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榮國府七夕雅集 瀟湘妙語啟世情思

字數:9841   加入書籤

A+A-


    七夕佳節,榮國府仿佛被一層璀璨而溫暖的光輝所籠罩,處處彌漫著濃鬱且熱烈的節日氛圍。
    那大觀園,此刻宛如一座夢幻的仙境,被精心裝點得美輪美奐。花燈如繁星般錯落有致地懸掛著,每一盞都獨具匠心。瞧那盞彩鳳花燈,其五彩的羽翼雕琢得栩栩如生,在微風輕柔的撫摸下,竟好似要振翅高飛,直上雲霄,令人不禁聯想到“彩鳳雙飛翼,靈犀一點通”的浪漫詩句,仿佛這彩鳳身負著傳遞世間有情人深情厚意的使命。
    還有那玉兔花燈,圓滾滾的身形憨態可掬,靈動的耳朵好似在傾聽著人間的歡聲笑語,仿佛它真的是從月宮中蹦跳而出的搗藥玉兔,帶著月宮獨有的神秘與可愛氣息,讓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觸摸。
    園中的花枝也不甘寂寞,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宛如一群身著彩裙的仙子在翩翩起舞,它們所散發的香氣如絲如縷,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中,將整個節日氛圍烘托得愈發濃鬱,恰似“花氣襲人知晝暖”所描繪的那般美妙,讓人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清桐閣內,香簾高高卷起,像是在熱情地迎接這場盛會。華燭熊熊燃燒,將整個閣樓映照得亮如白晝,每一處角落都被這明亮的光芒所照亮。閣內的雕花楠木椅古樸而典雅,那椅背上精美的雕刻線條流暢自然,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工匠們精湛絕倫的技藝,它們宛如一位位沉默的曆史講述者,靜靜地訴說著“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般的雅致情懷。
    牆壁上懸掛著的名人字畫,更是為這清桐閣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有的是氣勢磅礴的潑墨山水,那山水之間仿佛蘊含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悠然自得,讓人在欣賞的瞬間仿佛能置身於那山水之間,
    忘卻塵世的煩惱;有的則是細膩入微的花鳥工筆,畫中的花鳥栩栩如生,仿佛要從畫中躍然而出,盡顯“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的細膩情感,讓人不禁為畫家的高超技藝所折服。
    眾人或是端莊穩重地坐於椅上,或是優雅閑適地憑欄而立,齊聚於此,共同迎接這美好而難忘的良辰。
    賈母端坐在主位之上,宛如一尊慈祥而威嚴的佛像。她身著華麗無比的服飾,那服飾上的刺繡精美絕倫,一針一線都仿佛在訴說著家族的榮耀與輝煌。頭戴的鳳冠更是璀璨奪目,鳳冠上的明珠顆顆圓潤飽滿,在燭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恰似“滄海月明珠有淚”中的明珠,散發著神秘而高貴的光芒,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著她在家族中的尊崇地位。
    她的臉上帶著慈愛溫和的笑意,那笑容仿佛冬日裏的暖陽,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田。目光柔和而親切地看著子孫輩們齊聚一堂,心中滿是歡喜與欣慰,仿佛這一大家子的團聚就是她生命中最珍貴、最寶貴的寶物,如同對待“掌上明珠”般小心翼翼地珍視著。
    邢夫人、王夫人分坐在兩旁,她們儀態端莊大方,舉手投足間盡顯當家主母的沉穩風範。她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曆經世事的從容與淡定,恰似“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所描繪的那般,給人一種沉穩而不可侵犯的感覺。
    眾姐妹如迎春、探春、惜春,還有李紈、王熙鳳等,皆精心打扮,盛裝出席。迎春溫柔沉靜,眉眼間透著一股與世無爭的恬淡氣質,宛如一泓清澈見底的湖水,平靜而安寧,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所形容的那般純淨自然;探春目光明亮而堅定,舉止間盡顯果敢與聰慧,仿佛一把銳利的寶劍,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有著“巾幗不讓須眉”的颯爽英姿;
    惜春神情專注而寧靜,帶著一絲出塵脫俗的氣質,宛如一朵盛開在山穀中的幽蘭,獨自散發著清幽的香氣,恰似“孤雲獨去閑”般超脫塵世。
    李紈端莊穩重,盡顯大家閨秀的風範,她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一種溫婉而大氣的氣質,有著“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的韻味;
