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驚人的預算
字數:7966 加入書籤
陽光透過高高的琉璃瓦,灑在乾清宮的金磚地上映出斑駁的光影,張書緣與眾多大臣是並肩而行,身後跟著六部各大堂官。
隨著眾人的抵達,乾清宮的大門也緩緩開啟,門上的銅釘在陽光下閃耀著冷冽的光芒。而門楣上則是懸掛著一塊巨大的嶄新匾額,用金漆書寫著“乾清宮”三個大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礴,儼然就是翰林院的書法大師所寫。
進入殿內,張書緣便就發現這殿內的陳設是煥然一新,寶座上方懸掛著“正大光明”的匾額,在寶座兩旁則是有兩尊威武的銅獅,而殿內的八根梁柱也重新上漆雕刻了出了許多祥瑞圖像。
至於左右牆壁之上,則是懸掛著張宏繪的《青綠山水圖》,謝縉繪的《譚北草堂圖》,唐寅的《虛閣晚涼圖》等七幅名人畫作,每一幅都是珍寶。
看到這一幕,張書緣不由得就搖了搖頭,看來這朱由檢有了錢後也有些飄了,居然修繕了乾清宮不說,還不知從哪兒淘換來了這些寶貝。
不過,張書緣也沒說啥,在他看來這折騰一下自己的居所也是人之常情,再說了人朱由檢可是一國之君沒點門麵可不行。
入殿之後,張書緣等人便就徑直走到了大殿的右邊席位站立。
就在眾人剛剛站定不久,一聲“陛下駕到”的聲音就傳入了眾人耳畔。
聽到聲音,在場所有人便對著皇位的左邊大門就跪了下去。
“諸位臣工平身,都坐吧。”
朱由檢此時已經是換下了朝服,穿著一身白色的寬大長袍就坐到了皇位之上。
隨著朱由檢一同進來的人,則是有司禮監秉筆太監高時明,司禮秉筆太監李鳳翔,司禮監太監方正化、王之心、張國元以及東廠提督曹化淳等二十多位大太監。
而這些人進來後則主動走到了大殿的左席,高時明則帶領李鳳翔站在中央。
這高時明不不同於李鳳翔,這個人長的是胖胖的,好似一笑麵虎,身著一身紅袍,眼睛裏閃爍著精芒,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位不好惹的主。
“都說說吧,去年我朝花費了幾許?今年又要幾許?”
不同於謎語皇帝朱厚熜坐在幕後等大臣開口,朱由檢反而是直接了當的就開口問道。
聽到這話,韓爌便就與眾人相視了一眼,進而六部堂官便開始了禦前對奏。
不過,在對奏的同時,司禮監是頻頻出言反問,反問六部為何花費了那麽多?
而對於這些問題,溫體仁六人隻能是實打實回應,畢竟他們可不同於以往的那些老油條害怕因此得罪了皇帝,因為得罪事小,官途事大,若因為節省導致國內出了問題,那他們就算是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朱由檢的砍的。
見他們是據實回答,高時明想了想便也就作罷了,拿起司禮監大印就在送來的去年花銷上蓋了印,表示司禮監通過。
而通過了這一項後,高時明便就問起了今年的花銷。
這說句實話,到了眼下內閣與六部還是沒有達成統一意見,因為六部所要的錢財太過巨大了,按之去年的財政支出來看,今年沒個一千八百萬兩的預算是下不來的。
見人問起了今年的預算,韓爌隻得是捏起了手心,生怕因此皇帝震怒,進而牽連到自己。別問,問就是你身為百官之首,卻不知阻擋六部索要為朝廷節省,進而導致財政赤字。
倘若此事是發生在嘉靖朝,韓爌是鐵定的要被牽連,因為那位皇帝可是出了名的“摳門”皇帝,當然他的摳門可不是為了朝廷,而是為了他自己!
“啟奏陛下,臣戶部今年預算有四百一十萬兩,其中開銷乃屬賑災一事最大。”
溫體仁是恭敬的開口,眼睛裏隻有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至於高時明則並不是太重要,他知道如今的皇帝心係百姓。
“溫部堂,你戶部花銷是否有些過於巨大?去年的預算也不過才三百餘萬兩。”
“回公公的話,去年冬時整個北方無雪,而據古籍與以往記述記載,冬時無雪則代表來年必鬧蝗災,臣之所以奏請如此預算,自然是要未雨綢繆!”
“那大人憑借那些記述就知道蝗災必定發生?倘若沒有發生那該當如何?”
