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回 榮國府共賞黃梅雅韻 眾姐妹熱議梁祝情長

字數:6899   加入書籤

A+A-


    話說前番眾人觀《孟薑女》戲文,情思皆動,感慨頗深,那餘韻仿若仍在心頭縈繞。這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給榮國府的園子蒙上一層夢幻的薄紗。賈母興致忽至,遂差人於園中精心布置戲台。
    但見那戲台煥然一新,台沿處飾以五彩綢緞,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恰似天邊絢麗彩雲嫋嫋繚繞,又似仙子裙擺隨風飄舞。台下亦是早早擺好了桌椅軟榻,皆是用上好的紫檀木精製而成,紋理細膩,質地溫潤,觸手生涼。桌上擺滿了珍饈鮮果、香茗美點,珍饈色澤誘人,或紅如瑪瑙,或白似羊脂,
    造型精致宛如藝術品;鮮果香氣撲鼻,蜜桃粉綠相間,葡萄紫潤欲滴,仿佛將四季的鮮美匯聚一堂;香茗霧氣氤氳,湯色澄澈似琥珀,輕嗅之下,茶香中隱隱透著蘭蕙之幽;美點精致小巧,如梅花酥形似梅花初綻,玫瑰糕散發著馥鬱花香,無一不彰顯著賈府的富貴奢華。
    眾人依序紛紛落座,賈母居中而坐,身著一件深紫色雲錦大氅,上繡著金絲牡丹,領口袖口皆鑲著雪白的狐毛,顯得格外雍容華貴。她精神矍鑠,盡顯長輩威嚴與慈愛,手持一把玉柄團扇,扇麵上繪著的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她微微眯起眼睛,掃視著台下眾人,眼神中帶著幾分期許,似乎在期待著這場黃梅戲能帶來別樣的精彩。
    兩旁眾姐妹或端莊嫻靜,或靈秀俏皮,各呈姿態,皆翹首以盼好戲開場。林黛玉輕抿雙唇,眼神中透著淡淡的憂鬱與期待,她微微側身,纖細的手指不自覺地撫弄著衣角,似在心裏默默揣測著戲中的情節。薛寶釵則正襟危坐,儀態端莊,嘴角掛著一絲溫婉的笑意,眼神平和而專注,靜靜等待著演出開始。
    少頃,鑼鼓聲起,節奏明快,似要將眾人的心弦輕輕撥動。緊接著,絲竹之音悠悠傳來,如潺潺流水,又如嫋嫋青煙,婉轉悠揚,直沁人心脾,一場纏綿悱惻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之戲就此拉開帷幕。
    隻見那飾演祝英台的戲子,身著鵝黃羅裙,外罩月白綾衫,恰似春日裏盛開的嫩蕊,清新淡雅。青絲高挽,一支白玉蘭花簪斜插其中,簪頭的白玉蘭花雕琢得極為精致,花瓣紋理清晰可見,仿若能聞到那淡雅的花香,更添幾分風姿綽約。她蓮步輕移,猶如弱柳扶風,至台中央,微微福身,而後啟朱唇,婉轉唱道:“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她一心要求學,女扮男裝往杭城……”那聲音清脆婉轉,仿若黃鶯在枝頭啼鳴,又似清泉在石間流淌,每一個音符都仿佛帶著江南水鄉的溫柔與靈動,瞬間將眾人帶入了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之中。
    且說祝英台,本是上虞祝家莊中才貌雙全的女子,自幼聰慧好學,無奈生於古時,女子無進學堂之例。每日,她隻能望著家中兄長讀書識字,心中滿是羨慕與渴望。她常常在書房外徘徊,聽著先生講學,暗自記下那些詩詞文章。日子一久,求學之心愈發堅定如磐,遂心生巧計,女扮男裝,瞞過家人,毅然踏上了前往杭城求學之路。
    舞台之上,祝英台身背精巧行囊,步伐輕快而堅定,眼神中閃爍著對未知的憧憬與期待,那身姿雖著男裝,卻難掩女兒家的靈秀之氣。她回首望向家鄉的方向,眼中閃過一絲不舍,但旋即便被對知識的渴望所取代 )一路之上,青山綠水相伴,藍天白雲相隨,她心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腳步匆匆,一心奔赴那充滿希望的求學之地。途中,她路過一片桃林,正值桃花盛開,粉色的花瓣隨風飄落,灑在她的肩頭,她不禁停下腳步,輕輕拂去花瓣,心中感歎這美景的同時,也對未來的求學之路充滿了遐想。
