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回 榮國府再品黃梅雅韻 眾眷屬再悟戲中情衷
字數:5369 加入書籤
話說前番榮國府眾人共賞《梁山伯與祝英台》,那黃梅雅韻猶如繞梁之音,久縈眾人之心,每每談及,皆感慨係之。
這日,時序已入深秋,園中景致恰似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楓葉似火,於枝頭烈烈燃燒,將半邊天際都映得緋紅;銀杏葉仿若萬千金扇,在微風中悠悠飄落,鋪就一地金黃。賈母念及上次看戲時闔家齊聚、其樂融融之景,又兼秋意撩撥情思,遂興致勃勃,再度差人於園中精心布置戲台。
此次戲台布置,別具匠心,盡顯秋之韻致。四周遍掛金黃麥穗與火紅茱萸,麥穗飽滿低垂,似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茱萸明豔如火,寓意著吉祥安康。台沿處的綢緞亦應季而換,選用暖色調的錦緞,其色澤宛如秋日晚霞,與周遭秋景渾然天成,相得益彰。
台下桌椅軟榻,依舊是用上等紫檀木精製,紋理細膩,散發著古樸而典雅的光澤。桌上珍饈鮮果、香茗美點琳琅滿目,應時應景。
肥美的螃蟹,殼堅膏滿,宛如身披鎧甲的勇士;甘甜的秋梨,表皮瑩潤似玉,散發著誘人的果香;香濃的桂花茶,霧氣氤氳,茶香與桂香交融,沁人心脾;造型別致的菊花酥,形似秋菊綻放,精巧得讓人不忍下口,處處彰顯著賈府鍾鳴鼎食之家的富貴與雅致。
眾人依序而至,紛紛落座。賈母身著絳紅色織錦披風,其上繡著栩栩如生的仙鶴圖案,每一隻仙鶴姿態各異,或引頸長鳴,或振翅欲飛,寓意著長壽安康。頭戴鑲嵌紅寶石的鳳冠,那紅寶石在日光下熠熠生輝,宛如璀璨星辰,更襯出賈母的尊貴威嚴。
她目光慈愛地掃視台下眾人,笑言:“上次聽那《梁山伯與祝英台》,老身至今記憶猶新,仿佛那對苦命鴛鴦仍在眼前。不知今日這黃梅戲又會演繹出何等動人故事。”眾人聽聞,紛紛應和,麵上皆洋溢著期待之色。
少頃,鑼鼓聲乍起,不同於上次的明快節奏,此次鑼鼓聲舒緩而悠揚,帶著一絲如秋風般的淡淡憂傷,似能撥動人的心弦。緊接著,絲竹之音嫋嫋傳來,恰似秋風輕拂平靜湖麵,泛起層層細膩漣漪,又似山間清泉在石上潺潺流淌,將眾人緩緩引入戲境。
隨著樂聲,戲台上蓮步輕移走出一位身著淡藍色衣衫的戲子,身姿婀娜,宛如弱柳扶風。眉眼間含情脈脈,顧盼生姿,輕啟朱唇,婉轉唱道:“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眾人這才知曉,今日上演的竟是黃梅戲《女駙馬》。
這戲中所述,乃民女馮素珍自幼與李兆廷定下婚約。後李家道中落,馮父與繼母嫌貧愛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然馮素珍鍾情李兆廷已久,情深義重,暗中接濟李兆廷白銀百兩。不巧此舉被馮父撞見,馮父竟昧著良心,誣李為盜,將其送官入獄。馮素珍得知後,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內心痛苦掙紮。
舞台上,馮素珍眉頭緊鎖,秀目含淚,在閨房中來回踱步,時而咬著下唇,時而握緊雙拳,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然 )她深知若不施救,情郎必將深陷絕境,於是毅然決然,女扮男裝出逃進京。
在京城,馮素珍偶然瞧見招考皇榜,心中靈光一閃,頓生替名招考之念。她本就聰慧過人,才學出眾,加之對李兆廷的深情驅使,遂下定決心冒充李兆廷之名參加考試。在考場上,馮素珍鎮定自若,文思泉湧,筆下如有神助。隻見她伏案疾書,時而凝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眼前的試卷 )最終,憑借出眾才學,高中頭名狀元。皇帝見馮素珍才貌雙全,龍顏大悅,招為東床駙馬。
