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逃跑無顏
字數:2984 加入書籤
史可法站起身,望著窗外沉沉的暮色,聲音裏帶著疲憊:
“埋怨無用,逃跑無顏。
傳我令,即刻關閉南京十三門,征調全城民夫上城守禦;命水師總兵黃得功率舟師溯江而上,在采石磯阻擊闖軍;再遣快馬八百裏加急,向揚州、杭州、蘇州、紹興調兵……”
“大人!” 周頗急道,“南京附近的水師隻有200艘戰船,怎敵得過闖軍的千艘快船?”
史可法沒有看他,隻是望著牆上的地圖:
“能擋一日是一日。城在,人在;城破……”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決絕,“便與城同殉。誰若是再提棄城而去,斬!”
議事廳內一片死寂,隻有風卷著沙塵拍打窗欞的聲響。
……
闖軍一路東去的消息送達成都。
崇禎看了塘報,凝眉道:
“屠了安慶,又屠了銅陵?那蕪湖、當塗也難以幸免了。
此時的南京,精銳兵力早在去年就調走,跟著朕去追擊建奴,最後安置在長城一帶。
現在城中的兵力怕是不多。”
崇禎敲著桌案,暗自思忖:
“南京六部裏,沒有朕熟知的武將,若是曆史上有記載和朕知道的,也就戶部尚書高弘圖和兵部尚書史可法了。
這個高弘圖是山東膠州人,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授中書舍人。因為他辦事兢兢業業,不久便被任命為禦史。
天啟元年受命巡按陝西。入陝後,他細心訪查,逮捕煽動作亂的奸人,並揪出他們在官府的內應。當地藩王府的太監張清,倚仗權勢庇護,橫行鄉裏,無法無天,百姓有苦難言。高弘圖查明實情後,不顧藩王說情,將張清收捕下獄,並上疏堅持將其正法,以儆效尤。
高弘圖進京以後,因為抨擊魏忠賢被革職閑置。
崇禎帝即位後擢太仆少卿,崇禎三年召拜僉都禦史,轉左副都禦史。崇禎五年擢升為工部侍郎。
當時太監張彝憲備受寵幸,奉旨督查六部事務,張彝憲召集侍郎議事,高弘圖稱疾不赴,七次上疏乞休,終因忤旨,被削籍歸裏。
崇禎十五年,清軍攻打膠州,高弘圖變賣家產,出資數十萬守城。
崇禎十六年,崇禎聞其佐膠州城守功,召至闕,諮以時事。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遷戶部尚書。
也算是崇禎一手提拔起來的官員了。
李自成攻入嘉峪關後,史可法謀勤王,高弘圖轉芻粟浮江入淮勤王,還沒出兵,崇禎自縊,南明弘光政權隨即建立,高弘圖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史可法並入直。
朝廷大議,多出自高弘圖之手。
因朝廷爭鬥,高弘圖請旨退休,流寓吳門,入浙東。弘光政權滅亡後,高弘圖泣涕絕食,歿於會稽。
可謂忠臣。
至於史可法,是崇禎元年的進士,曆任西安府推官、戶部主事等職,以清廉剛正聞名。
崇禎自縊後,史可法在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政權,任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主持朝政。
當時南明內部黨爭激烈,史可法雖有報國之心,卻受製於權臣馬士英等人,難以施展抱負。
次年清軍南下圍攻揚州,他率軍民堅守孤城,拒絕清軍勸降,寫下絕命書表明心誌。
城破後,他拒降被殺。
崇禎想到這兩個人,心道:
“那兩位皆是骨鯁之臣,史可法在揚州死守時的決絕猶然在目,高宏圖在朝堂上彈劾奸佞的剛直亦令人難忘。
有他們在,南京應該會誓死抵抗吧。
不知劉宗敏會怎麽辦?不知太子會怎麽辦?”
他又看了看雲南的情況,歎道:
“秦良玉在雲南和張定國打了三仗,將張定國趕去了南邊,但再難推進,獻賊餘部盤踞瘴癘之地,憑險而守,想把他們趕入緬甸,怕是難了。
以現在秦良玉麾下的兵力,將獻賊趕往緬甸的作戰目標,很難實現啊。
朕是南下雲南幫秦良玉呢?還是去江南救場呢?”
崇禎站起身,在屋內來回踱步,繼續思忖:
“雲南那邊算是勢均力敵,張定國屠戮各地土司估計還要一段時間,秦良玉守住各處關隘,應該可以防止張定國反撲。
倒是江南可謂無險可守,南京、揚州、杭州等地八成扛不住劉宗敏的屠刀。
朕現在東進,需要兩三個月才能抵達,估計可以正好趕上他屠戮各地收攏財物的尾聲。
可以去撿個現成的。”
想到這,他對身邊的小宦官道:
“傳旨命秦良玉固守雲南,張煌言、薑禾、沈托尼三人固守成都府,以川中糧草和兵源支援蜀國公。
朕帶五千親衛,星夜東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