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尋

字數:7666   加入書籤

A+A-


    陳宮心中稍安,略加思索後應允。
    曹操安排好營地,果斷命令黃忠、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四人率領餘部,先行與王匡等人會師。
    隨後,曹操匆匆換上便裝,獨自前往後軍找尋江琛。
    江琛聞李通稟報,打著哈欠走出營帳:“老曹,你這麽早?”
    還早?
    曹操抬頭望日:“江兄,已近巳時。”
    江琛尷尬地瞪了李通一眼:“文達,你怎不叫我?”
    我哪沒叫?
    李通內心憋屈,見江琛眼神威脅,隻好默默承受:“江掌櫃,是我大意了。”
    “下次注意。”江琛洗漱間對曹操說:“老曹,你今日又來何事?”
    曹操滿懷同情地望向李通,輕聲細語:“江兄,昨夜袁紹匆忙召集各路諸侯商議大事。正如預料的那樣,董卓已向汜水關增派援軍,並親自帶領李儒、呂布等人趕赴虎牢關。”
    “如此說來,袁隗他……”
    江琛丟棄了麵巾,李通迅速遞上馬劄讓他坐下。
    曹操無暇他顧,驚訝地問:“江兄,你是如何得知袁太傅遭遇不幸的?”
    “這不難推測。昨日黃忠斬殺了華雄,那是董卓從西涼帶來的親信。董卓為了報複或是鞏固地位,定會采取行動。袁隗身為三公,又是袁家之主,董卓怎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江琛邊吃邊答。
    我心中暗讚,江兄真是才智過人!我隻提到董卓增兵,他便推導出袁太傅的遭遇。
    唉……陳公台,若有江兄一半才智,我便輕鬆許多……
    曹操神色複雜,連連歎息,哪知江琛來自未來,一切盡在掌握。
    見曹操長久沉默,江琛誤以為他在為袁隗難過。
    在這漢末亂世,袁隗這樣的大儒,朝野上下皆有眾多擁躉。
    想當年,曹操因殺邊讓一事,導致好友張邈與呂布、陳宮聯手,趁他攻打徐州時,奪取了兗州。
    “老曹,你得看開些。袁太傅或許早已預見此結局。不然,袁紹怎敢在洛陽當麵挑釁董卓,還安全逃回渤海?更奇的是,董卓非但不追究,還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我敢打賭,若非袁隗與董卓私下達成協議,我江琛日後便姓曹。”
    江琛邊說邊啃饅頭,接過李通遞來的白粥。
    曹操與李通聞言皆大驚,李通因身份所限,未能深入理解江琛話中的深層含義。而曹操,作為袁紹崛起的見證人,心中波瀾起伏……
    想我曹操,從洛陽逃回陳留,曆經艱險。袁紹這等平庸之輩,怎敢在宴會上頂撞董卓,還安然返回渤海?
    顯然,正如江兄所說。袁太傅為助袁家兄弟上位,自願留在洛陽做人質,早已準備接受董卓的清算……
    想到袁家兄弟帶著五萬兵馬參會,且占據富饒之地,曹操心中滋味難言,如同品嚐酸澀檸檬。
    事實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
    曹操深吸一口氣,望著大口喝粥的江琛,忽然展顏一笑。
    袁本初、袁公路有這般舍命相助的叔父,真是天命所歸。但我曹孟德亦不遑多讓!
    有幸在陳留結識江兄這等奇才,真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想到這裏,曹操鄭重地說:“江兄,我並非懷念袁太傅,而是擔心我家少主。他如今兩地奔波支援,萬一……”
    “絕無意外,曹操已收黃忠,呂布何足為懼?”江琛低頭專注喝粥,未曾抬眼。
    曹操腹誹,黃忠自是值得信任,但王匡一行人,卻難以讓人放心。
    那些心胸狹窄之人,除公孫瓚還算可靠,其餘皆是隨風倒的庸才!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笑道:“江兄,記得你曾遺憾錯過頂尖武將的對決?”
    江琛耳畔捕捉到“對決”二字,雙耳不由一動。
    曹操見狀,壓低聲音:“江兄,我家少主欲親自率軍前往虎牢關參戰。此行命我押送一批壓縮軍糧,伺機售予王匡等諸侯。”
    “老曹,你是說……能帶我們一起去?”江琛眼中閃爍著光芒,手撫下巴問道。
    曹操點頭微笑:“江兄,你我之間還用客氣?這不過是舉手之勞。”
    “但若被少主發現,會讓你為難嗎?”江琛略顯遲疑。
    曹操拍著胸口保證:“江兄放心,少主事務繁多,怎會留意糧隊?即便被發現,也無大礙。我在營中頗有地位!”