高時明知道溫體仁說的大概無錯,但他身為司禮監掌印,隻能是盡量的為皇爺著想,讓去年的歲入多分些給皇爺。
“公公,蝗災一事臣不敢篤定,但為防患於未然,臣還是建議我戶部提前發布消息防災,同時盡最大能力幫助百姓務農。”
“況且,眼下旱情未解,臣…臣隻是如此謀算。”
溫體仁也是沒辦法,他不是不知道要多給皇帝點錢的好處,但奈何冬天無雪,就隻能是代表來年春天必有蟲災,而若是由此導致糧食減產,那帶來的後果就太大了,大到整個朝廷沒有人能扛得住!
“嗯,溫卿說的極是,助農一事我朝是務必要做的。”
聽溫體仁都說成這樣了,朱由檢便就出了聲音,而聽到這話的高時明,在看了眼皇爺後便就點頭應下了,轉而拿起印章給戶部的奏疏蓋了大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溫體仁完事後,第二位啟奏的便就到了大明最重要的兵部。
對於孫承宗請奏的四百萬兩,高時明則不敢懈怠也不敢反駁,他知道這位大牛的分量,也知道邊關的難處,二話沒說就給兵部的奏疏蓋了大印。
隨著這兩大部門完事,高時明便就看向了吏部尚書李長庚。
見這位看來,李長庚想了想便就起身道。
“公公,我吏部今年目標解決作百官養老薪俸、裁撤冗餘官員,增設學子助學獎金,為此……”
李長庚說到這時,韓爌便就忍不住了瞄了他一眼,在接受到韓爌的眼神後,李長庚捏了捏手就修改了吏部的預算。
“為此,我吏部今年預算一百七十萬兩。”
沒辦法,李長庚這個人他太知道事情輕重了,因為眼下的錢財隻能是優先供給到戶部和兵部還有皇帝,而且再加上韓爌那眼神的示意,李長庚便隻能是選擇先苦一苦自己了。
“嗯。”
想了想吏部的支出,高時明終於是露出了笑臉,連忙請李長庚坐下。
“咳咳。”
就在高時明要給吏部蓋章的時候,朱由檢突然就咳嗽了一聲。
“皇爺,您怎麽了?您沒事吧?”
聽到朱由檢咳嗽,高時明趕忙放下大印,轉而跑到了皇位前跪下詢問。
沒錯,朱由檢的內臣可不止有王承恩、曹化淳,他還有李鳳翔、王之心、高時明、褚憲章、方正化、張國元六人。
而這六人無一不是司禮監的高管太監,更是先後成為掌印!
“朕無事,李卿所奏是否太少了?朕記得以往開支每年大概都有二百四十萬兩上下,怎麽今時突然變成了這些?”
朱由檢故作有些冷緊了緊身上的衣袍道。而他方才的咳嗽是故意的,為的就是避免自己人亂出主意。
“啟奏陛下,較之往常……”
“行了,李卿朕知道你的不易,百官的不易,朝廷的情況朕更是洞悉無比。”
“請陛下恕罪!”
聽到這句話,李長庚就知道,朱由檢發現自己在蒙騙了,當即就跪地請罪了。
“李卿快快請起,時明替朕將李大人給扶起來。”
“是,奴婢遵旨。”
高時明趕忙起身,衝到李長庚的麵前就把給他攙扶了起來。
“李卿無罪,唉,要說罪是朕這個皇帝有罪啊。”
朱由檢是落寞的歎了口氣,但隨著他這話出口,在場眾人便就同時的跪了下去,因為他這句話可是能弄死人的。
“誒,都起來。朕不過是有感自嘲而已,跟你們無關。”
聽到這話,眾人才鬆了口氣,剛才他們還以為皇帝是吃了失心瘋呢,嚇死他們了。
“李卿,吏部的情況朕知道,你也不必想著朕,直說你心底裏的預算是多少。”
“陛下聖恩,臣代表天下官身叩拜吾皇!”
見朱由檢道出了此言,李長庚頓時就被感動到了,當即就跪下重重的叩了一首。
“啟奏陛下,我吏部…我吏部預算非三百萬兩之算不可,其所用最大當百官動遷,養老薪俸,而臣…臣想在自今年起裁撤遣散冗餘之官,嘉獎各地有功臣民,使我大明臣子心向朝廷。”
李長庚是既感動又後怕的開口,因為這他預算較之往常高出太多了。
“嗯,酉卿李長庚的字)所奏有理有據,時明你怎麽看?”
“啟奏皇爺,李大人所言實乃忠心無二之言,所舉皆為我大明朝著想,奴婢建議通過!”
