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官辦錢莊

字數:12157   加入書籤

A+A-


    林府書房內,燭火搖曳,映得青磚地麵泛著幽幽的光澤。
    窗外寒風呼嘯,卷著殘雪拍打在窗欞上,發出細微的沙沙聲,襯得室內愈發靜謐。
    書架上古籍散發著淡淡的墨香,案幾上擺著一方端硯,墨跡未幹,透著書卷氣的雅致。
    林如海將手中的青瓷茶盞輕輕擱在紫檀案幾上,瓷器與檀木相觸,發出一聲清脆的響動。
    他抬眼看向對麵的賈琮,錦袍在燭光下泛著微光,沉聲道:“琮兒,陛下今日召我入宮,命我追討朝中勳貴拖欠國庫的銀兩。”
    賈琮眉頭微挑,指尖在茶盞邊緣輕輕摩挲,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此事棘手。朝中權貴借貸成風,少則數千兩,多則數十萬兩,積弊已久。若要一一追討,無異於與滿朝文武為敵。”
    “正是。”
    林如海歎了口氣,端起茶盞卻未飲,目光投向窗外的雪影,
    “這些欠債之人,多是根基深厚的勳貴與重臣。若強硬追討,恐引起朝堂動蕩。若敷衍了事,又辜負聖恩。”
    賈琮沉思片刻,忽而眼中精光一閃,起身從書架上取下一卷輿圖,攤開在案幾上。
    輿圖上標注著大周各地的州府,墨跡清晰,尤以江南幾處標記最為醒目。
    他指著圖上的金陵、揚州,低聲道:“嶽父,我倒想到一策。臣曾向陛下提議設立官辦錢莊,隻是當時時機不成熟,未及推進。如今,倒是個契機。”
    林如海一怔,目光落在輿圖上,若有所思:“你是說……將追討欠銀與錢莊之事結合起來?”
    “正是。”
    賈琮點頭,蘸了茶水,在案幾上畫了個圈,語氣沉穩,
    “我朝富戶藏銀,多購置祭田祖地,為何?隻因祭田不似金銀珠寶,抄家時受律法保護,不予抄沒。若能以此為突破口,誘使勳貴將藏銀吐出……”
    林如海目光漸亮,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賈琮微微一笑,聲音低沉而清晰:“我們可以設立‘官銀號’,專為勳貴富戶服務。存入此處的銀兩,可享三大特權:一、永不抄沒;二、絕對保密;三、子孫繼承。”
    他的語氣鏗鏘,每說一句,便在案幾上點一下。
    “永不抄沒?”
    林如海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慮,
    “此言何意?朝廷若要抄家,銀兩豈能豁免?”
    “嶽父且聽我細說。”
    賈琮壓低聲音,眼中透著幾分自信,
    “陛下急需充實國庫,而勳貴們最怕的就是一朝失勢,家產盡失。若官銀號能以朝廷名義擔保,存入的銀兩永不抄沒,何愁他們不踴躍存銀?這些銀兩雖名義上歸戶主所有,實則由朝廷掌控,等於將他們的私財變成了國庫的儲備。”
    林如海撚須沉思,眼中精光閃爍:“你是說,以‘永不抄沒’為餌,誘使勳貴將藏銀存入官銀號?”
    “不僅如此。”
    賈琮眼中閃過一絲光亮,語氣愈發沉穩,
    “對那些積極還清國庫欠銀者,可優先授予‘特等戶’資格,享受更高利息與更隱秘的服務,甚至可獲朝廷頒發的榮譽牌匾,以示恩寵。而對拖欠不還者……”
    他頓了頓,眼中寒光一閃,“便可名正言順地嚴懲,抄家追債,無人敢說閑話。”
    “分化瓦解!”
    林如海拍案而起,眼中滿是讚賞,
    “好一招借力打力!如此一來,追討欠銀不再是得罪人的差事,反倒成了施恩的手段。那些還清欠債的,得了‘特等戶’資格,自會感恩戴德。而那些頑固不化的,懲戒起來也無人敢指摘。”
    賈琮笑著點頭,拱手道:“嶽父過獎。官銀號不僅能充實國庫,還可為朝廷聚攏人心。勳貴們存銀越多,對朝廷的依賴越深,日後若有變故,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林如海起身踱步,錦袍在燭光下泛著微光,沉吟道:“此計甚妙。但‘永不抄沒’一事,陛下能應允嗎?此事畢竟涉及律法根基。”
    賈琮胸有成竹,笑道:“嶽父明日入宮,可如此稟奏……”
    他湊近林如海耳邊,低語幾句,聲音低不可聞。
    林如海聽罷,撫掌大笑:“好!好!琮兒此計,可謂一石三鳥!既充實國庫,又分化勳貴,還能為陛下樹立仁德之名!”
