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送來女子
字數:2872 加入書籤
夜裏。
將士們在勞作,崇禎卻住進了府衙,有特權,就是這麽好:
隻需要說一聲,別人就去動了,自己躺著就行。
“吱呀” 一聲,臥房的門被輕輕推開。
王相堯躬著身子走進來,屏聲靜氣地走到榻前,垂首躬身時,聲音輕得像怕驚了燭火:
“陛下。”
“何事?”
“回陛下,中書舍人張同敞很有孝心,知道陛下辛勞,特意尋了個手腳伶俐的女子,送來侍候陛下起居。”
崇禎這才抬眼,眉峰微蹙:
“哪個張同敞?”
王相堯應道:
“此人是崇禎十三年詣闕補中書舍人。崇禎十五年曾奉詔至雲南調兵,崇禎十五年曾奉詔往雲南調兵,去年染了咳疾,便告假回鄉,在江陵養病。”
從七品的中書舍人,在京中如過江之鯽,崇禎對這種小人物沒什麽印象。
倒是 “江陵養病” 四字,讓他來了幾分警覺:
“一個從七品的小官,在江陵養身體,遇到闖賊入城卻沒被抓捕斬殺?要知道,闖賊對待前明官員向來狠戾,怎會容一個京師回來的命官安然養病?”
王相堯躬身答道:
“此人在江陵知府遞降書、主動剃發的當天,就在府衙門前當眾嗬斥,說‘張氏子孫,寧死不做順賊’。
隻因他祖上的名頭太大,歹人沒敢輕易動他,隻把他關在守備司的地牢裏,日日派人勸降。”
崇禎來了興趣,坐直了身子:
“公然抗擊投降,竟然隻是被關起來?他祖上是誰?”
王相堯解釋:
“萬曆朝的首輔,張文忠公,是張同敞曾祖父,歹人想借其張氏之名,勸降更多人。”
“哦!”
崇禎哦了一聲,他知道:
張居正是湖廣荊州衛的軍籍,生於江陵縣,故稱之“張江陵” 。
生前輔佐明神宗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堪稱有明一代最具魄力的政治家。
其功績首推一條鞭法。將曆代相沿的田賦、徭役及各種雜征合為一條,按畝折算繳納銀兩,徹底改變了自兩稅法以來賦役混雜的局麵。
此舉不僅簡化了稅製,更打破了豪強地主隱田逃稅的弊端,讓朝廷財政收入十年間翻了近一倍,國庫從虧空百萬兩變為盈餘四百萬兩,為萬曆三大征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
其次是考成法。以 “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 為原則,將各級官員的政務完成情況登記造冊,定期核查,政績優劣直接與升遷貶黜掛鉤。
這一製度如同給龐大的明王朝官僚體係裝上了發條,徹底扭轉了嘉靖以來官員拖遝推諉的積弊,讓朝廷政令 “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率之高,為有明一代罕見。
在軍事上,他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整飭邊軍,加固長城九邊防線。尤其是支持戚繼光在薊州編練新軍,首創 “車營” 戰術,以火器與騎兵協同作戰,使得蒙古韃靼部二十餘年不敢南侵,邊境 “烽火漸稀,田畝日辟”,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此外,他還下令清丈全國土地,曆時三年丈量出隱田近三百萬頃,相當於朝廷實際控製田畝的三分之一,不僅增加了稅基,更打擊了土地兼並,讓無數失去土地的農民重新獲得生計。
這位鐵血宰輔以 “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的魄力,頂著文官集團的謾罵與豪強的反撲,硬生生將行將傾頹的大明王朝從崩潰邊緣拉回正軌。
雖死後遭萬曆皇帝清算,家產被抄,家人流放,但他所留下的改革遺產,卻讓大明王朝多延續了半個世紀的國祚。
史稱 “明隻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隻一相,張居正是也”,絕非虛言。
知道了張同敞的出身,崇禎好奇道,語氣裏帶著幾分探究:
“他能拒敵投降,也算是有骨氣了,這怎麽送來女子。”
王相堯弓著身子,臉上堆著恰到好處的笑意,聲音壓得更低了些:
“這更說明他有孝心啊。也是張舍人的心細之處。他剛剛出牢就聽聞陛下禦駕親征,一路風餐露宿。
想著江陵剛定,諸事繁雜,便尋了個知書達理的本地女子,原是想讓她給陛下研墨鋪紙,或是講講江陵風物,也算替天下蒼生盡份心意。”
他頓了頓,又添了句:
“這份忠敬之心,可見張氏門風,終究是沒斷的。”
崇禎斜眼看了看他:
“你收了他多少銀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