。” 三人齊聲應諾,眼中充滿了對歸途的期待。
    夕陽西下,將蕭虎與隨從的身影拉得很長,投射在渡口的土地上。基輔城漸漸籠罩在暮色中,而蕭虎一行的歸途,即將在明日的晨光中開啟 —— 帶著滿滿的見聞與約定,也帶著對歐亞交流的期許。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