洞房之夜,紅燭搖曳,光影斑駁。公主見駙馬神色有異,遲遲不肯安睡,心中不禁起疑。公主微微蹙眉,眼神中透著疑惑與關切,輕輕走到駙馬身邊,輕聲詢問 )經過再三溫柔詢問,馮素珍終是道出進京救夫和替名招考的實情。
公主聽聞,大為感動,她被馮素珍的深情與勇氣所打動。次日,公主將此事奏明皇帝,皇帝亦被馮素珍的真情所感,龍心慈悲,不僅收馮素珍為義女,還放出李兆廷,命其頂狀元之名,終成全了二人的美好姻緣。
演至馮素珍驚悉李兆廷入獄,心急如焚,毅然決定女扮男裝進京救夫之時,賈惜春不禁秀眉輕蹙,眼中滿是擔憂之色,忍不住輕聲說道:“這馮素珍一介柔弱女子,竟敢行此大膽之舉,可見對那李兆廷的情誼深厚至極。
隻是這一路進京,山高路遠,又身為女子,定是凶險萬分,不知她能否平安順遂到達。”賈惜春的臉上滿是緊張之色,雙手不自覺地緊握衣角,身子微微前傾,目不轉睛地盯著戲台,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
王熙鳳手持一把繪有秋菊的折扇,輕輕搖著,點頭說道:“這馮素珍不光情深似海,更是智謀過人。女扮男裝進京趕考,若無過人的膽識和才學,斷斷不能做到。隻是這世間,像馮素珍這般勇敢追愛的女子又有幾何?大多女子,空有深情,卻被種種規矩禮教束縛,難以掙脫,隻能徒留遺憾。”說罷,微微搖頭,輕輕歎了口氣,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感慨與無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賈寶玉此時已與林黛玉成婚,他聽聞此言,不禁拍手稱讚,站起身來,在原地來回踱步,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說道:“這馮素珍當真是巾幗不讓須眉,為了愛情,敢於衝破世俗的重重樊籬,實在令人敬佩。就如我與林妹妹,一路走來,亦是曆經諸多波折,方得圓滿。若世間之人皆能如馮素珍這般勇敢無畏,又何來這許多的愛情悲劇。”說罷,深情地望向林黛玉,眼神中滿是愛意與憐惜。
林黛玉靜靜地看著戲台,眼神中透著淡淡的哀愁,輕啟朱唇,輕聲說道:“雖說是為救情郎,一片赤誠之心可昭日月,可這一路的艱辛磨難,又豈是旁人所能輕易體會。這其中的酸甜苦辣,怕是隻有馮素珍自己知曉。即便最後能如願以償,與情郎團聚,可這過程中的種種煎熬,又豈是常人所能承受。
就如我與寶玉,雖得結連理,然回想過往,亦是滿心感慨。這世間的愛情,總是要曆經無數波折,方能修成正果,其間的不易,實難用言語表述。”說罷,輕輕抿了一口桂花茶,似在借茶香平複心中如漣漪般的感慨。
薛寶釵則麵帶微笑,神色平和,緩緩說道:“馮素珍此舉,勇氣固然可嘉,但終究是冒險之舉。不過,她能憑借自身才學高中狀元,可見女子之才,並不輸於男子。隻是在這世間,女子行事,諸多掣肘,遠比男子艱難。
這其中的利弊得失,還需細細權衡。既要堅守內心的深情,又要顧及世俗的眼光與規矩,著實不易。”她眼神平和而睿智,語氣沉穩,盡顯大家閨秀的風範,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整理著衣袖,儀態端莊優雅。
隨著劇情的推進,演到馮素珍在洞房中向公主坦白真相之時,眾人皆屏氣凝神,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一般,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與台詞。
公主的寬容大度,從最初的驚訝到逐漸被馮素珍的真情所打動,她眼神中的變化細膩而真實;馮素珍的真情流露,既有對公主的坦誠,又飽含著對李兆廷的深切思念與擔憂,那複雜的情感通過戲子的精湛演繹,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台下眾人無不為之動容。
