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苦”
字數:2554 加入書籤
阿木的兒子長大後,沒接雜貨店的生意,反而考了醫學院,成了鎮上醫院的醫生。他總說,是小時候那股甘草糖的甜味,讓他覺得“救死扶傷”是件溫暖的事。
每年放假回家,他都會去後院看看那叢薄荷。石碾子還在,隻是被歲月磨得更光滑了,碾盤上的紋路裏,總像藏著點亮晶晶的東西,雨天是濕潤的糖霜似的,晴天就變成細碎的光斑。
有年夏天,醫院接收了個重症病人,高燒不退,嘴裏一直喊著“苦”,試了多種藥方都沒用。年輕醫生急得睡不著,半夜回到雜貨店,坐在石碾子旁發呆。
月光落在薄荷叢上,他忽然聽見身後傳來“咕嚕”一聲輕響——是石碾子自己轉了半圈,碾盤上憑空多出幾片甘草葉,還有顆融化了一半的紅糖塊,黏糊糊的,像當年李老板說的“熬壞的湯藥”。
他猛地想起醫書裏那句“甘緩和中”,眼睛一亮,連夜趕回醫院,在藥方裏加了味炙甘草。第二天一早,病人的燒果然退了,醒來後說“夜裏夢見有人給我喂糖,甜絲絲的,就不苦了。”
年輕醫生回到家,在薄荷叢旁立了塊小木牌,上麵寫著“顧先生之味”。他知道,這是顧醫生在以另一種方式,繼續著未竟的醫道。
後來,雜貨店改成了中醫診所,年輕醫生在這裏坐診,專治那些覺得“藥苦”的病人。他總在藥方裏加些甘草、飴糖,笑著說“良藥不一定苦口,得讓身子先嚐到甜,才肯好好治病。”
診所的牆角,擺著那枚刻著“醫”字的銅戒指,被擦得鋥亮。有病人說,陰天時能看見戒指上凝著層水汽,像眼淚,又像露水;晴天時,戒指會反射出一道光,剛好落在石碾子上,像有人在碾藥。
張媽的孫子成了攝影師,特意來給診所拍了組照片。照片洗出來後,所有人都愣住了——薄荷叢的影子在牆上投出個模糊的人形,穿青布褂子,左手揣在袖裏,正低頭看著石碾子,嘴角像是帶著笑。
照片被掛在診所的牆上,旁邊配著行字“苦為藥引,甜是良方。”
如今,那叢薄荷依舊長得旺盛,每年夏天都開著淡紫色的小花。風吹過的時候,甜香混著藥香飄滿整條巷子,像是在說
那些沒說出口的遺憾,沒完成的心願,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在時光裏慢慢圓滿。
顧醫生的故事,像薄荷的香氣一樣,在巷子裏彌漫了一代又一代。
年輕醫生也漸漸有了白發,成了診所裏的“老大夫”。他收了個徒弟,是個紮著馬尾辮的姑娘,機靈得很,就是怕苦,每次抓藥都要偷偷往嘴裏塞顆糖。
“師父,顧醫生當年真的那麽苦嗎?”姑娘一邊碾藥,一邊好奇地問。石碾子“咕嚕咕嚕”轉著,聲音和老人們描述的一模一樣。
老大夫笑了笑,指著牆上的照片“苦過,才知道甜有多金貴。你看這薄荷,根紮在當年的藥渣堆裏,不也長出了甜味?”
姑娘似懂非懂,直到有天夜裏,她獨自在診所整理藥材,忽然聽見藥櫃後麵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她探頭一看,隻見那枚銅戒指從掛鉤上掉了下來,滾到薄荷叢邊,戒指上的“醫”字正發著淡淡的光。
更奇的是,石碾子上憑空多了幾枚甘草片,正被無形的手推著,碾成細細的粉末,粉末飄到旁邊的糖罐裏,融成了琥珀色的糖漿。
“顧先生?”姑娘大著膽子喊了一聲。
光影晃動間,她仿佛看見個穿青布褂子的老人站在碾子旁,左手雖然缺了截指頭,碾藥的動作卻格外輕柔。老人轉過頭,對著她笑了笑,嘴角的紋路裏像是盛著月光。
第二天,姑娘在藥櫃最底層發現了本新的處方集,第一頁寫著“治苦方”,下麵記著“甘草三錢,薄荷一錢,加冰糖少許,水煎服,溫飲。”字跡和醫書上顧醫生的筆跡如出一轍。
老大夫說,這是顧醫生在收徒弟呢。
後來,姑娘成了診所的新主人。她在門口種了更多的薄荷,還在石碾子旁擺了個小小的銅爐,逢年過節就煮些甘草甜湯,免費分給街坊四鄰。
湯的甜味飄得很遠,引來了不少過路的人。有人喝著湯,說起自家的難處,姑娘就耐心聽著,再開些溫和的藥方,總不忘加一句“日子再苦,也得留點甜在嘴裏。”
有年清明,姑娘帶著孩子去給薄荷澆水,孩子突然指著石碾子說“媽媽,那個老爺爺在教我寫字呢,他寫的字甜甜的。”
姑娘低頭一看,孩子手裏拿著根甘草棒,在地上畫著歪歪扭扭的“甘”字,而石碾子的碾盤上,不知何時積了層薄薄的糖霜,在陽光下閃著光,像誰撒下的一把星星。
風吹過,薄荷叢沙沙作響,像是有人在輕聲說
“苦盡了,就該回甘了。”
喜歡怕怕勿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怕怕勿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