    行至半途,恰遇梁山伯。隻見這梁山伯,一襲青衫,剪裁得體,更襯出他身姿挺拔。眉如遠黛,目若朗星,透著一股儒雅之氣,仿若從書卷中走出的翩翩公子。他手中握著一把紙扇,扇麵上題著幾句詩詞,字跡剛勁有力。二人相互打量,彼此見禮,互通姓名後,驚喜地發現竟是同往杭城求學,當下便結伴同行。
    祝英台微微仰頭,眼神靈動而明亮,嘴角含笑,主動與梁山伯攀談起來,言語間盡顯活潑之態:“梁兄,此番求學之路遙遠,有你相伴,定不會寂寞。不知梁兄對此次求學有何期許?”梁山伯則微微頷首,麵帶溫和笑意,回應著祝英台,那笑容中透著真誠與友善:“能與祝賢弟同行,實乃幸事。吾隻求在學堂中能精進學業,增長見識。”)
    行至溪邊,潺潺流水,清澈見底。祝英台臨水而照,微微整理衣衫。梁山伯不經意間瞧見祝英台耳上那若隱若現的耳環痕,心中頓生疑惑,不禁問道:“賢弟,你這耳上為何有耳環之痕?”祝英台心中一驚,麵上卻不動聲色,略一思索,巧言掩飾道:“梁兄有所不知,我本是家中獨子,父母疼愛非常,自幼便穿了耳洞,盼我平安長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祝英台眼神慌亂瞬間閃過,旋即便鎮定下來,言辭間故作自然,還略帶幾分俏皮,以化解這突如其來的尷尬。她輕甩衣袖,指著水中遊動的魚兒說道:“梁兄,你看這魚兒自由自在,真讓人羨慕。”)說罷,心中暗自警惕,此後每每瞧見水中觀音像,便想起這尷尬一幕,心中羞赧,從此不敢看觀音。
    時光悠悠,如白駒過隙,二人在學堂同窗共讀,一晃便是三載。這三年間,他們一同吟詩作畫,一同探討學問,情誼日益深厚。祝英台對梁山伯情愫漸生,那愛意如春日裏的藤蔓,在心底悄然生長。而梁山伯卻渾然未覺,隻當祝英台是誌同道合的好兄弟,每日相處,皆是坦誠相待,毫無雜念。
    學堂的生活充實而快樂,他們在先生的教導下,飽讀詩書,還常常與同窗們一同參加詩會。在一次詩會上,祝英台以一首清新脫俗的詩作驚豔全場,梁山伯對她更是欽佩有加,二人的情誼也在這一次次的交流中愈發深厚。
    這日,學業終了,祝英台家中來信,催她速速歸家。祝英台無奈,心中雖滿是不舍,卻也隻得收拾行裝。梁山伯得知後,執意相送。二人一路前行,沿途風景如畫,繁花似錦,綠草如茵。然而,祝英台心中卻滿是離情別緒,更盼著能借這相送之機,向梁山伯表明心意。
    行至一處花叢,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仿若在演繹著一場浪漫的舞蹈。祝英台見狀,心生一計,輕啟朱唇,婉轉唱道:“梁兄啊,你看那蝴蝶雙飛多恩愛,梁山伯與祝英台,好比那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祝英台眼神含情脈脈,深情凝視著梁山伯,那歌聲中滿是深情與暗示,仿佛要將心中的愛意通過歌聲傳遞給眼前之人。她微微低頭,臉頰泛起紅暈,手中不自覺地擺弄著衣角 )梁山伯卻撓撓頭,憨笑著說:“賢弟,你我兄弟情誼,自當如這蝴蝶般,形影不離。”祝英台心中暗歎,這呆子竟還未開竅,對自己的心意渾然不知。她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似在思索著如何讓梁山伯明白自己的心意。
    又行至一座小橋,橋下河水清澈,魚兒歡快地嬉戲著。祝英台見狀,再次唱道:“河裏的魚兒它都知道,有情人兒要分開,梁兄你為何不知情。”梁山伯仍是一臉茫然,眼中滿是疑惑,隻道:“賢弟莫要憂心,你我雖暫別,日後定有重逢之日。”梁山伯拍了拍祝英台的肩膀,滿臉真誠,那動作中透著對兄弟的關切,卻未察覺祝英台眼中那一閃而過的失落與無奈。祝英台微微咬唇,心中有些著急,卻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勸,祝英台費盡心思暗示,梁山伯卻始終不解風情。直至走到長亭,祝英台實在無奈,眼中含淚,隻得央求師母做媒,將自己許配給梁山伯。祝英台滿臉羞澀,微微泛紅的臉頰上掛著晶瑩的淚珠,對著師母盈盈下拜,眼中滿是期盼與哀求,那姿態楚楚可憐。她輕聲說道:“師母,英台與山伯情深意篤,還望師母成全。”師母看著祝英台,心中滿是憐惜,輕輕扶起她,說道:“英台,你且放心,為師定會為你做主。”)師母見她情真意切,又知梁山伯人品端正,才華出眾,當下便應了下來。