    賈琮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眼中閃過一絲笑意,忽道:“對了,今日我按嶽父建議,去了太子府上。”
    林如海挑眉,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哦?太子反應如何?”
    “氣得夠嗆。”
    賈琮輕笑,眼中透著幾分戲謔,
    “我坐了半日,隻談風月,氣得他午膳都沒用好。臨走還留了句‘討茶喝’,怕是這會兒還在書房摔杯子呢。”
    林如海搖頭失笑,眼中滿是寵溺:“你這孩子,行事總是出人意料。不過也好,讓陛下知道你行事坦蕩,不懼猜忌,也讓朝臣摸不清你的立場。”
    ......
    禦乾殿內,龍涎香嫋嫋升騰,青煙在鎏金香爐中盤旋,映得殿內的雕梁畫棟泛著幽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弘元帝端坐於禦案之後,玄色龍袍上的金龍在燭光下栩栩如生。
    他手中朱筆懸而未落,目光沉沉地看向殿中肅立的林如海,聲音低沉而威嚴。
    “愛卿所言‘官銀號’一事,朕已細思良久。此策雖妙,但‘永不抄沒’之權,涉及國法根基,朕需權衡利弊。”
    林如海躬身一禮,錦袍在燭光下泛著微光,神色從容:“陛下明鑒。臣以為,此策非但無害,反有三利。”
    弘元帝眉梢微挑,語氣中帶著幾分探究:“哦?說來聽聽。”
    他放下朱筆,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如炬,似要看透林如海的心思。
    林如海不慌不忙,條理分明:“其一,充實國庫。勳貴富戶藏銀於地窖、祭田,朝廷難以征調。若以‘官銀號’為名,誘其存銀,實則納入國庫監管,既可解燃眉之急,又可掌控民間財富。”
    弘元帝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思索,指節輕叩禦案,示意他繼續。
    “其二,分化勳貴。”
    林如海目光堅定,“願還清國庫欠銀者,可授‘特等戶’之榮,享高息與隱秘服務。頑抗者,則嚴懲不貸,抄家追債。如此,勳貴自會權衡利弊,爭先還債,朝廷追討之難,迎刃而解。”
    弘元帝眸光漸亮,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其三呢?”
    林如海微微一笑,聲音低沉而有力:“其三,穩固朝綱。勳貴存銀於官銀號,便與朝廷利益捆綁。日後若有異動,銀錢盡在朝廷掌控,其必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殿內一時寂靜,唯有香爐青煙嫋嫋,龍涎香的清冽氣息彌漫。
    弘元帝沉吟片刻,忽而輕笑:“此策……可是賈琮所獻?”
    林如海神色不變,坦然道:“陛下聖明。此策確為琮兒與臣共議,然臣以為,可行。”
    弘元帝目光深邃,似要看透林如海的心思,緩緩道:“賈琮此子,智計百出。白登山一戰,三千破八萬,威震草原,已顯其能。如今又獻此策,倒是讓朕刮目相看。”
    林如海拱手,恭聲道:“琮兒忠心為國,此策皆為解陛下之憂。”
    弘元帝緩緩起身,負手踱至窗前,推開一扇窗欞。
    殿外的雪花紛飛,落在庭院的梅樹上,化作點點水痕。
    他凝視雪景,良久方道:“‘永不抄沒’一事,朕可特許,但需加一條件。”
    林如海躬身:“請陛下明示。”
    弘元帝轉身,眸光銳利如刀:“存入官銀號之銀,若涉謀逆大罪,仍可抄沒。此條,須明載於契約之中。”
    林如海心領神會,當即應道:“陛下聖明!此條既可保全朝廷威嚴,又能震懾心懷不軌者。”
    “陛下,”
    林如海頓了頓,趁勢進言,
    “官銀號隻是官辦銀行的第一項舉措。臣還有後續建議。”
    弘元帝重新落座,揮手示意:“繼續說。”
    林如海展開一卷奏折,語氣沉穩:“其二,設‘通商銀號’,專司商賈銀錢往來。商賈貿易,銀錢周轉頻繁,若朝廷設銀號,許其異地存取、匯兌,既可便利民生,又能抽取利錢充實國庫。”
    他指著奏折上的細則,條理清晰,“臣建議,先以鹽商、皇商為試點,凡與內務府往來者,必走‘通商銀號’。待其習慣便利,再推及天下。”
    弘元帝眼中精光一閃,沉吟道:“商賈逐利,未必願受朝廷管製。”
    林如海早有準備,恭聲道:“陛下聖明。故臣建議,以高息為餌,輔以朝廷背書,商賈自會心動。況且,通商銀號可設匯票製度,免去商賈長途攜銀之險,其便利性遠勝私錢莊。”
    弘元帝微微頷首,目光投向奏折:“那其三呢?”
