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靜候捷報

字數:3133   加入書籤

A+A-


    張定國率領的大西軍在滇蜀邊境盤桓三日,不僅敲定了初步作戰方案,完成了簡易軍事整編,便即刻奔襲至最近的土司府。
    所謂土司府,是明代土司的駐地,也稱之為“土司衙署”“或 “宣撫司署” 。
    它既是土司執掌權柄、處理軍政要務的政務中心,亦是其家族世代居住的宅邸。
    像灣甸土知州署、麗江木氏土司府、南甸宣撫司署,皆是這類府衙的典型代表。
    有了“帶路黨”的助力,大西軍如入無人之境,接連衝破一座又一座土司府。
    短短七日之內,他們分兵數路,一舉攻破滇蜀邊境的七座土司衙署。
    斬殺了負隅頑抗的土司全族及大小屬吏,將府中囤積的糧草財貨盡數查抄。
    其中半數直接充作軍資,另一半則分發給受壓迫的奴隸以收攬人心。
    隨後,軍中又挑選出當地素有威望的奴隸,將沒收的土司土地重新分配,並委派大西政權的官吏駐守,就地征召青壯擴充兵力。
    諸事料理完畢,大軍便馬不停蹄地開赴下一處土司府。
    開啟新一輪的滅敵和擴軍。
    ……
    成都。
    崇禎近期心情還不錯,自他親自選拔的文武官員分赴各地履新後,四川境內的局勢正日漸安穩。
    川蜀百姓因為普遍遭到了大西軍“打糧”“除城盡剿”等惡政的生死蹂躪,早已是生靈塗炭。
    幾乎每家都有親屬慘死於兵禍,幸存者亦多被逼至饑寒交迫、流離失所的絕境。
    這般血海深仇,讓蜀地百姓對大西 “賊軍” 恨之入骨。
    如今,川蜀百姓親眼見證崇禎率領明軍蕩平賊寇,將自己從水火之中拯救出來;
    親眼目睹天子頒行各項休養生息之策,把絕嗣皇親的田產、被剿除官紳的土地以及廣袤無主之地盡數分予百姓,讓他們對未來生活重燃依靠;
    更親眼看見崇禎坐鎮成都期間,各地官吏再不敢作奸犯科,皆盡心竭力治理地方。
    這般恩威並施,讓蜀地百姓對崇禎早已是奉若神明,頂禮膜拜。
    隨著崇禎親率大軍殲滅張獻忠主力的 “神跡” 傳遍四方,連同他在青羊宮祈來糧米賑濟災民的傳說廣為流傳,各地百姓紛紛自發捐資修建真武大帝神廟。
    既是供奉真神,又是供奉大明天子。
    正當一片大好形勢的捷報縈繞耳畔之際,滇蜀邊境的戰事急報驟然傳來。
    天子行宮所在的德陽郡王府大殿內,四川文武百官齊聚,人人麵帶憂色,眉宇間更透著幾分按捺不住的憤慨。
    崇禎看著下方,臉色鐵青地厲聲質問:
    “5萬大軍,一夜之間就被打的四分五裂?
    到頭來連對手是誰都摸不清,甚至不知敵軍有多少兵馬?
    沐天波身為統帥,非但管束不了麾下人馬,不圖禦敵,反倒趁亂劫掠大軍物資?!”
    此刻殿中垂首侍立的,是從亂軍之中拚死逃出的一名參軍。
    他深知沐天波毫無統軍禦敵之能,情急之下反其道而行,星夜北上奔往成都告急。
    麵對崇禎的厲聲詰問,那名參軍隻是匍匐在地,渾身篩糠般顫抖,連一句辯解也不敢說。
    此時,秦良玉挺身而出,沉聲奏道:
    “陛下息怒。
    雲南土司雖受朝廷冊封,按期納貢,然其在轄地之內實握絕對權柄——行政、司法、財賦、兵權盡歸一人之手。
    他們對朝廷雖有納賦出兵之責,卻多是虛與委蛇、出工不出力,每逢大戰絕不肯拚死效命。
    如今這般大敗之際,麾下人馬趁火打劫,實是常有的亂象啊。”
    秦良玉稍作停頓,續道:
    “臣前幾日已遣曾英、黃子啟等人率軍南下,料來近日便會抵達雲南。待他們探明虛實,自會出兵剿滅賊寇,平定那些作亂的土司。”
    崇禎聞言輕歎了口氣:
    “隻怕,此事不會這般輕易。
    根據朕的推斷,這次夜襲滇軍的,很可能是張定國。
    那廝雖年輕,用兵之詭譎與蠱惑人心的手段卻皆是上乘。
    依朕看,還是親自去一趟為好。”
    秦良玉連忙勸諫:
    “曾、黃二將皆是能征善戰之輩,麾下兵馬也精練,定能迅速蕩平亂局,陛下不必親勞。”
    見她語氣這般篤定,崇禎便也不好再拂她顏麵,頷首道:
    “也罷,那朕便在成都靜候捷報吧。”
    ……
    三日後。
    曾英從雲南傳回的急報。
    秦良玉展開戰報細細閱過,臉色驟然慘白。她不及多想,第一時間趕往德陽郡王府行宮請罪,甫一踏入大殿便跪伏於地:
    “陛下,臣罪該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