    王熙鳳則精明幹練,眼神中透著聰慧與犀利,恰似“機關算盡太聰明”所描述的那般靈動狡黠,仿佛一眼就能看穿別人的心思。
    丫鬟婆子們如穿梭在花叢中的蜜蜂般忙碌不停。林之孝家的、旺兒媳婦等有條不紊地指揮著下人擺放茶點果品,那場麵井然有序,仿佛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
    那茶點精致得如同一件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每一件都讓人不忍下口。有的茶點形似梅花,花瓣層層疊疊,宛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中在嚴寒中綻放的梅花,帶著一種堅韌與高雅的氣質;
    有的猶如玉兔,憨態可掬,那圓潤的身形和靈動的耳朵,仿佛帶著月宮的清冷氣息,讓人在品嚐的瞬間仿佛能感受到月宮的神秘與寧靜。
    鴛鴦、琥珀在賈母身旁小心伺候,她們的眼神專注而敏銳,時刻留意著賈母的一舉一動,稍有示意便立刻如敏捷的燕子般上前服務,猶如“心有靈犀一點通”般默契,她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展現出了極高的侍奉技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襲人、晴雯隨侍寶玉左右,襲人溫柔體貼,時刻關注著寶玉的需求,恰似“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默默地滋潤著寶玉的生活;晴雯則活潑伶俐,眼神中透著靈動與俏皮,猶如“自在嬌鶯恰恰啼”中的嬌鶯,為寶玉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活力與樂趣。
    紫鵑、雪雁不離黛玉身側,紫鵑細心周到,對黛玉關懷備至,宛如“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慈母,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黛玉的生活起居;雪雁乖巧懂事,默默地在一旁協助,用她的行動表達著對黛玉的忠誠與關愛。
    如今跟在黛玉身邊的入畫,安靜而沉穩,宛如一潭平靜的湖水,她總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張揚卻又讓人感到無比安心;
    而彩屏則在惜春身旁站定,她的眼神專注而堅定,時刻準備為惜春服務,各自恪守其職,宛如“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忠誠衛士,守護著各自的主子。
    乞巧禮畢,李紈提議行詩令,眾人紛紛稱妙,那聲音如同清脆的鳥鳴,在閣內回蕩。探春起句“七夕星河耀,牛郎織女遙”,聲音清脆悅耳,宛如黃鶯出穀,那聲音在空氣中飄蕩,仿佛帶著一種魔力,將眾人帶入了浩瀚無垠的星河之下,眼前浮現出牛郎織女遙遙相望的淒美畫麵,讓人不禁想起“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無奈與深情,心中湧起一股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惋惜之情。
    眾人依次聯詩,才情盡顯。寶釵吟道“鵲橋橫碧落,愛意比天高”,詩韻悠揚,她聲音溫婉柔和,如同山間的清泉流淌,將牛郎織女之間堅貞不渝的愛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引得眾人紛紛稱讚,那一聲聲讚歎在閣內回蕩,恰似“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仿佛整個閣樓都沉浸在這美妙的詩詞氛圍之中。
    詩令結束,話題轉至詩詞精妙處。此時,黛玉輕抿香茶,茶的清香在她唇齒間散開,仿佛“茶香飄滿室,清氣入心間”。她緩緩開口,聲音如同微風拂過琴弦,輕柔而動聽:“我方才想到《增廣賢文》之句,雖非詩詞,卻道盡人性。”眾人聽聞,頓時好奇不已,那好奇的目光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星,紛紛投向黛玉,忙請她細說。
    黛玉輕蹙蛾眉,神色中帶著一絲感慨,宛如一幅絕美的仕女圖。她緩緩說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世間之人多表麵和善,可內心卻難以揣測。市井之中,趨炎附勢者眾多,他們見高就拜、遇低便踩,那一張張笑臉背後,不知藏著多少算計。這不僅是個人品行問題,更深受社會製度與文化傳統影響。”
    眾人微微皺眉,麵露思索之色,卻又似有些不解。黛玉見狀,繼續娓娓道來,她的聲音如同潺潺流水,帶著一種讓人沉浸其中的魔力:“封建等級製度森嚴,人被硬生生地分作三六九等。身處底層者為求生存,或攀附權貴,或欺淩弱小,人性在權力與利益的壓迫下逐漸扭曲。