    林如海目光堅定,聲音低沉:“其三,設‘軍餉銀號’,專管邊軍糧餉。”
    他壓低聲音,語氣凝重,“邊軍糧餉常遭克扣,士卒怨聲載道。若由朝廷直撥銀號發放,士卒憑票取銀,可絕貪腐之弊,安定軍心。”
    弘元帝沉吟良久,緩緩搖頭:“軍餉一事牽涉甚廣,邊將權柄複雜,暫不宜輕動。”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林如海,“倒是這‘通商銀號’......”
    林如海會意,立即補充道:“陛下,還有‘便民銀號’之議,旨在許百姓存銀生息,既可收聚民間閑散銀兩,又能以官銀放貸,杜絕民間印子錢之害。”
    弘元帝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疑慮:“百姓存銀生息?官銀放貸?此策前所未聞。若百姓紛紛取息,銀號如何維持?”
    林如海胸有成竹,恭聲道:“回陛下,存息三分,貸息五分,其中差額便是利潤。更可規定,凡借貸者需以田產、房契為抵押,如此可保萬全。”
    弘元帝手指輕叩禦案,目光深邃,似在權衡利弊。
    良久,他抬眼道:“這也是賈琮的建議?”
    林如海微微頷首,恭聲道:“陛下聖明。”
    弘元帝輕笑,目光投向窗外的雪景:“賈琮近日……可還安分?”
    林如海神色如常,恭聲道:“琮兒近日忙於籌備婚事,閉門謝客,未曾與朝臣往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弘元帝目光如炬,似笑非笑:“是嗎?朕聽聞,他昨日去了太子府上。”
    林如海不慌不忙,坦然道:“琮兒身為太子少保,拜見太子乃分內之事。據臣所知,二人隻是品茶閑談,未涉朝政。”
    弘元帝輕笑,語氣緩和:“哦?太子可沒少在朕麵前抱怨,說賈琮目中無人,故意消遣他。”
    林如海微微一笑,恭聲道:“琮兒年少氣盛,若言語有失,還請陛下寬宥。然其忠心,天地可鑒。”
    弘元帝擺擺手,淡淡道:“罷了,朕不過隨口一問。此子雖桀驁,但確有大才。此次獻策,朕記他一功。”
    林如海再度躬身:“謝陛下隆恩。”
    ......
    次日,聖旨自紫禁城傳出,震動朝野:“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設‘官銀號’,專司權貴存銀之事。凡存銀者,享‘永不抄沒’之權謀逆除外),子孫可繼。另設‘通商銀號’,便利商賈匯兌。戶部侍郎林如海主持籌備,三日內呈細則。欽此。”
    聖旨一出,朝野嘩然。
    文武百官議論紛紛,有人驚歎此策之妙,歎為“聚財之神器”。
    更有勳貴私下揣測,紛紛派人打探“特等戶”詳情,唯恐落於人後。
    林府書房內,燭火搖曳,茶香氤氳。
    賈琮與林如海對坐,案幾上攤著一卷新擬的官銀號細則,墨跡未幹。
    窗外的雪花無聲飄落,映得書房愈發靜謐。林如海輕歎,端起茶盞:“陛下雖準‘官銀號’與‘通商銀號’,但對‘軍餉銀號’與‘便民銀號’仍有顧慮,恐需徐徐圖之。”
    賈琮輕笑,目光投向窗外的雪景:“無妨。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權貴存銀一事若成,商賈匯兌順利,其餘自可水到渠成。”
    林如海點頭,目光深邃:“明日我便著手籌備,你可有建議?”