    然而,祝英台歸家後,才知父親已將她許配給了馬文才。這馬文才,乃當地富戶之子,生性驕橫跋扈,不學無術。平日裏仗著家中有錢有勢,在鄉裏橫行霸道。得知祝英台心有所屬,竟不顧禮義廉恥,執意逼婚。舞台上,馬文才身著華麗卻略顯俗氣的錦袍,頭戴鑲金冠,滿臉驕縱之色,帶著一群凶神惡煞的家丁,氣勢洶洶地闖入祝家。他大搖大擺地走進大廳,雙手叉腰,對著祝父說道:“祝老兒,我馬家有的是錢,你將女兒嫁給我,是她的福氣。若敢不從,我讓你祝家好看!”祝父麵露懼色,卻又有些猶豫,眼神中透露出對權勢的畏懼和對女兒的不舍 )
    祝英台自是不肯,她苦苦哀求父親,聲淚俱下,言辭懇切:“父親,女兒心中唯有山伯一人,與他情深似海,望父親成全。”可祝父卻固執己見,認為馬家家大業大,與祝家乃是門當戶對,執意要她嫁與馬文才,喝道:“女子婚姻,當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與那梁山伯,不過是小兒女的癡念,怎能作數!”祝英台悲痛欲絕,卻又無計可施,隻能暗自垂淚。她回到自己的房間,望著窗外的天空,心中滿是絕望,淚水不停地流淌下來,打濕了衣衫。
    這邊廂,梁山伯從師母處得知真相,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匆匆趕至祝家提親。卻奈何來遲一步,祝英台已被定下婚約。梁山伯聽聞此訊,隻覺如五雷轟頂,萬念俱灰,回到家中便一病不起。他心中滿是對祝英台的思念與對命運的無奈,病情日益加重,最終溘然長逝。在病榻上,梁山伯常常夢到與祝英台在學堂的點點滴滴,他伸出手,想要抓住那些美好的回憶,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消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祝英台聞此噩耗,肝腸寸斷,猶如萬箭穿心。出嫁途中,她執意要去梁山伯墓前祭奠。
    隻見那飾演祝英台的戲子,淚灑衣衫,神情悲慟,悲聲唱道:“梁兄啊!實指望,與你同把家還,誰知曉,今日你我陰陽兩隔……”那唱腔如泣如訴,似杜鵑啼血,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無盡的悲痛與深情,台下眾人無不為之動容。
    賈母眼眶微紅,輕輕搖頭,歎道:“這兩個孩子,情深至此,卻落得這般結局,當真是可憐可歎。這世間竟有如此深情之人,卻又遭受這般苦難。”說著,她用手帕輕輕擦拭著眼角的淚水,臉上滿是憐惜與感慨。
    賈探春秀眉微蹙,眼中閃過一絲憤然,說道:“祝父這般行事,隻重門第,不顧女兒心意,生生拆散這對有情人,實在可恨。這世間門第之見,不知誤了多少佳緣。若人人都被這門第束縛,世間真情又將何處安放?”她緊握著拳頭,臉上露出憤慨的神情,眼中燃燒著對這種封建門第觀念的不滿之火。
    賈迎春本就心軟,此時早已泣不成聲,淚水如斷了線的珠子般落下,抽噎著說:“這也太慘了,好好的一對兒,怎麽就……怎麽就不能在一起呢。這命運為何如此弄人。他們本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她用手帕捂住臉,肩膀不停地顫抖著,身體微微蜷縮,仿佛想要借此抵禦這故事帶來的悲傷。
    王熙鳳手持絲帕,輕拭眼角的淚花,感慨道:“這世間情愛之事,最是無常。多少有情人,敗給了世俗規矩,真是讓人惋惜。這梁祝二人,情深似海,卻難敵命運的捉弄。可見這世俗的力量,實在是強大。”她微微皺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輕輕搖了搖頭,似在為這世間情愛的無奈而歎息。