    而文化傳統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致使眾人一味追名逐利,卻忽視了品德修養。為達目的,他們不擇手段,善良純真也漸漸喪失殆盡。就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貴之家奢靡無度,而貧苦之人卻在街頭凍餓而死,這等級製度下的差距,讓人不禁感歎世態的炎涼。”
    王熙鳳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認同,她那精明的眼神中透露出對黛玉觀點的認可:“林姑娘說得對。府裏有些下人,為討主子歡心,相互算計,全無真心。就說前兒,那幾個婆子為了點賞錢,在背後嚼舌根,鬧得雞飛狗跳,把府裏攪得烏煙瘴氣。真是‘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表麵上客客氣氣,背地裏卻盡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黛玉又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此乃人性趨炎附勢之寫照。這種現象,官場、商場亦屢見不鮮。官場中,官員為求升遷,攀附權貴,結黨營私,全然置百姓利益於不顧,恰似‘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隻知搜刮民脂民膏,卻不為百姓謀福祉。
    商場內,商家嫌貧愛富,隻與豪門合作,對小本經營者不屑一顧。還有那‘有酒有肉多兄弟,落難何曾見一人’,更是將世態炎涼展現得淋漓盡致。平日裏,眾人在酒肉的誘惑下稱兄道弟,看似情誼深厚,可一旦有人陷入困境,那些所謂的兄弟便作鳥獸散,不見蹤影。
    這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在現實利益麵前是何等的脆弱,人們往往隻看重眼前的享樂與利益,而忘卻了真正的情義,如同‘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寶玉本就不拘泥於規矩,時常有些離經叛道的想法。此刻,他眼中滿是讚賞之色,那眼神仿佛閃爍著璀璨的星辰,忍不住拍手叫好:“林妹妹,你這番見解真是獨到!我平日裏隻知你詩詞精妙,不想對這世態炎涼也看得如此透徹。
    這些話,怕是那些整日鑽營的須眉男子也說不出來。你就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在這塵世中獨樹一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賈母聽到林黛玉的如此見解,眼中滿是欣慰與讚賞,她那慈祥的麵容上綻放出如春日暖陽般的笑容:“林丫頭,你年紀輕輕,想法卻這般深刻。學識淵博也就罷了,還能讓大家都理解這些文章,可見是下了真功夫去琢磨的。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這賈府的女孩兒,就是與眾不同。”
    黛玉起身,優雅地福了一福,她的動作輕盈而優美,宛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老太太謬讚了,隻是看到世間諸多不平,心中難免感慨。就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些想法。”
    眾人圍繞此話題熱議起來,或讚黛玉見解獨到,話語如珠璣般擲地有聲;或感慨人性複雜,世間之事難以捉摸。夜漸深,涼風輕輕拂過,帶著絲絲涼意,仿佛是大自然溫柔的撫摸,眾人卻意猶未盡,這才緩緩散去。
    清桐閣在夜色中靜謐無聲,卻仿佛還留存著方才眾人熱議的餘溫,那對人性的深刻思考,似在訴說封建製度與傳統觀念下人性的掙紮與沉淪,也引人深思社會變革與人性救贖的方向,宛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在每個人心中種下了思考的種子。
    回到瀟湘館,紫鵑伺候黛玉卸妝,忍不住輕聲道,她的聲音如同輕柔的微風:“姑娘,今日在清桐閣,您說得那般大膽,可別得罪了人。這賈府裏,人心複雜,就像‘伴君如伴虎’,咱們還是小心為妙。”黛玉輕笑一聲,那笑容中帶著一絲灑脫,仿佛不在意世間的紛紛擾擾:“我不過是實話實說,難道還怕不成。
    我本就如‘質本潔來還潔去’,又怎會在意這些。”雪雁在一旁整理床鋪,也接口道,她的聲音清脆而稚嫩:“姑娘自是不怕,隻是咱們寄人籬下,還是小心些好。就像‘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凡事還是謹慎為上。”黛玉神色微微黯然,輕輕歎息,
    那歎息聲中帶著一絲無奈與落寞:“寄人籬下……這四個字,真真道出我的心酸。就如‘風刀霜劍嚴相逼’,在這賈府中,雖有老太太疼愛,可終究不是自己的家。”入畫在一旁默默為黛玉收拾著衣物,眼神中透著對黛玉的關切,她的目光如同溫暖的燭光,仿佛在無聲地安慰著她。