    江琛沉浸在虎牢關大戰的遐想中,喃喃自語:“虎牢關大戰……三英戰呂布……不,黃忠已投曹營,那三位恐無緣此戰了……”言罷,他突然站起,搓手踱步。
    李通見狀大驚,以為江琛失常。
    曹操從容道:“文達莫慌,江兄想到妙計時便是這般,見多了便習慣了。”言畢,自斟自飲,目光不離江琛。
    李通聞言心安,未及定神,江琛已拍手大呼:“文達,速整帳篷,將我路上所做之物悉數裝上板車,即刻啟程前往虎牢關!”
    “是!”李通應聲。
    裝板車?!
    曹操險些失態。
    “江兄,雖不必親臨前線,但亦非郊遊。輕裝上陣為佳。”曹操連忙勸阻。
    “老曹,我這次做的東西皆是珍寶!你這賣糧小官或許無用,但你家少主或許某日就需要!”江琛信心滿滿。
    曹操心中暗笑江琛的自負,急於歸營,不願多言,匆匆交代行軍路線後離去。他派出半數親兵保護江琛,對江琛沿途所製的“玩具”雖心知肚明,卻無暇顧及。
    不久,曹軍主力撤離營地。
    隨後,百餘名精幹的“運糧兵”伴著滿載雜物的板車,緩緩駛離後營。
    與此同時,
    黃忠、夏侯惇率領的三千精兵,終於追上王匡聯軍。
    聞曹軍來援,王匡雖不滿,但仍抽空率七位諸侯相迎。
    然而,令王匡惱怒的是,曹操身為統帥並未現身,僅遣數將前來。
    這更讓本就認為曹軍人丁稀少的王匡輕視不已。
    “曹校尉身在何處?為何僅你們數人在此?”王匡未等黃忠答話,便驅馬向前,怒聲問道。
    黃忠端坐絕影之上,拱手冷淡回答:“我家主公另有重任。為免戰事受阻,故命我等先行,與諸位大人會合。”
    此言一出,全場一片死寂。王匡等人麵色鐵青,孔融、張揚、陶謙麵露苦笑,心中暗想:曹操啊曹操,此時有何事能比攻打虎牢關更為緊要?
    喬瑁冷笑一聲,譏諷道:“我等八位諸侯,兵馬過萬至兩三萬不等。曹操卻遣你等數千人前來,自己還找借口不至?”
    “荒謬!”王匡低聲斥責。夏侯惇與曹洪怒目相向,若非黃忠、夏侯淵勸阻,幾乎要率軍發起衝鋒。
    袁遺含笑旁觀,深知袁紹對曹操的忌憚。鮑信與曹操交情深厚,卻對曹操此行舉動無可奈何,焦急地望著眼前的一切。
    黃忠麵色冷峻,目光掃過王匡、喬瑁等人,心中暗自讚歎江琛之才。若聯軍盡是此類平庸之輩,此次討伐董卓恐難成功。但念及曹操的知遇之恩,他猛然挺直腰板。
    “我家主公確有重任,至於兵馬多少……”黃忠語氣堅定,“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
    王匡、喬瑁聞言大怒:“大膽!”“狂妄至極!”
    二人身後,數名將領立刻衝出。黃忠淡然伸手觸及馬鞍上的古錠刀,收斂的氣息瞬間爆發,虎目圓睜,一股無形的殺氣籠罩住衝來的武將們。
    眾人初見黃忠尚有幾分膽色,但麵對其釋放的威壓,瞬間麵色慘白。他們紛紛拽緊韁繩,那些急於立功的將領慌忙安撫受驚的戰馬。
    王匡與喬瑁見往日倚為臂膀的大將此刻竟如此怯懦,氣得渾身發抖。曹軍見狀哄笑,夏侯惇、夏侯淵策馬至黃忠身側,身後士兵呐喊助威,嚇得對麵諸侯臉色驟變。
    喬瑁向王匡使眼色,提議硬拚,卻被王匡怒視。王匡心中暗悔得罪曹操,但眼下局勢騎虎難下,他豈能示弱。雙方陷入僵持,孔融、張揚等人愈發焦著。
    幸虧袁遺謹記袁紹之命,監視著這支軍隊,他對公孫瓚說:“伯圭兄,你打算一直旁觀嗎?”
    公孫瓚心中暗自抱怨袁遺多事,要是在以前,這種揚名立萬的機會他絕不會放過。有了劉備三兄弟在,他自信足以壓製黃忠等人。但經過昨夜之事,他生怕劉備搶功,哪還願意給那三人表現的機會?
    劉備見公孫瓚猶豫不決,正欲示意關羽和張飛有所行動。
    這時,數十騎從遠方快速奔來,其中一名短髯男子高聲笑道:“曹某來晚了,請各位包涵!”