見朱由檢都這麽說了,高時明也不是傻子,立即就知道皇爺的心思了,當即就以司禮監掌印的身份表示了讚同。
“嗯,繼續吧。”
有了李長庚這件事後,韓爌便就發現這預算之事似乎是自己想多了,看樣子皇帝應該是弄了藩王的家業。
而隨著吏部的事情落下,禮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負責人便開始了一一上奏,而他們的預算則是,工部刑部要三百七十萬兩,刑部要了一百四十七萬兩,禮部到是節省隻要了五十萬兩,大理寺和都察院則是分別要了七十萬兩和一百三十萬兩。
總得來說,今年外廷預算規模依然是達到了一千八百七十七萬兩,這還沒有算商業司的預算呢。
眼看著眾人都匯報完的自己的預算,張書緣便就起身開口。
“啟稟陛下,我商業司初立,臣想將惠民坊掛靠至商業司之下,而此坊已有六十一所坊市分布在山西、陝西、京畿三省周遭,每座坊市運營成本每月需八千五百兩白銀。自去年冬時至今三月,收益已達二百二十七萬餘兩,除去坊市各項成本總利潤為八十三萬兩。”
“所以據此情況推測,臣想將此坊擴張至我朝兩京一十三省!”
張書緣是慢慢的將心中的數據當眾說了一遍,雖然眾人都已經是有數了,但司禮監卻是不知道,當即就被這收入給嚇到了。
“那不知張閣預算為幾何?”
高時明雖然有些心驚,但到底是大明頂層太監,隻是驚愕了一息便就恢複了神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回公公的話,我惠民坊預算暫無,我朝隻需補足拖欠的股份即可。而我商業司今年預算則需四百萬兩,其中花費大頭為建造海船、新建各省辦公場所,以及培訓商業官員之用。”
張書緣的想法是,惠民坊本質是屬於多人合股產業,要是朝廷加大注資隻能是破壞了自己拉攏勳貴的計劃,因為朝廷加大了注資必定會收購勳貴手中的股份,進而導致自己好不容易拉攏起來的勳貴,又變成了吃兵肉喝兵血的渣渣了。
沒辦法,大明的勳貴就是這樣,你不給他們找個出路,他們隻會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發財。
當然了,張書緣也跟他們約定好了,朱純臣等人隻有分紅之權並無管理之權,因為他深知軍人從商是會降低戰鬥力的!
“如此預算…張閣可能再明確一點?”
高時明就有些不樂意了,你張書緣掌控的惠民坊都有這麽多錢了,怎麽還跟朝廷要這麽多錢,難道你不知道朝廷的困難?
“公公,商業司絕不止於調配資源進行貿易,下官以為,我司當由監管百業之責,促使百業流通,所以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很是龐大。”
張書緣也沒擠兌他,依舊是擺事實講道理。
“哦?為何?”
“公公,下官問您一句,我朝的百業可有監管?商品流通生產幾何?安全與否?”
“這……”
“是的,我朝自商業司之前,是由船舶司在做貿易,但船舶司並不知曉國內具體情境,常常做出先畫靶再射箭的舉動,導致我大明境內民生生恙。所以為避免此事發生,下官便擅自做主,為我商業司定下了職責,那便是監察商品的安全、流通、生產,組織商戶對域外之國貿易。”
張書緣說的沒錯,古代的貿易衙門經常是先定下目標然後再行動,對於自己手裏掌握的資源並不是很了解,就比如後世《大明1566》電視劇那樣,為了解決朝廷赤字開始搞改稻為桑……
“準了。”
這還沒等高時明開口反駁,坐在皇位上的朱由檢就開了口。
“商業司乃我朝的重中之重,其責任張師傅製定妥當,從今往後商業司之責就照此視為吧。”
“是,臣遵旨。”
“另外為了諸位臣工能盡心辦事,朕決定再諸位之算上再加一百三十萬兩,作為特別資助金!”
“臣等代我天下臣民拜謝陛下,陛下萬福金壽!”
“嗬嗬,諸位愛卿就別拍朕的馬屁了,朕別的不多說,朕隻要一條那就是請諸位,盡最大努力緩解我大明子民之困苦!”
“臣等遵旨!”
“好了,都散了吧,高時明留一下。”
撂下這句話後,朱由檢就開始趕人了,而留下高時明,自然是朱由檢看出了他的不解。
當然,也有著詢問其內廷的預算意思,而高時明的預算是整個宮中的預算有四百一十六萬兩。
對此,朱由檢想也沒想的就打了一半的折扣,因為內廷耗費的太大了,他得要精簡預算……
隨著這場朝會結束,張書緣堅信今年的大明將會是有風無波的一年,因為外廷的預算已然是達到了兩千四百零七萬兩的龐大規模!
有這筆錢在,要是還發生了農民軍起義,那張書緣等人就幹脆去撞死得了……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