賈迎春本就心地善良,情感細膩,此時早已淚水漣漣,她用手帕輕輕擦拭著不斷湧出的淚水,哽咽著說:“這公主也是個菩薩心腸的善良之人,若不是她通情達理,深明大義,馮素珍和李兆廷怕是難以終成眷屬。這世間,還是好人居多啊,也算是他們二人的真情,終是感動了上天。”
待戲演完,眾人仍沉浸在戲中的情節裏,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愛恨情仇的世界,久久不能自拔。過了許久,賈母緩緩開口,聲音略帶滄桑與感慨:“這黃梅戲果然魅力非凡,每一出都能演繹出人間至情,讓人感同身受。
這《女駙馬》中的馮素珍,為了愛情,勇敢追求,不畏艱難險阻,實在令人欽佩。隻是這世間,又有多少有情人能像他們這般幸運,在曆經磨難後,還能攜手相伴。”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林黛玉沉吟片刻,起身踱步道:“今日觀這《女駙馬》,感觸頗深,我便以女駙馬為題,賦詩一首,還望諸位長輩、姐妹、兄弟品鑒。”說罷,略一思索,便輕啟朱唇吟道:
“素珍情重赴京畿,女扮男裝誌不摧。
考場奪魁驚聖主,洞房坦意動金閨。
情深不懼千般險,愛篤能消萬種危。
佳話流傳千古頌,紅顏才膽識堪追。”
眾人聽後,皆讚歎不已。賈母笑道:“林丫頭果然才情過人,這詩將馮素珍的深情與勇敢都寫活了。”賈寶玉更是滿臉驕傲,讚道:“林妹妹此詩,當真是絕妙無雙。”薛寶釵也微笑著點頭:“林姑娘這首詩,意境深遠,用詞精妙,實乃佳作。”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對林黛玉的詩稱讚有加,氣氛愈發融洽歡快,沉浸在這詩意與戲韻交織的美好氛圍之中。
李紈一直靜靜聽著眾人的議論,此時輕啟朱唇道:“馮素珍情深且聰慧。但我更佩服這公主,她身為皇家之人,能放下身份的架子,體諒馮素珍的苦衷,這份胸懷實非常人能及。在這封建禮教森嚴的時代,公主此舉就如一縷清風,吹散了不少迂腐之氣。”
王熙鳳聞言,用折扇輕輕點了點李紈,笑道:“大嫂子這話在理,這公主若要計較起來,馮素珍欺君之罪可不小。但她以情度人,反倒成就了一段佳話。這戲裏戲外,都是情字難得啊。”眾人聽了,皆點頭稱是,又圍繞著戲中的情節和人物,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歡聲笑語在秋日的園子裏久久回蕩,仿佛連那枝頭的楓葉和飄落的銀杏葉,都沾染了這份歡樂與溫情。
此時,秋風輕輕拂過,吹落了幾片楓葉,那楓葉如蝴蝶般在空中翩翩起舞,緩緩飄落在園中,仿佛也在為戲中的故事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惆悵。眾人在這秋意濃濃的園中,對愛情、對命運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而這感悟,如同這深秋的景色,深沉而悠遠。
賈寶玉輕輕牽起林黛玉的手,含情脈脈道:“林妹妹,這戲裏的情真叫人動容,恰似你我一路走來,曆經風雨終得相伴。”林黛玉臉頰緋紅,垂眸淺笑,輕聲回應:“可不是麽,若沒有你一片癡心,我又怎會有今日。”
二人攜手,相依相偎,往沁芳閘邊走去 一路上,秋風輕拂,吹起他們的衣袂。園中落花繽紛,鋪就了一條花道,像是專門給林黛玉和賈寶玉鋪的幸福之路。
賈寶玉看著林黛玉,溫柔說道:“往後餘生,我定護你周全,絕不讓你再受一絲委屈。”林黛玉抬頭,眼中滿是愛意,“有你這話,我便安心了。隻願我們能一直這般,歲月靜好。”
到了沁芳閘邊,二人停下腳步,並肩而立。望著潺潺流水,波光粼粼,恰似他們此刻的心情。賈寶玉攬過林黛玉的肩,二人依偎在一起,沉浸在這溫馨又甜蜜的氛圍中,仿佛世間一切煩惱都與他們無關。
正是:
黃梅新韻訴情長,女駙傳奇意未央。
秋意園中添感慨,人間情事費思量。
喜歡新良緣請大家收藏:()新良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