    而怡紅院內,寶玉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那床榻仿佛也感受到了他內心的不平靜,隨著他的動作微微晃動。腦海中全是黛玉方才在清桐閣的模樣,那模樣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襲人察覺他有心事,輕聲問,她的聲音溫柔而關切:“寶二爺,可是今日在清桐閣與林姑娘爭論,心中不快?您就像那‘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智者,有什麽事不妨說與我聽聽。”寶玉歎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憂慮:“我並非不快,隻是林妹妹總是這般悲觀,我隻盼她能多看到些世間美好。
    可今日聽她一番言論,又不得不佩服她的見識。她就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才女,見解總是如此深刻。”晴雯在一旁撇嘴,眼神中卻透著一絲笑意,她的笑容如同春日裏綻放的花朵:“林姑娘心思細膩,看問題自然深刻,二爺您又何必糾結。就像‘今朝有酒今朝醉’,何必為這些瑣事煩惱。”
    與此同時,王熙鳳回到房裏,賈璉正坐在榻上,手持書卷,那書卷在燭光的映照下泛著淡淡的黃光。見她回來,便放下書。王熙鳳將今日清桐閣之事說與他聽,賈璉臉上露出一抹笑意,那笑容中帶著一絲玩味:“林姑娘年紀輕輕,見解倒是不凡。
    隻是這府裏府外的事兒,又豈是她一個姑娘家能看透的。這賈府就像‘一座圍城’,裏麵的人想出去,外麵的人想進來,其中的複雜,她怕是還未全然知曉。”王熙鳳白了他一眼,嗔怪道,她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嬌嗔:“你可別小瞧了林姑娘,她心裏跟明鏡兒似的,比你可強多了。她就如‘巾幗英雄’,雖為女兒身,卻有著不輸男子的見識。”
    榮國府的這個七夕夜,因著黛玉的一番妙語,在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不同的漣漪,而這漣漪,又將如何在這深宅大院中泛起新的波瀾,一切,似乎都在悄然孕育著……宛如一首悠揚的古曲,雖暫時停歇,卻餘音嫋嫋,預示著後續故事的跌宕起伏。
    幾日後,恰逢薛姨媽生辰,薛府大擺筵席,邀請榮國府眾人前去慶賀。榮國府這邊自然是精心準備了賀禮,那賀禮琳琅滿目,每一件都彰顯著榮國府的富貴與心意。一行人浩浩蕩蕩前往薛府,一路上歡聲笑語,仿佛一條流動的彩色河流。
    在筵席上,眾人笑語不斷,那笑聲如同清脆的鈴鐺聲,在空氣中回蕩。然而黛玉卻隱隱察覺到一絲異樣的氛圍。薛寶釵看似不經意間,總在與幾位世家小姐談論著家族聯姻之事,言語中暗示著門當戶對的重要性。
    那些小姐們不時將目光投向黛玉,眼神中帶著些許審視與探究,仿佛在打量一件稀世珍寶,卻又帶著一絲挑剔。黛玉心中明白,自己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在這講究門第的世道裏,婚姻之事恐怕多有波折。她表麵上依舊維持著淡雅從容,那淡雅的麵容如同春日裏盛開的花朵,優雅而寧靜,心中卻如泛起層層漣漪,難以平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寶玉見黛玉神色略有落寞,心中擔憂,那擔憂如同烏雲般籠罩在他的心頭。找了個機會悄悄來到黛玉身邊,他的腳步輕盈而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黛玉:“林妹妹,你可是哪裏不舒服?今日見你似乎心事重重。”黛玉瞥他一眼,輕聲道,她的聲音如同秋風中的落葉,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我能有什麽事,不過是看這世間人情冷暖,越發覺得無趣罷了。
    就像那日在清桐閣所說,這門第之見,又豈是輕易能打破的。”寶玉撓撓頭,一臉認真地說,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真誠:“林妹妹,你別想太多。什麽門第不門第的,在我心裏,這些都不重要。你若是願意,咱們……”話未說完,卻被突然走來的王熙鳳打斷:“喲,寶兄弟和林姑娘在這兒說什麽悄悄話呢?可別錯過了這熱鬧。”
    這邊,王熙鳳剛把寶玉和黛玉拉回人群,那邊就聽到有人說起近日京城中的一樁奇事。說是有個小吏,平日裏清正廉潔,一心為民辦事,那小吏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著百姓前行的道路。
    他總是身著樸素的官服,穿梭在大街小巷,傾聽百姓的訴求,為他們排憂解難。每解決一個難題,他的臉上就會浮現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真摯而溫暖,仿佛能驅散世間所有的陰霾。
    卻因不肯與上司同流合汙,被誣陷下獄。那上司是個貪婪無度之人,整日想著如何搜刮民脂民膏,擴充自己的財富。見這小吏不與自己同流合汙,便心生怨恨,設下重重陷阱,汙蔑小吏貪汙受賄。可憐那小吏,一心奉公,卻遭此橫禍,被打入陰暗潮濕的大牢。