    賈琮沉吟片刻,低聲道:“嶽父可先邀兵部尚書牛繼宗、戶部尚書畢自嚴等重臣入股‘官銀號’,以示朝廷重視。另放出風聲,言‘特等戶’名額有限,需優先還清欠銀者方可獲準。”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屆時,勳貴必爭先恐後,生怕錯失良機。”
    林如海撫掌大笑:“好!此計可讓勳貴自亂陣腳,追討欠銀之事,事半功倍!”
    ......
    三日後,京師最繁華的朱雀大街上,一座嶄新的三層樓閣拔地而起,青瓦紅柱,氣勢恢宏。
    朱漆大門上方,“大乾官辦銀行”六個鎏金大字在朝陽下熠熠生輝,字跡遒勁,透著朝廷的威嚴與氣度。
    門前兩尊石貔貅威風凜凜,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嘖嘖稱奇。
    樓閣四周,數十名甲胄鮮明的親兵肅立,腰佩長刀,目光如炬小。
    辰時剛過,銀行門前已排起長隊。
    商賈、士紳、甚至尋常百姓都聞訊而來,眼中帶著好奇與期待。
    賈琮一身墨藍色錦袍,在親兵護衛下緩步而來,目光掃過熙攘的人群,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身後,賈璉帶著幾個賬房先生,帶著幾輛馬車,拖著沉甸甸的紅木箱子。
    “定國公到!”
    門前的衙役高聲唱喏,聲音洪亮,響徹街頭。
    銀行大堂內,林如海正與戶部幾位官員議事。
    聞言,他立即整理衣袍,迎了出來。
    二人目光交匯,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下官參見定國公。”林如海拱手行禮。
    賈琮連忙還禮,笑道:“林大人客氣。今日榮國府特來歸還國庫欠銀五萬兩,另存銀十萬兩。”
    紅木箱子當眾打開,白花花的官銀在陽光下晃得人眼花,銀錠整齊碼放,散發著冷冽的光澤。
    人群中議論聲此起彼伏,帶著幾分震撼與豔羨。
    “榮國府竟存這麽多銀子?五萬兩還債,十萬兩存款,這手筆也太大了!”
    “聽說這‘官銀號’存錢永不抄沒,連子孫都能繼承,難怪連定國公都親自來了!”
    “噓,小聲點!沒看見那些大人物都來了嗎?這銀號背後可是朝廷撐腰!”
    人群議論紛紛間,又一陣騷動傳來。
    牛繼宗帶著一隊親兵大步走來,身後跟著兩輛馬車。
    牛繼宗滿臉豪氣,目光掃過人群,朗聲道:“老夫今日特來還清國庫欠款三萬兩,再存體己銀子五萬兩!”
    林如海微微頷首,上前見禮,笑道:“鎮國公慷慨,實乃朝廷之福。”
    接下來柳芳、陳瑞文等勳貴接踵而至,各自帶著銀兩,或還債,或存銀,銀行大堂內算盤聲不絕於耳,銀兩入庫的叮當聲此起彼伏。
    戶部的賬房先生忙得滿頭大汗,手中毛筆飛舞,名冊上的數字不斷攀升。
    大堂外的百姓越聚越多,街頭巷尾皆是議論聲,朱雀大街一時成了京師的焦點。
    二樓雅間內,賈琮倚窗而立,透過雕花窗欞俯瞰大堂的盛況,嘴角微揚,眼中閃過一絲滿意。
    林如海站在一旁,手捧名冊,低聲道:“琮兒,今日半日,已有十餘家勳貴還清欠銀,存銀總額近五十萬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賈琮點頭,目光卻落在大堂角落的幾個鬼鬼祟祟身影上。
    那是各家欠銀權貴派來的家仆,裝作閑逛,實則探聽虛實。
    他輕聲道:“看來有人坐不住了。‘特等戶’名額有限的消息一出,那些老狐狸怕是連覺都睡不好了。”
    林如海輕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你這風聲放得妙。權貴們最怕落於人後,如今爭先恐後,生怕錯失良機。”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大堂,“不過,今日還有一人,出乎意料。”
    話音未落,一個意想不到的身影出現在銀行門口。
    戶部尚書畢自嚴。
    這位以清廉著稱的老臣,身著素色官袍,鬢發霜白,手中捧著一個藍布包袱,步履略顯蹣跚。
    “畢大人?”