    李紈亦神色黯然,輕聲說道:“梁祝二人,情比金堅,雖曆經磨難,卻初心不改。隻可惜,命運弄人,令人唏噓。他們的愛情,如煙花般絢爛,卻又如此短暫。讓人不禁感歎,這世間美好的事物,為何總是難以長久。”她微微低頭,陷入了沉思,眼神中透著淡淡的憂傷,似乎在思索著這世間情愛的無常與命運的捉弄。
    正說著,戲台上祝英台哭倒在梁山伯墓前,忽然間,電閃雷鳴,狂風大作,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梁山伯的墳墓轟然裂開,祝英台毫不猶豫,縱身跳入墓中。刹那間,雨過天晴,一道絢麗的彩虹橫跨天際,一對彩蝶從墓中翩翩飛出,在空中纏綿飛舞,久久不去。它們相互追逐,相互嬉戲,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愛意。
    戲畢,眾人仍沉浸在那淒美動人的故事之中,久久回不過神來。過了半晌,賈母率先開口道:“這黃梅戲果然別具韻味,將梁祝二人的故事演繹得這般真切,讓人聽了,心裏好一陣難過。這世間竟有如此深情之人,卻又遭受這般苦難。”
    林黛玉輕啟朱唇,聲音略帶哽咽,緩緩說道:“這梁祝二人,情之所至,生死相隨,當真是至情至性之人。隻可惜,在這塵世之中,諸多規矩禮教,如重重枷鎖,縛住了有情人的手腳。這梁祝化蝶而去,雖為後人留下一段佳話,卻也道盡了這世間情愛的無奈與悲涼。這世間,又有多少深情被這世俗磨滅。”說罷,微微低頭,神色黯然,眼中淚光閃爍,她輕輕歎了口氣,仿佛將這世間的無奈都融入了這聲歎息之中。她纖細的手指無意識地揪著衣角,似在宣泄著內心對這種封建禮教的不滿。
    賈寶玉忙接話道:“林妹妹所言極是。這世間的規矩,不知誤了多少有情之人。若人人都能如梁祝一般,為情執著,不顧世俗,那該有多好。隻恨這世俗偏見,棒打鴛鴦。”他眼神中透著一絲向往,又有幾分無奈與憤慨,緊緊握著拳頭,仿佛要與這世俗的規矩抗爭到底。他站起身來,在原地來回踱步,眉頭緊皺,心中滿是對梁祝愛情的惋惜和對世俗的不滿,口中還喃喃自語著:“為何這世間不能多些真情,少些規矩的束縛。”
    薛寶釵微微一笑,神色平和,輕聲說道:“二位所言雖有幾分道理,然這世間若無規矩,豈不亂了套。梁祝二人,情深固然可嘉,但其行事,終究有違常理。依我之見,凡事還是應權衡利弊,不可太過任性。隻是這規矩,也應張弛有度,不可過於嚴苛。”她語氣沉穩,盡顯大家閨秀風範,眼神中透著一絲思索,手中輕輕擺弄著衣角,似乎在思考著如何在規矩與情感之間找到平衡。她微微抬頭,掃視著眾人,似在觀察大家對她這番言論的反應。
    賈探春點頭稱是,說道:“寶姐姐說得在理。隻是,這規矩也應適時而變,不可過於迂腐。像祝父那般,隻因門第之見,便棒打鴛鴦,實在是不應該。這世間之事,本就複雜,情理法之間,還需尋得一個平衡才是。若一味遵循舊規,不知變通,世間又將多多少悲劇。”她目光堅定,言辭中透著一股精明與果敢,仿佛要打破這不合理的規矩。她站起身來,環顧眾人,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決心,雙手不自覺地叉腰,似在向這不合理的封建規矩宣戰。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對這出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感悟也是各不相同。一時間,園中充滿了對這千古愛情故事的討論聲,或悲歎,或感慨,或思索,皆為這梁祝之情所觸動,沉浸在那無盡的情思與感慨之中。
    正是:
    梁祝情深動古今,黃梅一曲淚沾襟。
    陰陽隔斷相思苦,化蝶雙飛意自吟。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