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太子降世、大赦天下

字數:6450   加入書籤

A+A-


    自平叛之後,張書緣等人便在杭州城停留了半個月的時間。
    在這半個月內,張書緣等人分工協作,不單迅速修繕好了被破壞的城門城牆,還會同浙江三司撫恤了城中百姓一番。
    就在撫恤剛進行了三日後,不單是朝廷撥發給商業司的一百七十四萬兩現銀,運到杭州城,就連遲遲未到的廣東都衛指揮使趙賓鴻也終於是抵達了。
    有了這些銀子和兵丁之後,他旋即便就再度啟用畢際壯,讓其重新負責修複擴建惠民坊及招募司衙官員了。
    當然,由於趙賓鴻到位了,張書緣也就讓鎮遠侯帶人回去了,至於他所待出的部隊傷亡,張書緣是打算回京後在請奏讓朱由檢下旨撫恤了,畢竟自己手裏沒有多少銀子,更不能越過朱由檢辦事。
    而除了做這些善後之事外,張書緣還同曹化淳、範景文二人追查起了此次叛亂的幕後主使。
    但很可惜,由於城中是一團亂麻,再加前日的戰事,以致城中甚是蕭條混亂,所以無論他們是如何追查,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是,隻查到了都司指揮僉事蘇重四以及幾個千戶的身上。
    在查到都司指揮僉事蘇重四後,眾人便對其展開了地毯式的排查,可無論怎麽查,都沒有查到其家人的去向,不但如此,甚至眾人也沒查清楚他這兩月來的經曆。
    如此折騰了一圈,見依舊是沒什麽線索,張書緣等人便隻得是暫停下了追查,打算帶吳伯輿等人進京麵聖再說了。
    也是,這杭州城鬧出了這麽大亂子,吳伯輿等人不用張書緣交代也是要進京述職的,因為這件事根本就瞞不住!
    解決了城防問題、撫恤了民眾以及重新建立起新的惠民坊之後,張書緣便打算啟程回京了,至於那福建府他就不打算再去了。
    這不打算去的原因是,自蘇重四被抓之後便享受了一番昭獄套餐,經過曹化淳的一番手段之後,他自然而然的就便供述出了一些人,而他交代的人基本上全是這江西、浙江、福建府的中層官員,且其中無一是三司大臣!
    所以張書緣便就以欽差之命,將身在江西府的李若鏈給召了過來,命令他親率東廠番役及衛所兵丁直接去按名單抓人了。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眾人便就坐下來開了次會,商議讓誰留下來穩定浙江府局麵。
    沒經過幾番討論,這留守之人便就確定了下來。
    一個是身擔商業司右侍郎的解學龍,另一個是都察院僉都禦史範景文。
    而這二人是各有手腕,做事風格也十分也頗為相近,總的來說就是,他二人下手十分果斷且無情,隻要是對自己朝廷)有利的事都會去全力施為。
    確定下了留守人員後,張書緣也沒跟吳伯輿等人言語,對此,這四人是據理力爭的要求安排自己人複位,維穩局麵。
    可張書緣卻沒慣著他們,直接扔出了一句“此番事大,吳大人還是以大局為重。多多思量該如何向陛下交代”的話後,就讓人收拾起了行囊。
    時間一晃,等眾人收拾好行囊,準備啟程回京之時,日子也來到了九月初七。
    眼見日子到了這個月份,張書緣就知道不能再等了。
    於是,他便就給左副侍郎郭允厚下了道命令,命他一定要保障好與哈布斯堡的貿易交易。
    除了交代此事之外,他又交代了右副侍郎周道登,讓其引導商戶自主發展對外貿易並核查傅啟光與蔣範化二人,所負責的龍躍振興計劃。
    交代清楚之後,張書緣便就同曹化淳、畢際壯、李若鏈以及吳伯輿等三司之人,押著囚徒罪員踏上了回京的路。
    一行人走走停停,僅用了二十三天的功夫便抵達了山西府澤州。
    再次回到這異世故鄉,張書緣就不禁是一陣的搖頭歎息。
    遙想後世的山西,那可謂是富康之地,經濟雖然不咋好,但那也是和和美美的祥和之所。
    看著眼前的荒蕪幹旱景象,張書緣突然就想去陝西府看看了。
    而他之所以想去陝西府,自然是想起了闖王高迎祥等人。
    見張書緣站在澤州城的城頭上向西眺望,曹化淳便大概率猜想出了什麽。
    “張閣,是在想陝西府的逆賊?”
    回望了一眼在城中修整補給的隊伍,曹化淳便深吸了口氣看向了張書緣。
    “是啊,也不知洪承疇他們剿匪剿的怎麽樣了?”
    說實話,此時的他還是十分害怕洪承疇等人複刻曆史中的情景,但奈何他再怕也無濟於事,因為他眼下根本去不了陝西,在京城裏還有更為要緊的事情等著他。
    “張閣無憂,我陝西府今時不同往日,這有練巡撫等人在應當是發不了大事。”
    見他這樣,曹化淳隻好是和聲安撫。
    其實,他曹化淳一直沒弄明白他張書緣為何這麽操心,搞的好像這大明朝裏沒了人一樣。
    “也是,有他們在發不了大事……”
    嘀咕了一聲,張書緣便在心底裏祈禱了起來,祈求練國事等人能剿滅高迎祥所部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澤州休整一日,眾人便又再度啟程了。
    而這次眾人便再也沒了停留,一口氣便疾馳回了京師。
    到了京城之後。