    林如海驚訝地迎上去,眼中閃過一絲敬意,
    “您這是……”
    畢自嚴老臉微紅,聲音低沉:“老夫……當年為給老母治病,曾向國庫借銀百兩,拖延至今,實乃慚愧。”
    他解開包袱,露出十錠整整齊齊的官銀,銀錠雖少,卻透著一種沉甸甸的誠意。
    這一幕讓大堂內的喧囂瞬間安靜,所有人都肅然起敬。
    連那些忙碌的賬房先生都停下筆,抬頭看向這位清廉老臣。
    賈琮快步下樓,深深一揖,聲音洪亮:“畢大人高義!以身作則,實乃朝廷楷模!”
    畢自嚴擺擺手,目光環顧四周,落在那些正在存銀的勳貴身上,意味深長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倒是你們這些年輕人……”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賈琮與林如海,“懂得為朝廷分憂,很好。”
    這時,街角突然傳來一陣騷動。
    幾名錦衣衛押著一個滿臉橫肉的男子經過,男子披頭散發,雙手被鐵鏈鎖住,掙紮間不住咒罵。
    人群中有人認出,低聲道:“那不是周家的公子周泰嗎?聽說他欠了國庫八萬兩銀子,拒不歸還,還出言不遜……”
    “活該!連畢大人都來還錢了,他還敢抗旨!”
    “聽說錦衣衛昨夜抄了他家,銀子沒找著,倒搜出幾封見不得人密信……”
    賈琮與林如海對視一眼,這個場麵,比他們預想的還要精彩。
    周泰的落網,不僅震懾了拖欠欠銀的勳貴,也為官銀號的推行增添了一抹威嚴。
    ......
    散朝後,禦書房內,弘元帝端坐禦案後,手中把玩著一枚玉鎮紙,目光深邃。
    戴權悄步走近,躬身道:“陛下,今日官銀號開張,僅半日便收存銀六十八萬兩,歸還欠銀二十三萬兩。”
    弘元帝輕笑一聲,手指輕叩案幾:“哦?如此順利?”
    戴權恭聲道:“回陛下,榮國府最為積極,不僅還清欠款五萬兩,還額外存銀十萬兩。鎮國公牛繼宗還債三萬兩,存銀五萬兩。另……戶部尚書畢大人也親來還清百兩欠銀,引得滿堂敬佩。”
    弘元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笑意:“賈琮這小子……倒是會做人。畢愛卿更是難得。”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窗外的雪景,“周泰之事,可有進展?”
    戴權低聲道:“回陛下,錦衣衛昨夜抄了周府,搜出與北靜王的密信三封,涉及私鹽與軍器交易。陛下可要……”
    弘元帝眸光一冷,聲音低沉:“嚴查到底。凡與北靜王勾結者,一律抄家流放。”
    戴權叩首:“臣遵旨。”
    弘元帝起身,負手踱至窗前,凝視雪花紛飛,喃喃道:“賈琮……你這小子,倒是又給了朕一個驚喜。”
    銀行後堂的密室內,賈琮獨坐案前,手中捧著第一批存銀名冊。
    名冊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家勳貴的存銀詳情,墨跡清晰。
    林如海推門而入,手持一卷奏折,笑道:“琮兒,今日之勢,可謂大獲全勝。牛繼宗帶頭存銀,柳芳等人紛紛跟風,‘特等戶’的名額已成勳貴眼中的香餑餑。”
    林如海目光深邃:“接下來,你有何打算?”
    賈琮輕笑,聲音低沉:“嶽父可命人放出風聲,言‘通商銀號’即將試點,優先向‘特等戶’開放匯兌特權。商賈逐利,鹽商、皇商必會蜂擁而至。”
    林如海撫掌大笑:“好!此計可讓商賈與勳貴爭相入局,官銀號的根基愈發穩固。”
    喜歡紅樓:賈琮崛起請大家收藏:()紅樓:賈琮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