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龍眠愚者
字數:2076 加入書籤
方以智是誰,那可是“龍眠愚者”“藥地和尚”,明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
他是崇禎十三年的進士,崇禎曾召他對話德政殿。後任工部觀政、翰林院檢討。
還是定王和永王的講官。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方以智在崇禎靈前痛哭,被農民軍郭營俘獲嚴刑拷打,但他始終不肯投降。
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方以智僥幸乘亂南逃,大難不死。輾轉投奔南明弘光政權。
結果被阮大铖借口沒有“殉節”,流放去南嶺。
方以智不得不改名吳石公,流寓嶺南、兩廣一帶以賣藥為生。
後來,方以智參與擁立永曆政權,拜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
因過於耿直,後被太監王坤誣劾免職。當清兵大舉南下時,方以智被迫在梧州出家,秘密組織反清複明,
康熙十年,方以智被捕,解往廣東,卒於舟中。
方以智的《通雅》和《物理小識》是明代科技集大成作品。
寫出了“考測天地之家,象數、律曆、音聲、醫藥之說,皆物理也。為物之至理也。”
他對事物發生根本原因進行探討,要求腳踏實地考察事物變化原因,按特性予以整理分類,總結驗證已知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變化。
在天文學方麵,方以智結合中國傳統的天文學和當時傳教士傳入的西方天文學,討論了地心學說、九重天說、黃赤道、歲差、星宿、日月食、曆法等天文學問題。
他接受西方科技知識並非盲從,而是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消化才運用到研究中,思維方式很科學。
比如他在討論天體運動軌道問題時,曾根據西方用望遠鏡觀天發現金星有周相變化的事實,提出了金星、水星繞太陽運行的正確猜測。
而在地圓說方麵,他首先考察了地圓說賴以成立的觀測證據,然後才加以接受。
對太陽半徑為地球半徑的160多倍,而太陽距地球隻有1600多萬裏的說法,方以智運用自己的“光肥影瘦”理論,認為這一論述是錯的,指出人目所見的太陽圓麵比實際發光體要大,因此按幾何方法進行的測量並不準確。
方以智還從氣一元論自然觀出發,提出一種樸素的光波動學說解釋光的傳播。還詳述了光的反射、折射、散射,聲音的發生、傳播、反射、隔音等理論。
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他還做了小孔成像實驗,並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論去解釋常見光學、聲學現象。
另外,他的著作裏記述有大量動植物的生態學內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識,介紹了人體骨骼、肌肉等方麵的解剖學,並與傳統醫學相互印證。
哲學方麵。
方以智在《東西均》中提出“一而二,二而一”的命題,認為事物都是“相捄相勝而相成”,體現出唯物主義和的辯證法觀點。
對於方以智這般曠世奇才,崇禎素來極為看重。
但崇禎深知朝局波譎雲詭,唯恐朝堂動蕩牽連到這位奇才,擾亂其潛心治學,故而一直未曾過多表露關切,更未輕易召見。
即便如此,崇禎仍暗中遣錦衣衛對其加以嚴密護衛,時刻留意其動向,確保他能安心著述。
如今,方以智的兩部巨著都已經成書,崇禎立刻寫了手諭:
“方以智所獻《通雅》《物理小識》二書,堪稱天下奇珍,於社稷有功。特封其為海州伯,賞銀三千兩。
著令司禮監轄下內府經廠即刻著手雕版、印刷、裝幀,成書後分發國子監及各地學府,供天下士子研習揣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