    眾人是按部就班的押解罪員到了昭獄,吳伯輿等人也自行去往在京師的住所,曹化淳等東廠之人則是先行回宮述職了。
    這本以為自己回京之後,朱由檢會第一時間召見自己,但他卻遲遲沒見到宮裏來人。
    回到府上,先是給幹娘請安了一番,然後又讓下人拿出了在杭州買到的上好絲綢。
    麵對著奔波了大半年的幹兒子,朱燦綺是老淚縱橫,口中一直念叨著“瘦了”的言語。
    見幹娘這麽心疼自己,張書緣便也就沒去六科廊了,反而是好好陪著老太太吃了一頓飯,又講述了些南方地域的奇聞異事……
    日次,天色初亮。
    張書緣便從床上爬了起來,由著府內下人幫忙穿衣洗漱,他便就去上朝了。
    到了禁城外,剛一落腳,張書緣便見到了朝廷百官向著自己走了過來。
    “張閣堂許久不見,可還安好啊。”
    “還好還好,叨擾諸位掛心了。”
    見這眾人是如此恭維自己,張書緣是連連拱手道謝。
    “張閣真是年少有為啊,此次一行不但破獲如此逆案,更為我朝拔除了如此毒瘤!”
    “是啊是啊,張閣真是才華斐然。”
    “不敢不敢,這都是張某為臣子該做的事情,若是換了諸位那想必也會比張某做的好啊。”
    說實在的,這南下一行,張書緣還是有些遺憾的,畢竟自己沒抓到浙黨大臣的把柄。
    “誒,這說的哪裏話,您不久前的奏疏,我等可都是聽聞了。唉,想不到我朝廷稅賦重地竟有如此駭然之人,竟敢舉兵造次,這要不是張閣機敏,恐怕我南方一域要出大亂不可啊!”
    身邊的百官是阿諛奉承,雖然心底大概能猜出事情的原委,但礙於大家都是讀書人,所以這表麵功夫就得做好,這總不能讓人來看笑話吧?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
    麵對著諸多奉承,張書緣是懶的跟他們多說。
    踏入朝堂,很快便站到了自己該站的位置上。
    剛剛站定,就見韓爌從外麵走了進來,而在他經過自己身邊時,張書緣還出奇的看到了一抹讚賞的光芒。
    “閣老近來辛苦了。”
    “誒,理應是張閣部幸苦了才對,老朽不過是處理了些文章奏疏罷了。可比不上張閣於南方的事跡啊。”
    “不敢不敢,小子此行也不過是盡了為臣的本分,況且處理朝政大事也不比小子此番容易。”
    “好了好了,你我就不必互讚了,待朝會結束之後,你我再相談論。”
    這韓爌之所以如此讚賞張書緣,主要是因為他在浙黨的大本營裏搞了一票,讓浙江府空出了許多官位。
    雖然此次這走私大案中是有他東林黨人被抓,但與浙黨相比,那點損失便還是可接受的,再加上他張書緣的助商方針,於是這韓爌就想來個化幹戈為玉帛了。
    就在眾人等候著皇帝親臨,商討如何給逆案罪員定罪之時。
    王承恩便邁著四方步大步流星的走到了台上。
    “諸位大人,今日閉廷,另傳吾皇口諭!”
    “臣等接旨。”
    “朕為帝王應天曆而奉宗祧,首重元儲,尤隆世嫡。朕以渺躬,嗣位丕基,祗念我皇祖皇考,集慶發祥,源深緒遠。佇昌嗣續,仰慰治謀。茲荷上帝居歆,宗祊垂佑,九月二十八日第一子生,係皇後周氏出。中闈開塚嫡之先,萬國愜元良之祝。”
    “今逢龍兒誕辰,朕特頒大詔於天下,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到這旨意,百官皆是一愣,但旋即便就五體投地拜服,並高呼起了祖皇之名。
    “這麽快嗎?!”
    見王承恩宣讀完聖旨,張書緣就不由的高興了起來,這是朱由檢的孩子出生了!
    這按原本的曆史軌跡來說,朱由檢的第一子是在今年的三月初九日誕下,但因他二人去年於陝西奔波以至於周玉風晚懷孕了幾個月。
    “臣等恭賀吾皇喜迎龍子!”
    回過神來後,百官便大聲恭賀了起來。
    “看來這是要大赦天下啊。”
    “是啊,我皇繼位不久便得龍子,看來這蒼天是不絕我大明啊。”
    一時間,朝堂百官是交頭接耳,每個人都在想如何討得皇帝的開心,進而爭得太子講讀侍官。
    眼見百官是這神情,張書緣就沒來由的一笑,但他這笑容卻是沒帶任何利益的,是真正的為朱由檢高興。
    見百官如此盛讚自己的皇爺,宣讀完這封聖旨後,王承恩便就繼續以讀聖旨的口吻說道。
    “近來大事且多,請各位大臣回歸本位,待明日晨會再行廷會。”
    “臣等遵旨。”
    見皇帝今天是不會臨朝了,百官就喜笑顏開的退出了金鑾大殿。
    就在張書緣打算跟著百官一同出趟時,王承恩便追了上來。
    “張閣且慢,皇爺有事召見。”
    正當眾人要退出時,韓爌便就見到了這一幕,頓時就便心生了醋意。
    可嫉妒歸嫉妒,但他卻沒有失去理智,隻是捏了捏手便就去文淵閣了。
    “好,我這就去。”
    麵對王承恩,張書緣也不用惺惺作態,直接一點頭就跟著他去往了坤寧宮……
    喜歡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請大家收藏:()明末:我為大明延壽七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