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春日的須根
字數:2836 加入書籤
第十二章春日的須根
春節過後,第一場春雨淅淅瀝瀝下了三天。陳雪趴在陽台的欄杆上,看著石榴盆栽的土壤裏冒出更多嫩芽,淺綠色的莖稈上頂著圓滾滾的葉芽,像一群攢動的小拳頭。
李響搬來一把藤椅放在旁邊,手裏捧著本泛黃的植物圖鑒“你看,這品種叫‘血玉籽’,原產就在咱們省的山區,據說果實成熟時會透著血色,是很稀有的品種。”
陳雪湊過去看,圖鑒的扉頁上有行褪色的鋼筆字“贈晚卿,願此生長安”。字跡娟秀,尾端帶著個小小的六指印章,和奶奶留下的舊物上的印記一模一樣。
“這書哪來的?”她的指尖劃過那行字,紙麵帶著陳舊的粗糙感。
“在博物館的舊書攤淘的,攤主說是什麽林家鎮流出的老物件。”李響翻到其中一頁,上麵貼著片幹枯的石榴葉,葉脈清晰得像手繪的血管,“你看這標注,說血玉籽的根須會順著血親的氣息生長,能找到埋在土裏的‘念想’。”
陳雪的心輕輕一動。她想起林家鎮那棵歪脖子樹,想起那些從土壤裏鑽出的、總朝著她移動的藤蔓——或許最初的“寄根”習俗,真的隻是想讓血脈與牽掛的人相連,隻是被怨恨扭曲成了掠奪。
雨停的那天,陳雪收到個匿名包裹,郵戳來自林家鎮。拆開層層牛皮紙,裏麵是個巴掌大的木盒,盒底刻著六隻手掌的圖案,打開後,躺著半塊鏽跡斑斑的銅片,上麵刻著“守”字的一半。
是守樹人那把剪刀的碎片。
木盒裏還壓著張字條,字跡歪歪扭扭,像是用左手寫的“祠堂後牆第三塊磚,有東西等你。”
陳雪握著銅片,指尖能感受到上麵凹凸的刻痕。她突然想起守樹人消失前的眼神,那裏麵除了貪婪,似乎還藏著別的東西——或許他一直在等一個能真正終結詛咒的人,而不是延續仇恨的繼承者。
周末,她和李響再次驅車前往林家鎮。
鎮子比上次熱鬧了許多,有外地來的遊客在青石板路上拍照,孩子們圍著石榴樹追逐,賣特產的老太太手腕上戴著紅繩,上麵拴著顆石榴籽串成的手鏈,六指形狀的胎記在陽光下若隱若現。
“來啦?”老太太看見陳雪,眼睛笑成了月牙,“就知道你會回來。”她往陳雪手裏塞了個布包,“守樹人托我給你的,說等你真正想通了再打開。”
布包裏是把小巧的銅鑰匙,鑰匙柄是六指手掌的形狀。
陳雪走到祠堂後牆,第三塊磚果然是鬆動的。用鑰匙撬開磚縫,裏麵藏著個油布包,打開後,露出一疊泛黃的日記,封皮上寫著“林守業”——是守樹人的名字。
日記裏沒有記錄詛咒的秘密,隻寫著尋常的生活
“民國三十五年,今日給石榴樹施肥,發現根須纏上了晚卿太奶奶的墓碑,輕輕撥開了。”
“1958年,阿爹走了,他說藤蔓在他骨頭裏生了根,讓我別難過,這是守樹人的命。”
“1987年,撿到個女娃,繈褓裏有半片六指指甲,給她取名叫秀蓮,偷偷送了出去。”
陳雪的手指突然發顫。秀蓮是奶奶的名字。
最後一頁的字跡潦草,像是臨終前寫的“血能養藤,亦能化藤。當最後一片六指指甲與剪刀重逢,根就會變回根,樹就隻是樹。”
她終於明白,守樹人的“守護”從來不是喂養怪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希望。他送走奶奶,留下剪刀,甚至故意暴露弱點,都是在等待一個能打破循環的人——一個敢用愛化解仇恨,而非用仇恨延續仇恨的人。
陳雪將日記放回磚縫,又把銅剪刀從供桌上取下來,連同那片六指指甲和守樹人的銅片一起,埋在了石榴樹下。她沒有用泥土覆蓋,而是鋪上了一層石榴花瓣,是從陽台盆栽上摘下的新葉和花苞。
“結束了。”她對著樹幹輕聲說,“以後你隻是棵普通的石榴樹,不用再記著仇恨了。”
離開時,老太太站在鎮口揮手,她的孫子正蹲在地上,用樹枝畫著六隻手掌的圖案,旁邊的土壤裏,有根細小的須根正悄悄鑽出,朝著少年的指尖生長。
車開出很遠,陳雪回頭望,看見石榴樹的枝頭抽出了新綠,在春風裏輕輕搖曳。陽光穿過枝葉,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無數隻張開的手掌,溫柔地托著這片重生的土地。
李響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心溫暖而幹燥,手腕內側的白痕已經淡得幾乎看不見。
“以後每年都來看看吧。”李響說。
“好。”陳雪笑著點頭,目光落在窗外掠過的田野上,新翻的泥土裏,有無數生命正在悄悄萌發,帶著春雨的濕潤和陽光的溫度。
她知道,那些深埋地下的根須,從此隻會朝著陽光生長,纏繞著思念,而非仇恨;孕育著希望,而非恐懼。
就像每個人心裏的傷痕,終會在時光裏慢慢愈合,長出新的年輪,圈住溫暖,遺忘寒涼。
而那棵在風雨中站立了百年的石榴樹,會在每個春天如約發芽,在每個秋天結滿紅果,用年輪記錄下一個新的故事——關於救贖,關於原諒,關於在絕望的盡頭,總能開出希望的花。
喜歡怕怕勿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怕怕勿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