    曹操的到來,讓王匡和喬瑁有了台階下。然而,麵對曹操那意味深長的眼神,兩人麵露尷尬,側身避開。
    王匡本想爭奪軍隊的指揮權,拉攏喬瑁後,打算趁曹操不在,給曹軍一個下馬威。誰料黃忠等人勇猛異常,麵對兩位諸侯的壓力也毫不畏懼。加之兩人過於自大,得知曹軍將至,竟命黃忠等人前去交涉。
    結果王匡想翻臉,卻又懼怕黃忠的威名,生怕自己先送了命。
    曹操是何許人也?一眼便看出己方並未處於下風。他打量了王匡和喬瑁一番,嘿嘿一笑:“公節、元偉,不知曹將軍麾下眾將有何過錯,竟讓二位大人不惜親自出馬?”
    這話雖未說完,但曹操的意思無異於當麵羞辱王匡和喬瑁。尤其是那個“迫”字,讓兩人心中憤憤不平。身為河內太守和東郡太守的他們,竟被幾位無名小將逼得如此狼狽。
    想到此事一旦傳揚出去,顏麵何存?王匡強忍怒氣,反問道:“曹孟德,你身為軍事行家,難道不知兵貴神速?我等奉命攻打虎牢關,你遲到也就罷了,還縱容部將冒犯我等?”
    聞言,隻有喬瑁勉強支持王匡,公孫瓚等人皆搖頭表示不讚同。
    曹操從容地向聯軍大營方向拱手說道:“曹某遵從盟主之命,在虎牢、汜水兩關之間往來支援。雖有要務在身,但仍派遣大將率領主力先來助戰。公節兄若覺得曹某有失職之處,不如一同麵見盟主理論一番?”
    “你……”王匡頓時羞愧難當。他突然想起曹操本不在征討虎牢的八路諸侯之列。人家舍棄了汜水關的營地,派遣主力前來相助。他們八人,確實應該承此人情!
    見王匡屢遭曹操奚落,北海太守孔融終於不忍。畢竟此次攻打虎牢關,八路諸侯中王匡的兵力最為強盛。孔融策馬上前,微笑著打圓場:“公節、孟德,我們同為討伐董卓的大軍,尚未開戰豈能先鬧到盟主麵前讓西涼軍看笑話?”
    “不錯,時間不早了,速速前往虎牢關才是要緊。”上黨太守張揚急切地說道。
    徐州刺史陶謙、濟北相鮑信、山陽太守袁遺等人紛紛上前相勸。公孫瓚站在一旁。
    曹操見狀,緩和語氣說道:“並非我輕視戰事,實在是此戰艱難。”
    故而抽身助爾等尋求庇護,以致延誤。”
    庇護?
    何種庇護……
    竟要聯盟之主曹操親自前往?
    眾人滿心困惑,連  問。
    曹操僅以“日後便知”輕輕帶過。
    見曹操被眾人簇擁,欲趁機離去的劉備,心中嫉妒橫溢。
    劉備瞥見公孫瓚擋路,強忍衝動,與關羽、張飛後退數步。
    公孫瓚性情直白,冷哼一聲,隨即領兵離去:“時辰緊迫,再拖延恐誤軍機。”
    “啟程!”
    王匡與喬瑁交換眼神,連忙領兵跟隨。
    三人離去後,其餘諸侯亦相繼領兵而動。
    此刻,曹操終得空自黃忠處得知衝突詳情。
    “主公,未得您命,我等便與友軍起釁,請主公責罰!”黃忠稟報畢,率先跪請其罪。
    “請主公責罰!”
    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樂進等人亦隨之請罪。
    曹操大笑,下馬扶起眾人:“若非諸位,王匡今日必挫我軍銳氣。諸位有功無過,速起!”
    黃忠等人聞之大喜,夏侯惇與曹洪更是揚言,若非大局所限,定要給王匡、喬瑁顏色瞧瞧。
    幸虧黃忠及時阻攔,才未使事態惡化。
    “主公,江先生那邊……”
    “漢升勿憂,曹某已請江兄相助。
    待我們在虎牢關外紮營,江兄想必已至。”曹操自信答道。
    黃忠與夏侯惇相視而笑,夏侯淵、曹洪、樂進對常被曹操提及的江琛既好奇又滿懷期待……
    前往虎牢關的官道上,一隊精銳刀盾兵小心護衛著一輛滿載雜物的馬車。
    車內青衣青年忽連打噴嚏。
    牽馬的矮壯男子連忙回頭探望,同行另一人不屑地撇嘴。
    “無妨,想必老曹又在背後念叨我了。”江琛對關切的李通搖頭,揉著酸痛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