    他的家人四處奔走鳴冤,那家人的身影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眼神中充滿了焦急與無助。小吏的妻子,一個溫婉善良的女子,每日以淚洗麵,卻強忍著悲痛,帶著年幼的孩子,挨家挨戶地向曾經受過丈夫恩惠的百姓求助。
    她的腳步匆匆,裙擺隨風飄動,每一次叩門都帶著滿心的期待,然而得到的卻大多是冷漠的回應。那些平日裏受他恩惠的百姓,此時也因懼怕權勢,不敢站出來為他說話。他們或是緊閉房門,裝作不在家;或是麵露難色,婉拒幫忙。百姓們並非無情,隻是在權勢的重壓下,他們太過渺小,害怕自己和家人遭受牽連,隻能選擇沉默。
    眾人聽聞,皆是一陣唏噓。有人搖頭歎息,為小吏的遭遇感到不公;有人低聲咒罵那上司的卑鄙行徑,卻也隻能無奈地搖搖頭。黛玉心中一動,想起那日在清桐閣所討論的人性,不禁感慨道:“這又是‘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真實寫照啊。權勢麵前,人性的怯懦與冷漠盡顯無疑。”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悲憤,眼神中透露出對這種現象的不滿與無奈。
    眾人正說著,薛蟠大搖大擺地走了過來,嘴裏嘟囔著:“什麽清官不清官的,在這世上,有權有勢才是王道。那些個窮酸文人,整日裏講什麽仁義道德,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薛蟠一邊說著,一邊還大大咧咧地揮了揮手,滿臉的不以為然。他身著華麗的綢緞衣裳,上麵繡著精美的圖案,卻難掩他舉止間的粗俗。
    薛蟠這話一出,眾人皆是一愣,場麵頓時有些尷尬。原本熱鬧的討論聲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薛蟠身上。薛寶釵臉色一紅,又羞又急,忙道:“哥哥,你又胡言亂語了。
    這世上還是有許多仁人誌士,心懷正義的。”薛寶釵的聲音中帶著一絲責備,她微微皺眉,眼神中透露出對哥哥這番言論的不滿。她深知哥哥平日裏行事魯莽,說話不經大腦,但在這樣的場合說出如此不當的話,還是讓她感到十分難堪。
    薛蟠卻不以為然,哼了一聲:“妹妹,你就是讀太多書,被那些道理給騙了。”他雙手抱胸,下巴微微揚起,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在他看來,這個世界就是弱肉強食,有權有勢就能為所欲為。他根本不理解什麽是正義,什麽是道德,隻相信自己眼中看到的利益。
    寶玉忍不住反駁道:“薛大哥,你這話可不對。這世間固然有黑暗之處,但也不乏正義之士。就像那被誣陷的小吏,若人人都如你這般想法,這世道豈不是更加黑暗了。”寶玉氣得漲紅了臉,眼睛直直地盯著薛蟠,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堅定。他從小就痛恨那些仗勢欺人的行為,聽到薛蟠如此荒謬的言論,自然忍不住要反駁。
    薛蟠瞪了寶玉一眼:“寶兄弟,你整日在這府裏養尊處優,哪裏知道外麵的艱辛。等你出去闖闖,就知道我說的沒錯了。”薛蟠向前走了一步,氣勢洶洶地看著寶玉,似乎想要用自己的氣勢壓倒他。在他心中,寶玉不過是個不諳世事的公子哥,根本不懂外麵世界的殘酷。
    一時間,筵席上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有人讚同薛蟠的觀點,覺得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裏,權勢和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有人則支持寶玉,認為正義和道德是不能被忽視的,世間還是應該有更多像小吏這樣的正直之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聲音越來越大,氣氛也越發緊張起來。
    而黛玉在一旁默默思索,這世態炎涼,人性複雜,在這一場場爭論中愈發凸顯。她深知,自己雖有見解,卻難以改變這根深蒂固的世道。然而,她又怎肯輕易妥協,她心中的那股倔強,如同在黑暗中閃爍的微光,雖渺小,卻堅定。她看著眾人爭論的場景,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與沉思,仿佛看到了這個社會的種種弊端和人性的弱點,卻又在心底暗暗發誓,無論如何,都要堅守自己的本心。
    這場爭論,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眾人心中激起千層浪。而榮國府眾人在這風波中,又將如何堅守自己的本心,麵對這複雜多變的世道?一切的故事,似乎才剛剛拉開帷幕,未來的路,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宛如一幅宏大畫卷,正徐徐展開……
    各位看官們,欲知後事如何,請聽看下回分解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